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1315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1315U
CN219531315U CN202223523624.0U CN202223523624U CN219531315U CN 219531315 U CN219531315 U CN 219531315U CN 202223523624 U CN202223523624 U CN 202223523624U CN 219531315 U CN219531315 U CN 219531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space
air inlet
heat dissipa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236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红雷
王琪
张乾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236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1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1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1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压机仓,底面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散热风机,将压机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进风空间和出风空间;散热仓,设于箱体底部;散热仓有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一出风通道;第一进风通道的后端通过第一进风口连通进风空间,第一出风通道的后端通过第一出风口连通出风空间,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一出风通道的前端分别连通箱体的前侧空间。在散热风机的风力作用下,箱体的前侧空间的能够经第一进风通道、第一进风口进入压机仓内,并驱动压机仓内的空气经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通道排到箱体的前侧空间中,从而利用箱体底部下方的空间通管道与压机仓配合形成散热循环,保证冰箱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冰箱已成为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产品。随着消费者对生鲜食品要求的提高,对冰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冰箱的压机仓室通常设计有通风结构,足够的通风空间能够促进压机仓室的风循环,降低压机仓室的温度,进而降低能耗和提升制冷效果。
目前市场上的嵌入式冰箱产品中,压机仓室的通风结构通常设计在箱体的侧壁面或背面上,当冰箱嵌入到柜体内时,冰箱背侧或侧壁会靠墙放置,导致冰箱左右两侧及冰箱背侧的散热效果较差,进而容易影响冰箱的散热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以优化相关技术中冰箱的压机仓的通风结构,在冰箱背侧和侧壁均贴墙放置时,仍能够保证冰箱的散热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其形成所述冰箱的外壳;压机仓,设于所述箱体的下端;所述压机仓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散热风机,设于所述压机仓内,并将所述压机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进风空间和出风空间,所述进风空间位于所述散热风机的吸风侧,所述出风空间位于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侧;散热仓,设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散热仓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一出风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空间,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前端连通所述箱体的前侧空间;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空间,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前端连通所述箱体的前侧空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机仓的底部设有托板,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托板间隔地设于所述底板的背侧,且所述托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所述通风间隙连通所述压机仓的内部空间;所述通风间隙内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将所述通风间隙分隔为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散热底壳,所述散热底壳位于所述箱体底板的下方,所述散热底壳与所述箱体的底板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散热仓,且所述散热底壳的后端覆盖所述通风间隙;所述散热底壳内设有隔离筋,所述隔离筋将所述散热仓分隔形成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散热底壳的前侧壁上开设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第一进风通道通过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箱体的前侧空间,所述第一出风通道通过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箱体的前侧空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筋沿所述箱体的前后方向延伸;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所述隔离筋向靠近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一侧倾斜延伸,以使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由后向前逐渐变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筋设有两条,两条所述隔离筋平行间隔布置,两条所述隔离筋之间形成隔离区;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分设于所述隔离区的左右两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板下方形成有散热空间,所述散热空间位于所述散热仓的背侧,并与所述散热仓相分隔;所述托板