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3421U - 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及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及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3421U
CN218383421U CN202223074175.6U CN202223074175U CN218383421U CN 218383421 U CN218383421 U CN 218383421U CN 202223074175 U CN202223074175 U CN 202223074175U CN 218383421 U CN218383421 U CN 218383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able
filling line
cable filling
diameter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41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飞
陆金杰
宋俊男
吴飞
韩沛岑
许丽
王金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41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3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3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3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及生产系统,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包括控制器以及沿光缆填充线的牵引方向上依次排列的限径装置和断开装置,限径装置包括支撑座、第一驱动单元和具有至少一个模具的限径模组,模具具有供预设线径的光缆填充线穿过的通孔,模具移动设置于支撑座上。控制器与第一驱动单元电连接,用于通过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模具相对于支撑座移动,以使光缆填充线沿牵引方向穿过通孔,以通过模具阻挡线径大于第一阈值的光缆填充线;控制器与断开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断开装置断开穿过通孔且线径小于第二阈值的光缆填充线;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能够有效控制光缆填充线的线径。

Description

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及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用光缆填充线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及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网络朝向大容量高速率的方向演进,光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且光缆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
在光缆的制备过程中对于圆整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光缆的制备过程中,为了确保光缆成缆时具有较高的圆整度,在成缆工序将多个子单元通过绞合的方式形成缆芯的过程中,通常会在相邻子单元中设置光缆填充线,以便通过光缆填充线与子单元一同绞合形成缆芯,通过光缆填充线来保证缆芯的圆整度。
然而,光缆填充线的外径变化大小对光缆的成缆工序有着较大的影响,容易影响缆芯以及光缆的圆整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及生产系统,能够对光缆填充线的线径进行有效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包括限径装置、断开装置和控制器,所述限径装置和所述断开装置沿光缆填充线的牵引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限径装置包括支撑座、第一驱动单元和限径模组,所述限径模组具有至少一个模具,所述模具具有供预设线径的所述光缆填充线穿过的通孔,所述模具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模具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电连接,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所述模具相对于所述支撑座移动,以使所述光缆填充线沿牵引方向穿过所述通孔,以通过所述模具阻挡线径大于第一阈值的所述光缆填充线。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断开装置电连接,并被配置为在所述光缆填充线穿过所述通孔之后且线径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断开装置断开所述光缆填充线;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径模组具有至少两个所述模具,各所述模具同轴设置,并被配置为用于供不同预设线径的所述光缆填充线穿过;各所述模具沿所述光缆填充线的牵引方向依次排列,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内具有开口,沿所述光缆填充线的牵引方向上,各所述模具依次排列并容设于所述开口内,且各所述模具的所述通孔的内径依次增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具包括两个子模套,两个所述子模套在所述支撑座上相对设置,且在相互对接时形成所述模具,两个所述子模套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限径模组内的各所述模具均连接有所述驱动组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模具相对于所述支撑座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两个所述子