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4962U - 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4962U
CN218414962U CN202222598483.2U CN202222598483U CN218414962U CN 218414962 U CN218414962 U CN 218414962U CN 202222598483 U CN202222598483 U CN 202222598483U CN 218414962 U CN218414962 U CN 218414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ing
thickness
current
battery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984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永锋
徐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984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4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4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496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4497 priority patent/WO2024060482A1/zh
Priority to EP23825357.9A priority patent/EP4366071A1/en
Priority to AU2023286001A priority patent/AU2023286001A1/en
Priority to US18/391,141 priority patent/US20240162576A1/en
Priority to ZA2024/00256A priority patent/ZA202400256B/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一种集流件,所述集流件包括:集流部,所述集流部包括第一集流区与第二集流区,所述第一集流区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集流区具有第二厚度,且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上述集流件在满足过流能力的要求时,无需对第二集流区进行同步加厚,从而保证了集流件在与电池电芯焊接时的焊接效率。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行业的发展,为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对电池的过流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集流盘需要与电池外极柱连接以及与电池电芯焊接,集流盘为了满足过流能力的要求,传统集流盘整体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但是,传统的集流盘往往由于自身厚度过厚影响到集流盘与裸电芯的焊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影响集流盘与电池电芯焊接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
一种集流件,所述集流件包括:集流部,所述集流部包括第一集流区与第二集流区,所述第一集流区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集流区具有第二厚度,且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上述集流件在使用时,因为第一集流区可以直接与电池极柱连接,所以根据集流件对过流能力的要求,通过确定第一集流区的厚度,即第一集流区具有第一厚度,保证集流部具有满足过滤要求的厚度。进一步地,根据安装需要,通过第二集流区与电池电芯进行焊接,因为集流部已经通过设计第一集流区的厚度保证集流部的过流能力,因此,针对第二集流区的厚度无需进行同步加厚,即第二集流区设计为具有第二厚度,为了保证第二集流区与电池电芯的焊接效果,第二集流区的第二厚度小于第一集流区的第一厚度。因此,上述集流件在满足过流能力的要求时,无需对第二集流区进行同步加厚,从而保证了集流件在与电池电芯焊接时的焊接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集流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区连接,且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个弯折区,所述一个弯折区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以上的弯折区,所述两个以上弯折区沿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以上弯折区中的一个弯折区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弯折区的至少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上述这种实施方式使得可以使得连接部更加容易、顺畅地沿弯折区进行弯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集流区的厚度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池,包括: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包括极柱;电极组件;集流件,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第二集流区用于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
上述电池在使用时,将集流件装设在电池极柱与电池电芯之间。根据安装需要,通过第一集流区与电池电芯进行焊接,因为集流件已经通过设计第一集流区的厚度保证集流件的过流能力,因此,针对第二集流区的厚度无需进行同步加厚,即第二集流区设计为具有第二厚度,为了保证第二集流区与电池电芯的焊接效果,第二集流区的第二厚度小于第一集流区的第一厚度。因此,上述集流件在满足过流能力的要求时,无需对第二集流区进行同步加厚,从而保证了集流件与电池电芯焊接时的焊接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件用作正极集流件,所述极柱用作正极极柱,所述集流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电极组件朝向所述极柱的一端之间;所述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厚度为0.4mm至0.7mm,所述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厚度为0.3mm至0.4mm,且所述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与所述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的厚度差在0.1mm至0.4mm之间。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充分保证集流件在电池内的装设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件用作负极集流件,所述极柱用作负极极柱,所述集流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裸电芯朝向所述极柱的一端之间;所述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厚度为0.3mm至0.5mm,所述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厚度为0.2mm至0.3mm,且所述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与所述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的厚度差在0.1mm至0.3mm之间。