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空间和所述散热空间;所述箱体背面的一侧边沿处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顶端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底端与所述散热空间相连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机仓内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出风空间内,所述压缩机架设在所述托板上方,并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侧,且所述压缩机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具有间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背面的另一侧边沿处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顶端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压机仓的靠近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一侧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空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机仓的靠近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一侧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空间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机仓的背侧设有后罩,所述后罩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背罩部、第一侧罩部和第二侧罩部;所述第一侧罩部由所述背罩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一端边沿向前弯折延伸,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背罩部和所述第一侧罩部的衔接处;所述第二侧罩部由所述背罩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一端边沿向前弯折延伸,所述第三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侧罩部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中,在压机仓的底面上设置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并在箱体的底部设置散热仓,散热仓内设置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一出风通道,箱体的前侧空间能够依次通过第一进风通道、第一进风口连通压机仓内的进风空间,压机仓内的出风空间能够依次通过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通道连通箱体的前侧空间。具体地,在散热风机的风力作用下,箱体的前侧空间的能够经第一进风通道、第一进风口进入压机仓内,并驱动压机仓内的空气经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通道排到箱体的前侧空间中,从而利用箱体底部下方的空间通管道与压机仓配合形成散热循环,在冰箱左右两侧及冰箱背侧的散热效果较差的情形下,仍能保持压机仓内具有较好的散热通道,进而保证冰箱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冰箱底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冰箱背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压机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压机仓的正视图。
图8是图4的仰视图。
图9是图8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图8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散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的冰箱背侧和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箱体;11、箱壳;111、后壳板;112、左壳板;113、右壳板;114、顶壳板;115、底板;12、箱门;131、底脚;132、滚轮;14、压缩机;15、冷凝器;151、第二密封圈;16、散热风机;161、第一密封圈;17、第二出风通道;18、第二进风通道;2、压机仓;201、进风空间;2011、第一空间;2012、第二空间;202、出风空间;21、托板;211、第二出风口;22、左仓板;23、右仓板;24、顶仓板;25、前仓板;26、后罩;261、背罩部;262、第一侧罩部;263、第二侧罩部;264、第三出风口;265、第二进风口;27、通风间隙;271、第一进风口;272、第一出风口;3、散热仓;31、散热底壳;311、进风孔;312、出风孔;313、隔离筋;3131、隔离部;314、固定柱;315、翻边;32、第一进风通道;33、第一出风通道;34、隔离区;35、第一固定区;36、第二固定区;4、散热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市场上的嵌入式冰箱产品中,压机仓室的通风结构通常设计在箱体的侧壁面或背面上,当冰箱嵌入到柜体内时,若冰箱背侧和侧壁均贴墙放置,则冰箱左右两侧及冰箱背侧的散热孔会被挡住,导致无法进行进出风降温,造成能耗变高,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
为便于描述,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表述均以冰箱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冰箱的门体为前,相背的方向即为后,竖向方向上为上下方向,横向方向为左右方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冰箱底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的冰箱背侧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主要包括箱体1、设于箱体1内的压机仓2和设于箱体1底部的散热仓3。
其中,箱体1采用长方体的中空结构,箱体1被构造成冰箱的外壳。可以理解的是,箱体1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中空壳体结构。
箱体1内可设置多间相互分隔的制冷间室(图中未示出),所隔开的每个制冷间室均可作为独立的存储空间,如冷冻室、冷藏室及变温室等,以根据食物种类的不同,满足冷冻、冷藏及变温等不同的制冷需求,并进行储藏。多间制冷间室可上下分隔布置,或左右分隔布置。
