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62272U - 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62272U
CN218362272U CN202222655960.4U CN202222655960U CN218362272U CN 218362272 U CN218362272 U CN 218362272U CN 202222655960 U CN202222655960 U CN 202222655960U CN 218362272 U CN218362272 U CN 218362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coil
plate
mold core
clamping device
edge m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59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泽林
许文豪
熊剑
李灵军
周凉琴
邱国敏
余俊杰
彭啸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RR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RR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RR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RR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559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62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62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62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极线圈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与镗床和立铣刀配合使用,包括依次与镗床工作台连接的背板、支撑模芯、压板;所述背板的内侧、压板的内侧以及支撑模芯的外侧形成环形夹持腔,磁极线圈套装在支撑模芯的外侧且位于环形夹持腔内。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完成磁极线圈的铣边加工,不需要在铣边加工过程中反复安拆磁极线圈,加工精度高,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极线圈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磁极线圈铣边加工时,通过夹具将磁极线圈固定在工作台上,然后通过铣刀进行倒角铣边;在铣边过程中需要通过重复安拆磁极线圈,多次反复安装造成铣边效率较低,由于反复安装磁极线圈与夹具的相位位置会发生变化;同时铣边使用的是端铣刀端铣平面,更易在各匝铜排间产生毛刺,从而使得铣边后的磁极线圈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能够快速完成磁极线圈的铣边加工,加工精度高,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与镗床配合使用,包括依次与镗床工作台连接的背板、支撑模芯、压板;
所述背板的内侧、压板的内侧以及支撑模芯的外侧形成环形夹持腔,磁极线圈套装在支撑模芯的外侧且位于环形夹持腔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对于支撑模芯靠近背板一侧的固定;
所述背板包括内侧面设置有凹槽一的主板、与主板一体成型且与镗床工作台连接的连接板;所述支撑模芯靠近背板的一侧嵌入式安装在凹槽一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对于磁极线圈靠近背板一侧的固定;
所述主板的内侧面呈凹形弧面结构,其开口设置在靠近压板的一侧,其曲率半径与磁极线圈外侧弧面的曲率半径一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对于支撑模芯靠近压板一侧的固定,并与背板配合实现对于支撑模芯的固定;
所述压板的内侧面设置有与凹槽一对应设置的凹槽二;
所述支撑模芯靠近压板二的一侧嵌入式安装在凹槽二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对于磁极线圈固定;
所述压板的内侧呈凸形弧面结构,其曲率半径与磁极线圈内侧弧面的曲率半径一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凸形弧面结构和凹形弧面结构均为圆弧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铣边过程中,避免采用立铣刀进行铣边时,对铣边加工部位造成干扰,影响铣边加工;
所述压板沿其长方向的两组长侧面呈倾斜设置,且与其底面所形成的夹角为A,A>90°。