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8963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8963U
CN218348963U CN202221908400.9U CN202221908400U CN218348963U CN 218348963 U CN218348963 U CN 218348963U CN 202221908400 U CN202221908400 U CN 202221908400U CN 218348963 U CN218348963 U CN 218348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making
duct
air
refrig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084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伟
赵发
周兆涛
任树飞
毛宝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084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8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8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8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其包括:箱体,其内限定有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冷藏间室;冷藏门体,活动连接于箱体,以用于打开和/或关闭冷藏间室,冷藏门体内形成有用于制冰的制冰间室;制冷系统,包括用于为冷藏间室提供冷量的冷藏蒸发器和用于为制冰间室提供冷量的制冰蒸发器,冷藏蒸发器和制冰蒸发器均设置于冷藏间室的后侧;风道系统,包括设置于冷藏间室的同一个内胆侧壁外侧的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在冷藏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均连通制冰蒸发器和制冰间室。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的内部均设有沿其各自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位,有效地避免了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在发泡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现在欧美国家的很多冰箱在门体上都带有制冰碎冰等功能,但门上没有单独的制冷系统,所以门制冰需要箱体上的制冷系统进行制冷。目前多数的带有门体制冰功能的冰箱都是通过冷冻间室的制冷系统进行门体制冷而且冷冻间室的制冷系统距制冰门较远,需要较长的风道进行送风,此送风风道占用一定的发泡层导致箱体发泡后会在箱体外侧产生凹凸不平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些现有技术通过在冷藏间室后侧设置单独的制冰蒸发器、并在冷藏间室的内胆侧壁外侧设置制冰送回风道来减短送回风通道的长度,从而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在填充发泡料时,送回风通道极容易在发泡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从而影响送回风通道的气流流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无法向门体上的制冰间室输送冷量,影响制冰效果和制冰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的长度并避免其产生变形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避免因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的设置影响冷藏间室内的制冷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其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冷藏间室;
冷藏门体,活动连接于所述箱体,以用于打开和/或关闭所述冷藏间室,所述冷藏门体内形成有用于制冰的制冰间室;
制冷系统,包括用于为所述冷藏间室提供冷量的冷藏蒸发器和用于为所述制冰间室提供冷量的制冰蒸发器,所述冷藏蒸发器和所述制冰蒸发器均设置于所述冷藏间室的后侧;以及
风道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冷藏间室的同一个内胆侧壁外侧的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在所述冷藏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制冰送风道和所述制冰回风道均连通所述制冰蒸发器和所述制冰间室;其中
所述制冰送风道和所述制冰回风道的内部均设有沿其各自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位。
可选地,所述制冰送风道和所述制冰回风道的靠近所述内胆侧壁的一侧外部均设有多个朝向所述内胆侧壁凸出的第二加强筋位。
可选地,所述制冰送风道和所述制冰回风道均为厚度方向沿横向延伸、宽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长度方向沿所述冷藏间室的进深方向延伸的扁平风道。
可选地,所述制冰送风道和所述制冰回风道的靠近所述内胆侧壁的一侧与所述内胆侧壁之间留有预设尺寸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预设尺寸的最小取值为范围在18~22mm之间的任一值。
可选地,所述制冰间室具有允许气流流入其中的制冰送风口和允许其内的气流流出的制冰回风口;
所述内胆侧壁的前侧开设有与所述制冰送风道连通的送风道出口和与所述制冰回风道连通的回风道入口;且
在所述冷藏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制冰送风口与所述送风道出口密封连通,所述制冰回风口与所述回风道入口密封连通。
可选地,所述送风道出口和所述回风道入口与所述冷藏间室的内胆前脸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范围在20~60mm之间的任一值。
可选地,所述制冰送风口位于所述制冰间室的上部,所述制冰回风口位于所述制冰间室的下部;且