箱体1包括箱壳11、设于箱壳11内的箱胆(图中未示出)以及位于箱壳11和箱胆之间的发泡层(图中未示出)。箱胆内形成制冷间室,箱胆内的制冷间室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个。箱胆的外壁与箱壳11的内壁之间就均具有间隔,该间隔空间用于填充发泡层。发泡层作为保温层,用于为各个制冷间室进行隔热保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壳11可包括后壳板111和由后壳板111的周缘向前延伸的左壳板112、右壳板113、顶壳板114及底板115。后壳板111、左壳板112、右壳板113、顶壳板114及底板115围成前侧开口的箱壳11。箱胆的外壁与箱壳11的后壳板111、左壳板112、右壳板113、顶壳板114及底板115之间就均具有间隔,发泡层填充在该间隔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壳11的前侧设有箱门12,箱门12用于启闭制冷间室。箱门12与箱壳11之间可通过铰链连接,以使冰箱的箱门12可以绕该铰链的轴线旋转,实现冰箱箱门12的开合,进而启闭对应的制冷间室。可以理解的是,箱门12可以设置多个,并与制冷间室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多个箱门12同时启闭一个制冷间室。
请参阅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的底部设有底脚131或滚轮132,箱体1通过底脚131或滚轮132支撑在底面上,并使箱体1的底部具有一定的空间。
图4是图3中压机仓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压机仓2的正视图。
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箱体1内设置有制冷组件,制冷组件用于为冰箱内部提供制冷,以保持各个制冷间室内的低温环境。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14、冷凝器15、蒸发器(图中未示出)、节流器件(图中未示出)等,制冷组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可参照相关技术中的制冷组件,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压机仓2设于箱体1的背部下端。压机仓2用于供压缩机14、冷凝器15等器件提供安装空间。
请参阅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仓2内设有散热风机16。散热风机16用于在压机仓2内提供风力,进而使压机仓2内的空气流动,流动的空气能够带走压缩机14和冷凝器15上的热量,进而对压缩机14和冷凝器15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风机16将压机仓2内的空间分隔形成进风空间201和出风空间202,其中,进风空间201位于散热风机16的吸风侧,出风空间202位于散热风机16的出风侧。因此,在散热风机16运行时,散热风机16产生的风力使得进风空间201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散热风机16进入出风空间20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风机16的周侧与压机仓2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61,该第一密封圈161使得进风空间201和出风空间202能够相互隔离,进而使进风空间201内的空气只能通过散热风机16吹向出风空间2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4设于散热风机16的出风侧,即压缩机14设于出风空间202内。
请参阅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15设于散热风机16的进风侧,即冷凝器15设于进风空间201内。冷凝器15将进风空间201分隔形成第一空间2011和第二空间2012。其中,第一空间2011位于冷凝器15的靠近散热风机16的一侧,第二空间2012位于冷凝器15的远离散热风机16的一侧。因此,在散热风机16运行时,第二空间2012内的空气能够流经冷凝器15中的空隙后进入第一空间2011,再使第一空间2011内的空气通过散热风机16进入出风空间2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15的周侧与压机仓2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51,该第二密封圈151使得第一空间2011和第二空间2012能够相互隔离,进而使第二空间2012内的空气只能通过冷凝器15上的空隙吹向第一空间2011。
请参阅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仓2的底部设有托板21,托板21作为压机仓2的底部仓壁,托板21用于支撑和固定压缩机14、冷凝器15等部件。
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仓2的左侧设有左仓板22,左仓板22作为压机仓2的左侧仓壁。压机仓2的右侧设有右仓板23,右仓板23作为压机仓2的右侧仓壁。左仓板22位于箱壳11的左壳板112的内侧,且左仓板22与左侧板之间具有间隔。右仓板23位于箱壳11的右壳板113的内侧,且右仓板23与右壳板113之间具有间隔。发泡料可以填充在左仓板22与左壳板112之间以及右仓板23与右壳板113之间的间隔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箱壳11的左壳板112可以直接作为左仓板22,箱壳11的右壳板113可以直接作为右仓板23,即左壳板112和右壳板113直接作为压机仓2的左侧仓壁和右侧仓壁。
请参阅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仓2的顶部设有顶仓板24,顶仓板24作为压机仓2的顶侧仓壁。压机仓2的前侧设有前仓板25,前仓板25作为压机仓2的前侧仓壁,前仓板25位于压机仓2的靠近箱门12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仓板25和顶仓板24可以由箱壳11的底板115的后端向上弯折延伸后再向后延伸形成。即箱壳11的底板115与前仓板25和顶仓板24可以是一体弯折结构。
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仓2的背侧设有后罩26,后罩26作为压机仓2的后侧仓壁。左仓板22、右仓板23、托板21、前仓板25、顶仓板24、后罩26之间围合形成压机仓2。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壳11的后壳板111与后罩26上下相拼接,进而使后壳板111与后罩26共同组成冰箱的背面,即后壳板111与后罩26共同作为冰箱的背部外观面。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罩26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背罩部261、第一侧罩部262和第二侧罩部263。背罩部261外露于箱体1的背侧,且背罩部261作为压机仓2的后侧仓壁。第一侧罩部262由背罩部261的左端边沿向箱体1的前侧弯折延伸形成。第二侧罩部263由背罩部261的右端边沿向箱体1的前侧弯折延伸形成。第一侧罩部262和第二侧罩部263分别位于压机仓2的左右两侧,第一侧罩部262作为压机仓2的部分的左侧仓壁,第二侧罩部263作为压机仓2的部分的右侧仓壁。具体地,左仓板22和第一侧罩部262前后相拼接,并共同作为压机仓2的左侧仓壁。右仓板23和第二侧罩部263前后相拼接,并共同作为压机仓2的右侧仓壁。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罩部262和第二侧罩部263也可以分别直接作为左侧仓壁和右侧仓壁,即此时第一侧罩部262可以作为压机仓2的整个左侧仓壁,第二侧罩部263可以作为压机仓2的整个右侧仓壁。