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连接板为多组且沿主板的长方向对称设置;每组连接板上设置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长轴方向与背板的长轴方向平行设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背板、支撑模芯、压板通过螺栓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在所述支撑模芯上设置有镂空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板与镗床工作台连接,将整个装置呈竖向设置,磁极线圈将套装在支撑模芯的外侧,然后通过立铣刀进行磁极线圈倒角铣边;在完成一侧铣边工作后,通过工作台控制整个装置调整角度,从而实现对于另外一侧铣边工作;整个加工过程中,不需要将磁极线圈从支撑模芯上取下;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同时由于磁极线圈没有反复安拆,使得装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加工精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凸形弧面结构、凹形弧面结构、支撑模芯的相互配合有效的保证了对于磁极线圈的固定装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板将外侧边倾斜设置,有效的避免了在立铣刀铣边时,对于铣边部分造成干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其中:1、背板;11、主板;111、凹槽一;112、凹形弧面结构;12、连接板;121、腰型孔;2、支撑模芯;3、压板;31、凹槽二;32、凸形弧面结构;33、长侧面;10、工作台;20、立铣刀;100、磁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申请所提及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在本申请实施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定位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柱。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
一种磁极线圈100铣边装夹装置,与镗床和立铣刀20配合使用,包括依次与镗床工作台10连接的背板1、支撑模芯2、压板3;
所述背板1的内侧、压板3的内侧以及支撑模芯2的外侧形成环形夹持腔,磁极线圈100套装在支撑模芯2的外侧且位于环形夹持腔内。
背板1的内侧、压板3的内侧为两者相互靠近的一侧;
镗床的工作台10沿竖向设置,背板1将沿竖向安装在工作台10上;镗床为现有设备,其工作台能够实现旋转,对于其内部这里不再详述。
使用时,将背板1沿竖向安装在镗床的工作台10上,然后将支撑模芯2安装其上面,在支撑模芯2的外侧套装上磁极线圈100,然后将压板3装上;通过压板3、支撑模芯2、背板1的抵接对于位于夹持腔内的磁极线圈100进行夹持固定;
安装完后,采用立铣刀20对磁极线圈100进行铣边加工,在一侧加工完毕后,通过调整工作台10的角度,实现对于磁极线圈100位置的调整,使得另外一侧能够移动到立铣刀20能够铣边加工的位置,进行该侧的铣边加工;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磁极线圈100不会取下,只需要控制其位置变化即可;相比现有技术,采用端面铣刀和立式升降铣床配合进行铣边加工,本实用新型不会在一侧铣边完成后,进行另外一侧的铣边前需要将磁极线圈100取下的操作,使得加工效率大大提高,同时由于磁极线圈100不会进行反复安拆,对于加工位置的控制更加准确,加工精度更高;同时采用立铣刀进行20铣边加工,不会出现毛刺。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对于支撑模芯2靠近背板1一侧的固定;
所述背板1包括内侧面(靠近压板3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一111的主板11、与主板11一体成型且与镗床工作台10连接的连接板12;所述支撑模芯2靠近背板1的一侧嵌入式安装在凹槽一111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对于支撑模芯2靠近压板3一侧的固定,并与背板1配合实现对于支撑模芯2的固定;
所述压板3的内侧面(靠近背板1的一侧)设置有与凹槽一111对应设置的凹槽二31;
所述支撑模芯2靠近压板3二的一侧嵌入式安装在凹槽二31内。
通过凹槽一111与凹槽二31的配合实现对于支撑模芯2两侧的固定,从而使得套装在支撑模芯2外侧的磁极线圈100在竖向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对于磁极线圈100靠近背板1一侧的固定;
所述主板11的内侧面呈凹形弧面结构112,其开口设置在靠近压板3的一侧;其曲率半径与磁极线圈100内侧弧面的曲率半径一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对于磁极线圈100固定;
所述压板3的内侧呈凸形弧面结构32,其曲率半径与磁极线圈100内侧弧面的曲率半径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磁极线圈100的外侧弧面为凸弧面,即靠近背板1的一侧的弧面;内侧弧面为凹弧面,即靠近压板2的一侧的弧面;
优选的,凹形弧面结构112与凸弧面、凸形弧面结构32与凹弧面的曲率半径一致,这样使得磁极线圈100在套装在支撑模芯2外侧后,靠近凸形弧面结构32的弧面与凸形弧面结构32、靠近凹形弧面结构112的弧面与凹弧面结构能够有效的贴合,实现对于磁极线圈100的夹持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涉及到铣边的磁极线圈100,其内侧弧面和外侧弧面均为圆弧面;对此,所述凸形弧面结构32和凹形弧面结构112均为圆弧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铣边过程中,避免采用立铣刀20进行铣边时,对铣边加工部位造成干扰,影响铣边加工;
本实用新型采用立铣刀20进行铣边,立铣刀20与镗床的工作台10不是相互垂直,而是形成一定的夹角,具体如图5、图6所示;
所述压板3沿其长方向的两组长侧面33呈倾斜设置,且与其底面所形成的夹角为A,A>90°。
采用压板的长侧面33倾斜设置,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立铣刀20无法铣边的情况出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连接板12为多组且沿主板11的长方向对称设置;每组连接板12上设置有腰型孔121。