模套在所述支撑座上朝向相对的方向移动,以使两个所述子模套相互对接形成所述模具,或者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两个所述子模套在所述支撑座上朝向相背的方向移动,以使两个所述子模套相互分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两个所述子模套均连接有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被配置为带动所述子模套相对所述支撑座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模套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座内,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支撑座的开口处,并与所述子模套连接,以带动所述子模套在所述支撑座上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光缆填充线的方向滑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支撑板和滑动部,所述支撑板内具有滑槽,所述滑动部的第一端嵌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塞杆连接,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座的开口处,并与所述支撑座的外壁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断开装置包括断开组件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断开组件包括两个卡断件,两个所述卡断件沿垂直于所述光缆填充线的牵引方向分布于所述光缆填充线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卡断件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电连接,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两个所述卡断件朝向相对的方向移动,在所述光缆填充线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断开所述光缆填充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光缆填充线的线径,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检测结果,并在所述检测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断开装置断开所述光缆填充线。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缆填充线生产系统,光缆填充线生产系统包括光缆填充线挤出装置、冷却装置、牵引装置、收线设备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所述牵引装置和所述收线设备在所述光缆填充线挤出装置的挤出端依次设置,所述挤出端挤出的光缆填充线沿同一高度依次经过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和所述牵引装置后,经由所述收线设备收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及生产系统,通过在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中设置限径装置、断开装置和控制器的设置,由于限径装置包括支撑座、第一驱动单元和限径模组,限径模组具有至少一个模具,模具具有与光缆填充线的线径相适配的通孔,模具移动设置于支撑座上,第一驱动单元与模具连接。这样通过控制器与第一驱动单元连接,使得控制器能够通过第一驱动单元使模具相对于支撑座移动,以便光缆填充线可以沿牵引方向通过模具内的通孔,并通过模具能够将线径大于第一阈值的光缆填充线阻挡在通孔之外,使得该光缆填充线无法通过通孔,以便光缆填充线在被牵引时能够自动断开。与此同时,由于控制器与断开装置电连接,这样在光缆填充线的线径小于第二阈值时,光缆填充线将通过通孔,此时可以通过断开装置在光缆填充线穿过通孔之后,断开光缆填充线。因此,本实施例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能够对光缆填充线的线径比如外径进行控制,以避免光缆填充线影响缆芯以及光缆的圆整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图3中限径装置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在限径装置内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限径装置在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D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断开装置在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缆填充线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限径装置;11-支撑座;111-支架;112-支撑台;113-箱体;1131-容纳腔;114-开口;115-滑动组件;1151-支撑板;1152-滑动部;
12-驱动组件;121-第一驱动件;1211-活塞杆;13-限径模组;131-模具;131a-第一模具;131b-第二模具;131c-第三模具;1311-通孔;1312-子模套;1313-第一端;1314-第二端;
20-断开装置;21-固定座;22-断开组件;221-卡断件;23-第二驱动件;30-检测装置;31-贯穿孔;
200-光缆填充线;300-光缆填充线挤出装置;400-料筒;500-冷却装置;600-第一控制装置;700-牵引装置;800-收线设备;810-收线盘装置;820-第二控制装置;900-绕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在光缆的制备过程中,为了确保光缆成缆时具有较高的圆整度,在成缆工序中将多个子单元通过绞合的方式形成缆芯(即缆芯绞合)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在相邻子单元中设置光缆填充线,以便通过光缆填充线与子单元以及其他结构件比如中心加强件等一同绞合形成缆芯,以便通过光缆填充线来保证缆芯的圆整度,以满足光缆制备中对缆芯以及光缆的圆整度的要求。