图8是图4的仰视图。图9是图8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图9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8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板21设于箱体1的底面上,托板21设于箱壳11的底板115的背侧,且托板21与底板115位于同一平面高度处。托板21与箱壳11的底板115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27,该通风间隙27连通压缩机14仓的内部空间,即该通风间隙27能够分别连通进风空间201和出风空间202。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间隙27沿箱体1的左右方向横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通风间隙27可以与箱体1的前壁或后壁平行布置,也可以相对于箱体1的前壁或后壁具有一定倾斜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间隙27的与进风空间201相连通的区域形成有第一进风口271,通风间隙27的与出风空间202相连通的区域形成有第一出风口272。因此,箱体1底部的空气能够经第一进风口271进入压机仓2的进风空间201内,在散热风机16的风力作用下吹向出风空间202,并从第一出风口272离开压机仓2,形成散热循环。因此,在嵌入式冰箱的侧壁或背侧空间较小的情形下,第一进风口271和第一出风口272形成的底部散热循环仍然能够保证冰箱的散热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271和第一出风口272也可以设于压机仓2底部的其他位置,即第一进风口271和第一出风口272设于托板21上的其他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间隙27内设有密封件(图中未示出),密封件设于通风间隙27的中部位置。密封件可采用海绵、橡胶等密封材料,通过密封件对通风间隙27的所在位置进行密封隔断,进而将通风间隙27分隔形成间隔的两段间隙,这两段间隙分别与进风空间201和出风空间202相对布置,进而作为第一进风口271和第一出风口272。
图11是图10中散热底壳31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8和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的底板115下方设有散热底壳31,散热底壳31与箱体1的底板115之间围合形成散热仓3,散热仓3位于压机仓2的前侧下方。散热底壳31的后端能够伸入布置于通风间隙27处,覆盖部分或全部的通风间隙27,使得散热仓3与压机仓2的第一进风口271和第一出风口272相连通,进而通过散热仓3和第一进风口271和第一出风口272配合从箱体1的底部对压机仓2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仓3也可以一体成型在箱体1的底部,即设于底板115的上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仓3内设有相互分隔的第一进风通道32和第一出风通道33。第一进风通道32和第一出风通道33均沿箱体1的前后方向延伸布置。散热仓3的前侧分别设有进风孔311和出风孔312,进风孔311和出风孔312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进风孔311位于第一进风通道32的前端,第一进风通道32的前端通过进风孔311能够连通箱体1的前侧空间,第一进风通道32的后端连通第一进风口271,且第一进风通道32的后端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271连通进风空间201。出风孔312位于第一出风通道33的前端,第一出风通道33的前端通过出风孔312能够连通箱体1的前侧空间,第一出风通道33的后端连通第一出风口272,且第一出风通道33的后端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272连通出风空间202。因此,箱体1前侧空间的空气能够依次通过进风孔311、第一进风通道32及第一进风口271进入进风空间201内,在散热风机16的风力作用下吹向出风空间202,并依次通过第一出风口272、第一出风通道33及出风孔312吹向箱体1的前侧空间,形成稳定的散热循环。因此,在嵌入式冰箱的侧壁或背侧空间较小的情形下,散热仓3内的第一进风通道32和第一出风通道33能够形成的稳定的底部散热通道,使压机仓2能够与箱体1的前侧空间形成稳定的散热循环仍然能够保证冰箱的散热性能。
请参阅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设于通风间隙27的与第一空间2011相连的区域,密封件使的第一空间2011与通风间隙27之间相互不连通。此时,第一进风口271仅连通第二空间2012,即第一进风通道32的后端仅通过第一进风口271连通第二空间2012,第一进风通道32内的空气经第一进风口271进入第二空间2012后,穿过冷凝器15进入第一空间2011,再通过散热风机16进入出风空间202内,进而充分利用冷凝器15提高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9和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底壳31内设有隔离筋313,隔离筋313将散热仓3分隔形成第一进风通道32和第一出风通道33,即第一进风通道32位于隔离筋313的一侧,第一出风通道33位于隔离筋313的另一侧。同时,进风孔311和出风孔312分别设于散热底壳31的前侧壁上,且进风孔311设于隔离筋313的一侧空间中,出风孔312设于隔离筋313的另一侧空间中。因此,第一进风通道32可以通过进风孔311连通散热底壳31前侧空间,进而连通箱体1的前侧空间。同理,第一出风通道33可以通过出风孔312连通散热底壳31前侧空间,进而连通箱体1的前侧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筋313沿箱体1的前后方向倾斜延伸。具体地,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隔离筋313向靠近第一出风通道33的一侧倾斜延伸,即隔离筋313的前端朝向第一出风通道33的一侧倾斜延伸,以使第一进风通道32由后向前逐渐变大。当空气经进风孔311进入第一进风通道32内后,风速逐渐变快,并在第一进风口271处达到最大,进而有利于提高压机仓2与散热仓3之间散热循环的风速,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筋313设有两条,两条所述隔离筋313平行间隔布置,两条所述隔离筋313之间形成隔离区34,第一进风通道32和第一出风通道33分设于隔离区34的左右两侧。隔离区34内可以用于填充隔热材料,进而使第一进风通道32和第一出风通道33之间的隔热性能,减少第一进风通道32内冷风和第一出风通道33内的热风之间的热量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区34内设有固定柱314,固定柱314上开设有固定孔,通过穿设于固定柱314和固定孔处的螺钉,可以将散热底壳31固定在箱体1的底板115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散热底壳3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区35和第二固定区36,第一固定区35和第二固定区36均与第一进风通道32、第一出风通道33相隔离。