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26999U - 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26999U
CN218426999U CN202222711100.8U CN202222711100U CN218426999U CN 218426999 U CN218426999 U CN 218426999U CN 202222711100 U CN202222711100 U CN 202222711100U CN 218426999 U CN218426999 U CN 218426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s
support frame
clamping
supporting shaft
clamping sea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11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aode Mechanical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aode Mechanic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aode Mechanical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aode Mechanic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11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26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26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26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组贯穿支撑架底部的固定孔,支撑架的中部插设有一组贯穿支撑架且与支撑架之间焊接固定的支撑轴套,所述支撑轴套的前侧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的夹持座,且两组夹持座相向侧均设置为直径与支撑轴套的内径相适配的弧形面,两组所述夹持座的顶部均开设有贯穿其自身的插槽。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通过支撑架中部安装设置有支撑轴套对工件进行支撑放置,以及支撑轴套前侧设置有两组夹持座用以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从而使得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在对柱状工件进行切削加工时便于较为稳定的进行固定,且方便对工件的加工位置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紧固件是一种可以将二个或多个元件以机械方式固定在一起的机械元件,例如常见的螺钉和螺母等均属于紧固件,在对其进行切削加工时,往往需要对毛坯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以减少工件在加工时的偏移移动。
在对紧固件中如螺钉等柱状结构的工件进行加工时,由于其弧形面与夹持装置之间的接触区域较小,从而使得对柱状毛胚工件的夹持固定较易于产生松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解决了对紧固件中如螺钉等柱状结构的工件进行加工时,由于螺钉弧形面与夹持装置之间的接触区域较小,从而使得对柱状毛胚工件的夹持固定较易于产生松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组贯穿支撑架底部的固定孔,所述支撑架的中部插设有一组贯穿支撑架且与支撑架之间焊接固定的支撑轴套,所述支撑轴套的前侧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的夹持座,且两组夹持座相向侧均设置为直径与支撑轴套的内径相适配的弧形面,两组所述夹持座的顶部均开设有贯穿其自身的插槽,每组所述插槽内均设置有两组利用连接轴与夹持座转动连接的吊架,四组所述吊架中位于顶部的两组吊架的顶端分别被两组定位轴贯穿并与之转动连接,两组所述定位轴的后端均固定于支撑架的顶部,四组所述吊架中位于底部的两组吊架底端分别穿过连接架的两端并与之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位于若干组固定孔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夹持座的弧形面粘设有将其该侧覆盖的防滑橡胶垫,且两组夹持座弧形面与支撑轴套之间同轴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连接架背面的中心处焊接固定有一组推杆,所述推杆的后端可移动地穿过一组导向槽,且导向槽开设于支撑架的背面底部并贯穿支撑架,所述推杆的后端设置有外螺纹,且推杆的后端套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限位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限位环位于支撑架的后侧,且限位环的宽度以及长度均大于导向槽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限位环和连接架均位于支撑轴套的下方并与之具有间距,四组所述吊架均位于支撑轴套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支撑轴套的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若干组沿其径向均匀分布的三角形加固筋板,且三角形加固筋板朝向支撑架的一侧与支撑架的背面焊接固定。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通过支撑架中部安装设置有支撑轴套对工件进行支撑放置,以及支撑轴套前侧设置有两组夹持座用以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从而使得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在对柱状工件进行切削加工时便于较为稳定的进行固定,且方便对工件的加工位置进行调节。
