CN218429949U - 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29949U
CN218429949U CN202222783909.1U CN202222783909U CN218429949U CN 218429949 U CN218429949 U CN 218429949U CN 202222783909 U CN202222783909 U CN 202222783909U CN 218429949 U CN218429949 U CN 218429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die head
pipe
blow molding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839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敏
陆居炳
陈永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Jinzhongh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Jinzhongh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Jinzhongh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Jinzhongh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839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29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29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29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包括吹模模头,所述吹模模头的上方设置有三通连接阀,所述三通连接阀的底端与吹模模头连接,所述三通连接阀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有原料注入管和无尘空气进入管,所述吹模模头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管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冷却外接套,两个所述冷却外接套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冷却流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吹膜机的模头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管和两个冷却外接套,且散热管的外表面和两个冷却外接套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螺旋形的冷却流道和散热流道,使得冷却液可以在模头的外侧进行螺旋流动,可以快速的对吹模机的模头进行降温,使得吹模机吹模出的薄膜韧性更高不易断裂或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模机模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
背景技术
吹膜机是将塑料粒子加热融化再吹成薄膜,吹膜机分很多种,有PE,POF,PVC等等,用全新的粒子吹出的是新料,色泽均称,干净,袋子拉伸好,吹模机上吹模的部件称之为模头,塑料粒子加热融化从模头中被气流吹出并定型成为薄膜产品。
但是,现有的吹模机在工作时模头的温度较高,导致从模头中吹出的产品的温度较高,从而产品韧性较差,极易出现损坏或断裂;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吹模机在工作时模头的温度较高,导致从模头中吹出的产品的温度较高,从而产品韧性较差,极易出现损坏或断裂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包括吹模模头,所述吹模模头的上方设置有三通连接阀,所述三通连接阀的底端与吹模模头连接,所述三通连接阀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有原料注入管和无尘空气进入管,所述吹模模头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管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冷却外接套,两个所述冷却外接套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和散热管相互拼接行程一个空心流道,所述冷却外接套的上方设置有冷却液注入管,所述冷却外接套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液回收管,所述冷却液注入管和冷却液回收管与冷却外接套靠近的端部内侧均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中间设置有连接空心管,所述连接空心管的一端位于连接套的外部并且插接在冷却流道和散热管的端部中间。
优选的,所述三通连接阀与原料注入管和无尘空气进入管连接的端部内部的阀门均为单向阀,所述三通连接阀与吹模模头通过螺纹和密封环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液注入管和冷却液回收管与连接空心管连接的端部内部均设置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所述密封圈的长度尺寸为环形卡槽深度尺寸的两倍,所述密封圈的厚度尺寸为环形卡槽宽度尺寸的二分之一,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硅胶。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的外表面和冷却液注入管、冷却液回收管的端部内侧表面均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套与冷却液注入管和冷却液回收管均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冷却外接套在相互贴合后通过焊条对两个冷却外接套的连接处缝隙进行焊接处理。
优选的,所述冷却流道和散热流道的两端内侧均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空心管的两端外表面之间设置有连通的螺纹,所述连接套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套与连接空心管、连接空心管与冷却流道和散热流道均通过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吹膜机的模头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管和两个冷却外接套,且散热管的外表面和两个冷却外接套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冷却流道和散热流道,冷却流道和散热流道相互对应且呈现螺旋形,使得冷却液可以在模头的外侧进行螺旋流动,可以快速的对吹模机的模头进行降温,使得吹模机吹模处的薄膜韧性更高,且不易出现断裂或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外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吹模模头;2、三通连接阀;3、原料注入管;4、无尘空气进入管;5、冷却外接套;6、冷却液注入管;7、冷却液回收管;8、连接空心管;9、冷却流道;10、散热管;11、散热流道;12、连接套;1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包括吹模模头1,吹模模头1的上方设置有三通连接阀2,三通连接阀2的底端与吹模模头1连接,三通连接阀2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有原料注入管3和无尘空气进入管4,吹模模头1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管10,散热管10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流道11,散热管10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冷却外接套5,两个冷却外接套5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冷却流道9,冷却流道9和散热管10相互拼接行程一个空心流道,冷却外接套5的上方设置有冷却液注入管6,冷却外接套5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液回收管7,冷却液注入管6和冷却液回收管7与冷却外接套5靠近的端部内侧均设置有连接套12,连接套12的中间设置有连接空心管8,连接空心管8的一端位于连接套12的外部并且插接在冷却流道9和散热管10的端部中间。