第一固定区35位于第一进风通道32的远离第一出风通道33的一侧。第二固定区36位于第一出风通道33的远离第一进风通道32的一侧。第一固定区35和第二固定区36内均设有一个或多个固定柱314,并通过固定柱314将散热底壳3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箱体1的底板115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底壳31的后端设有向上弯折的翻边315,翻边315伸入布置于通风间隙27内,进而覆盖通风间隙27,使第一进风通道32的后端和第一出风通道33的后端能够与通风间隙27稳定地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筋313的后端设有向上弯折的隔离部3131,隔离部3131一体成型在翻边315上。隔离部3131可以用于对通风间隙27进水分隔,将通风间隙27分隔形成第一进风口271和第一出风口272,进而使第一进风通道32的后端能够与第一进风口271连通,并使第一出风通道33的后端能够与第一出风口272连通。
图12是图1的冰箱背侧和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2至图14,并结合图4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仓2的底部设有第二出风口211,压机仓2的顶部下方形成有散热空间4。具体地,第二出风口211开设在托板21上,第二出风口211连通压机仓2内的出风空间202和压机仓2下方散热空间4。同时,在箱体1背面的一侧边沿处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出风通道17,第二出风通道17的顶端与箱体1的顶部空间相连通,第二出风通道17的底端与散热空间4相连通。因此,压机仓2内出风空间202的热空气能够经第二出风口211,流向散热空间4中,并通过第二出风通道17流向箱体1的顶部空间中。因此,在嵌入式冰箱的侧壁或背侧空间较小的情形下,压机仓2、散热空间4、第二出风通道17能够形成的稳定散热通道,使压机仓2能够与箱体1的顶侧空间形成稳定的散热循环仍然能够保证冰箱的散热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该散热空间4位于散热仓3的背侧,散热空间4与散热仓3相互隔离。因此,压机仓2、散热空间4、第二出风通道17形成的散热循环与压机仓2、散热仓3形成的散热循环相互不影响。
请参阅图12至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4架设在托板21上方,压缩机14位于第二出风口211的上侧,且压缩机14的底部与第二出风口211之间具有间隔。因此,当出风空间202的空气经第二出风口211排到压机仓2下方的散热空间4时,流动的空气能够在压缩机14的表面形成较大的风力,进而带走更多的压缩机14的热量,提高对压缩机14的散热性能。
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仓2的靠近第二出风通道17的一侧设有第三出风口264,第三出风口264连通出风空间202和第二出风通道17。具体地,第三出风口264可以设于第二侧罩部263上。因此,压机仓2内出风空间202的热空气也能够经第三出风口264,流向第二出风通道17中,并通过第二出风通道17流向箱体1的顶部空间中,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压机仓2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12和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箱体1背面的另一侧边沿处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二进风通道18,第二进风通道18的顶端与箱体1的顶部空间相连通。同时,压机仓2的靠近第二进风通道18的一侧设有第二进风口265,第二进风口265连通进风空间201和第二进风通道18。因此,在散热风机16的风力作用下,箱体1顶侧空间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二进风通道18、第二进风口265流入进风空间201内,进而流向出风空间202中。因此,在嵌入式冰箱的侧壁或背侧空间较小的情形下,压机仓2、第二进风通道18能够形成的稳定进风通道,能够保证冰箱的散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265设于背罩部261和第一侧罩部262的衔接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风通道18的底端与散热空间4相连通,因此,压机仓2下侧的散热空间4的空气也能够经第二进风口265进入进风空间201内,通过散热风机16进入出风空间202,再通过第二出风口211流到压机仓2下侧的散热空间4中,形成散热循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中,在压机仓2的底面上设置第一进风口271和第一出风口272,并在箱体1的底部设置散热仓3,散热仓3内设置第一进风通道32和第一出风通道33,箱体1的前侧空间能够依次通过第一进风通道32、第一进风口271连通压机仓2内的进风空间201,压机仓2内的出风空间202能够依次通过第一出风口272、第一出风通道33连通箱体1的前侧空间。具体地,在散热风机16的风力作用下,箱体1的前侧空间的能够经第一进风通道32、第一进风口271进入压机仓2内,并驱动压机仓2内的空气经第一出风口272、第一出风通道33排到箱体1的前侧空间中,从而利用箱体1底部下方的空间通管道与压机仓2配合形成散热循环,在冰箱左右两侧及冰箱背侧的散热效果较差的情形下,仍能保持压机仓2内具有较好的散热通道,进而保证冰箱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形成所述冰箱的外壳;
压机仓,设于所述箱体的下端;所述压机仓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散热风机,设于所述压机仓内,并将所述压机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进风空间和出风空间,所述进风空间位于所述散热风机的吸风侧,所述出风空间位于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侧;
散热仓,设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散热仓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一出风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空间,所述进风通道的前端连通所述箱体的前侧空间;
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空间,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前端连通所述箱体的前侧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机仓的底部设有托板,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底板;
所述托板间隔地设于所述底板的背侧,且所述托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所述通风间隙连通所述压机仓的内部空间;