所述送风道出口间隔地位于所述回风道入口的正上方,且所述送风道出口和所述回风道入口均位于所述内胆侧壁的上部。
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
送风密封件,用于在所述冷藏门体关闭时抵接在所述制冰送风口的周缘和所述送风道出口的周缘之间,以在所述制冰送风口和所述送风道出口之间形成密封连接;以及
回风密封件,用于在所述冷藏门体关闭时抵接在所述制冰回风口的周缘和所述回风道入口的周缘之间,以在所述制冰回风口和所述回风道入口之间形成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冷藏蒸发器和所述制冰蒸发器沿横向并排且流体隔绝地设置于所述冷藏间室的后侧;且
所述制冰送风道和所述制冰回风道设置在所述冷藏间室的与所述制冰蒸发器邻近的内胆侧壁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包括箱体、冷藏门体、制冷系统和风道系统,冷藏门体上形成有制冰间室,制冷系统包括能够为制冰间室单独制冷的制冰蒸发器,制冰蒸发器设置于冷藏间室的后侧,冷藏间室的内胆侧壁外侧设有连通制冰蒸发器和制冰间室的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并且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的内部均设有沿其各自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位。由此,在箱体填充发泡料时,第一加强筋位可以对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的风道壁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在发泡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变瘪,确保了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内气流流通的顺畅性,从而确保了制冰间室具有较高的制冰效率和较好的制冰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将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均设置成扁平风道,该扁平风道的厚度方向沿横向延伸、宽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长度方向沿冷藏间室的进深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由此,在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的过流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了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的厚度,即减小了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在横向上占用的空间,确保了冷藏间室横向两侧的发泡层具有尽可能大的厚度,避免了因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的设置导致箱体局部发泡层厚度较薄而对冷藏间室内的制冷效果产生影响的问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门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部分结构示意性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部分结构示意性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本实用新型的冰箱1包括箱体10、冷藏门体21、制冷系统和风道系统。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门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部分结构示意性分解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部分结构示意性图。参见图2至图4,箱体10内限定有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冷藏间室11。冷藏门体21活动连接于箱体10,以用于打开和/或关闭冷藏间室11,冷藏门体21内形成有用于制冰的制冰间室22。制冷系统包括用于为冷藏间室11提供冷量的冷藏蒸发器31和用于为制冰间室22提供冷量的制冰蒸发器32,冷藏蒸发器31和制冰蒸发器32均设置于冷藏间室11的后侧。风道系统包括设置于冷藏间室11的同一个内胆侧壁111外侧的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在冷藏门体21处于关闭状态时,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均连通制冰蒸发器32和制冰间室22,以在制冰蒸发器32和制冰间室22之间形成供气流循环流动的回路。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特别地,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内部均设有沿其各自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位51。由此,位于制冰送风道41内的第一加强筋位51可以对制冰送风道41的风道壁进行支撑,位于制冰回风道42内的第一加强筋位51可以对制冰回风道42的风道壁进行支撑。在箱体10填充发泡料时,第一加强筋位51对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风道壁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抵抗发泡压力,有效地避免了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在发泡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变瘪,确保了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内气流流通的顺畅性,从而确保了制冰间室22具有较高的制冰效率和较好的制冰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单独的制冰蒸发器32为制冰间室22提供冷量,避免了制冰间室22与冷藏间室11或箱体10内的其他间室(例如冷冻间室)共用蒸发器可能导致的结霜严重问题,并且制冰间室22的制冰时间灵活,不受冷藏间室11或箱体10内的其他间室(例如冷冻间室)的制冷状态的影响,也不