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7604U - 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77604U
CN218377604U CN202222790314.9U CN202222790314U CN218377604U CN 218377604 U CN218377604 U CN 218377604U CN 202222790314 U CN202222790314 U CN 202222790314U CN 218377604 U CN218377604 U CN 218377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ssembly
procapsid
passage
hou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03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婷婷
钟文鑫
蒋立群
凌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03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77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77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77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包括前壳体以及设置在前壳体后方的后壳体,前壳体内嵌设有轴承槽,后壳体内分别嵌设有第一电机槽和第二电机槽,变速箱壳体总成还包括嵌设在前壳体内的进出油路、设置在进出油路上并与进出油路连通的第二导油道,以及通过第二导油道与进出油路连通的油道总成,油道总成沿前壳体穿入至后壳体内的第一电机槽与第二电机槽处部分穿出,以使润滑油可沿油道总成分别进入第一电机槽与第二电机槽内,在确保润滑油在正常进入变速箱壳体内的同时,避免了对壳体内添加管路导致壳体内空间受限且提高装配难度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变速箱将发动机传输的动力传递到车轮,在不改变发动机输入转速的情况下,实现汽车前进、倒车、空挡等,相比传统汽车变速箱的单一动力源导致的能源利用率低,混合动力变速箱有效的解决了能耗问题,同时结合了燃油车和纯电动车优点,既节约了能耗,又解决了续航里程的问题。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分为很多种,其中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驱动电机槽都是动力总成,两大动力总成的功率可以互相叠加输出,也可以单独输出。
目前并联式混合动力变速箱需要安装两个高压电机槽,前壳体设计单独的电机槽腔,结构复杂,导致对于变速箱内添加冷却及润滑处理结构时面临较大问题,其中,现有混合动力变速箱,其冷却和润滑处理是通过软管、进出油管接头,外置冷却器,内置金属管等,其中电机槽腔内的油路全部依靠喷淋管,这种设计增加零件复杂度和装配难度,尤其是喷淋管的结构和安装非常复杂,内置金属管还需要额外增加螺栓固定在壳体内部,一定程度提高结构的安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目前变速箱内添加冷却及润滑处理结构时由于零件增加,导致变速箱壳体内零件分布复杂,提高装配难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包括前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壳体后方的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内嵌设有轴承槽,所述后壳体内分别嵌设有第一电机槽和第二电机槽,所述变速箱壳体总成还包括嵌设在所述前壳体内的进出油路、设置在所述进出油路上并与所述进出油路连通的第二导油道,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导油道与所述进出油路连通的油道总成,所述油道总成沿所述前壳体穿入至所述后壳体内的所述第一电机槽与所述第二电机槽处部分穿出,以使润滑油可沿所述油道总成分别进入所述第一电机槽与所述第二电机槽内。
包括前壳体11以及设置在前壳体11后方的后壳体12,前壳体11内嵌设有轴承槽111,后壳体12内分别嵌设有第一电机槽18和第二电机槽19,变速箱壳体总成还包括嵌设在前壳体11内的进出油路、设置在进出油路上并与进出油路连通的第二导油道16,以及通过第二导油道16与进出油路连通的油道总成17,油道总成17沿前壳体11穿入至后壳体12内的第一电机槽18与第二电机槽19处部分穿出,以使润滑油可沿油道总成17分别进入第一电机槽18与第二电机槽19内。
上述,通过泵浦将外界润滑油沿进出油路导入,使得润滑油通过进出油路导入至第二导油道,并通过第二导油道将润滑油导入至油道总成内,使得润滑油可沿油道总成分别进入第一电机槽与第二电机槽内,其中,根据变速箱壳体上油路与壳体之间的一体式结构设计,在确保润滑油在正常进入变速箱壳体内的同时,避免了对壳体内添加管路导致壳体内空间受限且提高装配难度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混合动力变速箱,其冷却和润滑处理是通过软管、进出油管接头,外置冷却器,内置金属管等,其中电机槽腔内的油路全部依靠喷淋管,这种设计由于零件增加,导致变速箱壳体内零件分布复杂,提高装配难度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速箱壳体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进出油路包括嵌设在所述前壳体上的前壳进油部、沿所述前壳进油部向外延伸出的进油道以及与所述进油道平行设置的第一导油道。