其中,子单元可以理解为裸光纤通过二次被覆工序形成的光单元。子单元也可以称为子缆等。其中,成缆工序和二次被覆工序为光缆制备中的常见工艺,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相关阐述,在本实施例中,对成缆工序和二次被覆工序不再做进一步阐述。
但是在缆芯绞合的过程中,光缆填充线的线径比如外径变化的大小对成缆工序有着较大影响,容易影响缆芯以及光缆的圆整度。具体的,由于多个子单元在成缆工序中的盘具上按照一定规则排线进行绞合,如若光缆填充线外径变化小且光缆填充线的圆整度高,那么缆芯中的子单元在绞合上盘的过程中,产生的弯曲应力对缆芯的圆整度影响不大,或者不会造成影响。如若光缆填充线外径变化过大,那么光缆填充线外径变化较大处产生的凸起在缆芯绞合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压力,从而影响缆芯以及光缆的圆整度,从而影响光缆中光纤的信号传输。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及生产系统,通过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中限径装置、断开装置和控制器的设置,能够对光缆填充线的线径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避免光缆填充线的线径(比如外径)变化过大对缆芯以及光缆的圆整度造成影响,以确保光缆中光纤的信号传输。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图1示意了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所示,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包括限径装置10、断开装置20和控制器(在图中未示意),限径装置10和断开装置20沿光缆填充线200的牵引方向上依次排列,以便光缆填充线200可以沿着牵引方向依次通过限径装置10和断开装置20,有助于通过限径装置10和断开装置20对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进行有效的控制。
图2示意了限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示意了限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其中,在图2中仅示意了限径模组13中的各模具131的排布方式,因此图2中的结构并不构成对限径装置10的结构的限定。
参考图1至图3所示,限径装置10包括支撑座11、第一驱动单元(在图中未标示)和限径模组13,限径模组13具有至少一个模具131。模具131具有供预设线径的光缆填充线200穿过的通孔1311。通孔1311可以为圆孔。模具131移动设置于支撑座11上,第一驱动单元与模具131连接,以便通过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模具131在支撑座11上移动,从而通过模具131对线径过大的光缆填充线200进行阻挡,有助于实现对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进行有效的控制。
控制器与第一驱动单元电连接,并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模具131相对于支撑座11移动,以使光缆填充线200沿牵引方向(如图1中的X方向)穿过通孔1311,以通过模具131阻挡线径大于第一阈值的光缆填充线200。其中,第一阈值可以理解为模具131内的通孔1311可供光缆填充线200通过的外径上限值,也就是说,该模具131内所能通过的光缆填充线200的最大外径。
这样通过控制器与第一驱动单元连接,使得控制器能够通过第一驱动单元使模具131相对于支撑座11移动,以便光缆填充线200可以沿牵引方向通过模具131内的通孔1311,并通过模具131能够将线径(比如是外径)大于第一阈值的光缆填充线200阻挡在通孔1311之外,使得该光缆填充线200无法通过通孔1311,以便光缆填充线200在被牵引时能够自动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光缆填充线(比如聚丙烯光缆填充线)作为缆芯绞合工序中的重要材料之一,对光缆的成缆性能比如光缆的圆整度、成缆渗水试验等都有重要影响。
现有的聚丙烯填充料内一般添加有无机粉体比如碳酸钙、滑石粉等,来保证聚丙烯填充料的刚性。由于聚丙烯填充料内无机粉体的填充量较高(一般达到填充料质量的50%),导致聚丙烯光缆填充线的断裂伸长率相对较低,材料整体韧性相对不高。
因此,在外径大于第一阈值的光缆填充线200无法通过模具131且被阻挡在模具131外部时,光缆填充线200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被牵引移动,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光缆填充线200将自动断开,使得光缆填充线200在牵引方向上达到断开的效果,从而避免线径过大(即外径大于第一阈值)的光缆填充线200通过模具131,以防线径过大的光缆填充线200影响已经被收线的光缆填充线200的圆整度。
控制器与断开装置20电连接,并被配置为在光缆填充线200穿过通孔1311之后且线径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断开装置20断开光缆填充线200;其中,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为模具131可供光缆填充线200通过的外径下限值。在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比如是外径)小于第二阈值时,光缆填充线200仍能够通过该模具131。此时,可以通过断开装置20在光缆填充线200穿过通孔1311之后断开光缆填充线200,使得光缆填充线200在牵引方向上达到断开的效果,以防线径过小(即线径小于第二阈值)的光缆填充线200影响已经被收线的光缆填充线200的圆整度。
因此,第一阈值至第二阈值所构成的范围区间构成了上述预设线径,限径模组13内的每个模具131均能够使线径在第一阈值至第二阈值的光缆填充线200通过,且在光缆填充线200的牵引方向上连续移动,直至被收线,使得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能够对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比如是外径)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避免光缆填充线200的外径变化影响缆芯以及光缆的圆整度。
