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4498U - 物料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料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4498U
CN218344498U CN202221969273.3U CN202221969273U CN218344498U CN 218344498 U CN218344498 U CN 218344498U CN 202221969273 U CN202221969273 U CN 202221969273U CN 218344498 U CN218344498 U CN 218344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mounting frame
frame
conveying devic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92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红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92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4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4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4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amework For Endless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包括:车体及传送机构,车体具有驾驶室,传送机构用于铲运物料,传送机构安装于车体上,且沿车体的行驶方向传送机构位于驾驶室的侧边。因此,当传送机构在铲运物料时,传送机构不会阻挡驾驶室视野,如此,有利于操作人员根据物料的堆放位置驾驶车体进行前行或后退作业,以便传送机构能够精准定位至置物料处进行快速铲运物料。

Description

物料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物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常采用前置式装载机或挖掘机对堆状的细小颗粒物或粉状物料(如河沙、稻米、饲料等)进行转运,但上述机械装置在转运过程中所需的活动空间较大,不便于操作,因此,使其适用性较差。对此,市场上逐渐出现了针对成堆的细小颗粒物或粉状物料专用的物料输送装置。然而,受部件的布置以及结构的限制,目前专用的物料输送装置在工作时驾驶室视野较差,不便于操作人员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使得操作受限,进而影响物料转运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物料输送装置,该装置操作便捷,有利于提高物料转运效率。
本申请提供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包括:车体及传送机构,所述车体具有驾驶室,所述传送机构用于铲运物料,所述传送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体上,且沿所述车体的行驶方向所述传送机构位于所述驾驶室的侧边。
在上述的物料输送装置中,由于传送机构安装在车体上且沿车体的行驶方向传送机构位于驾驶室的侧边,因此,当传送机构在铲运物料时,传送机构不会阻挡驾驶室视野,如此,有利于操作人员根据物料的堆放位置驾驶车体进行前行或后退作业,以便传送机构能够精准定位至置物料处进行快速铲运物料。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还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安装于所述车体上,所述传送机构通过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车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支撑架、驱动组件及传送带,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设有用于铲运物料的铲斗,所述传送带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向上倾斜段和第二向上倾斜段,所述第一向上倾斜段为输入端,所述第二向上倾斜段为输出端,所述传送带以及所述驱动组件均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传动以形成循环输送回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主动轴及从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轴连接,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还包括连接架,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安装框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架上设有导向部,所述连接架上对应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滑动设于所述导向部上以使所述支撑架带动所述传送带远离或靠近地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以及所述连接架均设有两个,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连接架一一对应,两个所述传送机构相对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上,且沿所述车体的行驶方向两个所述传送机构分为位于所述驾驶室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还包括集料斗,所述集料斗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所述集料斗的进料口位于多个所述传送带的输出端的下方,所述集料斗用于汇集多个所述传送带上所述铲斗内的物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还包括推料铲,所述推料铲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且沿所述车体的行驶方向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所述安装框架上设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通过轴销与所述车体铰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的固定端与所述车体铰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的伸缩端与所述安装框架铰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用于调整所述安装框架绕所述铰接部在所述车体上的转动角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物料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物料输送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装框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撑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10、物料输送装置;110、车体;111、驾驶室;112、行驶轮;113、履带;114、支撑台;115、底盘;120、传送机构;121、支撑架;1211、第一架体;1212、第二架体;122、驱动组件;1221、电机;1222、主动轴;1223、从动轴;1224、齿轮;1225、长滚轮套;1226、支撑轴;123、传送带;1231、第一向上倾斜段;1232、第二向上倾斜段;124、铲斗;125、齿条;126、压紧轮;130、安装框架;131、第一支撑杆;132、第二支撑杆;133、第一连接杆;134、第二连接杆;135、加强杆;136、铰接部;140、连接架;150、导向部;151、第一导槽;152、第二导槽;160、配合部;161、第一滑块;162、第二滑块;170、第二伸缩驱动件;180、第一伸缩驱动件;190、限位绳;210、集料斗;220、推料铲;221、第一导向斜面;222、第二导向斜面;230、攀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本申请提供一种物料输送装置10,包括:车体110及传送机构120。车体110具有驾驶室111。传送机构120用于铲运物料。传送机构120安装于车体110上,且沿车体110的行驶方向传送机构120位于驾驶室111的侧边。
在上述的物料输送装置10中,由于传送机构120安装在车体110上且沿车体110的行驶方向传送机构120位于驾驶室111的侧边,因此,当传送机构120在铲运物料时,传送机构120不会阻挡驾驶室111视野,如此,有利于操作人员根据物料的堆放位置驾驶车体110进行前行或后退作业,以便传送机构120能够精准定位至置物料处进行快速铲运物料。
