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63988U - 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63988U
CN218363988U CN202221786656.7U CN202221786656U CN218363988U CN 218363988 U CN218363988 U CN 218363988U CN 202221786656 U CN202221786656 U CN 202221786656U CN 218363988 U CN218363988 U CN 218363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iece
rod
plate
workbe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866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国平
章作庆
艾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chang Puyo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chang Puyo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chang Puyo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chang Puyo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866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63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63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63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包括抛光组件,包括工作台、升降件、打磨件以及收集箱,所述升降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一侧,所述打磨件固定于所述升降件上,所述收集箱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一侧,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内,包括第一传动件、夹持件、送料件以及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内,所述夹持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顶部,所述送料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内顶壁,所述第二传动件设置于所述送料件上。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抛光组件,用于对轴承进行抛光,通过设置调节组件,用于对轴承进行夹持,并对轴承进行间歇上料和下料,便于对轴承进行放置和拿取。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为保证轴承的平整度,轴承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抛光处理,但是现有的大部分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在对轴承抛光时不便于对轴承进行拿取和放置,使用极其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的大部分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在对轴承抛光时不便于对轴承进行拿取和放置,使用极其不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其包括,抛光组件,包括工作台、升降件、打磨件以及收集箱,所述升降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一侧,所述打磨件固定于所述升降件上,所述收集箱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一侧;以及
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内,包括第一传动件、夹持件、送料件以及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内,所述夹持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顶部,所述送料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内顶壁,所述第二传动件设置于所述送料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件包括活动柱、气缸以及定位块,所述活动柱一端插接于所述工作台内,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一侧,所述定位块固定于所述气缸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件还包括限位块以及限位板,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活动柱两侧,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活动柱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打磨件包括支撑板、电机以及打磨片,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活动柱一侧,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支撑板顶部,所述打磨片设置于所述电机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杆、支撑杆、活动套、第二传动杆、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活动卡块以及连接套,所述第一传动杆固定于所述限位板上,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工作台内,所述活动套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外侧,所述第二传动杆和所述连接套均设置于所述活动套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杆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杆两侧,所述活动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杆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持件包括连接板、固定座、连接柱以及夹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顶部,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柱一端插接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夹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柱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持件还包括定位板、