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99753U - 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99753U
CN218399753U CN202121828840.9U CN202121828840U CN218399753U CN 218399753 U CN218399753 U CN 218399753U CN 202121828840 U CN202121828840 U CN 202121828840U CN 218399753 U CN218399753 U CN 218399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sound
layer
electric applianc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288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武辉
符坚
时蕊花
吴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ishun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ishu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ishu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ishu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288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99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99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99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包括包覆于电器外表面的膜本体,所述膜本体至少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相连并形成至少一容腔;其中,所述容腔夹设有一吸音材料形成的吸音层,用以吸收所述电器产生的声波。通过膜本体的膜层结构包覆电器外表面,用以防划、防尘,起到防护作用;通过在膜本体内部形成容腔,并在容腔内设置吸音层,利用吸音层吸收电器发出的部分声波,降低电器运行时对外界形成的噪音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达,噪音污染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吸收噪音,降低噪音污染已经关系到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种各样的吸收声波的材料随之产生。其隔音原理都是利用当声波通过某种物体时,该物体能够吸收、反射削弱以至隔断声波的继续传播,从而达到隔音的效果。对于产生噪音的装置,通常会设置保护膜,用以耐磨、防尘,而其隔音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具有防划、防尘、隔音功能。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包括包覆于电器外表面的膜本体,所述膜本体至少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相连并形成至少一容腔;其中,
所述容腔夹设有一吸音材料形成的吸音层,用以吸收所述电器产生的声波。
优选地,所述膜本体的膜层数目为至少三层,以形成多层吸音结构。
优选地,沿所述膜本体内表面朝向其外表面分布的相邻两所述容腔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吸音层为片状的吸音棉。
优选地,所述吸音层的厚度为1-2mm。
优选地,同层所述容腔的数目为若干个;若干所述容腔呈阵列分布。
优选地,所述容腔自所述膜本体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优选地,还包括气泡膜层,用以形成所述膜本体上表面和/或下表面隔音结构。
优选地,所述膜本体相邻膜层连接区域设有若干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膜本体的膜层内掺杂有隔音母粒。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通过膜本体的膜层结构包覆电器外表面,用以防划、防尘,起到防护作用;通过在膜本体内部形成容腔,并在容腔内设置吸音层,利用吸音层吸收电器发出的部分声波,降低电器运行时对外界形成的噪音污染。
本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膜本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膜本体设置容腔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膜本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0、膜本体;
11、第一膜层;12、第二膜层;13、容腔;14、吸音层;15、气泡膜层;16、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如图1、图2所示,包括包覆于电器外表面的膜本体10,所述膜本体10至少包括第一膜层11、第二膜层12;所述第一膜层11与所述第二膜层12相连并形成至少一容腔13;其中,
所述容腔13夹设有一吸音材料形成的吸音层14,用以吸收所述电器产生的声波。
