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0197U - 一种茶叶烤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烤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80197U CN218380197U CN202222791126.8U CN202222791126U CN218380197U CN 218380197 U CN218380197 U CN 218380197U CN 202222791126 U CN202222791126 U CN 202222791126U CN 218380197 U CN218380197 U CN 2183801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inlet
- pipe
- air
- tealeaves
- drying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烤干装置,所述进气罩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罩的下端与进气控制阀连接,所述进气控制阀的下端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管与进气支管连接,所述进气支管设置多个通孔连通至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上端与排气管连接,本茶叶烤干装置通过设置主机体上的进气和排气结构改进了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现有的烘干装置普遍温度较高时才能达到较好的烘干效果,温度过高可能会使茶叶风味丧失的情况,整体的烘干温度可以控制在80℃以下,可以有效的减少茶叶风味的丧失,也减少茶叶因加工产生的焦味,提高茶叶品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烤干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中国专利号:CN201920399998.5公开了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茶叶烘干装置本体,茶叶烘干装置本体的内侧底面上焊接有烘干器,茶叶烘干装置本体的底面开设有对接槽口,对接槽口的内部插接有料筒,料筒的表面粘接有塞环,塞环塞接在对接槽口的内部,料筒的槽口中对接有定位框,定位框焊接在顶板的表面上,顶板焊接在茶叶烘干装置本体的顶面上,且茶叶烘干装置本体的表面开设有排气孔,茶叶烘干装置本体的外壁上焊接有外延环板,外延环板的表面焊接有支腿,且茶叶烘干装置本体的底面上螺接有限位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茶叶烘干装置采用拆卸式料筒,且料筒设置有四个,便于在烘干装置内部同时对四种茶叶同时烘干,提升茶叶的烘干效率。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现有的烘干装置普遍温度较高时才能达到较好的烘干效果,温度过高可能会使茶叶风味丧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茶叶烤干装置,其解决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现有的烘干装置普遍温度较高时才能达到较好的烘干效果,温度过高可能会使茶叶风味丧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烤干装置,其结构包括主机体、控制面板、烘干箱、烘干箱门、箱门把手,所述主机体的前面设置控制面板,所述主机体的下部设置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前部设置烘干箱门,所述烘干箱门上设置箱门把手,所述主机体还包括进气罩、进气管、进气控制阀、进气支管、排气管、排气泵、外部排气管、循环泵、空气加热装置,所述进气罩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罩的下端与进气控制阀连接,所述进气控制阀的下端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管与进气支管连接,所述进气支管设置多个通孔连通至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上端与排气管连接,所述排气管的上端设置排气泵,所述排气泵的输出端与外部排气管连接,所述排气管还通过管道还与循环泵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后端与空气加热装置连接,所述空气加热装置输出至进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罩为网布结构,所述进气罩通过卡扣与进气管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与3-5根进气支管连接,每个所述进气管上设置用于控制流量相同的节流阀。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或者天然气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泵的后端还设置用于控制排气防止回流的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支管至少设置2根在烘干箱的底部,背面或者侧面设置1-3根。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茶叶烤干装置通过设置主机体上的进气和排气结构改进了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现有的烘干装置普遍温度较高时才能达到较好的烘干效果,温度过高可能会使茶叶风味丧失的情况,工作过程中,先对箱内进行预热,此时,进气和排气管道正常打开,达到预热温度之后,关闭进气控制阀门,并启动排气泵,将箱内的空气排出,使箱内气压降低,降低蒸气压,提高茶叶内水分的蒸发效率,此时,循环泵、空气加热装置正常工作,本方案中,整体的烘干温度可以控制在80℃以下,可以有效的减少茶叶风味的丧失,也减少茶叶因加工产生的焦味,提高茶叶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机体;2、控制面板;3、烘干箱;4、烘干箱门;5、箱门把手;11、进气罩;12、进气管;13、进气控制阀;14、进气支管;15、排气管;16、排气泵;17、外部排气管;18、循环泵;19、空气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叶烤干装置,其结构包括主机体1、控制面板2、烘干箱3、烘干箱门4、箱门把手5,所述主机体1的前面设置控制面板2,所述主机体1的下部设置烘干箱3,所述烘干箱3的前部设置烘干箱门4,所述烘干箱门4上设置箱门把手5,所述主机体1还包括进气罩11、进气管12、进气控制阀13、进气支管14、排气管15、排气泵16、外部排气管17、循环泵18、空气加热装置19,所述进气罩11与进气管12 连接,所述进气罩11的下端与进气控制阀13连接,所述进气控制阀13的下端与进气管12连接,所述进气管12与进气支管14连接,所述进气支管 14设置多个通孔连通至烘干箱3,所述烘干箱3的上端与排气管15连接,所述排气管15的上端设置排气泵16,所述排气泵16的输出端与外部排气管17连接,所述排气管15还通过管道还与循环泵18连接,所述循环泵18 的后端与空气加热装置19连接,所述空气加热装置19输出至进气管12。
