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0803U - 一种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0803U
CN218410803U CN202222074897.5U CN202222074897U CN218410803U CN 218410803 U CN218410803 U CN 218410803U CN 202222074897 U CN202222074897 U CN 202222074897U CN 218410803 U CN218410803 U CN 218410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eat exchange
heat
tub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748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世强
王聪
朱虹光
黄阳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fang Refin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fang Refin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fang Refin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fang Refin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748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0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0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0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用于散热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器,包括框架;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布满所述框架的外侧;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布满在所述框架内部并通过所述散热翅片包覆,所述换热管具有一个进液口多个出液口,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换热介质从不同所述出液口流出后所经历的管程不同。工作过程中,换热介质从进液口进入流经换热管后从出液口流出,换热介质在换热管中与散热翅片之间进行热交换,换热介质从不同的出液口流出,可改变换热介质经过换热管的流程,实现换热面积的调整,相比于换热能力只能通过流经换热器的空气流量或流经换热管的介质流量来调节的换热器而言,本申请的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能够通过调节换热介质的流程来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散热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器。
背景技术
在空气处理设备中,翅片式换热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经过翅片式换热器的空气参数不同,流经换热管的介质温度不同,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大不相同。
目前常用的翅片式换热器其换热面积无法调整,换热能力只能通过调节流经换热器的空气流量或流经换热管的介质流量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散热器,能够通过调节换热介质的流程来实现换热面积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器,包括
框架;
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布满所述框架的外侧;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布满在所述框架内部并通过所述散热翅片包覆,所述换热管具有一个进液口多个出液口,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换热介质从不同所述出液口流出后所经历的管程不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工作过程中,换热介质从进液口进入流经换热管后从出液口流出,换热介质在换热管中与散热翅片之间进行热交换,换热介质从不同的出液口流出,可改变换热介质经过换热管的流程,实现换热面积的调整,相比于换热能力只能通过流经换热器的空气流量或流经换热管的介质流量来调节的换热器而言,本申请能够通过调节换热介质的流程来实现换热面积的调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散热器,所述换热管具有一个出液口和多个进液口,不同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换热介质从所述出液口流出后所经历的管程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散热器,所述换热管具有多个出液口和多个进液口,任一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换热介质从不同所述出液口流出后所经历的管程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散热器,所述换热管设有多层,每层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通过分液管连通,每层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通过集液管连通,所述分液管上设有进液管,所述集液管上设有出液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散热器,每层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沿着框架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管道,各个所述管道通过U型管依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散热器,所述进液管上安装进液控制阀,所述出液管上设有出液控制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散热器,所述集液管设有多个时,各个所述集液管在所述框架的同侧或异侧设置,所述分液管设有多个时,各个所述分液管在所述框架的同侧或异侧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散热器,所述散热翅片包括波纹型片或条缝型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散热器,所述分液管和所述集液管管均为金属管结构,所述分液管和所述集液管上均开设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各层所述换热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散热器,所述分液管和/或所述集液管包括分液头和多个毛细管,各个所述毛细管的一端与各层所述换热管连通,各个所述毛细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液头连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在两个出液管上安装出液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在两个进液管上安装进液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在两个进液管上安装进液控制阀,两个出液管上安装出液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集液管在框架异侧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分液管在框架异侧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分液管在框架异侧设置,两个集液管在框架异侧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分液管设为毛细管和分液头形式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集液管设为毛细管和分液头形式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集液管和分液管均设为毛细管和分液头形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空气处理设备中,翅片式换热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经过翅片式换热器的空气参数不同,流经换热管的介质温度不同,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大不相同。