弹簧以及活动块,所述定位板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弹簧固定于所述定位板一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内壁固定,所述活动块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两侧,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活动块滑动于所述限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送料件包括转杆、推杆、支撑盒、固定杆以及下料斗,所述包括转杆固定于所述工作台内顶壁,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工作台内顶壁,所述支撑盒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一端,所述推杆固定于所述转杆外侧,所述转杆底端插接于所述支撑盒内,所述下料斗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活动杆、齿轮、第一锥型齿以及第二锥型齿,所述活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内,所述活动杆一端插接于所述支撑盒内并与所述第一锥型齿固定,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活动杆外侧,所述第二锥型齿固定于所述转杆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传动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铰接板以及传动板,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杆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部,所述铰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内,所述传动板通过所述铰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抛光组件,用于对轴承进行抛光,通过设置调节组件,用于对轴承进行夹持,并对轴承进行间歇上料和下料,便于对轴承进行放置和拿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工作台剖面结构图。
图3为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支撑杆和第二连接块连接结构图。
图4为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图2中B处放大结构图。
图5为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传动板和铰接板连接结构图。
图6为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7为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固定座剖面结构图。
图8为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的支撑盒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包括抛光组件100,包括工作台101、升降件102、打磨件103以及收集箱104,升降件102设置于工作台101一侧,打磨件103固定于升降件102上,收集箱104设置于工作台101一侧。
升降件102用于带动打磨件103进行升降位移,并通过打磨件103对轴承进行抛光,收集箱104用于对抛光后的轴承进行存放。
调节组件200,设置于工作台101内,包括第一传动件201、夹持件202、送料件203以及第二传动件204,第一传动件201设置于工作台101内,夹持件202设置于工作台101顶部,送料件203设置于工作台101内顶壁,第二传动件204设置于送料件203上。
第一传动件201用于对夹持件202和升降件102进行连接,通过升降件102 的位移带动夹持件202进行位移,以此对轴承进行夹持,使轴承在抛光时更加稳定,第二传动件204用于对送料件203和升降件102进行连接,升降件102 位移的同时带动送料件203进行位移,通过送料件203对轴承进行推动,以此便于对轴承进行上料。
实施例2
参照图1~3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具体的,升降件102包括活动柱102a、气缸102b以及定位块102c,活动柱102a一端插接于工作台101内,气缸102b固定于工作台101一侧,定位块 102c固定于气缸102b顶端。
定位块102c的一端与活动柱102a固定连接,气缸102b用于通过定位块 102c带动活动柱102a进行位移,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气缸102b,气缸102b 的输出端带动定位块102c向下位移,定位块102c带动活动柱102a进行位移。
具体的,升降件102还包括限位块102d以及限位板102e,限位块102d固定于活动柱102a两侧,限位板102e固定于活动柱102a底端。
限位板102e固定在活动柱102a的底部,通过限位板102e用于对活动柱102a进行限位,防止活动柱102a脱离工作台101的内腔,限位块102d固定在活动柱102a的两侧,通过限位块102d用于对活动柱102a进行限位,使活动柱 102a在位移时更加稳定。
具体的,打磨件103包括支撑板103a、电机103b以及打磨片103c,支撑板103a固定于活动柱102a一侧,电机103b固定于支撑板103a顶部,打磨片 103c设置于电机103b输出端。
打磨片103c固定在电机103b的输出轴,支撑板103a固定在活动柱102a 另一侧,通过支撑板103a用于对电机103b进行固定,通过活动柱102a的位移带动支撑板103a进行位移,支撑板103a带动电机103b进行位移,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电机103b,电机103b的输出轴带动打磨片103c转动,通过打磨片103c 的转动对轴承进行抛光处理。
具体的,第一传动件201包括第一传动杆201a、支撑杆201b、活动套201c、第二传动杆201d、第一连接块201e、第二连接块201f、活动卡块201g以及连接套201h,第一传动杆201a固定于限位板102e上,支撑杆201b固定于工作台101内,活动套201c设置于支撑杆201b外侧,第二传动杆201d和连接套 201h均设置于活动套201c外侧,第一连接块201e固定于第一传动杆201a一侧,第二连接块201f固定于第二传动杆201d两侧,活动卡块201g设置于第二传动杆201d顶端。
第一传动杆201a固定在限位板102e上,支撑杆201b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工作台101内腔两侧活动连接,活动套201c与支撑杆201b的表面活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01d和连接套201h均固定在活动套201c的表面,且呈九十度对角设置,第一连接块201e固定在第一传动杆201a上,且活动在连接套201h的内腔,第二连接块201f固定在第二传动杆201d两侧的上端,且活动在活动卡块201g 的内腔,限位板102e位移时带动第一传动杆201a向下位移,第一传动杆201a 带动第一连接块201e位移,第一连接块201e在连接套201h的内腔位移带动连接套201h位移,连接套201h带动活动套201c在支撑杆201b的表面转动,进而通过活动套201c带动第二传动杆201d位移,第二传动杆201d带动第二连接块201f在活动卡块201g的内腔进行位移,进而带动活动卡块201g进行位移。
实施例3
