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4645U - 一种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4645U
CN218354645U CN202222714681.0U CN202222714681U CN218354645U CN 218354645 U CN218354645 U CN 218354645U CN 202222714681 U CN202222714681 U CN 202222714681U CN 218354645 U CN218354645 U CN 218354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ece
heating
conducting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46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启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46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4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4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4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外壳件以及收容于外壳件内的发热件和导热件;外壳件具有第一区域和除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发热件布置于外壳件的第一区域内,用以加热介质;导热件围绕发热件布置于外壳件与发热件之间,且导热件与外壳件的第二区域至少部分接触;导热件用于吸收发热件产生的至少部分热量,和用于将吸收的至少部分热量传导至外壳件的第二区域。利用导热件可将发热件所产生的部分热量,传导至外壳件中除发热件对应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以使得外壳件外表面的温度相对均一、低热,从而可有效避免外壳件因局部区域温度相对较高而影响用户的体感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又称加热非燃烧或低温不燃烧雾化装置)是利用电子发热元件的热效应对介质进行烘烤加热,以使得介质在不燃烧的情况下能够产生烟雾或者释放挥发性物质的一类雾化装置。现有的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一般采用于介质外围对其进行烘烤加热的结构形式,雾化装置的外表面靠近热源的局部区域通常温度相对较高;用户在握持或碰触雾化装置时,很容易降低用户的体感舒适度、甚至发生烫伤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具有均温低热的外表,能够提高用户的体感舒适度。
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外壳件以及收容于外壳件内的发热件和导热件;所述外壳件具有第一区域和除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发热件布置于外壳件的第一区域内,用以加热介质;
所述导热件围绕发热件布置于外壳件与发热件之间,且所述导热件与外壳件的第二区域至少部分接触;所述导热件用于吸收发热件产生的至少部分热量,和用于将吸收的至少部分热量传导至所述外壳件的第二区域。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具有:
反射部,绕所述发热件围合布置,所述反射部与发热件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隙,以使得所述反射部能够朝发热件方向反射发热件辐射的热量;以及
导热部,与所述反射部连接,所述导热部与外壳件的第二区域至少部分接触,以能够将所述反射部吸收的至少部分热量传导至外壳件的第二区域。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连接于反射部的端部,并朝远离所述反射部的方向延伸设置。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部面对发热件一侧的表面设置为光面结构。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部与外壳件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隙,以能够减少所述反射部向外壳件辐射的热量。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部面对外壳件一侧的表面设置为光面结构。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靠近反射部的一端与外壳件之间具有第三预设间隙,所述导热部远离反射部的一端与外壳件的第二区域接触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远离反射部的一端形成有预设面积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接触贴合外壳件。
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接合件,用于将所述发热件与外壳件和/或导热件固定;所述接合件为隔热材料制成的结构体。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为导热材料制成的一体式结构。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雾化装置,包括外壳件以及收容于外壳件内的发热件和导热件;外壳件具有第一区域和除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发热件布置于外壳件的第一区域内,用以加热介质;导热件围绕发热件布置于外壳件与发热件之间,且导热件与外壳件的第二区域至少部分接触;导热件用于吸收发热件产生的至少部分热量,和用于将吸收的至少部分热量传导至外壳件的第二区域。利用导热件可将发热件所产生的部分热量,传导至外壳件中除发热件对应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以使得外壳件外表面的温度相对均一、低热,从而可有效避免外壳件因局部区域温度相对较高而影响用户的体感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外轮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雾化装置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雾化装置中导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雾化装置中导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0、导热件;11、反射部;12、导热部;12a、接触面;20、外壳件;30、发热件;40、接合件;L1、第一预设间隙;L2、第二预设间隙;L3、第三预设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借助设置于外壳件与发热件之间的导热件,可将发热件所产生的部分热量传导至外壳件中除发热件对应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以使得外壳件外表面的温度相对均一、低热,从而可有效避免外壳件因局部区域温度相对较高而影响用户的体感舒适度。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例如一种通过烘烤加热待雾化介质,以使待雾化介质能够在不发生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烟雾或释放挥发性物质的雾化装置。该雾化装置包括导热件10、外壳件20、发热件30以及因应需要而存在的其他部件(例如包含有电源的控制件、用于实现部件之间的结构连接及固定的结构件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及的待雾化介质可以是药材、香料、烟草等固态介质材料,也可以是药物膏剂、烟膏等半固态介质材料,还可以是液体药物、生理盐水、液态提取物、烟油等液态介质材料;通常,基于材料形式的不同,待雾化介质可以由包装物定型包装,也可以盛放于容器(例如雾化杯)内。