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道与所述第一导油道之间设有连通管,所述第二导油管与所述连通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油道上向外延伸出第三分流道,所述第三分流道沿所述后壳体穿入至所述前壳体内的所述轴承槽处部分穿出,以使润滑油可沿所述第三分流道进入所述轴承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油道总成包括嵌设在所述前壳体内的主油道、沿所述主油道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出的延伸道以及沿所述主油道与所述延伸道向外延伸出的分流道总成。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道总成包括以所述主油道为中心左右划分后左侧的至少一第一分流道和右侧的至少一第二分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油道与最左侧的所述第一分流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道与所述第一导油道一侧均向外延伸出抽排油道。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道总成表面开设有至少一出油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和变速箱壳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和变速箱壳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中油道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结构符号说明:
变速箱壳体 1 延伸道 172
前壳体 11 第一分流道 173
后壳体 12 第二分流道 174
前壳进油部 13 第一电机槽 18
进油道 14 第二电机槽 19
第一导油道 15 抽排油道 110
第二导油道 16 轴承槽 111
油道总成 17 第三分流道 112
主油道 17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的变速箱壳体总成,包括前壳体11以及设置在前壳体11后方的后壳体12,前壳体11内嵌设有轴承槽111,后壳体12内分别嵌设有第一电机槽18和第二电机槽19,变速箱壳体总成还包括嵌设在前壳体11内的进出油路、设置在进出油路上并与进出油路连通的第二导油道16,以及通过第二导油道16与进出油路连通的油道总成17,油道总成17沿前壳体11穿入至后壳体12内的第一电机槽18与第二电机槽19处部分穿出,以使润滑油可沿油道总成17分别进入第一电机槽18与第二电机槽19内。
进一步的,进出油路包括嵌设在前壳体11上的前壳进油部13、沿前壳进油部13向外延伸出的进油道14以及与进油道14平行设置的第一导油道15,进油道14与第一导油道15之间设有连通管,第二导油管16与连通管连通,第一导油道15上向外延伸出第三分流道112,第三分流道112沿后壳体12穿入至前壳体11内的轴承槽111处部分穿出,以使润滑油可沿第三分流道112进入轴承槽111内,油道总成17包括嵌设在前壳体11内的主油道171、沿主油道171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出的延伸道172以及沿主油道171与延伸道172向外延伸出的分流道总成,分流道总成包括以主油道171为中心左右划分后左侧的至少一第一分流道173和右侧的至少一第二分流道174,第二导油道16与最左侧的第一分流道173连通,进油道14与第一导油道15一侧均向外延伸出抽排油道110。
需要说明的是,在前壳体11上对应前壳进油部13位置可以设置有与前壳体11固定且与进油部13连通的泵浦,以用于引导外界润滑油进入前壳进油部13内,同时前壳体11上对应抽排油道110处还可以设置有与抽排油道110连通的第二泵浦,可用于后续对变速箱壳体总成内的润滑油进行抽排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工作人员可通过前壳进油部13处设置的泵浦对外界润滑油进行抽导,并将其沿前壳进油部13注入至变速箱壳体总成内,其中润滑油沿前壳进油部13进入并分导至进油道14内,通过将进油道14与第一导油道15连通的连通管使得将润滑油从进油道14导入至第一导油道15内,并通过第一导油道15将润滑油引导至第三分流道112内,并通过第三分流道112上远离第一导油道15一端出口排出,其中,第三分流道112与轴承槽111相互连通,从而使得润滑油可进入轴承槽111内对器内部安装的轴承表面进行润滑处理,与此同时,在连通管上还连通有第二导油道16,在导油过程中润滑油可沿连通管进入至第二导油道16,并通过第二导油道16将润滑油传导至与其另一端连通的油道总成17内进行后续分流处理,且在分流过程中流动在变速箱壳体1内的润滑油还具备散热的目的,之后,当润滑油进入至油道总成17内时,具体的,由于第二导油导道16与最左侧的第一分流道173为直接连通,因此润滑油沿第一分流道173朝主油道171内流入,并通过主油道171将润滑油分别导入其两侧连通的延伸道172内,再由主油到171与延伸道172将润滑油分别导入至顶部的第一分流道173与第二分流道174内,接着根据第一分流道173与第二分流道174表面开设的出油孔将润滑油排入至变速箱壳体1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分流道173与第二分流道174为分别分布在第一电机槽18和第二电机槽19内,因此沿第一分流道173与第二分流道174表面开设的出油孔流出的润滑油可直接与第一电机槽18和第二电机槽19内的第一、第二电机接触,以起到对第一、第二电机输出部分的轴承进行润滑同时润滑油还可对第一、第二电机表面进行降温,以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起到结构防护的目的。