目前常用的翅片式换热器其换热面积无法调整,换热能力只能通过调节流经换热器的空气流量或流经换热管的介质流量进行调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
参见图1至图14,散热器包括框架100、散热翅片200和换热管300,散热翅片200布满框架100的外侧,换热管300布满在框架100内部并通过散热翅片200包覆,换热管300具有一个进液口和多个出液口,进液口流入的换热介质从不同出液口流出后所经历的管程不同。
工作过程中,换热介质从进液口进入流经换热管300后从出液口流出,换热介质在换热管300中与散热翅片200之间进行热交换,换热介质从不同的出液口流出,可改变换热介质经过换热管300的流程,实现换热面积的调整,相比于换热能力只能通过流经换热器的空气流量或流经换热管的介质流量来调节的换热器而言,本申请能够通过调节换热介质的流程来实现换热面积的调整。
具体的,框架100为矩形框结构,框架100的前后两侧均布满散热翅片200,框架100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挡板110,沿着框架100的高度方向,换热管300设有多层,每层换热管300包括沿着框架10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条管道,各个管道依次通过U型管120连通,每层换热管300的首端和末端均露出在散热翅片200外面,形成一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此外,每层换热管300的中段也设有一个出液口,从换热管300首端的进液口进入的换热介质如果从换热管300末端的出液口流出,则换热介质会经过整条换热管300,此时的换热面积最大,从换热管300首端进液口进入的换热介质如果从换热管300中段的出液口流出,则换热介质在换热管300中只流经一部分换热管300,此时换热面积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翅片200包括波纹型片或条缝型片。
此外,换热管300与散热翅片20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轧片、串片、绕片、挤片的连接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300具有一个出液口和多个进液口,不同进液口流入的换热介质从出液口流出后所经历的管程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300具有多个出液口和多个进液口,任一进液口流入的换热介质从不同出液口流出后所经历的管程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层换热管300的进液口通过分液管400连通,每层换热管300的出液口通过集液管500连通,分液管400上设有进液管410,集液管500上设有出液管510。
具体的,集液管500和分液管400均竖向设置,每层换热管300形成的一排进液口通过分液管400连通,每层换热管300形成的一排出液口通过集液管500连通,工作过程中,换热介质从进液管410进入到分液管400中,分液管400中的换热介质会分流到每层换热管300中,换热介质流经每层换热管300之后汇流到集液管500中收集起来,然后从集液管500的出液管510上流出。
为了方便调节换热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管410上安装进液控制阀,出液管510上设有出液控制阀,通过进液控制阀和出液控制阀的开关实现不同换热面积的调节。
进一步的,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进液控制阀和出液控制阀均为电控阀。
如图1、图3、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每层换热管300具有一个进液口和两个出液口,每层换热管300的进液口所形成的一排的进液口均通过同一个分液管400连通,每层换热管300的两个出液口所形成的两排出液口分别通过两个集液管500连通,两个集液管500的出液管510上均设有一个出液控制阀,分别为出液控制阀511a和出液控制阀511b。
参见图6,当出液控制阀511b打开,出液控制阀511a关闭时,从进液管410进入分液管400的换热介质分流进入各层换热管300,并分别经过各层换热管300的A、B、C、D、E、F管道后,经出液控制阀511b控制的出液管510流出,此时全部换热管300都参与换热。
当出液控制阀511a打开,出液控制阀511b关闭时,从进液管410进入分液管400的换热介质分流进入各层换热管300,并分别经过各层换热管300的A、B、C、D管道后,经出液控制阀511a控制的出液管510流出,此时部分换热管300参与换热。
如图2、图4、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每层换热管300具有两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每层换热管300的两个进液口所形成的两排进液口分别通过两个分液管400连通,每层换热管300的出液口所形成的一排出液口通过集液管500连通,两个分液管400的进液管410上均设有一个进液控制阀,分别为进液控制阀411a和进液控制阀411b。
参见图7,当进液控制阀411a打开,进液控制阀411b关闭时,换热介质从进液控制阀411a控制的进液管410进入分液管400,然后从分液管400分流到各层换热管300中,经过各层换热管300的A、B、C、D、E、F管道,最后从集液管500的出液管510流出,此时全部换热管300都参与换热。
当进液控制阀411b打开,进液控制阀411a关闭时,换热介质从进液控制阀411b控制的进液管410进入分液管400,然后从分液管400分流经过各层换热管300的C、D、E、F管道,最后从出液管510流出,此时每层换热管300的部分管道参与换热。
参见图5、图8所示的实施例,每层换热管300具有两个进液口和两个出液口,每层换热管300的两个进液口所形成的两排进液口分别通过两个分液管400连通,每层换热管300的两个出液口所形成的两排出液口分别通过两个集液管500连通,两个分液管400的进液管410上均设有一个进液控制阀,分别为进液控制阀411a和进液控制阀411b,两个集液管500的出液管510上均设有一个出液控制阀,分别为出液控制阀511a和出液控制阀511b。
当出液控制阀511a、进液控制阀411a打开,出液控制阀511b、进液控制阀411b关闭时,换热介质由进液控制阀411a控制的进液管410进入分液管400,然后从分液管400流出经过各层进液管410的A、B、C、D、E、F、G、H管道,最后从出液控制阀511a控制的出液管510流出,此时每层换热管300的全部管道参与换热。
当出液控制阀511b、进液控制阀411a打开,出液控制阀511a、进液控制阀411b关闭时,换热介质由进液控制阀411a控制的进液管410进入分液管400,从分液管400流出进入到每层换热管300的A、B、C、D、E、F管道,最后汇总到集液管500中从出液控制阀511b控制的出液管510流出,此时每层换热管300的部分管道参与换热。
当出液控制阀511a、进液控制阀411b打开,出液控制阀511b、进液控制阀411a关闭时,换热介质由进液控制阀411b控制的进液管410进入分液管400,从分液管400流出进入到每层换热管300的C、D、E、F、G、H管道,最后汇总到集液管500中从出液控制阀511a控制的出液管510流出,此时每层换热管300的部分管道参与换热。
当出液控制阀511b、进液控制阀411b打开,出液控制阀511a、进液控制阀411a关闭时,换热介质由进液控制阀411b控制的进液管410进入分液管400,从分液管400流出进入到每层换热管300的C、D、E、F管道,最后汇总到集液管500中从出液控制阀511b控制的出液管510流出,此时每层换热管300的部分管道参与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液管500设有多个时,各个集液管500可以在框架100的同侧设置,也可以在框架100的异侧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液管400设有多个时,各个分液管400在框架100的同侧或异侧设置。
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集液管500分别设在框架100的异侧。
具体的,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分液管400分别设在框架100的异侧。