2、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通过支撑架表面开设有导向槽对连接架后侧连接的推杆进行导向引导,以及推杆外侧套设有用以对推杆限位的限位环,从而使得两组夹持座在将工件夹持后能够利用连接架的位置保持减少工件加工时的松动偏移,提高了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夹持固定的稳定性。
3、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通过限位环和连接架与支撑轴套之间的位置配合,避免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在调节使用时产生碰撞干涉,通过支撑轴套与支撑架之间焊接固定有三角形加固筋板,从而使得支撑轴套能够较为稳定的支撑其内侧放置的工件,且减少了支撑轴套的变形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座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固定孔;3、支撑轴套;4、吊架;5、夹持座;6、插槽;7、连接轴;8、连接架;9、推杆;10、导向槽;11、限位环;12、定位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组贯穿支撑架1底部的固定孔2,支撑架1的中部插设有一组贯穿支撑架1且与支撑架1之间焊接固定的支撑轴套3,支撑轴套3的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若干组沿其径向均匀分布的三角形加固筋板,且三角形加固筋板朝向支撑架1的一侧与支撑架1的背面焊接固定,通过支撑轴套3与支撑架1之间焊接固定有三角形加固筋板,从而使得支撑轴套3能够较为稳定的支撑其内侧放置的工件,且减少了支撑轴套3的变形损坏,支撑轴套3的前侧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的夹持座5,且两组夹持座5相向侧均设置为直径与支撑轴套3的内径相适配的弧形面,夹持座5的弧形面粘设有将其该侧覆盖的防滑橡胶垫,且两组夹持座5弧形面与支撑轴套3之间同轴分布,从而使得两组夹持座5与工件接触并对其夹持时能够利用接触面的摩擦阻力减少工件的松动移动,且使得夹持座5与工件之间的接触区域较大,以使得夹持座5较好的对工件进行夹持使用,两组夹持座5的顶部均开设有贯穿其自身的插槽6,每组插槽6内均设置有两组利用连接轴7与夹持座5转动连接的吊架4,四组吊架4中位于顶部的两组吊架4的顶端分别被两组定位轴12贯穿并与之转动连接,两组定位轴12的后端均固定于支撑架1的顶部,四组吊架4中位于底部的两组吊架4底端分别穿过连接架8的两端并与之转动连接,连接架8向左移动时能够带动与之连接的吊架4产生一定的偏转,此时位于连接架8左侧的吊架4能够偏转并推动与之连接的夹持座5朝向工件移动,同时位于连接架8右侧的吊架4能够偏转并推动与之连接的夹持座5朝向工件移动,以使得两组夹持座5的弧形面均与工件外表面贴合接触并将其夹持,连接架8位于若干组固定孔2的上方,以避免其干涉影响使用者使用螺钉穿过固定孔2对支撑架1进行固定,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具体的,如图2所示,连接架8背面的中心处焊接固定有一组推杆9,推杆9的后端可移动地穿过一组导向槽10,且导向槽10开设于支撑架1的背面底部并贯穿支撑架1,推杆9的后端设置有外螺纹,且推杆9的后端套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限位环11,限位环11位于支撑架1的后侧,且限位环11的宽度以及长度均大于导向槽10的高度,通过支撑架1表面开设有导向槽10对连接架8后侧连接的推杆9进行导向引导,以及推杆9外侧套设有用以对推杆9限位的限位环11,从而使得两组夹持座5在将工件夹持后能够利用连接架8的位置保持减少工件加工时的松动偏移。
具体的,如图1-2所示,限位环11和连接架8均位于支撑轴套3的下方并与之具有间距,四组吊架4均位于支撑轴套3的外侧,通过限位环11和连接架8与支撑轴套3之间的位置配合,避免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在调节使用时产生碰撞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S1、放置工件,使用者在使用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时,可以将待切削加工的紧固件中柱状插入支撑轴套3内,且应使得插入支撑轴套3内的工件直径与支撑轴套3的内径相适配;
S2、调节位置,使用者可以在两组夹持座5未对工件夹紧时推动其在支撑轴套3内移动或偏转,以改变对工件的加工位置;
S3、夹持固定,推动推杆9在导向槽10内向左滑动,此时推杆9能够带动连接架8随之横向移动,且使得连接架8带动与之连接的吊架4产生一定的偏转,此时位于连接架8左侧的吊架4能够偏转并推动与之连接的夹持座5朝向工件移动,同时位于连接架8右侧的吊架4能够偏转并推动与之连接的夹持座5朝向工件移动,以使得两组夹持座5的弧形面均与工件外表面贴合接触并将其夹持,此时使用者在推杆9的后端旋入限位环11,且使得限位环11旋紧后与支撑架1的背面贴合接触,此时利用限位环11与支撑架1之间的摩擦阻力限制推杆9的移动,且连接架8随之保持所处位置并使得四组吊架4此时无法再产生偏转且两组夹持座5将工件紧固夹持。
