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3709U - 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93709U
CN219593709U CN202320172323.3U CN202320172323U CN219593709U CN 219593709 U CN219593709 U CN 219593709U CN 202320172323 U CN202320172323 U CN 202320172323U CN 219593709 U CN219593709 U CN 219593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heating
soft magnetic
heat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23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扬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23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93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93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93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和电子烟。加热组件包括软磁发热环、绝缘层和印刷线圈。软磁发热环具有内环表面和外环表面,内环表面围合形成加热空间。绝缘层设置于外环表面。印刷线圈环绕外环表面,并通过绝缘层与软磁发热环间隔绝缘。如此,引刷线圈能够通过印刷工艺环绕在外环表面,从而简化了印刷线圈的装配过程,进而提高了电子烟的装配效率。此外,软磁发热环可以直接贴近印刷线圈以减小软磁发热环与印刷线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印刷线圈与软磁发热环之间的电磁感应效率的发热效率。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烟中一般设置有线圈、发热环和换热体,线圈可以连接于发热环,使得线圈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加热发热环,然后换热环可以将热量热传导至换热体以加热烟支。但是,传统的电子烟的线圈与发热环的装配较为复杂,导致电子烟的装配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电子烟,以改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加热组件。
加热组件包括软磁发热环、绝缘层和印刷线圈。软磁发热环具有内环表面和外环表面,内环表面围合形成加热空间。绝缘层设置于外环表面。印刷线圈环绕外环表面,并通过绝缘层与软磁发热环间隔绝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软磁发热环选自不锈钢发热环、坡莫合金发热环、铁金属发热环和石墨发热环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印刷线圈的电阻小于或等于0.05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软磁发热环沿径向的厚度为0.1~1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还包括引脚,引脚连接于印刷线圈,且位于软磁发热环的外周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脚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印刷线圈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引脚连接于第一连接端,第二引脚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并且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沿背离沿软磁发热环的轴向相背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焊垫,第二连接端包括第二焊垫,第一引脚连接于第一焊垫,第二引脚连接于第二焊垫。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和换热体。换热体位于加热空间,且换热体的外表面贴合于内环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软磁发热环沿换热体的轴向部分地凸出于换热体。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烟。电子烟包括壳体和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于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和电子烟中,加热组件包括软磁发热环、绝缘层和印刷线圈,软磁发热环的内环表面围合形成加热空间,加热空间能够容纳换热体,绝缘层设置于软磁发热环的内环表面。并且印刷线圈围绕在外环表面,并通过绝缘层于软磁发热环间隔绝缘,使得引刷线圈能够通过印刷工艺环绕在外环表面,从而简化了印刷线圈的装配过程,进而提高了电子烟的装配效率。此外,印刷线圈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与软磁发热环产生电磁感应而使软磁发热环发热,以便于软磁发热环将热量热传导至放置于加热空间中的换热体,由于印刷线圈通过印刷工艺设于外环表面,使得软磁发热环可以直接贴近印刷线圈以减小软磁发热环与印刷线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印刷线圈与软磁发热环之间的电磁感应效率的发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加热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I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电子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电子烟的分解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目前,电子烟中一般设置有线圈、发热环和换热体,线圈一般缠绕在发热环的周侧,即是线圈需要卷绕在发热环的周侧,导致线圈与发热环的装配较为复杂,从而导致电子烟的装配效率较低。此外,线圈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加热发热环,然后发热环可以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传导至换热体以加热烟支。线圈与发热环的距离与电磁感应的发热效率呈负相关,线圈往往会贴近发热环。线圈缠绕在发热环的周侧时,使得线圈与发热环之间的间距较大,导致线圈与发热环之间的电磁感应的发热效率较低。