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充分保证集流件在电池内的装设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流区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的凸台,且所述凸台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面为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部包括两个第二集流区,且所述两个第二集流区位于所述第一集流区的两侧,所述两个第二集流区的两个凸台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述实施方式保证了第二集流区与电池电芯接触时的平整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所述电池。
上述电池模组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以上的电池进行组装。进一步地,根据安装需要,通过电芯连接部第二集流区与电池电芯进行焊接,因为集流件已经通过设计极柱连接部第一集流区的厚度保证集流件的过流能力,因此,针对电芯连接部第二集流区的厚度无需进行同步加厚,即电芯连接部第二集流区设计为具有第二厚度,为了保证电芯连接部第二集流区与电池电芯的焊接效果,电芯连接部第二集流区的第二厚度小于极柱连接部第一集流区的第一厚度。因此,上述集流件在满足过流能力的要求时,无需对电芯连接部第二集流区进行同步加厚,从而保证了集流件在与电池电芯焊接时的焊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视角所示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视角所述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0、集流部,H1、第一厚度,H2、第二厚度,100、第一集流区,101、适配口,102、防呆缺口,110、连接部,111、弯折区,112、缺口,120、适配凹口,200、第二集流区,210、凸台,211、第一焊接部,212、第二焊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集流件,集流件包括:集流部10,集流部包括第一集流区100与第二集流区200,第一集流区100具有第一厚度,第二集流区200具有第二厚度,且第一厚度H1大于第二厚度H2。
第一集流区100与第二集流区200,第一集流区100与第二集流区200相连,第一集流区100具有第一厚度H1,第二集流区200具有第二厚度H2,且第一厚度H1大于第二厚度H2。
上述集流件在使用时,因为第一集流区100可以直接与电池极柱连接,所以根据集流件对过流能力的要求,通过确定第一集流区100的厚度,即第一集流区100具有第一厚度H1,保证集流件具有满足过滤要求的厚度。进一步地,根据安装需要,通过第二集流区200与电池电芯进行焊接,因为集流部10已经通过设计第一集流区100的厚度保证集流件的过流能力,因此,针对第二集流区200的厚度无需进行同步加厚,即第二集流区200设计为具有第二厚度H2,为了保证第二集流区200与电池电芯的焊接效果,第二集流区200的第二厚度H2小于第一集流区100的第一厚度H1。因此,上述集流件在满足过流能力的要求时,无需对第二集流区200进行同步加厚,从而保证了集流件在与电池电芯焊接时的焊接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集流件可以是集流盘、集流板等。且集流件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结构进行灵活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集流区100与第二集流区200为板体或片体。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集流区100上还设有适配凹口120,适配凹口120用于避让电池盖板上的透气孔。具体地,在集流件集流部10装设在电池上时,电池极柱装设在电池盖板上,盖板上会设有用于透气的透气孔,透气孔可以使得电池在出现短路等问题时过热膨胀,电池内部的气压可以通过透气孔泄出,从而保护电池。因此,在第一集流区100上开设适配凹口120,可以避免第一集流区100透气孔产生阻挡或遮挡。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区100延伸设置有用于与电池极柱接触配合的连接部110,且连接部110上设有至少一个弯折区111,当弯折区111为一个时,一个弯折区111连接于第一集流区100。当弯折区111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弯折区111沿第一集流区100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以上弯折区111中的一个弯折区111连接于第一集流区100。具体地,弯折区111可以是设在连接部110上的凹部或折痕线。连接部110可以通过弯折区111相对于第一集流区100进行折叠或弯折。进一步地,连接部110经过弯折后自身会具有一定的弹力,从而使得连接部110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与电池极柱充分连接或抵触。更进一步地,通过调整在连接部110上设置的弯折区111个数,以此调整连接部110的弯折次数,随着连接部110弯折次数的改变,弯折后的连接部110的弹性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弹力增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弯折区111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弯折区111从连接部110与第一集流区100的连接处开始设置并沿连接部1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更加便于连接部110从连接处(第一集流区100与连接部110的连接处)进行弯折,使得弯折更加方便,同时,上述这种弯折方式也可以为第一集流区100与连接部110预留出充足的弯折空间,避免在弯折时第一集流区100与连接部110产生干涉影响。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弯折区111的两端均开设有缺口112。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使得可以使得连接部110更加容易、顺畅地沿弯折区111进行弯折。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池,包括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包括极柱;电极组件;集流件,连接部用于与极柱连接,第二集流区用于与电极组件连接。