请参阅图1至图3,外壳件20可以理解为是雾化装置的外壳体,其基本上构成了雾化装置的整体外轮廓;用户通过握持外壳件20可以实现雾化装置的使用、操作及携带;在外壳件20内形成有可容置发热件30、导热件20、待雾化介质等的结构空间、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以及相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等。
依发热件30在外壳件20内所处的空间位置,对外壳件20进行区域划分,以将外壳件20整体区分为两个不同的结构或功能部位;为便于区分和描述,将外壳件20与发热件30相对应的部位(亦或者大致绕气流流通方向包围发热件30的部位)定义为第一区域,将除第一区域之外的其他部位定义为第二区域。
请参阅图2和图3,发热件30设置于外壳件20的第一区域内,主要用于产生热量,以最终实现对待雾化介质的烘烤加热;发热件30可以采用由电磁线圈、发热管、换热芯等部件组合搭建而成的电磁式发热体,也可以采用由电热管及供电控制器件组合搭建而成的电热式发热体;借助发热件30可对流经的气流加热以形成热气流,热气流在流经待雾化介质时完成对待雾化介质的烘烤加热;亦或者利用发热件30与待雾化介质的接触关系,直接对待雾化介质进行烘烤加热。
具体而言,发热件30可参考现有技术进行选择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现有雾化装置中,发热件30的结构构成以及基本的工作原理,故,在此不对发热件30作过多描述。
请参阅图2至图5,导热件10可采用铝、铜、银、石墨等具有较高导热系数的导热材料制成,该导热件10以围绕发热件30的结构形式布置在发热件30与外壳件20之间,并且导热件10与外壳件20的第二区域至少部分接触设置。借助导热件10可在发热件30与外壳件20之间形成结构隔离,从而利用导热件10可吸收发热件30原本通过辐射、接触、对流等方式传导至外壳件20的第一区域的热量,并利用导热件10与外壳件20的第二区域的接触关系,使得导热件10将其所吸收的热量能够至少部分地传导至外壳件20的第二区域。
以此,既可以避免热量过于集中在外壳体20的第一区域,以有效降低该区域的表面温度,又可利用外壳件20的第二区域的外表面作为面积更大的散热面,在实现热量快速散发的同时,也使得外壳件20整体外表面的温度相对均一、低热,从而为提高用户的体感舒适度创造有利条件。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导热件10具有反射部11和导热部12;其中,反射部11大致为一绕发热件30围合设置的套筒状结构体,利用其内部空间作为收容发热件30的套体空间;发热件30与反射部11采用非接触方式相对布置,即在发热件30与反射部11之间保持有一定的结构间隙,为便于区分和描述,将该结构间隙定义为第一预设间隙L1。
一方面,由于第一预设间隙L1的存在,使得发热件30所产生的热量只能以热辐射(或者连同气流传导)的方式传导至导热件10(具体为反射部11);另一方面,可利用反射部11朝发热件30方向反射部分热量。基于此,可有效降低发热件30的热量因经外壳件20散发而发生损失,使得发热件30所产生的热量能够最大化地作用于待雾化介质或者流经的气流,提高热量利用率。
该导热部12与反射部11为一体式结构或者与反射部11的端部接触固定连接,导热部12朝远离反射部11的方向延伸一定长度,以便与外壳件20的第二区域接触连接;借助导热部12可将反射部11所吸收的至少部分热量传导至外壳件20的第二区域,以最终通过外壳件20向外散发;具体实施时,导热部12可以根据外壳件20内部结构形态进行具体的结构配置,例如采用条板状结构、罩体结构等等,要点在于:在实现导热部12与外壳件20的第二区域接触连接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反射部11面对发热件30一侧的表面(可以理解为反射部11的内表面)设置为光面结构,利用光面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导热件10的热反射性能,从而将发热件30所辐射的热量更多地朝发热件30反射,以减少导热件10(具体如反射部11)所吸收的热量。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反射部11的内表面涂覆设置热反射率较高的材料层,该材料层可参考现有技术。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反射部11与外壳件20之间亦采用非接触方式相对设置,即反射部11与外壳件20的第一区域之间保持有一定的结构间隙;为便于区分和描述,将该结构间隙定义为第二预设间隙L2;由于第二间隙L2的存在,使得导热件10所吸收的热量只能小部分地以热辐射(或者连同空气传导)的方式传导至外壳件20的第一区域,而大部分热量则可通过导热部12传导至外壳件20的第二区域,从而有利于降低外壳件20的第一区域外表面的温度,实现外壳件20整体外表面温度的相对均一。
具体实施时,也可将反射部11面对外壳件20一侧的表面(可以理解为反射部11的外表面)设置为光面结构或者涂覆设置热反射材料层,以进一步减少外壳件20的第一区域吸收的热量。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导热部12靠近反射部11的一端与外壳件20之间保持有一定的结构间隙,为便于区分和描述,将该结构间隙定义为第三预设间隙L3;导热部12远离反射部11的一端与外壳件20的第二区域接触连接;由于第三预设间隙L3的存在,可使得导热件10所吸收的热量能够更多地朝远离外壳件20的第一区域的空间部位传递,降低外壳件20的第一区域及附近部位的表面温度。
具体实施时,导热部12与外壳件20之间可采用面接触方式,以增加导热件10与外壳件20的接触面积,从而为热量的快速传递及散发创造条件;具体而言,导热部12远离反射部11的一端可设置为:与外壳件20的第二区域内表面的全部或局部轮廓形状相适应的结构形态,例如具有一定表面积的弧形板状结构;以在导热部12自然形成具有预设面积的接触面12a,从而借助接触面12a与外壳件20的内表面的贴合接触关系,在导热件10与外壳件20之间形成面接触结构。
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热部12远离反射部11的一端也可设置为沿多个不同方向延伸的分支结构,以便与外壳件20的第二区域的多个位置或区域进行点接触或面接触,使得导热件10所吸收的热量能够均匀地传导至外壳件20。