为了实现对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比如外径的检测,参考图1所示,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检测装置30,检测装置30与控制器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检测光缆填充线200的外径,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检测结果,并在检测结果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断开装置20断开光缆填充线200。检测装置30内具有贯穿孔31,光缆填充线200可经由贯穿孔31穿过检测装置30,检测装置30在贯穿孔31处设置有检测件(在图中未示意),以检测经过贯穿孔31的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这样能够避免线径过小(即线径小于第二阈值)的光缆填充线200影响已经被收线的光缆填充线200的圆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光缆填充线200的制备过程中,可以根据所需制备的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在限径模组13内确定好与所需制备的光缆填充线200匹配的模具131之后,可以根据确定的模具131的预设线径,对检测装置30的检测范围进行调整,将预设线径确定为检测装置30的检测范围,以便光缆填充线200通过检测装置30时,检测装置30将检测到的光缆填充线200的外径与检测范围的端点值(比如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在检测结果小于第二阈值,或者检测结果大于第一阈值时,进行报警。
示例性的,当生产小线径(比如外径在1.5mm-1.7mm)的光缆填充线200时,控制器可以通过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第一模具131a内的两个子模套1312相对于支撑座11朝向相对的方向移动,并相互对接形成第一模具131a,并将第一模具131a对应的预设线径(即光缆填充线200的外径在1.5mm-1.7mm之间)确定为检测装置30的检测范围,检测装置30的检测结果可以在该检测范围内波动。在光缆填充线200通过检测装置30时,如若检测装置30检测到光缆填充线200的外径过大(比如大于1.7mm)时,检测装置30进行报警,如若检测装置30检测到光缆填充线200的外径过小(比如小于1.5mm)时,检测装置30也进行报警。
其中,检测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红外传感器,检测装置3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具有报警功能的红外线感应装置。
图4示意了图3中限径装置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参考图4并结合图1和图2所示,限径模组13具有至少两个模具131,各模具131同轴设置,并被配置为用于供不同预设线径的光缆填充线200穿过。也就是说,限径模组13内各模具131的通孔1311的内径不同,各模具131所对应的能够穿过的光缆填充线200的预设线径也不同。各模具131沿光缆填充线200的牵引方向依次排列,并设置于支撑座11上。
示例性的,限径模组13内模具131的数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两个或者三个等。当限径模组13内具有三个模具131时,为了便于描述,将三个模具131定义为第一模具131a、第二模具131b和第三模具131c。
示例性的,第一模具131a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对外径在1.5mm-1.7mm的光缆填充线200进行外径大小的控制,第二模具131b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对外径在2.4mm-2.6mm的光缆填充线200进行外径大小的控制,第三模具131c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对外径在3.9mm-4.1mm的光缆填充线200进行外径大小的控制。也就是说,第一模具131a所对应的光缆填充线200的预设线径为1.5mm-1.7mm,第二模具131b所对应的光缆填充线200的预设线径为2.4mm-2.6mm,第三模具131c所对应的光缆填充线200的预设线径为3.9mm-4.1mm。根据三个模具131的预设线径的大小,第一模具131a、第二模具131b和第三模具131c也可以依次看作小限径模具、中限径模具和大限径模具。
这样在光缆填充线200的制备过程中,可以根据所生产的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通过控制器选定限径模组13内与所生产的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相适配的模具131(比如第一模具131a),以便在光缆填充线200通过第一模具131a时,通过第一模具131a对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比如外径的大小)进行有效的控制。
由于各模具131同轴设置,沿光缆填充线200的牵引方向依次排列,并设置于支撑座11上,这样在不改变模具131高度的情况下,便能够对不同预设线径的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确保缆芯以及光缆的完整度,使得本实施例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的操作更为便捷。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各模具131比如三个模具131沿光缆填充线200的牵引方向设置于支撑座11不同的高度处,使各模具131不同轴设置,以便在更换模具131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模具131的高度,使光缆填充线200沿着牵引方向能够穿过该模具131的通孔1311即可。
下面以各模具131同轴设置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参考图1至图4所示,支撑座11内具有开口114,沿光缆填充线200的牵引方向上,各模具131依次排列并容设于开口114内,且各模具131的通孔1311的内径依次增大。这样通过开口114的设置,能够便于观察光缆填充线200在限径装置10中各模具131内的穿设情况,而且通过对各模具131中通孔1311的内径的排列顺序的限定,能够使得各模具131在开口114处的排列更加整齐,以便于沿着光缆填充线200的牵引方向,能够对各模具131进行更好的观察。