鉴于此,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热组件10。加热组件10可以应用于电子烟,电子烟中的加热组件10可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热量,然后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传递给换热体,以便对换热体进行加热。换热体主要用于加热流向换热体400的气流。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主要以加热组件10应用于电子烟为例进行说明介绍,其他需要加热组件10的情况可参照实施。加热组件10可以包括软磁发热环100、绝缘层110和印刷线圈200。其中,绝缘层110设置于软磁发热环100的外周,印刷线圈200环绕在软磁发热环100的外周,并通过绝缘层110与软磁发热环100间隔绝缘。
软磁发热环100的外轮廓大致呈圆柱状设置,软磁发热环100可以具有内环表面101和外环表面102,内环表面101和外环表面102可以呈相背设置,内环表面101即是软磁发热环100的内表面,外环表面102即是软磁发热环100的外表面402。内环表面101围合形成加热空间103,加热空间103可以容置换热体。软磁发热环100可以采用软磁材料进行制造,例如,软磁发热环100可以是选自不锈钢发热环、坡莫合金发热环、铁金属发热环和石墨发热环等软磁基材环中的一种。软磁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磁率,软磁发热环100采用软磁材料进行制造,有利于提高印刷线圈200与软磁发热环100之间的电磁感应的转换效率。
软磁发热环100沿径向的厚度为0.1~1mm,软磁发热环100沿径向的厚度可以是但不限于: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和0.9mm。如此,软磁发热环100沿径向的厚度为0.1~1mm,有利于减小软磁发热环100的体积,进而有利于减小电子烟的体积,使得电子烟更加小巧。并且,软磁发热环100的沿径向的厚度较小,有利于印刷线圈200快速对软磁发热环100进行加热,提高加热组件10的加热效率。同时也使得印刷线圈200更加接近位于加热空间103中的换热体,从而有利于提高加热组件10的换热效率。
绝缘层110可以间隔印刷线圈200和软磁发热环100,避免印刷线圈200与软磁发热环100直接接触,从而防止印刷线圈200短路,进而保证了印刷线圈200能够通过电磁加热原理加热软磁发热环100。如此,印刷线圈200可以直接印刷在绝缘层110上,从而减小印刷线圈200与软磁发热环100的间距100,进而有利于提高印刷线圈200与软磁发热环100之间的电磁感应的转换效率。当然,绝缘层110可以采用硫酸镍、氯化镍、硫酸铜和氯化铜这些绝缘材料进行制造。可以理解的,由于各种绝缘材料的性能有所差异,所以绝缘层110的厚度可以根据所选用的绝缘材料以及印刷线圈200绝缘的需求进行设计。
绝缘层110位于外环表面102的面积可以与印刷线圈200的面积相适配,例如,绝缘层110的面积可以等于印刷线圈200的面积;又例如,绝缘层110的面积可以略大于印刷线圈200的面积。如此,有利于绝缘层110能够将软磁发热环100与印刷线圈200间隔绝缘,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绝缘层110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绝缘层110设置于外环表面102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绝缘层110可以通过喷涂设置于外环表面102;又例如,绝缘层110可以通过镭雕设置于外环表面102,使得绝缘层110能够将印刷线圈200与软磁发热环100间隔绝缘。
印刷线圈200在通电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加热软磁发热环100,从而使得软磁发热环100能够将热量热传动至位于加热空间103的换热体。印刷线圈200可以通过印刷工艺环绕在外环表面102,并通过绝缘层110于软磁发热环100间隔绝缘。
对于将印刷线圈200设置于绝缘层110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可以先将金属层(制造印刷线圈的材料)沉积在外环表面102和绝缘层110的背离外环表面102的一侧,然后再对金属层进行蚀刻或镭雕,从而保留所需要的金属层即为印刷线圈200。如此,印刷线圈200能够直接设置于绝缘层110背离外环表面102的一侧,从而节省了印刷线圈200的装配步骤,进而提高了电子烟的装配效率。此外,软磁发热环100可以直接贴近印刷线圈200以减小软磁发热环100与印刷线圈200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印刷线圈200与软磁发热环100之间的电磁感应效率的发热效率。
印刷线圈200的外轮廓大致呈螺旋状。印刷线圈20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环形段210,沿软磁发热环100的轴向,相邻两个环形段210连接呈螺旋状,并且相邻两个环形段210的间距相等。如此,多个环形段210等距排布,使得印刷线圈200在通电的情况下与软磁发热环100产生电磁感应而使软磁发热环100均匀发热,同时软磁发热环100在通电情况下自身也会产生热量,软磁发热环100自身产生的热量也可以快速传递到发热体上,进而使得软磁发热环100的热量更大,有利于软磁发热环100快速将热量热传导至位于加热空间103的换热体,以便提高电子烟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印刷线圈200的电阻小于或等于0.05Ω,例如,印刷线圈200的电阻可以是但不限于:0.01Ω、0.02Ω、0.03Ω或者0.04Ω,从而有利于减小印刷线圈200因自身发热而消耗热量的影响。当然,印刷线圈200可以采用银或者铜等电阻低的材料进行制造,以使得印刷线圈200的电阻较低。
加热组件10还可以包括引脚300,引脚300可以导通电源,例如印刷线圈200在通电的情况下与软磁发热环100产生电磁感应而使软磁发热环100发热。引脚300可以连接于印刷线圈200的端部,并且位于软磁发热环100的外周侧,使得印刷线圈200可以通过引脚300接通外部电源,从而便于印刷线圈200在通电的情况下与软磁发热环100产生电磁感应而使软磁发热环100发热。