综上所述,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通过支撑架1中部安装设置有支撑轴套3对工件进行支撑放置,以及支撑轴套3前侧设置有两组夹持座5用以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从而使得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在对柱状工件进行切削加工时便于较为稳定的进行固定,且方便对工件的加工位置进行调节,通过支撑架1表面开设有导向槽10对连接架8后侧连接的推杆9进行导向引导,以及推杆9外侧套设有用以对推杆9限位的限位环11,从而使得两组夹持座5在将工件夹持后能够利用连接架8的位置保持减少工件加工时的松动偏移,提高了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夹持固定的稳定性,通过限位环11和连接架8与支撑轴套3之间的位置配合,避免该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在调节使用时产生碰撞干涉,通过支撑轴套3与支撑架1之间焊接固定有三角形加固筋板,从而使得支撑轴套3能够较为稳定的支撑其内侧放置的工件,且减少了支撑轴套3的变形损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组贯穿支撑架(1)底部的固定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中部插设有一组贯穿支撑架(1)且与支撑架(1)之间焊接固定的支撑轴套(3),所述支撑轴套(3)的前侧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的夹持座(5),且两组夹持座(5)相向侧均设置为直径与支撑轴套(3)的内径相适配的弧形面,两组所述夹持座(5)的顶部均开设有贯穿其自身的插槽(6),每组所述插槽(6)内均设置有两组利用连接轴(7)与夹持座(5)转动连接的吊架(4),四组所述吊架(4)中位于顶部的两组吊架(4)的顶端分别被两组定位轴(12)贯穿并与之转动连接,两组所述定位轴(12)的后端均固定于支撑架(1)的顶部,四组所述吊架(4)中位于底部的两组吊架(4)底端分别穿过连接架(8)的两端并与之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8)位于若干组固定孔(2)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5)的弧形面粘设有将其该侧覆盖的防滑橡胶垫,且两组夹持座(5)弧形面与支撑轴套(3)之间同轴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8)背面的中心处焊接固定有一组推杆(9),所述推杆(9)的后端可移动地穿过一组导向槽(10),且导向槽(10)开设于支撑架(1)的背面底部并贯穿支撑架(1),所述推杆(9)的后端设置有外螺纹,且推杆(9)的后端套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限位环(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11)位于支撑架(1)的后侧,且限位环(11)的宽度以及长度均大于导向槽(10)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11)和连接架(8)均位于支撑轴套(3)的下方并与之具有间距,四组所述吊架(4)均位于支撑轴套(3)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套(3)的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若干组沿其径向均匀分布的三角形加固筋板,且三角形加固筋板朝向支撑架(1)的一侧与支撑架(1)的背面焊接固定。
CN202222711100.8U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 Active CN218426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1100.8U CN218426999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1100.8U CN218426999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26999U true CN218426999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43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1100.8U Active CN218426999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26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92245U (zh) 一种管道车削加工用车床夹具
CN218426999U (zh) 一种紧固件切削夹持装置
CN213794269U (zh) 一种机床用尾架组件
CN211414433U (zh) 一种夹持稳定的环件加工用夹具
CN202053085U (zh) 一种车床分段圆弧面加工专用夹具
CN207414861U (zh) 一种长轴工装夹具
CN208467757U (zh) 一种细长杆车削跟刀装置
CN212384649U (zh) 一种用于大直径螺栓球的加工工装
CN212600520U (zh) 夹持送料卸料装置和加工设备
CN209936435U (zh) 一种能够提高汽车配件定位精度的粗加工车床用夹具
CN220993565U (zh) 一种机床工装用浮动夹紧机构
CN106425578A (zh) 一种立式铣床多功能组合夹具
CN109365851A (zh) 一种大型中空液压卡盘装置
CN216398774U (zh) 一种钢结构加工用夹紧装置
CN215510616U (zh) 一种水刀切割机工件固定装置
CN215919795U (zh) 一种机床加工轴类零件的定位机构
CN219506887U (zh) 一种便于同步调整的辊轮传送带
CN216681895U (zh) 一种适用于卧式放置零件检测的夹具
CN219504215U (zh) 一种工件外圆及端面精车用夹具
CN218253910U (zh) 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
CN213034407U (zh) 基于水射流自动补偿细长轴加工装置
CN220260160U (zh) 一种铝棒夹持工装
CN217397506U (zh) 一种物料加长定位机构及加工设备
CN220313102U (zh) 一种花岗石v型块
CN220196494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切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