参考图3所示,支撑座11可以包括支架111、支撑台112和两个箱体113,支撑台112设置于支架111上,两个箱体113设置于支撑台112的相对两侧,且两个箱体113之间具有间距。两个箱体113与支撑台112之间构成了开口114,以便于限径模组13的设置。其中,箱体113内具有容纳腔1131,以使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容纳腔1131内,在实现第一驱动单元在支撑座11上固定的同时,还能够便于第一驱动单元与开口114处的限径模组13连接,从而驱动限径模组13内的模具131在开口114内,相对于支撑座11和光缆填充线200移动。示例性的,开口11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矩形。开口11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于支撑座11的中部。该开口114可以为如图1至图3中所示的敞口结构,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封闭式开口结构比如孔状结构。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光缆填充线200的牵引方向上,各模具131的通孔1311的内径还可以依次减小。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各模具131的通孔1311的内径的排列顺序不做进一步限定。
下面以第一模具131a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图5示意了模具在限径装置内的装配示意图,图6示意了图5中B部的放大图,图7示意了图5中限径装置在C-C方向的剖视图。
参考图5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具131比如第一模具131a可以包括两个子模套1312,两个子模套1312在支撑座11上相对设置,且在相互对接时形成模具131,两个子模套1312移动设置于支撑座11上。模具131为由两个子模套1312构成的分离式结构。其中,两个子模套1312可以设置于开口114内,且沿光缆填充线200的牵引方向设置于光缆填充线200的相对两侧。这样控制器可以通过第一驱动单元驱动两个子模套1312,在支撑座11上朝向相对的方向移动,并对接形成模具131,通过模具131对与该模具131相适配的预设线径的光缆填充线200的外径变化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在根据不同线径的光缆填充线200的生产更换模具131时,控制器可以通过第一驱动单元驱动两个子模套1312在支撑座11上朝向相互背离的方向移动,使两个子模套1312相互分离,从而避免该模具131的设置对光缆填充线200沿牵引方向在其他模具131的移动造成影响,有助于实现不同预设线径的光缆填充线200的连续生产。
参考图6和图7所示,两个子模套1312均具有第一端1313和第二端1314,子模套1312通过第一端1313连接于支撑座11,两个子模套1312的第二端1314可以为相互对称的半圆形结构,以便两个子模套1312在支撑座11上朝向相对的方向移动并相互对接时,两个子模套1312可以形成一个模具131,且两个子模套1312的第二端1314也相互对接并闭合形成模具131内的通孔1311,以便通过通孔1311对与该模具131的预设线径的光缆填充线200的外径进行有效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模具131b和第三模具131c与第一模具131a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对第二模具131b和第三模具131c的结构作进一步赘述。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时,模具131还可以为一个整体式的模套。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模具131的结构不做进一步限定。
下面以模具131包括两个子模套1312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参考图7并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组件12,限径模组13内的各模具131均连接有驱动组件12,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驱动组件12驱动模具131相对于支撑座11移动。也就是说,第一驱动单元中驱动组件12的数量与限径模组13内模具131的数量相对且一一对应。示例性的,第一驱动单元中驱动组件12的数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三个。这样通过驱动组件12不仅能够实现对各模具131的分别驱动控制,而且能够实现各模具131在支撑座11上连接,实现各模具131在开口114内的移动设置。
其中,驱动组件12可以设置于箱体113的容纳腔1131内,以便实现驱动组件12在支撑座11上的装配的同时,能够便于驱动组件12与模具131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驱动组件12驱动两个子模套1312在支撑座11上朝向相对的方向移动,以使两个子模套1312相互对接形成模具131,或者通过驱动组件12驱动两个子模套1312在支撑座11上朝向相背的方向移动,以使两个子模套1312相互分离,从而通过模具131对与该模具131相适配的预设线径的光缆填充线200的外径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实现不同预设线径的光缆填充线200的连续生产。
参考图7所示,驱动组件12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件121,第一驱动件121与控制器电连接,两个子模套1312均连接有第一驱动件121,第一驱动件121被配置为带动子模套1312相对支撑座11移动。也就是说,驱动组件12可以包括两个第一驱动件121,其中,两个第一驱动件121可以分别设置于两个箱体113的容纳腔1131内,以便在实现两个第一驱动件121在支撑座11上固定的同时,能够便于两个第一驱动件121分别与第一模具131a的两个子模套1312的第一端1313连接。这样通过驱动组件12中的两个第一驱动件121,能够对模具131内的两个子模套1312进行分别驱动,使得本实施例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的操作更为灵活和便捷。