会对冷藏间室11或箱体10内的其他间室(例如冷冻间室)的制冷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利用单独设置的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实现制冰间室22内的冷却气流循环,制冰间室22的冷却气流独立于冷藏间室11和箱体10内的其他间室的冷却气流,不会出现串味儿、污染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将制冰蒸发器32设置在冷藏间室11的后侧,将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设置在冷藏间室11的内胆侧壁111外侧,基本可以实现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沿直线延伸,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长度,不会占用过多的发泡空间,不但确保了冷藏间室11具有较好的保温功能,而且还减小了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内的气流流动阻力,降低了能耗损失。
具体地,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内的第一加强筋位51的数量均可以为多个。制冰送风道41内的多个第一加强筋位51沿制冰送风道4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制冰回风道42内的多个第一加强筋位51沿制冰回风道4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送风道41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送风风道板413,两个送风风道板413之间限定有用于供气流流通的气流空间,制冰送风道41内的第一加强筋位51与两个送风风道板413垂直,以更好地支撑两个送风风道板413。具体地,制冰送风道41内的第一加强筋位51可固定在其中一个送风风道板413上,并抵接于另一个送风风道板413。
制冰回风道42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回风风道板423,两个回风风道板423之间限定有用于供气流流通的气流空间,制冰回风道42内的第一加强筋位51与两个回风风道板423垂直,以更好地支撑两个回风风道板423。具体地,制冰回风道42内的第一加强筋位51可固定在其中一个回风风道板423上,并抵接于另一个回风风道板423。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靠近内胆侧壁111的一侧外部均设有多个朝向内胆侧壁111凸出的第二加强筋位52。由此,可通过第二加强筋位52在制冰送风道41与内胆侧壁111之间、以及制冰回风道42与制冰回风道42之间形成结构支撑。在箱体10发泡时,第二加强筋位52可以抵接于内胆侧壁111,从而对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在发泡压力作用下朝向内胆侧壁111产生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送风道41外部的多个第二加强筋位52均匀地分布在制冰送风道41的靠近内胆侧壁111的外侧风道壁上。制冰回风道42外部的多个第二加强筋位52均匀地分布在制冰回风道42的靠近内胆侧壁111的外侧风道壁上。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二加强筋位52能够为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提供均衡的支撑作用,减小了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局部区域产生变形的可能性。
具体地,第一加强筋位51和第二加强筋位52具体可以为柱形筋位,例如圆柱形筋位、方柱形筋位或横截面呈其他形状的柱形筋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均为厚度方向沿横向延伸、宽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长度方向沿冷藏间室11的进深方向延伸的扁平风道。也就是说,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均为扁平风道,且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厚度方向均沿横向延伸、宽度方向均沿上下方向延伸、长度方向均沿冷藏间室11的进深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由此,在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过流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了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厚度,即减小了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在横向上占用的空间,确保了冷藏间室11横向两侧的发泡层具有尽可能大的厚度,避免了因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设置导致箱体10局部发泡层厚度较薄而对冷藏间室11内的制冷效果产生影响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靠近内胆侧壁111的一侧与内胆侧壁111之间留有预设尺寸的间隙。由此,在箱体10发泡后,可以在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靠近内胆侧壁111的一侧与内胆侧壁111之间均形成预设厚度的发泡层。一方面,在制冰期间,可避免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内的冷量传递至冷藏间室11引起冷藏间室11内的温度波动,而且还确保了制冰间室22内较高的制冰效率。另一方面,在非制冰期间,还可避免冷藏间室11内的冷量经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散失到制冰间室22或箱体10的外部。
进一步地,第二加强筋位52的长度可接近于上述间隙的尺寸,以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预设尺寸的最小取值可以为范围在18~22mm之间的任一值。也就是说,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靠近内胆侧壁111的一侧与内胆侧壁111之间的间隙至少为18~22mm之间的任一值,以在制冰送风道41和冷藏间室11的内胆侧壁111之间、以及制冰回风道42和冷藏间室11的内胆侧壁111之间形成厚度至少为18~22mm的发泡层,确保制冰送风道41和冷藏间室11之间、以及制冰回风道42和冷藏间室11之间均形成有效的热隔离。