上述电池在使用时,将集流件装设在极柱与电极组件之间。根据安装需要,通过第一集流区100与电池电芯进行焊接,因为集流件已经通过设计第一集流区100的厚度保证集流件的过流能力,因此,针对第二集流区200的厚度无需进行同步加厚,即第二集流区200设计为具有第二厚度H2,为了保证第二集流区200与电极组件的焊接效果,第二集流区200的第二厚度H2小于第一集流区100的第一厚度H1。因此,上述集流件在满足过流能力的要求时,无需对第二集流区200进行同步加厚,从而保证了集流件与电极组件(例如:电池电芯)焊接时的焊接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110上还设有适配口101。通过端盖组件对极柱进行装设,同时端盖组件还包括下塑胶,集流件与下塑胶安装配合,下塑胶上设有用于装设集流件的安装结构,因此,通过在连接部110上开设适配口101,从而可以更加有效的保证集流件与下塑胶的装配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集流件包括正极集流件与负极集流件,电池包括正极极柱、负极极柱与电池电芯,正极集流件位于正极极柱与电池电芯朝向正极极柱的一端之间,负极集流件位于负极极柱与电池电芯朝向负极极柱的一端;正极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100厚度为0.4mm至0.7mm,正极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200厚度为0.3mm至0.4mm,且第一集流盘的第一集流区100与第一集流盘的第二集流区200两者厚度差在0.1mm至0.4mm之间;负极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100厚度为0.3mm至0.5mm,负极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200厚度为0.2mm至0.3mm,且第二集流盘的第一集流区100与第二集流盘的第二集流区200两者厚度差在0.1mm至0.3mm之间。具体地,根据使用需要,连接部110与第一集流区100一体成型,因此,连接部110与第一集流区100具有相同的厚度。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充分保证集流件在电池内的装设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连接部110的端部设有防呆缺口102,使得连接部110与第一集流区100形成非对称结构,从而使得在装设集流件时可以起到防呆作用。
进一步地,将正极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100厚度限定在0.4mm至0.7mm,将正极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200厚度限定在0.3mm至0.4mm,同时,在对第一集流区100和第二集流区200进行厚度确定时,要保证至少存在0.1mm的厚度差(即两者厚度差在0.1mm至0.4mm之间),避免第一集流区100与第二集流区200的厚度相同。在上述厚度范围内能够有效保证正极集流件的过流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改变第二集流区200厚度实现与电池电芯的高效焊接。
以及将负极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100厚度限定在0.4mm至0.5mm,将正极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200厚度限定在0.2mm至0.3mm,同时,在对第一集流区100和第二集流区200进行厚度确定时,要保证至少存在0.1mm的厚度差(即两者厚度差在0.1mm至0.3mm之间),避免第一集流区100与第二集流区200的厚度相同。在上述厚度范围内能够有效保证负极集流件的过流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改变第二集流区200厚度实现与电池电芯的高效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所述的电池。
上述电池模组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以上的电池进行组装。进一步地,根据安装需要,通过第二集流区200与电池电芯进行焊接,因为集流件已经通过设计第一集流区100的厚度保证集流件的过流能力,因此,针对第二集流区200的厚度无需进行同步加厚,即第二集流区200设计为具有第二厚度H2,为了保证第二集流区200与电池电芯的焊接效果,第二集流区200的第二厚度H2小于第一集流区100的第一厚度H1。因此,上述集流件在满足过流能力的要求时,无需对第二集流区200进行同步加厚,从而保证了集流件在与电池电芯焊接时的焊接效率。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集流区200上设有用于与电池电芯焊接的凸台210,且凸台210朝向第二集流区200的一面为平面。具体地,通过在第二集流区200上设置凸台210,且将凸台210朝向电池电芯的一面设置为平面。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保证第二集流区200在与电池电芯焊接时的平整度。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集流部10上设有两个第二集流区200,且两个第二集流区200位于第一集流区100的两侧,凸台210包括第一焊接部211与第二焊接部212,第一焊接部211与第二焊接部212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集流区200上,第一焊接部211与第二焊接部212均用于与电池电芯焊接,且第一焊接部211朝向电池电芯的一面与第二焊接部212朝向电池电芯的一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具体地,第一焊接部211与第二焊接部212可以是焊接线或凸起。通过第一焊接部211与第二焊接部212同时与电池电芯焊接抵触,从而有效保证了第二集流区200与电池电芯的接触效果。进一步地,第一焊接部211朝向电池电芯的一面与第二焊接部212朝向电池电芯的一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保证了第一焊接部211与第二焊接部212两者与电池电芯接触时的平整度。同时也能保证每一层的电池电芯有大小一致的电流通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焊接部211与第二焊接部212均在第二集流区200上弯折成型。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增大第一焊接部211与第二焊接部212在第二集流区200上的设置长度或设置面积,从而提高第一焊接部211与第二焊接部212两者与电池电芯的接触面积。例如:第一焊接部211与第二焊接部212可以在第二集流区200上形成三星形结构、矩形结构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集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包括:
集流部,所述集流部包括第一集流区与至少一个第二集流区,所述第一集流区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集流区具有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区连接,且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个弯折区,所述一个弯折区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以上的弯折区,所述两个以上弯折区沿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以上弯折区中的一个弯折区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弯折区的至少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集流区的厚度相同。
7.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包括极柱;
电极组件;
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流件,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第二集流区用于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用作正极集流件,所述极柱用作正极极柱,所述集流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电极组件朝向所述极柱的一端之间;