参考图6所示,子模套1312通过滑动组件115滑动设置于支撑座11上,第一驱动件121为气缸,气缸固定在支撑座11内。其中,气缸可以固定在箱体113内。气缸的活塞杆1211穿过支撑座11位于支撑座11的开口114处,并与子模套1312连接,以带动子模套1312在支撑座11上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光缆填充线200的方向滑动。这样通过活塞杆1211在气缸内的直线往复运动,可以驱动子模套1312在开口114处相对于支撑座11朝向靠近光缆填充线200的方向滑动,以形成模具131,或者朝向远离光缆填充线200的方向滑动,使模具131内的两个子模套1312相互分离。
为了确保两个子模套1312在相对移动时,能够准确对接并形成模具131,参考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组件115设在支撑座11上,滑动组件115可以包括支撑板1151和滑动部1152,支撑板1151内具有滑槽(在图中未标示),滑动部1152的第一端嵌设于滑槽内,滑动部1152的第二端与活塞杆1211连接,支撑板1151位于开口114处,并与支撑座11的外壁连接。这样通过滑动部1152在滑槽内的滑动,能够对活塞杆1211和子模套1312相对于支撑座11的移动进行导向,以确保子模套1312可以沿着预设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支撑座11移动,从而让两个子模套1312在相对移动时,能够准确对接并形成模具131的同时,还能够有助于第一驱动件121对子模套1312的驱动。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部1152还可以连接于子模套1312上。示例性的,滑动部115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滑动柱。在本实施例中,对滑动部1152的设置位置以及结构不做进一步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21还可以采用气动阀和气管相结合的方式,气动阀设置于气管上,并控制气管内气体的流通。其中,子模套1312可以通过支撑部设置在开口114处,支撑部内具有与外部连通的气道,子模套1312滑动设置于气道内,气管与支撑部内的气道相连通。这样在气动阀在打开时,可以通过气源内的气体在气管和气道内的流动,来推动子模套1312在支撑座11上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光缆填充线200的方向滑动。
图8示意了断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意了图8中D部的放大图,图10示意了图8中断开装置在E-E方向的剖视图。
参考图8至图10所示,断开装置20包括断开组件22和第二驱动单元(在图中未标示),断开组件22包括两个卡断件221,两个卡断件221沿垂直于光缆填充线200的牵引方向分布于光缆填充线200的相对两侧。第二驱动单元与卡断件221连接,控制器与第二驱动单元电连接,并被配置为通过第二驱动单元驱动两个卡断件221朝向相对的方向移动,以在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小于第二阈值时,断开光缆填充线200。示例性的,卡断件22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卡断刀具。这样在线径小于第二阈值的光缆填充线200通过模具131时,可以通过第二驱动单元对卡断件221的驱动,使得卡断件221在光缆填充线200穿过通孔1311之后能够断开光缆填充线200,以防线径过小的光缆填充线200影响已经被收线的光缆填充线200的圆整度,从而对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比如外径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防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变化过大,对缆芯以及光缆的圆整度造成影响。
参考图8至图10所示,断开装置20可以包括固定座21,固定座21的结构与支撑座11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固定座21内也包括支架111、支撑台112、箱体113、开口114和滑动组件115。在本实施例中,对固定座21的结构不做进一步限定,其中,两个卡断件221可以设置于固定座21内两个箱体113之间的开口114处。第二驱动单元可以包括两个第二驱动件23,两个第二驱动件23可以分别设置于固定座21内两个箱体113内,并位于断开组件22的两侧,以便两个第二驱动件23可以与两个卡断件221一一对应并相互连接,从而通过两个第二驱动件23对两个卡断件221进行分别驱动。
第二驱动件23也可以采用气缸或者气动阀与气管相结合的方式,第二驱动件23的设置方式与第一驱动件121在支撑座11内的设置方式相同。当第二驱动件23为气缸时,第二驱动件23的活塞杆1211也可以穿过固定座21,并与固定座21的开口114处的卡断件221连接,且第二驱动件23的活塞杆1211与固定座21内的滑动组件115的滑动部1152连接,以便通过固定座21内的滑动组件115对第二驱动件23和卡断件221在固定座21的开口114处的移动进行导向,以确保两个卡断件221在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可以作用于光缆填充线200的相对两侧,以在将光缆填充线200断开的同时,确保光缆填充线200的断面的平整性。
图11示意了光缆填充线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装置600,第一控制装置600上具有控制面板(在图中未标示),控制器与控制面板电连接连接,这样不仅能够通过控制面板对控制器进行控制,而且能够便于数据等的输入,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缆填充线生产系统。
参考图11所示,光缆填充线生产系统包括光缆填充线挤出装置300、冷却装置500、牵引装置700、收线设备800和上述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冷却装置500、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牵引装置700和收线设备800在光缆填充线挤出装置300的挤出端依次设置,挤出端挤出的光缆填充线200沿同一高度依次经过冷却装置500、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和牵引装置700后,经由收线设备800收线。示例性的,牵引装置7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迁引轮组,冷却装置5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冷却水槽。