所述通风间隙内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将所述通风间隙分隔为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散热底壳,所述散热底壳位于所述箱体底板的下方,所述散热底壳与所述箱体的底板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散热仓,且所述散热底壳的后端覆盖所述通风间隙;
所述散热底壳内设有隔离筋,所述隔离筋将所述散热仓分隔形成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一出风通道;
所述散热底壳的前侧壁上开设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第一进风通道通过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箱体的前侧空间,所述第一出风通道通过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箱体的前侧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筋沿所述箱体的前后方向延伸;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所述隔离筋向靠近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一侧倾斜延伸,以使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由后向前逐渐变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筋设有两条,两条所述隔离筋平行间隔布置,两条所述隔离筋之间形成隔离区;
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分设于所述隔离区的左右两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下方形成有散热空间,所述散热空间位于所述散热仓的背侧,并与所述散热仓相分隔;
所述托板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空间和所述散热空间;
所述箱体背面的一侧边沿处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顶端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底端与所述散热空间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机仓内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出风空间内,所述压缩机架设在所述托板上方,并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侧,且所述压缩机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具有间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背面的另一侧边沿处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顶端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空间相连通;
所述压机仓的靠近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一侧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机仓的靠近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一侧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空间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机仓的背侧设有后罩,所述后罩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背罩部、第一侧罩部和第二侧罩部;
所述第一侧罩部由所述背罩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一端边沿向前弯折延伸,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背罩部和所述第一侧罩部的衔接处;
所述第二侧罩部由所述背罩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一端边沿向前弯折延伸,所述第三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侧罩部上。
CN202223523624.0U 2022-12-28 2022-12-28 冰箱 Active CN219531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3624.0U CN219531315U (zh) 2022-12-28 2022-12-28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3624.0U CN219531315U (zh) 2022-12-28 2022-12-28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1315U true CN219531315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1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23624.0U Active CN219531315U (zh) 2022-12-28 2022-12-28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13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0417B (zh) 冰箱
KR101306536B1 (ko) 냉장고
JP4488966B2 (ja) 冷蔵庫
US20200393187A1 (en) Ice maker-integrated refrigerator
KR102520721B1 (ko) 냉장고
US20210095910A1 (en) Refrigerator
WO2012105250A1 (ja) 冷蔵庫
WO2024021618A1 (zh) 制冷设备
WO2018181439A1 (ja) 冷蔵庫
JP6000919B2 (ja) 冷蔵庫
CN110895072A (zh) 一种冰箱
CN204987616U (zh) 一种对开门式冰箱
JP2015042909A (ja) 冷蔵庫
CN219531315U (zh) 冰箱
CN218348963U (zh) 冰箱
JP2015135221A (ja) 冷蔵庫
CN216347262U (zh) 冰箱
JP2008267654A (ja) 冷却庫
JPH10253244A (ja) 冷蔵庫
JP4488977B2 (ja) 冷蔵庫
JP2003222466A (ja) 冷蔵庫
CN219776073U (zh) 冰箱
CN216448442U (zh) 冰箱
JPH10205995A (ja) 冷蔵庫
CN115468364A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