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导热部12远离反射部11的一端与外壳件20之间加装可传导热量的辅助配件,借助辅助配件将导热件10所吸收的热量传导至外壳件20与导热件10非接触的区域部位,使热量能够更为均匀地传导至外壳件20。具体实施时,在考虑雾化装置或者导热件10的制作成本的情况下,反射部11与导热部12可采用铝材料一体制作而成,而辅助配件则可采用导热系数更高的铜、银等材料制成。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外壳件20整体或者局部部位可采用导热材料制成的结构体,例如外壳件20与导热部12相接触的部位可采用铜、铝、导热硅胶等具有良好导热及散热性能的材料制成,以有利于热量的快速散发;再如,外壳件20整体为金属材料部件与塑胶材料部件组合搭建而成,塑胶材料部件设置于金属材料部件的外表面的局部区域,利用金属材料部件与导热件10的接触关系,吸收和散发导热件10传导的热量;而塑胶材料部件的设置,则有利于提升雾化装置整体的外观美感,并为用户稳定舒适地握持雾化装置提供支持。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该雾化装置还包括接合件40,该接合件40可以理解为是,雾化装置中起到将发热件30与导热件10和/或外壳件20进行结构固定连接的功能部件或者部件的集合;借助该接合件40可将发热件30固定装设于雾化装置的内部;具体实施时,该接合件40可采用如玻璃纤维、聚氨酯塑料等隔热材料制成的结构体,以减少发热件30接触传导至外壳件20和导热件10的热量。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件以及收容于外壳件内的发热件和导热件;所述外壳件具有第一区域和除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发热件布置于外壳件的第一区域内,用以加热介质;
所述导热件围绕发热件布置于外壳件与发热件之间,且所述导热件与外壳件的第二区域至少部分接触;所述导热件用于吸收发热件产生的至少部分热量,和用于将吸收的至少部分热量传导至所述外壳件的第二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具有:
反射部,绕所述发热件围合布置,所述反射部与发热件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隙,以使得所述反射部能够朝发热件方向反射发热件辐射的热量;以及
导热部,与所述反射部连接,所述导热部与外壳件的第二区域至少部分接触,以能够将所述反射部吸收的至少部分热量传导至外壳件的第二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连接于反射部的端部,并朝远离所述反射部的方向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面对发热件一侧的表面设置为光面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与外壳件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隙,以能够减少所述反射部向外壳件辐射的热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面对外壳件一侧的表面设置为光面结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靠近反射部的一端与外壳件之间具有第三预设间隙,所述导热部远离反射部的一端与外壳件的第二区域接触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远离反射部的一端形成有预设面积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接触贴合外壳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合件,用于将所述发热件与外壳件和/或导热件固定;所述接合件为隔热材料制成的结构体。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为导热材料制成的一体式结构。
CN202222714681.0U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354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4681.0U CN218354645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4681.0U CN218354645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4645U true CN218354645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29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4681.0U Active CN218354645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46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70799U (zh)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KR20210150157A (ko) 히터 모듈 및 히터 모듈의 제조 방법과 히터 모듈을 포함한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CN218354645U (zh) 一种雾化装置
JP2009527715A (ja) オーブンレンジ用発熱ユニット
CN213126500U (zh) 一种反射板及具有该反射板的红外加热机构
CN209517820U (zh) 一种散热壳及手持设备
JP3222209U (ja) 赤外線加熱機構及び装置
CN208029106U (zh) 加热组件及加热器具
JP6815114B2 (ja) 誘導加熱用調理容器
TWI287962B (en) Heat-dissipating fan
CN208386958U (zh) 热风式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CN217958747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CN218889296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KR102669167B1 (ko) 전도열과 복사열 및 대류열을 이용한 전기난로
CN219593709U (zh) 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CN220898450U (zh) 一种加热结构及加热锅
CN220607358U (zh) 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雾化器
CN219346606U (zh) 一种具有热对流和热辐射功能的取暖器
JPH04120505U (ja) 座席用暖房器
CN216491125U (zh) 一种电热结构
WO2024125648A1 (zh)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8332275U (zh) 散热结构及投影设备
CN219125379U (zh) 一种雾化加热结构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063629U (zh) 一种即热式出水龙头
CN208058954U (zh) 加热组件及加热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