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集液管500和两个分液管400分别设在框架100的异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液管500和分液管400均为金属管结构,集液管500和分液管400上均开设有连接孔,集液管500和分液管400通过连接孔与各层换热管200连接。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分液管400和/或集液管500包括分液头和多个毛细管,各个毛细管的一端与分液头连通,各个毛细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各层换热管300连通。
具体的,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分液管400包括分液头402和多个毛细管401,各个毛细管401的一端分别连接各层换热管300的进液口,各个毛细管401的另一端集成连接在分液头402上,通过分液头402向各个毛细管401分流换热介质,使得换热介质进入各层换热管300,各层换热管300中的换热介质在实现热交换之后汇总到集液管500中,最后从出液管510流出。
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集液管500包括分液头502和多个毛细管501,各个毛细管501的一端连接在各层换热管300的出液口,各个毛细管501的另一端集成连接在分液头502上,换热介质首先通过进液管410进入分液管400,然后从分液管400分流到各层换热管300中,实现热交换后的换热介质从各层换热管300流出经过各个毛细管502汇总到分液头502中,然后从分液头502流出。
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分液管400包括分液头402和多个毛细管401,各个毛细管401的一端分别连接各层换热管300的进液口,各个毛细管401的另一端集成连接在分液头402上,通过分液头402向各个毛细管401分流换热介质,使得换热介质进入各层换热管300,集液管500包括分液头502和多个毛细管501,各个毛细管501的一端连接在各层换热管300的出液口,各个毛细管501的另一端集成连接在分液头502上,从各层换热管300流出的换热介质经过各个毛细管502汇总到分液头502中,然后从分液头502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采用的换热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者氟利昂等。
换热方式可以是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换热,也可以是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换热,还可以是氟利昂跟空气之间的换热。
当然,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布满所述框架的外侧;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布满在所述框架内部并通过所述散热翅片包覆,所述换热管具有一个进液口多个出液口,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换热介质从不同所述出液口流出后所经历的管程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具有一个出液口和多个进液口,不同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换热介质从所述出液口流出后所经历的管程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具有多个出液口和多个进液口,任一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换热介质从不同所述出液口流出后所经历的管程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设有多层,每层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通过分液管连通,每层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通过集液管连通,所述分液管上设有进液管,所述集液管上设有出液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沿着框架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管道,各个所述管道通过U型管依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上安装进液控制阀,所述出液管上安装出液控制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设有多个时,各个所述集液管在所述框架的同侧或异侧设置,所述分液管设有多个时,各个所述分液管在所述框架的同侧或异侧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包括波纹型片或条缝型片。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管和所述集液管均为金属管结构,所述分液管和所述集液管上均开设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各层所述换热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管和/或所述集液管包括分液头和多个毛细管,各个所述毛细管的一端与各层所述换热管连通,各个所述毛细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液头连通。
CN202222074897.5U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散热器 Active CN218410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4897.5U CN218410803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4897.5U CN218410803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0803U true CN218410803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27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74897.5U Active CN218410803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0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48724B1 (en) Multiple tube bank heat exchange unit with manifold assembly
US7637314B2 (en) Heat exchanger
US5372188A (en) Heat exchanger for a refrigerant system
US6155340A (en) Heat exchanger
US20060162910A1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CN103890532A (zh) 扁平管翅片式热交换器以及制造方法
JPH04187991A (ja) 熱交換器
CN105783338A (zh) 热交换器
JPS6334466A (ja) 凝縮器
EP2956728B1 (en) Multiple bank flattened tube heat exchanger
CN214039678U (zh) 一种高效板式换热器
CN218410803U (zh) 一种散热器
JPH11294973A (ja) 吸収冷温水機の熱交換器
CN111780596A (zh) 板管式换热器
CN216159690U (zh) 换热器
JPH0914885A (ja) 熱交換器
CN212604360U (zh) 蒸发器和车用空调
CN107560242A (zh) 使用蜂窝状翅片的管壳式冷凝器及其工作方法
JP3044074B2 (ja) マルチパス蒸発器
JPH0195288A (ja) 熱交換器
CN111520934A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694561U (zh)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JP4328411B2 (ja) 熱交換器
CN221802587U (zh) 换热器、热泵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20982020U (zh) 多介质微通道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