参照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具体的,夹持件202包括连接板202a、固定座202b、连接柱202c以及夹板202d,连接板202a设置于工作台101顶部,固定座202b固定于连接板202a 上,连接柱202c一端插接于固定座202b内,夹板202d固定于连接柱202c另一端。
活动卡块201g的顶部贯穿工作台101并与连接板202a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座202b固定在连接板202a的后侧,夹板202d呈弧形设置,活动卡块201g 位移时带动连接板202a进行位移,连接板202a带动固定座202b进行位移,固定座202b带动连接柱202c位移,连接柱202c带动夹板202d位移,通过夹板 202d对工作台101顶部的轴承进行夹持。
具体的,夹持件202还包括定位板202e、弹簧202f以及活动块202g,定位板202e设置于固定座202b内,弹簧202f固定于定位板202e一侧,弹簧202f 另一端与固定座202b内壁固定,活动块202g固定于固定座202b两侧,工作台 101上开设有限位槽M,活动块202g滑动于限位槽M内。
活动块202g在限位槽M的内腔滑动,用于对定位板202e进行限位,使定位板202e位移时能够保持稳定,定位板202e的一侧与连接柱202c固定连接,通过夹板202d对轴承夹持的反向作用力带动定位板202e进行位移,定位板 202e带动弹簧202f进行位移,弹簧202f受力发生形变,产生的复位弹力推动定位板202e、连接柱202c和夹板202d位移,对轴承进行复位夹持。
具体的,送料件203包括转杆203a、推杆203b、支撑盒203c、固定杆203d 以及下料斗203e,包括转杆203a固定于工作台101内顶壁,固定杆203d固定于工作台101内顶壁,支撑盒203c固定于固定杆203d一端,推杆203b固定于转杆203a外侧,转杆203a底端插接于支撑盒203c内,下料斗203e固定于工作台101一侧。
转杆203a的顶部通过轴承与工作台101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推杆203b 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固定在转杆203a的表面,固定杆203d固定在工作台101 内腔的顶部,通过固定杆203d用于对支撑盒203c进行固定,并通过支撑盒203c 对转杆203a进行限位,使转杆203a能够保持稳定转动,下料斗203e用于放置待抛光的轴承,下料斗203e呈斜角设置,放置于下料斗203e内腔的轴承因重力向工作台101的顶部滑动,推杆203b用于将滑向工作台101的轴承进行依次推送。
具体的,第二传动件204包括活动杆204a、齿轮204b、第一锥型齿204c 以及第二锥型齿204d,活动杆204a转动连接于工作台101内,活动杆204a一端插接于支撑盒203c内并与第一锥型齿204c固定,齿轮204b固定于活动杆 204a外侧,第二锥型齿204d固定于转杆203a底端。
活动杆204a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工作台101的内壁活动连接,齿轮204b与活动杆204a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锥型齿204c与第二锥型齿204d啮合。
具体的,第二传动件204还包括第一连接杆204e、第二连接杆204f、铰接板204g以及传动板204h,第一连接杆204e固定于第一传动杆201a底部,第二连接杆204f固定于第一连接杆204e顶部,铰接板204g固定于第二连接杆 204f内,传动板204h通过铰接板204g与第二连接杆204f铰接。
传动板204h与齿轮204b啮合,传动板204h向上位移时与第二连接杆204f 内腔的底部接触受力,进而带动齿轮204b进行转动,传动板204h向上位移时与齿轮204b接触处于悬空状态向上位移,当传动板204h位移至齿轮204b下方时因重力向下位移,与第二连接杆204f内腔的底部接触。
在使用时,在对轴承进行抛光时,首先将轴承放置于下料斗203e的内腔,下料斗203e内腔的轴承因重力向工作台101的顶部滑动,随后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气缸102b和电机103b,气缸102b的输出端带动定位块102c向下位移,定位块102c带动活动柱102a进行位移,活动柱102a的位移带动支撑板103a 进行位移,支撑板103a带动电机103b进行位移,电机103b的输出轴带动打磨片103c转动,通过打磨片103c的转动对轴承进行抛光处理,限位板102e位移时带动第一传动杆201a向下位移,第一传动杆201a带动第一连接块201e位移,第一连接块201e在连接套201h的内腔位移带动连接套201h位移,连接套201h 带动活动套201c在支撑杆201b的表面转动,进而通过活动套201c带动第二传动杆201d位移,第二传动杆201d带动第二连接块201f在活动卡块201g的内腔进行位移,进而带动活动卡块201g进行位移,活动卡块201g位移时带动连接板202a进行位移,连接板202a带动固定座202b进行位移,固定座202b带动连接柱202c位移,连接柱202c带动夹板202d位移,通过夹板202d对工作台101顶部的轴承进行夹持,通过夹板202d对轴承夹持的反向作用力带动定位板202e进行位移,定位板202e带动弹簧202f进行位移,弹簧202f受力发生形变,产生的复位弹力推动定位板202e、连接柱202c和夹板202d位移,对轴承进行复位夹持,限位板102e位移时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杆204e和第二连接杆 204f向下位移,第二连接杆204f带动传动板204h位移,传动板204h位移至齿轮204b下方时因重力向下位移,与第二连接杆204f内腔的底部接触,传动板204h向上位移时与第二连接杆204f内腔的底部接触受力,进而带动齿轮 204b进行转动,齿轮204b带动活动杆204a转动,活动杆204a带动第二锥型齿204d转动,第二锥型齿204d带动第一锥型齿204c转动,第一锥型齿204c 带动转杆203a转动,转杆203a带动推杆203b转动,通过推杆203b的转动对工作台101顶部的轴承依次推送,抛光后的轴承被依次向工作台101顶部的另一侧推送,将轴承推送至收集箱104的内腔进行存放。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抛光组件(100),包括工作台(101)、升降件(102)、打磨件(103)以及收集箱(104),所述升降件(102)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1)一侧,所述打磨件(103)固定于所述升降件(102)上,所述收集箱(104)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1)一侧;以及
调节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1)内,包括第一传动件(201)、夹持件(202)、送料件(203)以及第二传动件(204),所述第一传动件(201)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1)内,所述夹持件(202)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1)顶部,所述送料件(203)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1)内顶壁,所述第二传动件(204)设置于所述送料件(20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102)包括活动柱(102a)、气缸(102b)以及定位块(102c),所述活动柱(102a)一端插接于所述工作台(101)内,所述气缸(102b)固定于所述工作台(101)一侧,所述定位块(102c)固定于所述气缸(102b)顶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102)还包括限位块(102d)以及限位板(102e),所述限位块(102d)固定于所述活动柱(102a)两侧,所述限位板(102e)固定于所述活动柱(102a)底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