进一步,三通连接阀2与原料注入管3和无尘空气进入管4连接的端部内部的阀门均为单向阀,三通连接阀2与吹模模头1通过螺纹和密封环连接。
进一步,冷却液注入管6和冷却液回收管7与连接空心管8连接的端部内部均设置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13。
进一步,密封圈13的长度尺寸为环形卡槽深度尺寸的两倍,密封圈13的厚度尺寸为环形卡槽宽度尺寸的二分之一,密封圈13的材质为硅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却液注入管6、冷却液回收管7与连接套12连接后可以将连接套12与冷却液注入管6、冷却液回收管7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避免冷却液顺着缝隙出现外泄。
进一步,连接套12的外表面和冷却液注入管6、冷却液回收管7的端部内侧表面均设置有螺纹,连接套12与冷却液注入管6和冷却液回收管7均通过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冷却液注入管6、冷却液回收管7在与连接套12进行连接后不会轻易的出现分离或脱落,保证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两个冷却外接套5在相互贴合后通过焊条对两个冷却外接套5的连接处缝隙进行焊接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两个冷却外接套5不会出现分离,且连接处被密封,避免冷却液外泄。
进一步,冷却流道9和散热流道11的两端内侧均设置有螺纹,连接空心管8的两端外表面之间设置有连通的螺纹,连接套12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螺纹,连接套12与连接空心管8、连接空心管8与冷却流道9和散热流道11均通过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连接,保证冷却液在流动时连接空心管8不会因为冷却液流动时的压力而导致脱落。
使用时,在吹模机进行运转并对薄膜进行吹塑过程中,可以通过冷却液循环水泵通过冷却液注入管6将冷却液注入连接空心管8的中间,使得冷却液通过连接空心管8进入冷却流道9和散热管10相互拼接后形成的空心流道中,此时冷却液在散热管10和两个冷却外接套5的中间形成两到向下螺旋流动的水流,而在冷却液流动的同时吹模模头1外表面的散热管10会将吹模模头1中熔融状态的塑料粒子的温度进行吸收,使得熔融状态的塑料粒子温度降低的同时被无尘气流进行吹出,并通过吹模模头1的模口成为薄膜,而散热管10上吸收的热量会被在冷却外接套5和散热管10中间螺旋流动的两到冷却水流进行吸收并带走,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水流会通过冷却液回收管7进入冷却液储存池中,可以快速的对吹模机的模头进行降温,使得吹模机吹模出的薄膜韧性更高,且不易出现断裂或损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包括吹模模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模模头(1)的上方设置有三通连接阀(2),所述三通连接阀(2)的底端与吹模模头(1)连接,所述三通连接阀(2)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有原料注入管(3)和无尘空气进入管(4),所述吹模模头(1)的外侧设置有散热管(10),所述散热管(10)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流道(11),所述散热管(10)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冷却外接套(5),两个所述冷却外接套(5)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冷却流道(9),所述冷却流道(9)和散热管(10)相互拼接行程一个空心流道,所述冷却外接套(5)的上方设置有冷却液注入管(6),所述冷却外接套(5)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液回收管(7),所述冷却液注入管(6)和冷却液回收管(7)与冷却外接套(5)靠近的端部内侧均设置有连接套(12),所述连接套(12)的中间设置有连接空心管(8),所述连接空心管(8)的一端位于连接套(12)的外部并且插接在冷却流道(9)和散热管(10)的端部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连接阀(2)与原料注入管(3)和无尘空气进入管(4)连接的端部内部的阀门均为单向阀,所述三通连接阀(2)与吹模模头(1)通过螺纹和密封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注入管(6)和冷却液回收管(7)与连接空心管(8)连接的端部内部均设置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3)的长度尺寸为环形卡槽深度尺寸的两倍,所述密封圈(13)的厚度尺寸为环形卡槽宽度尺寸的二分之一,所述密封圈(13)的材质为硅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2)的外表面和冷却液注入管(6)、冷却液回收管(7)的端部内侧表面均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套(12)与冷却液注入管(6)和冷却液回收管(7)均通过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冷却外接套(5)在相互贴合后通过焊条对两个冷却外接套(5)的连接处缝隙进行焊接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9)和散热流道(11)的两端内侧均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空心管(8)的两端外表面之间设置有连通的螺纹,所述连接套(12)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套(12)与连接空心管(8)、连接空心管(8)与冷却流道(9)和散热流道(11)均通过螺纹连接。
CN202222783909.1U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 Active CN218429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3909.1U CN218429949U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3909.1U CN218429949U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29949U true CN218429949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68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83909.1U Active CN218429949U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29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24519U (zh) 一种塑胶模具的冷却装置
CN218429949U (zh) 一种吹膜机内冷模头
CN208290418U (zh) 一种注塑模具冷却部结构
CN106738794A (zh) 吹塑机
CN204471816U (zh) 在线双轴取向拉伸管材机头
CN209832563U (zh) 一种pe管材真空定径挤出系统
CN209320260U (zh) 一种三层共挤的模具
CN207711354U (zh) 一种pvc型材干湿混合真空定型装置
CN105946183A (zh) 一种汽车内饰用塑料模具
CN206357606U (zh) 一种塑料管道金属模具
CN210758914U (zh) 一种新型模芯冷却结构
CN217293385U (zh) 一种注塑加工的冷却成型装置
CN206317386U (zh) 吹塑注塑一体装置
CN206780973U (zh) 一种塑料挤出模具冷却水池结构
CN207931058U (zh) 一种塑料管材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14645645U (zh) 一种新型带有吹水装置的注塑模具
CN108941510A (zh) 一种水冷上模芯
CN208084929U (zh) 一种带冷却系统的螺杆料筒
CN208100985U (zh) 一种热固性塑料注塑用料管的冷却结构
CN207657121U (zh) 一种模具水冷却循环装置
CN202517676U (zh) 可精确控制温度的耐磨注塑机料筒
CN206436491U (zh) 注塑模具及其热嘴冷却装置
CN206106312U (zh) Pe燃气管色线布施用的色环
CN105058641B (zh) 一种模具顶出装置用冷却水路及顶出装置
JPH1170565A (ja) 中空成形装置の吹き込み用ノズ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