这样在光缆填充线200的放线过程中,光缆填充线挤出装置300的挤出端可以挤出光缆填充线200并成型,在牵引装置700的牵引下,光缆填充线200可以沿同一高度依次经过冷却装置500进行冷却定型后,依次通过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中的检测装置30、限径装置10内的模具131以及断开装置20后,经由牵引装置700到达收线设备800收线,对光缆填充线200进行收线。由于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的存在,在光缆填充线200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100对光缆填充线200的线径比如外径的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避免光缆填充线200的变化对缆芯以及光缆的圆整度造成影响。
其中,收线设备800可以包括收线盘装置810和第二控制装置820,第二控制装置820和收线盘装置810沿光缆填充线200的牵引方向依次设置。或者,第二控制装置820和收线盘装置810可以集成为一个设备。
光缆填充线200生产系统还可以包括绕线装置900,绕线装置9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绕线轮组。光缆填充线200沿牵引方向通过断开装置20后,可以经由绕线装置900到达牵引装置700,最后到达收线盘装置810。在光缆填充线200的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二控制装置820中的控制面板控制牵引装置700的速度以及收线盘装置810的移动和绕线,从而控制牵引装置700施加在光缆填充线200上的牵引力,以便在光缆填充线200的外径大于第一阈值并阻挡在模具131之外时,使得光缆填充线200能够在牵引力的作用下自动断开。
如图11中所示,光缆填充线挤出装置3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螺杆挤出装置。螺杆挤出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单螺杆挤出机。光缆填充线生产系统包括料筒400,料筒4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加热烘箱料筒。加热烘箱料筒设置于螺杆挤出装置的进料口,以便填充料通过加热烘箱料筒一侧的吸料器进入加热烘箱料筒内,在加热烘箱料筒内加热烘干后,可以进入螺杆挤出装置内,经由螺杆挤出装置内的螺杆挤出,并在挤出端可以挤出光缆填充线200并成型。
其中,光缆填充线挤出装置300、绕线装置900、牵引装置700和收线设备800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光缆填充线200生产系统中的相关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对光缆填充线挤出装置300、绕线装置900、牵引装置700和收线设备800的结构不再做进一步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显示结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限径装置、断开装置和控制器,所述限径装置和所述断开装置沿光缆填充线的牵引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限径装置包括支撑座、第一驱动单元和限径模组,所述限径模组具有至少一个模具,所述模具具有供预设线径的所述光缆填充线穿过的通孔,所述模具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模具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电连接,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所述模具相对于所述支撑座移动,以使所述光缆填充线沿牵引方向穿过所述通孔,以通过所述模具阻挡线径大于第一阈值的所述光缆填充线;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断开装置电连接,并被配置为在所述光缆填充线穿过所述通孔之后且线径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断开装置断开所述光缆填充线;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径模组具有至少两个模具,各所述模具同轴设置,并被配置为用于供不同预设线径的所述光缆填充线穿过;各所述模具沿所述光缆填充线的牵引方向依次排列,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内具有开口,沿所述光缆填充线的牵引方向上,各所述模具依次排列并容设于所述开口内,且各所述模具的所述通孔的内径依次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两个子模套,两个所述子模套在所述支撑座上相对设置,且在相互对接时形成所述模具,两个所述子模套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限径模组内的所述模具均连接有所述驱动组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模具相对于所述支撑座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两个所述子模套在所述支撑座上朝向相对的方向移动,以使两个所述子模套相互对接形成所述模具,或者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两个所述子模套在所述支撑座上朝向相背的方向移动,以使两个所述子模套相互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两个所述子模套均连接有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被配置为带动所述子模套相对所述支撑座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模套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座内,