综上,根据变速箱壳体1上油路与壳体之间的一体式结构设计,在确保润滑油在沿油路正常进入变速箱壳体1内的同时,避免了对壳体内添加管路导致壳体内空间受限且提高装配难度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混合动力变速箱,其冷却和润滑处理是通过软管、进出油管接头,外置冷却器,内置金属管等,其中电机槽腔内的油路全部依靠喷淋管,这种设计由于零件增加,导致变速箱壳体内零件分布复杂,提高装配难度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壳体后方的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内嵌设有轴承槽,所述后壳体内分别嵌设有第一电机槽和第二电机槽,所述变速箱壳体总成还包括嵌设在所述前壳体内的进出油路、设置在所述进出油路上并与所述进出油路连通的第二导油道,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导油道与所述进出油路连通的油道总成,所述油道总成沿所述前壳体穿入至所述后壳体内的所述第一电机槽与所述第二电机槽处部分穿出,以使润滑油可沿所述油道总成分别进入所述第一电机槽与所述第二电机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油路包括嵌设在所述前壳体上的前壳进油部、沿所述前壳进油部向外延伸出的进油道以及与所述进油道平行设置的第一导油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道与所述第一导油道之间设有连通管,所述第二导油道与所述连通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道上向外延伸出第三分流道,所述第三分流道沿所述后壳体穿入至所述前壳体内的所述轴承槽处部分穿出,以使润滑油可沿所述第三分流道进入所述轴承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总成包括嵌设在所述前壳体内的主油道、沿所述主油道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出的延伸道以及沿所述主油道与所述延伸道向外延伸出的分流道总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总成包括以所述主油道为中心左右划分后左侧的至少一第一分流道和右侧的至少一第二分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油道与最左侧的所述第一分流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总成表面开设有至少一出油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道与所述第一导油道一侧均向外延伸出抽排油道。
CN202222790314.9U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 Active CN218377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0314.9U CN218377604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0314.9U CN218377604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77604U true CN218377604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32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0314.9U Active CN218377604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776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09123U (zh) 一种轮毂电机系统及其润滑系统
CN111197649B (zh) 一种减速器壳体结构及电动汽车
CN103836167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
CN218377604U (zh) 一种变速箱壳体总成
CN113669435B (zh) 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润滑冷却系统及车辆
CN113062970B (zh) 一种用于大扭矩纯电变速器的强制润滑系统
CN215861676U (zh) 一种减速器润滑系统
CN106602796A (zh) 用于伺服电机的水冷结构
CN218000357U (zh) 减速器的润滑结构、减速器以及车辆
CN104088985A (zh) 改良结构的连接齿轮
CN205244329U (zh) 一种主减速器主动润滑结构
CN211525504U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结构
CN114673780A (zh) 一种含差速锁的差速器的主动润滑结构
CN209892718U (zh) 轴系油管结构及混合动力变速箱
CN114069916A (zh) 一种组合式油冷电机系统
CN115681461A (zh) 减速器壳体、减速器和电动车辆
CN207683336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用单级减速器
CN204611224U (zh) 一种具有内置润滑油道的发动机飞轮壳总成
CN211288693U (zh)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的配油盘油道结构
CN212572211U (zh) 一种组合式油冷电机系统
CN116647081B (zh) 一种驱动总成冷却润滑系统及车辆
CN216242215U (zh) 一种新能源高速减速器大角度润滑系统
CN216981687U (zh) 一种用于叉车集成动力总成的电机及集成动力总成
CN217380679U (zh) 机油冷却器及发动机
CN218718703U (zh) 一种变速器集成式润滑系统及一种变速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