可以理解的是,箱体10通常具有一定的厚度,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靠近内胆侧壁111的一侧与内胆侧壁111之间的间隙也不能够太大,若该间隙过大,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过于靠近箱体10的U壳,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内的冷量极容易散失到箱体10外部,对制冰间室22的制冰效率和制冰效果均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背离内胆侧壁111的一侧与箱体10的U壳之间也应该保留一定大小的间隙,以在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横向两侧均形成足够厚度的发泡层,确保冷量不会散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间室22具有允许气流流入其中的制冰送风口221和允许其内的气流流出的制冰回风口222。进一步地,内胆侧壁111的前侧开设有与制冰送风道41连通的送风道出口411和与制冰回风道42连通的回风道入口421。在冷藏门体21处于关闭状态时,制冰送风口221与送风道出口411密封连通,以允许制冰蒸发器32产生的冷却气流依次经制冰送风道41、送风道出口411和制冰送风口221流入制冰间室22内。在冷藏门体21处于关闭状态时,制冰回风口222与回风道入口421密封连通,以允许制冰间室22内的回风气流依次经制冰回风口222、回风道入口421和制冰回风道42返回制冰蒸发器32。
进一步地,冷藏间室11的后侧可形成有相互隔开的冷藏冷却室和制冰冷却室。冷藏蒸发器31容置在冷藏冷却室中,冷藏冷却室内还可设有用于驱动气流在冷藏间室11和冷藏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的冷藏风机。制冰蒸发器32可容置在制冰冷却室中,制冰冷却室内还设有用于驱动气流在制冰间室22和制冰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的制冰风机。冷藏间室11与冷藏冷却室和制冰冷却室之间可通过风道盖板112隔开。
可以理解的是,制冰送风道41与制冰蒸发器32连通,意指制冰送风道41与制冰蒸发器32所处的空间连通,即制冰送风道41与制冰冷却室连通。同理,制冰回风道42与制冰蒸发器32连通,意指制冰回风道42与制冰蒸发器32所处的空间连通,即制冰回风道42与制冰冷却室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道出口411和回风道入口421与冷藏间室11的内胆前脸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范围在20~60mm之间的任一值。由此,在冷藏门体21关闭时有利于送风道出口411与制冰送风口221、以及回风道入口421与制冰回风口222形成密封连接。
若送风道出口411和回风道入口421与冷藏间室11的内胆前脸之间的垂直距离过小,则不利于在冷藏门体21上设计制冰送风口221和制冰回风口222。若送风道出口411和回风道入口421与冷藏间室11的内胆前脸之间的垂直距离过,则在冷藏门体21关闭时,制冰送风口221和制冰回风口222向冷藏间室11内伸入过多,影响冷藏间室11内的正常储物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送风口221位于制冰间室22的上部,制冰回风口222位于制冰间室22的下部,以便于向制冰间室22内的上部送入冷却气流,冷却气流下沉,使得制冰间室22内的温度均衡。
进一步地,送风道出口411间隔地位于回风道入口421的正上方,以确保冷藏间室11的内胆侧壁更加整洁美观。
进一步地,送风道出口411和回风道入口421均位于内胆侧壁111的上部,以便于与设置在冷藏门体21上部的制冰间室22连通,有利于在冷藏门体21的下部留有设置取冰机构24的空间和取冰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还包括送风密封件61和回风密封件62。送风密封件61用于在冷藏门体21关闭时抵接在制冰送风口221的周缘和送风道出口411的周缘之间,以在制冰送风口221和送风道出口411之间形成密封连接,避免制冰送风口221和送风道出口411之间的配合界面处产生漏冷。回风密封件用于在冷藏门体21关闭时抵接在制冰回风口222的周缘和回风道入口421的周缘之间,以在制冰回风口222和回风道入口421之间形成密封连接,避免制冰回风口222和回风道入口421之间的配合界面处产生漏冷。
具体地,送风密封件61可设置在制冰送风口221的周缘,也可设置在送风道出口411的周缘。回风密封件62可设置在制冰回风口222的周缘,也可以设置在回风道入口421的周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蒸发器31和制冰蒸发器32沿横向并排且流体隔绝地设置于冷藏间室11的后侧。也就是说,冷藏蒸发器31和制冰蒸发器32沿横向并排设置。冷藏蒸发器31和制冰蒸发器32所处的空间相互隔离,不会产生气流流通,即冷藏蒸发器31所处的冷藏冷却室和制冰蒸发器32所处的制冰冷却室相互隔离。由此,可有效地利用冷藏间室11后侧的空间合理地布置冷藏蒸发器31和制冰蒸发器32。
进一步地,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设置在冷藏间室11的与制冰蒸发器32邻近的内胆侧壁111外侧,以尽可能地缩短制冰送风道41和制冰回风道42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内还限定有具有冷冻储物环境的冷冻间室,冷冻间室可位于冷藏间室11的下方,且与制冰间室22相互独立。冰箱1还包括用于打开和/或关闭冷冻间室的冷冻门体23。制冷系统还包括用于为冷冻间室提供冷量的冷冻蒸发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内还限定有其他间室,其他间室均与制冰间室22相互独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前”、“后”、“顶”、“底”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冰箱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不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具有冷藏储物环境的冷藏间室;
冷藏门体,活动连接于所述箱体,以用于打开和/或关闭所述冷藏间室,所述冷藏门体内形成有用于制冰的制冰间室;