件(103)包括支撑板(103a)、电机(103b)以及打磨片(103c),所述支撑板(103a)固定于所述活动柱(102a)一侧,所述电机(103b)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03a)顶部,所述打磨片(103c)设置于所述电机(103b)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201)包括第一传动杆(201a)、支撑杆(201b)、活动套(201c)、第二传动杆(201d)、第一连接块(201e)、第二连接块(201f)、活动卡块(201g)以及连接套(201h),所述第一传动杆(201a)固定于所述限位板(102e)上,所述支撑杆(201b)固定于所述工作台(101)内,所述活动套(201c)设置于所述支撑杆(201b)外侧,所述第二传动杆(201d)和所述连接套(201h)均设置于所述活动套(201c)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块(201e)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杆(201a)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块(201f)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杆(201d) 两侧,所述活动卡块(201g)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杆(201d)顶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202)包括连接板(202a)、固定座(202b)、连接柱(202c)以及夹板(202d),所述连接板(202a)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1)顶部,所述固定座(202b)固定于所述连接板(202a)上,所述连接柱(202c)一端插接于所述固定座(202b)内,所述夹板(202d)固定于所述连接柱(202c)另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202)还包括定位板(202e)、弹簧(202f)以及活动块(202g),所述定位板(202e)设置于所述固定座(202b)内,所述弹簧(202f)固定于所述定位板(202e)一侧,所述弹簧(202f)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202b)内壁固定,所述活动块(202g)固定于所述固定座(202b)两侧,所述工作台(101)上开设有限位槽(M),所述活动块(202g)滑动于所述限位槽(M)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件(203)包括转杆(203a)、推杆(203b)、支撑盒(203c)、固定杆(203d)以及下料斗(203e),所述包括转杆(203a)固定于所述工作台(101)内顶壁,所述固定杆(203d)固定于所述工作台(101)内顶壁,所述支撑盒(203c)固定于所述固定杆(203d)一端,所述推杆(203b)固定于所述转杆(203a)外侧,所述转杆(203a)底端插接于所述支撑盒(203c)内,所述下料斗(203e)固定于所述工作台(101)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204)包括活动杆(204a)、齿轮(204b)、第一锥型齿(204c)以及第二锥型齿(204d),所述活动杆(204a)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101)内,所述活动杆(204a)一端插接于所述支撑盒(203c)内并与所述第一锥型齿(204c)固定,所述齿轮(204b)固定于所述活动杆(204a)外侧,所述第二锥型齿(204d)固定于所述转杆(203a)底端。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204)还包括第一连接杆(204e)、第二连接杆(204f)、铰接板(204g)以及传动板(204h),所述第一连接杆(204e)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杆(201a)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杆(204f)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04e)顶部,所述铰接板(204g)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04f)内,所述传动板(204h) 通过所述铰接板(204g)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04f)铰接。
CN202221786656.7U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 Active CN218363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6656.7U CN218363988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6656.7U CN218363988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63988U true CN218363988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61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86656.7U Active CN218363988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63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363988U (zh) 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抛光装置
CN209970295U (zh) 一种可快速取料的轴承内圈打磨装置
CN216661239U (zh) 半导体智能仓储机械手的控制机构
CN210550649U (zh) 一种多片光学镜片加工用定位装置
CN217019866U (zh) 一种钢结构加工打磨防锈设备
CN116276434A (zh) 一种高精度轴承加工用毛刺抛光装置
CN213562227U (zh) 一种轴承组装用夹具
CN212665466U (zh) 一种机床夹具
CN218397422U (zh) 一种光学仪器加工用镜片抛光装置
CN210523829U (zh) 一种用于转子加工的精车设备
CN112894495A (zh) 一种深孔细胞板制造加工方法
CN219788278U (zh) 一种蓄电池加工用限位装置
CN210596289U (zh) 一种齿座轴承位刷镀修复装置
CN215747971U (zh) 一种自动化机械加工用夹持装置
CN219485633U (zh) 叶片加工蜗杆驱动转盘机构
CN213105991U (zh) 一种五金件边角打磨设备
CN113510596B (zh) 一种螺栓加工用抛光机的上料机构
CN219054013U (zh) 一种薄片金属材料夹持装置
CN215433764U (zh) 一种机器人零部件加工用钢片楔合设备
CN219444680U (zh) 一种可对链轮固定的链轮抛光机构
CN113681362B (zh) 一种金属工件的高效打磨装置
CN218776388U (zh) 一种具有翻转功能的加工夹具
CN215092860U (zh) 一种晶圆加工用多工位切面抛光装置
CN218696807U (zh) 一种轴承套圈用双端面打磨装置
CN220561102U (zh) 一种零件加工用毛刺打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