引脚300可以包括第一引脚310和第二引脚320。第一引脚310和第二引脚320可以分别连接于印刷线圈200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印刷线圈20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端220和第二连接端230,第一连接端220和第二连接端230可以分别是印刷线圈200沿软磁发热环100的轴向的两个端部。其中,第一引脚310可以连接于第一连接端220,第二引脚320可以连接于第二连接端230,并且第一引脚310和第二引脚320可以沿背离软磁发热环100的轴向相背延伸。如此,第一引脚310和第二引脚320可以逐渐远离软磁发热环100,从而避免第一引脚310和第二引脚320接触到高温的软磁发热环100而短路或者损坏。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220可以包括第一焊垫221,第二连接端230可以包括第二焊垫231,第一引脚310可以连接于第一焊垫221,第二引脚320可以连接于第二焊垫231。如此,第一焊垫221可以增大印刷线圈200与第一引脚310的接触面积,相对应地,第二焊垫231可以增大印刷线圈200与第二引脚320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印刷线圈200稳定且牢固地连接于第一引脚310和第二引脚320,进而有利于加热组件10稳定地导通外部电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在制造时,绝缘层110和印刷线圈200可以设置于软磁发热环100的外环表面102,从而节省了绝缘层110和印刷线圈200的组装过程,使得加热组件10可以快速地与位于加热空间103的换热体进行装配,并且组装简单。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加热装置20,加热装置20可以应用于电子烟30中。电子烟30中的加热装置20一般用于加热放置于电子烟30中的待加热物体,待加热物体可以是烟支或者雾化条。加热装置20可以包括加热组件10和换热体400,换热体400与加热组件10连接,使得加热组件10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发热并将热量热传导至换热体400,以便换热体400加热待加热物体。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加热装置2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方式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换热体400可以位于加热组件10的加热空间103,并且换热体400的外表面402贴合于内环表面101,使得加热组件10可以快速将热量热传导至换热体400,从而提高电子烟30的发热效率。如此,加热组件10的软磁发热环100可以直接套置于换热体400上,使得加热组件10可以快速地与换热体400进行装配,并且装配简单。
换热体400还可以设有多个通孔401,通孔401可以贯穿于换热体400沿软磁发热环100的轴向相背的端面,使得气流可以在通孔401中流通。印刷线圈200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与软磁发热环100发生电磁感应而使软磁发热环100发热,使得软磁发热环100可以将热量热传导至换热体400,从而便于换热体400加热通孔401中的气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软磁发热环100可以沿换热体400的轴向部分地凸出于换热体400。即是软磁发热环100的轴线长度略大于位于加热空间103的换热体400沿软磁发热环100的轴向的长度。如此,软磁发热环100的体积大于换热体400的体积,使得软磁发热环100可以储存更加多的热量,当换热体400需要热量时,软磁发热环100可以快速件热量传导至换热体400,从而有利于换热体400可以快速将热量传导至待加热物体,进而有利于对待加热物体的底部进行加热,提高待加热物体的待加热效率。
请参阅图6至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烟30,电子沿可以用于加热待加热物体,待加热物体可以是是烟支或者雾化条。其中,电子烟30可以包括壳体(为了图示简洁,附图中并没有示出壳体)和加热装置20,加热装置20可以设置于壳体内,从而对加热装置20形成保护。加热装置2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方式,由于电子烟3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方式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电子烟30还可以包括固定组件500,固定组件500可以设于壳体内。固定组件500可以包括套筒510、容置端盖520和导气端盖530。容置端盖520和导气端盖530可以分别连接于套筒510的两个端部。加热装置20可以设置于套筒510内,并位于容置端盖520和导气端盖530之间。容置端盖520可以容置待加热物体(容置端盖520内可以设有容置腔,待加热物体可以放置于容置腔中),便于加热装置20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导气端盖530可以导气,从而便于气流从导气端盖530流向换热体400的通孔401,然后再从换热体400的通孔401流向容置端盖520中。可以理解的,加热组件10的印刷线圈200在通电的情况下与软磁发热环100产生电磁感应而使软磁发热环100发热,软磁发热环100可以将热量热传导至换热体400,使得换热体400可以加热通孔401中的气流。并且,当电子烟30被抽吸时,气流自导气端盖530流向通孔401,此时在通孔401中的气流就会被加热,加热后的气流在空气抽吸的作用下会流向位于容置端盖520,最后加热后的气流会加热位于容置端盖520中待加热物体的底部。
电子烟30还可以包括预热件600,预热件600可以位于容置端盖520和加热组件10之间。当位于通孔401的热气流流向容置端盖520时,热气流可对预热件600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预热件600可以对外加热物体靠近加热装置20的一端进行预热。
电子烟30还可以包括导热件700,导热件700可以装配于预热件600和加热组件10之间。如此,导热件700可以将热量快速传导至预热件600,从而使得预热件600的温度可以快速升高,进而提高预热件600的预热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组件10、加热装置20和电子烟30中,加热组件10包括软磁发热环100、绝缘层110和印刷线圈200,软磁发热环100的内环表面101围合形成加热空间103,加热空间103能够容纳换热体400,绝缘层110设置于软磁发热环100的内环表面101。并且印刷线圈200围绕在外环表面102,并通过绝缘层110于软磁发热环100间隔绝缘,使得引刷线圈能够通过印刷工艺环绕在外环表面102,从而简化了印刷线圈200的装配过程,进而提高了电子烟30的装配效率。此外,印刷线圈200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与软磁发热环100产生电磁感应而使软磁发热环100发热,以便于软磁发热环100将热量热传导至放置于加热空间103中的换热体400,由于印刷线圈200通过印刷工艺设于外环表面102,使得软磁发热环100可以直接贴近印刷线圈200以减小软磁发热环100与印刷线圈200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印刷线圈200与软磁发热环100之间的电磁感应效率的发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或传动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特指或特殊结构。术语“一些实施方式”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软磁发热环,所述软磁发热环具有内环表面和外环表面,所述内环表面围合形成加热空间;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外环表面;