具体地,通过膜本体10的膜层结构包覆电器外表面,用以防划、防尘,起到防护作用;通过在膜本体10内部形成容腔13,并在容腔13内设置吸音层14,利用吸音层14吸收电器发出的部分声波,降低电器运行时对外界形成的噪音污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膜本体10的膜层数目为至少三层,以形成多层吸音结构。具体地,通过增设膜层数目,设计多层容腔13结构,形成叠加的吸音效果,提高膜本体10的吸音性能。膜本体10包覆于电器外表面时,电器发出的声波自膜本体10内表面向其外表面传播,即声波穿过多层吸音层14后传导至外界,此时电器发出的声波经多次吸收,进而降低其噪音污染。
进一步地,沿所述膜本体10内表面朝向其外表面分布的相邻两所述容腔13错位设置,以提高膜本体10的强度。
当每层容腔13尺寸、位置相同,即各层吸音结构相同,则可通过对层叠的多层膜同时进行热封或复合加工,以形成各层的容腔结构。以膜本体10具有三层膜结构为例进行具体阐述。膜本体10依次包括第一膜层11、第二膜层12、第三膜层,第一膜层11、第二膜层12之间形成至少一容腔13,第二膜层12、第三膜层之间形成至少一容腔13;容腔13内设有吸音层14;第三膜层贴装于电器外表面。当电器运行产生声波时,该声波自第三膜层指向第一膜层11的方向依次穿过两层容腔13结构,经过两次声波吸收,声波逐渐降低,到达外界时降低电器运行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加工时,第一膜层11、第二膜层12、第三膜层层叠后,通过热封或复合使得相邻两膜层相邻,并形成三侧密封的腔体,向腔体中置入相匹配的吸音层14后,密封腔体开口端,形成容腔13。应当理解,膜本体10还可包括第四膜层、第五膜层甚至更多膜层,且相邻两膜层之间形成至少一容腔,膜本体10膜层数目根据电器所需降噪要求及对膜本体10厚度要求进行设计。
当膜本体10容腔13尺寸和/或位置不相同以形成多层吸音结构时,膜本体10具有至少四层膜层。加工时,先成型单层容腔结构,再复合相邻膜层。具体地,以膜本体10依次包括第一膜层11、第二膜层12、第三膜层、第四膜层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先在第一膜层11、第二膜层12之间形成至少一夹设有吸音层14的第一容腔,再在第三膜层、第四膜层之间形成至少一夹设有吸音层14的第二容腔,将第三膜层外表面复合于第二膜层12外表面上,即可制得膜本体1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音层14为片状的吸音棉。吸音棉中纤维和纤维之间为立体交叉,互相缠绕在一起,呈现出许多细小的孔隙,细小的孔隙能够使其进入该孔隙内的声能转换为热能,吸音效果好且质轻。此外,吸音棉表具有丝绒结构,提高其吸音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层14的厚度为1-2mm,保证吸音层14吸音效果的同时便于吸音层14夹设于容腔13内;吸音层14薄且软,具有弹性,夹设于容腔13内不易搓破容腔13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层14周侧轮廓线条结构圆滑、无尖角,以降低其对容腔13表面的摩擦。
在一实施例中,同层所述容腔13的数目为若干个;若干所述容腔13呈阵列分布。具体地,以第一膜层11、第二膜层12之间形成若干容腔13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在第一膜层11、第二膜层12之间形成若干夹设有吸音层14的容腔13,增加了第一膜层11与第二膜层12连接部位的面积,进而提高膜本体10的强度。降低容腔13的空间,进而降低其匹配的吸音层14的尺寸,小巧化吸音层14结构,以降低吸音层14对容腔13表面的摩擦力。若干所述容腔13呈阵列分布,以便于容腔13的形成及吸音层14的装配。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吸音层14的装配,容腔13的宽度大于3cm,便于将吸音层14自容腔13一侧开口塞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腔13自所述膜本体10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即容腔13呈长条状。形成容腔13时,先分别形成若干容腔13三侧的密封结构,膜本体10一侧开口,进而形成若干容腔13的开口端,分别自若干容腔13的开口端装入相匹配的吸音层14,吸音层14装配完毕后,密封膜本体10开口的一侧,进而密封若干容腔13的开口端。通过限定容腔13自所述膜本体10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简化膜本体10的加工工序,降低膜本体10加工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同层相邻两所述容腔13相连,形成一整面的吸音结构,进而提高了对电器的吸音效果。在又一实施例中,同层相邻两所述容腔13间隔设置,形成一定的吸音效果的同时提高膜本体10的结构强度并降低加工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用以形成容腔13的膜层为聚氯乙烯层,具有较高分子量,含有极性较大的主链,增加膜层的内阻尼性,能够更好地吸收声波。具体地,膜本体10包括第一膜层11、第二膜层13,形成一层的容腔13结构,其中,第一膜层11、第二膜层13为聚氯乙烯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还包括气泡膜层15,用以形成所述膜本体10上表面和/或下表面隔音结构。气泡膜层15具有若干密封腔体,声波穿过该腔体时消减,进而起到一定的隔音作用。此外,气泡膜层15为膜本体10提供抗震性能,可用于电器安装于空间紧凑的情况之下,避免电器运行时产生振动而影响相邻器件。应当理解,膜本体10上表面表示膜本体10远离电器的一表面,膜本体10下表面表示膜本体10朝向电器的一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膜本体10相邻膜层连接区域设有若干散热孔16。