所述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厚度为0.4mm至0.7mm,所述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厚度为0.3mm至0.4mm,且所述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与所述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的厚度差在0.1mm至0.4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用作负极集流件,所述极柱用作负极极柱,所述集流件位于所述极柱与裸电芯朝向所述极柱的一端之间;
所述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厚度为0.3mm至0.5mm,所述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厚度为0.2mm至0.3mm,且所述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与所述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的厚度差在0.1mm至0.3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区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的凸台,且所述凸台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面为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部包括两个第二集流区,且所述两个第二集流区位于所述第一集流区的两侧,所述两个第二集流区的两个凸台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12.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
CN202222598483.2U 2022-09-23 2022-09-29 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 Active CN218414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8483.2U CN218414962U (zh) 2022-09-29 2022-09-29 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
PCT/CN2023/074497 WO2024060482A1 (zh) 2022-09-23 2023-02-06 集流部件、电池及电池模组
EP23825357.9A EP4366071A1 (en) 2022-09-23 2023-02-06 Current collecting component,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AU2023286001A AU2023286001A1 (en) 2022-09-23 2023-02-06 Current collecting component,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US18/391,141 US20240162576A1 (en) 2022-09-23 2023-12-20 Current collecting component,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ZA2024/00256A ZA202400256B (en) 2022-09-23 2024-01-08 Current collecting component,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8483.2U CN218414962U (zh) 2022-09-29 2022-09-29 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4962U true CN218414962U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99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98483.2U Active CN218414962U (zh) 2022-09-23 2022-09-29 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49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482A1 (zh) * 2022-09-23 2024-03-28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部件、电池及电池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482A1 (zh) * 2022-09-23 2024-03-28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部件、电池及电池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414962U (zh) 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
CN112151895B (zh) 电池模组
WO2019179232A1 (zh)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JP5535597B2 (ja) 単電池の接続装置、この接続装置を具備する組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492278B (zh) 汇流排和具有该汇流排的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电动车辆
CN111384350A (zh)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10911624B (zh) 电池模组及其汇流组件
CN213601922U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13304285U (zh) 用于模组电池的模组端板
CN111834600B (zh) 超大宽度双接头袋型二次电池
CN20982269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方形电池模组端板
CN213483916U (zh) 用于电芯的连接片和电芯
CN109841891B (zh) 二次电池
CN219717201U (zh) 电池的转接片、顶盖组件、电芯和电池包
CN218182425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CN221530193U (zh) 电池模组
CN219917509U (zh) 集流盘、端盖组件及电池
CN219716929U (zh) 圆柱电池、电池组
CN218586140U (zh) 一种电芯盖板组件、极组及锂电池
CN220492127U (zh) 集流盘及单体电池
CN220042207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8070132U (zh) 集流构件、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20856843U (zh) 一种集流盘
CN220628093U (zh)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20358026U (zh) 一种热熔断器及电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