在连接板12上设置腰型孔121使得背板1相对于工作台10在竖向的位置能够进行调整,从而满足立铣刀20铣边的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为了有效的实现背板1、支撑模芯2、压板3的连接;所述背板1、支撑模芯2、压板3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采用三组螺栓实现三者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减轻支撑模芯2的重量;
在所述支撑模芯2上设置有镂空腔。
镂空腔的设置使得螺杆能够从压板3或背板1向背板1或压板3一侧穿过,通过拧动螺母使得支撑模芯2与凹槽一111、凹槽二31的底部有效抵接实现对于支撑模芯2的固定;同时镂空结构的设置还使得支撑模芯2的重量大大降低。
支撑模芯2的形状结构与磁极线圈100的内孔形状一致且相互适配;这里对于其形状结构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与镗床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与镗床工作台连接的背板、支撑模芯、压板;
所述背板的内侧、压板的内侧以及支撑模芯的外侧形成环形夹持腔,磁极线圈套装在支撑模芯的外侧且位于环形夹持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内侧面设置有凹槽一的主板、与主板一体成型且与镗床工作台连接的连接板;所述支撑模芯靠近背板的一侧嵌入式安装在凹槽一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的内侧面呈凹形弧面结构,其开口设置在靠近压板的一侧,其曲率半径与磁极线圈外侧弧面的曲率半径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内侧面设置有与凹槽一对应设置的凹槽二;
所述支撑模芯靠近压板二的一侧嵌入式安装在凹槽二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内侧呈凸形弧面结构,其曲率半径与磁极线圈内侧弧面的曲率半径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弧面结构和凹形弧面结构均为圆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沿其长方向的两组长侧面呈倾斜设置,且与其底面所形成的夹角为A,A>9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多组且沿主板的长方向对称设置;每组连接板上设置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长轴方向与背板的长轴方向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支撑模芯、压板通过螺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模芯上设置有镂空腔。
CN202222655960.4U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 Active CN218362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5960.4U CN218362272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5960.4U CN218362272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62272U true CN218362272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28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5960.4U Active CN218362272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62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36053U (zh) 一种法兰弯管车端面夹具
CN209919362U (zh) 一种多工位铣削加工工装
CN218362272U (zh) 一种磁极线圈铣边装夹装置
CN110303355B (zh) 圆柱工件侧向车削加工工装及加工方法
CN216178605U (zh) 一种cnc机械加工用夹持工装
CN210927383U (zh) 一种大功率泵用电机铁心车胎
CN110768477B (zh) 大功率泵用电机铁心车胎及其装配方法
CN212977462U (zh) 数控车床圆形棒料夹具
CN213702593U (zh) 一种蝴蝶扣自动多轴加工夹持装置
CN109551273B (zh) 一种粗加工叶片内背弧去余量用可转位夹具
CN210414237U (zh) 一种便于机械零件固定的加工工装结构
CN210387721U (zh) 一种模块式铝铸锭平面铣刀
CN219254837U (zh) 一种铣削平口钳
CN221064884U (zh) 一种定位装夹设备
CN215035560U (zh) 一种板式快速装夹工装
CN221582778U (zh) 一种车床用簿件夹具
CN218503957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工装夹具
CN219189825U (zh) 一种数控磨床自定心夹具
CN215317141U (zh) 一种龙门五轴快速装夹通用工装
CN219521284U (zh) 一种电机后端盖定位工装
CN216706705U (zh) 一种手柄零件的加工工装
CN216542727U (zh) 一种可调中心外圆磨夹具
CN213470354U (zh) 太阳能板转向驱动箱的驱动盖板钻孔夹具
CN104924116B (zh) 中央支架的加工工艺
CN210587863U (zh) 飞轮壳复合卧式加工工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