由于电器运行必不可免会产生热量,且膜本体10的隔音结构的设计,导致膜本体10具有一定的厚度,为了避免膜本体10的设置阻碍电器散热,在膜本体10上设置若干散热孔16,以及时排出电器热量,避免电器过热而造成损坏。散热孔16设置于膜本体10的相邻膜层连接区域,避免散热孔16设置在空腔13上,而破坏了吸音层14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膜本体10的膜层内掺杂有隔音母粒。为了满足电器对膜本体10各性能的要求,膜本体10膜层的原料可以多元化。此外,为了提高膜本体10的隔音效果,在膜本体10膜层的原料内掺杂隔音母粒,赋予该膜层电器所需各性能要求及隔音需求。隔音母粒可以时高分子量的任意聚合物母粒,通过该母粒的高分子量实现隔音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包括包覆于电器外表面的膜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本体(10)至少包括第一膜层(11)、第二膜层(12);所述第一膜层(11)与所述第二膜层(12)相连并形成至少一容腔(13);其中,
所述容腔(13)夹设有一吸音材料形成的吸音层(14),用以吸收所述电器产生的声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本体(10)的膜层数目为至少三层,以形成多层吸音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膜本体(10)内表面朝向其外表面分布的相邻两所述容腔(13)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层(14)为片状的吸音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层(14)的厚度为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其特征在于,同层所述容腔(13)的数目为若干个;若干所述容腔(13)呈阵列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13)自所述膜本体(10)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泡膜层(15),用以形成所述膜本体(10)上表面和/或下表面隔音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本体(10)相邻膜层连接区域设有若干散热孔(16)。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本体(10)的膜层内掺杂有隔音母粒。
CN202121828840.9U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 Active CN218399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8840.9U CN218399753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8840.9U CN218399753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99753U true CN218399753U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97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28840.9U Active CN218399753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997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1838B (zh) 一种声学材料结构及其与声辐射结构的组装方法
US8051950B2 (en) System for reducing acoustic energy
CN103249941B (zh) 用于流体管路的消音装置和具有消音装置的加热装置
JP6510653B2 (ja) 防音構造
US10923094B2 (en) Soundproof structure
EP3506254B1 (en) Soundproof structure
CN1754201B (zh) 使用薄膜的吸音结构
CN110024023B (zh) 防音结构
JP2010168940A (ja) 圧縮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18399753U (zh) 一种用于电器的隔音防护膜
JP2007156309A (ja) 吸音材
US10861432B2 (en) Soundproof structure and opening structure
CN210134671U (zh) 一种轻质隔音室
JP4942716B2 (ja) 吸音構造体、電気機器、電気掃除機、及び、吸音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4910969B2 (ja) 吸音構造体
CN109389965B (zh) 宽频带声波吸收器及其构造方法
JP2005301188A (ja) 吸音構造体
JP2009002337A (ja) 小型発電装置および防音パネル
CN110024024B (zh) 防音结构
JP2009216898A (ja) 防音装置
KR100765842B1 (ko) 흡차음 기능을 갖는 대쉬패널
CN112447161A (zh) 透气声学超吸收装置和屏障
CN217008638U (zh) 减噪壳及其净水机
JP4545558B2 (ja) 吸音材、吸音材料、吸音ダクトおよび音響装置
JP200333694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