印刷线圈,所述印刷线圈环绕所述外环表面,并通过所述绝缘层与所述软磁发热环间隔绝缘;以及
引脚,所述引脚连接于所述印刷线圈,且位于所述软磁发热环的外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发热环选自不锈钢发热环、坡莫合金发热环、铁金属发热环和石墨发热环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线圈的电阻小于或等于0.05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发热环沿径向的厚度为0.1~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印刷线圈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并且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沿背离沿所述软磁发热环的轴向相背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焊垫,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第二焊垫,所述第一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一焊垫,所述第二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二焊垫。
7.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以及
换热体,所述换热体位于所述加热空间,且所述换热体的外表面贴合于所述内环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发热环沿所述换热体的轴向部分地凸出于所述换热体。
9.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CN202320172323.3U 2023-01-30 2023-01-30 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Active CN219593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2323.3U CN219593709U (zh) 2023-01-30 2023-01-30 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2323.3U CN219593709U (zh) 2023-01-30 2023-01-30 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93709U true CN219593709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38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2323.3U Active CN219593709U (zh) 2023-01-30 2023-01-30 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937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43584B2 (ja) 脱着可能なチップ付き温度自己制御式はんだごて
CN110200333A (zh) 发热装置及电子烟
CN219593709U (zh) 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CN211957379U (zh) 一种组合式软磁铁氧体磁芯组件
JP2020508754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の勾配コイルの冷却
JP2023059264A (ja) 電子霧化装置及びその霧化本体、アトマイザー、加熱制御方法
TWI659670B (zh) High efficiency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CN115553507A (zh) 一种气流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422216U (zh) 线圈组件、加热组件及电子烟
KR100694131B1 (ko) 정착롤러 및 상기 정착롤러를 적용한 정착장치
KR101945565B1 (ko) 내부도자용 히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4098169A (zh) 一种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669219A (zh) 加热器
CN109175583B (zh) 一种电烙铁器
CN220067723U (zh) 一种恒温式加热辊
CN216084527U (zh) 变压器散热结构
KR200338791Y1 (ko) 헤어롯드
KR100788447B1 (ko) Ptc 발열체
CN220123966U (zh) 加热组件及电子烟
CN218219118U (zh) 发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装置
JP5331186B2 (ja) 高周波誘導加熱器の水冷式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446713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6161674U (zh) 一种混合电极温度保险丝
CN221264004U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的电加热器
CN217609585U (zh) 一种发热装置和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