制冷系统,包括用于为所述冷藏间室提供冷量的冷藏蒸发器和用于为所述制冰间室提供冷量的制冰蒸发器,所述冷藏蒸发器和所述制冰蒸发器均设置于所述冷藏间室的后侧;以及
风道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冷藏间室的同一个内胆侧壁外侧的制冰送风道和制冰回风道,在所述冷藏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制冰送风道和所述制冰回风道均连通所述制冰蒸发器和所述制冰间室;其中
所述制冰送风道和所述制冰回风道的内部均设有沿其各自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送风道和所述制冰回风道的靠近所述内胆侧壁的一侧外部均设有多个朝向所述内胆侧壁凸出的第二加强筋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送风道和所述制冰回风道均为厚度方向沿横向延伸、宽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长度方向沿所述冷藏间室的进深方向延伸的扁平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送风道和所述制冰回风道的靠近所述内胆侧壁的一侧与所述内胆侧壁之间留有预设尺寸的间隙;且
所述预设尺寸的最小取值为范围在18~22mm之间的任一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送风道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送风风道板,两个所述送风风道板之间限定有用于供气流流通的气流空间,所述制冰送风道内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与两个所述送风风道板垂直;且
所述制冰回风道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回风风道板,两个所述回风风道板之间限定有用于供气流流通的气流空间,所述制冰回风道内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与两个所述回风风道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间室具有允许气流流入其中的制冰送风口和允许其内的气流流出的制冰回风口;
所述内胆侧壁的前侧开设有与所述制冰送风道连通的送风道出口和与所述制冰回风道连通的回风道入口;且
在所述冷藏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制冰送风口与所述送风道出口密封连通,所述制冰回风口与所述回风道入口密封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道出口和所述回风道入口与所述冷藏间室的内胆前脸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范围在20~60mm之间的任一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送风口位于所述制冰间室的上部,所述制冰回风口位于所述制冰间室的下部;且
所述送风道出口间隔地位于所述回风道入口的正上方,且所述送风道出口和所述回风道入口均位于所述内胆侧壁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送风密封件,用于在所述冷藏门体关闭时抵接在所述制冰送风口的周缘和所述送风道出口的周缘之间,以在所述制冰送风口和所述送风道出口之间形成密封连接;以及
回风密封件,用于在所述冷藏门体关闭时抵接在所述制冰回风口的周缘和所述回风道入口的周缘之间,以在所述制冰回风口和所述回风道入口之间形成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蒸发器和所述制冰蒸发器沿横向并排且流体隔绝地设置于所述冷藏间室的后侧;且
所述制冰送风道和所述制冰回风道设置在所述冷藏间室的与所述制冰蒸发器邻近的内胆侧壁外侧。
CN202221908400.9U 2022-07-21 2022-07-21 冰箱 Active CN218348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8400.9U CN218348963U (zh) 2022-07-21 2022-07-21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8400.9U CN218348963U (zh) 2022-07-21 2022-07-21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8963U true CN218348963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2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08400.9U Active CN218348963U (zh) 2022-07-21 2022-07-21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89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7276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7276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0417B (zh) 冰箱
KR101306536B1 (ko) 냉장고
KR101708302B1 (ko) 냉장고
CN103339454B (zh) 冷藏库
WO2019153915A1 (zh) 冷藏送风总成
WO2012008092A1 (ja) 冷蔵庫
JP2012083069A (ja) 冷蔵庫
CN218348963U (zh) 冰箱
JP6000919B2 (ja) 冷蔵庫
CN103827607A (zh) 冷藏库
WO2015178027A1 (ja) 冷蔵庫
CN107120894B (zh) 变容积冷冻冷藏风冷式制冷设备
JP6028220B2 (ja) 冷蔵庫
CN108413678B (zh) 一种无霜卧式冷柜
CN214746668U (zh) 冰箱
CN106895639B (zh) 多温区风冷式制冷设备
KR100334917B1 (ko) 냉장고
WO2024017276A1 (zh) 冰箱
KR100377254B1 (ko) 냉동냉장고
JP2000337748A (ja) 冷蔵庫
CN220771597U (zh) 一种保鲜储物容器及冰箱
CN219531315U (zh) 冰箱
CN216716691U (zh) 冰箱
JP2001280795A (ja) 冷蔵庫
CN216448442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