所述进气罩11为网布结构,所述进气罩11通过卡扣与进气管12固定。
所述进气管12与3-5根进气支管14连接,每个所述进气管12上设置用于控制流量相同的节流阀。
所述空气加热装置19为电加热装置或者天然气加热装置。
所述排气泵16的后端还设置用于控制排气防止回流的单向阀。
所述进气支管14至少设置2根在烘干箱3的底部,背面或者侧面设置 1-3根。
本茶叶烤干装置通过设置主机体1上的进气和排气结构改进了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现有的烘干装置普遍温度较高时才能达到较好的烘干效果,温度过高可能会使茶叶风味丧失的情况,工作过程中,先对箱内进行预热,此时,进气和排气管15道正常打开,达到预热温度之后,关闭进气控制阀13门,并启动排气泵16,将箱内的空气排出,使箱内气压降低,降低蒸气压,提高茶叶内水分的蒸发效率,此时,循环泵18、空气加热装置19正常工作,本方案中,整体的烘干温度可以控制在80℃以下,可以有效的减少茶叶风味的丧失,也减少茶叶因加工产生的焦味,提高茶叶品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茶叶烤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主机体、控制面板、烘干箱、烘干箱门、箱门把手,所述主机体的前面设置控制面板,所述主机体的下部设置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前部设置烘干箱门,所述烘干箱门上设置箱门把手,所述主机体还包括进气罩、进气管、进气控制阀、进气支管、排气管、排气泵、外部排气管、循环泵、空气加热装置,所述进气罩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罩的下端与进气控制阀连接,所述进气控制阀的下端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管与进气支管连接,所述进气支管设置多个通孔连通至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上端与排气管连接,所述排气管的上端设置排气泵,所述排气泵的输出端与外部排气管连接,所述排气管还通过管道还与循环泵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后端与空气加热装置连接,所述空气加热装置输出至进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烤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罩为网布结构,所述进气罩通过卡扣与进气管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烤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与3-5根进气支管连接,每个所述进气管上设置用于控制流量相同的节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烤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或者天然气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烤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泵的后端还设置用于控制排气防止回流的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叶烤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支管至少设置2根在烘干箱的底部,背面或者侧面设置1-3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91126.8U CN218380197U (zh) | 2022-10-24 | 2022-10-24 | 一种茶叶烤干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91126.8U CN218380197U (zh) | 2022-10-24 | 2022-10-24 | 一种茶叶烤干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80197U true CN218380197U (zh) | 2023-01-24 |
Family
ID=84932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91126.8U Active CN218380197U (zh) | 2022-10-24 | 2022-10-24 | 一种茶叶烤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80197U (zh) |
-
2022
- 2022-10-24 CN CN202222791126.8U patent/CN2183801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66717A (zh) | 一种木板粗料双向干燥机 | |
CN218380197U (zh) | 一种茶叶烤干装置 | |
CN2822230Y (zh) | 热进风式滚筒杀青机 | |
CN207505824U (zh) | 一种糕点加工用高效节能型烤箱 | |
CN206207953U (zh) | 一种高效节能烘干机 | |
CN204787636U (zh) | 一种笋干蒸煮烘干装置 | |
CN204329476U (zh) | 一种烤房 | |
CN211482778U (zh) | 一种新型茶叶杀青机 | |
CN215502544U (zh) | 一种具有蒸汽与发热管双加热的蒸烤一体机 | |
CN204047993U (zh) | 一种烟叶烘烤室 | |
CN215602964U (zh) | 一种管式加热的茶叶炭焙机 | |
CN207147085U (zh) | 一种高效分层式陶瓷干燥设备 | |
CN207707204U (zh) | 一种牛肉烘干设备 | |
CN214257773U (zh) | 一种高效节能食品烘焙机 | |
CN214962398U (zh) | 一种糖果熬制节能设备 | |
CN217161026U (zh) | 适用于多种燃料的食用菌烘干室 | |
JPS6113907Y2 (zh) | ||
CN220981946U (zh) | 一种炭黑炉余热利用烤砖炉 | |
CN110477739A (zh) |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及其内胆烘干方法 | |
CN218627563U (zh) | 一种自动化烘干机 | |
CN220728830U (zh) | 一种循环热风式茶叶烘干装置 | |
CN220793206U (zh) | 一种横向密闭燃烧的燃油蒸煮炉 | |
CN217978840U (zh) | 废气余热回收涂层机 | |
CN105057185B (zh) | 一种烘箱结构 | |
CN209697385U (zh) | 一种涂装用烘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