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支撑座的开口处,并与所述子模套连接,以带动所述子模套在所述支撑座上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光缆填充线的方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支撑板和滑动部,所述支撑板内具有滑槽,所述滑动部的第一端嵌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塞杆连接,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支撑座的外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开装置包括断开组件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断开组件包括两个卡断件,两个所述卡断件沿垂直于所述光缆填充线的牵引方向分布于所述光缆填充线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卡断件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电连接,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两个所述卡断件朝向相对的方向移动,在所述光缆填充线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断开所述光缆填充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光缆填充线的线径,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检测结果,并在所述检测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断开装置断开所述光缆填充线。
12.一种光缆填充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缆填充线挤出装置、冷却装置、牵引装置、收线设备和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所述牵引装置和所述收线设备在所述光缆填充线挤出装置的挤出端依次设置,所述挤出端挤出的光缆填充线沿同一高度依次经过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和所述牵引装置后,经由所述收线设备收线。
CN202223074175.6U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及生产系统 Active CN218383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4175.6U CN218383421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及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4175.6U CN218383421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及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3421U true CN218383421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37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4175.6U Active CN218383421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及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3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63656A2 (en) Self- supporting cables and a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JP5242401B2 (ja) 微細構造ファイバを形成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9991710B (zh) 一种低风阻自承式光缆的生产装置及制作方法
CN218383421U (zh) 一种光缆填充线限径设备及生产系统
CN113787667A (zh) 一种采用气压式脱模的橡胶生产用注塑装置
RU2314199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твода экструдированных изделий, в частности, выравнивание гусеничного тянуще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по оси экструзии
US20200009774A1 (en) Core, molding device and molding method
CN110576581A (zh) 一种扁平光缆成型模具
KR20090060954A (ko) 압출성형 공구에 관한 구성 및 방법
CN107186984A (zh) 电缆挤塑成型装置
CN100457427C (zh) 用于制造塑料管的方法和设备
CN217425766U (zh) 一种扁平式光缆及其注塑模具
CN217531709U (zh) 一种注射吹塑分流板
US20210107200A1 (en) Microcapillary Wire Coating Die Assembly
CN210911083U (zh) 一种扁平光缆成型模具
CN218826401U (zh) 用于汽车线护套的挤出装置
CN114859484A (zh) 一种光缆接头装置
CN108340557A (zh) 一种光缆护套双层共挤模具
CN107775932A (zh) 一体式护套挤出模具
JP4207038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CN218519153U (zh) 一种线缆骨架用生产模具
CN117549520B (zh) 电缆生产方法
CN116728725B (zh) 一种异形套管注塑控制系统
CN213564221U (zh) 可保持线缆包层同轴度的挤塑机机头
CN221040668U (zh) 一种电缆护套注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