为了提高传送机构120安装至车体110上的便捷性,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物料输送装置10还包括安装框架130。安装框架130安装于车体110上。传送机构120通过安装框架130与车体110连接。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30包括第一支撑杆131、第二支撑杆132、第一连接杆133和第二连接杆134。其中,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沿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第一连接杆133和第二连接杆134均连接在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之间。换言之,第一支撑杆131、第一连接杆133、第二支撑杆132以及第二连接杆134依次首尾相连围成具有观察窗口的框体机构。沿车体110行驶方向驾驶室111与观察窗口相对设置。如此,可使驾驶室111视野较为开阔,避免阻挡操作人员的视野。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框架130还包括加强杆135。加强杆135连接在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之间。如此,可提高安装框架130结构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图5和图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传送机构120包括支撑架121、驱动组件122及传送带123。支撑架121连接在安装框架130上。传送带123的外表面设有用于铲运物料的铲斗124。传送带12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向上倾斜段1231和第二向上倾斜段1232。第一向上倾斜段1231为输入端,第二向上倾斜段1232为输出端。传送带123以及驱动组件122均设于支撑架121上,且驱动组件122用于驱动传送带123传动以形成循环输送回路。如此,当驱动组件122作业时,驱动传送带123转动,传送带123上的铲斗124在输入端铲入物料,在输出端倒出物料。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沿传送带123的周向方向,传送带123上间隔设有多个铲斗124。如此,可提高物料转运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铲斗124成“V”型或者“U”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以及图5至图7所示,支撑架12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架体1211和第二架体1212。其中,第一架体1211用于支撑第一向上倾斜段1231,第二架体1212用于支撑第二向上倾斜段1232。
可选地,第一架体1211与第二架体1212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一架体1211与第二架体1212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22包括电机1221、主动轴1222及从动轴1223。电机1221的输出端与主动轴1222连接。传送带123套设于主动轴1222和从动轴1223上。如此,当电机1221工作时,可驱动主动轴1222带动传送带123传动以完成物料铲运作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轴1222以及电机1221设有两个,且主动轴1222与电机1221一一对应,其中一个主动轴1222安装于第一架体1211,另一主动轴1222安装于第二架体1212上。作业时,两个电机1221同时启动以带动对应的主动轴1222同时转动。
为了提高传送带123在传送过程中的稳定性,从动轴1223设有多个。具体地,第一架体1211上设有一个从动轴1223,第二支架上设有两个从动轴1223。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传送带123与主动轴1222和/或从动轴122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出现打滑现象,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7所示,传送带123的内表面设有齿条125,且该齿条125沿传送带123的周向方向延伸布置。对应地,从动轴1223和/或主动轴1222上套设有齿轮1224,齿轮1224与齿条125啮合传动。
需要说明的是,传送带123的外表面是指背离主动轴1222和/或从动轴1223的一侧,对应地,另一侧为传送带123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主动轴1222和/或从动轴1223上套设有长滚轮套1225,长滚轮套1225用于可转动地支撑传送带123。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驱动组件122还包括有支撑轴1226。支撑轴1226安装于支撑架121上,传送带123环设在主动轴1222、从动轴1223以及支撑轴1226上,且传送带123在支撑轴1226处被分隔为第一向上倾斜段1231和第二向上倾斜段1232。
具体地,支撑轴1226上亦设有齿轮1224以及长滚轮套1225。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7,传送机构120还包括压紧轮126。压紧轮126设有多个且均位于支撑架121上。压紧轮126与传送带123的外表面接触且用于压紧传送带123,避免传送带123上的齿条125与主动轴1222和/或从动轴1223上的齿轮1224发生分离,影响传送带123的传送效率和效果。
为了提高支撑架121安装至安装框架130上的便捷性,请参阅图1、图3、图5以及图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物料输送装置10还包括连接架140。支撑架121通过连接架140与安装框架130连接。
具体地,支撑架121通过螺栓或螺钉等紧固件与连接架140连接。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30上设有导向部150。连接架140上对应设有配合部160。配合部160滑动设于导向部150上以使支撑架121带动传送带123远离或靠近地面。如此,操作人员可根据物料堆放量以及堆放高度调整传送机构120的高度,以提高物料输送装置10的适用性。
具体地,当物料堆放量较大且堆放高度较高时,可使配合部160在导向部150上向上移动,如此,支撑架121整体向上移动使得传送带123上升远离地面。当物料堆放量较小且堆放高度较低时,可使配合部160在导向部150上向下移动,如此,支撑架121整体向下移动使得传送带123下降靠近地面。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150为导向滑槽,配合部160为导向滑块。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中,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导向部150包括第一导槽151和第二导槽152,配合部160包括第一滑块161和第二滑块162。其中,第一滑块161滑动设于第一导槽151内,第二滑块162滑动设于第二导槽152内。如此,可提高连接架140在安装框架130上滑动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中,物料输送装置10还包括第二伸缩驱动件170。其中,第二伸缩驱动件170的固定端与安装框架130连接,第二伸缩驱动件170的伸缩端与连接件或配合部160连接。如此,可通过第二伸缩驱动件170来调整配合部160在导向部150上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第二伸缩驱动件170可为液压缸或气压缸等。
为了提高物料输送装置10对物料的转运效率,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传送机构120以及连接架140均设有两个,且支撑架121与连接架140一一对应。两个传送机构120相对间隔设置在安装框架130上,且沿车体110的行驶方向两个传送机构120分别为位于驾驶室111的两侧。如此,在转运成堆的物料时,可通过驾驶室111两侧的传送机构120共同作业以提高转运效率。此外,沿行驶方向驾驶室111的两侧均设有传送机构120时,有助于提高整个物料输送装置10的稳定性。
由于两个传送机构120分别位于驾驶室111的两侧,因此,可有效避免传送机构120在作业时物料抖落至车体110或驾驶室111上影响操作人员操作,同时还能保持车体110或驾驶室111的洁净。此外,由于两个传送机构120间隔距离较远,因此,有利于检修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作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传送机构120平行设置,如此,便于操作人员操控两个传送机构120同时实现对物料的铲运。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一个支撑架121通过对应的连接架140与第一支撑杆131连接,另一个支撑架121通过对应的连接件140与第二支撑杆132连接。第一支撑杆131以及第二支撑杆132上均设有导向部150。如此,两个传送机构120均可在安装框架130上移动。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中,物料输送装置10还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180。安装框架130上设有铰接部136。铰接部136通过轴销与车体110铰接。第一伸缩驱动件180的固定端与车体110铰接,第一伸缩驱动件180的伸缩端与安装框架130铰接。第一伸缩驱动件180用于调整安装框架130绕铰接部136在车体110上的转动角度。如此,可通过第一伸缩驱动件180调整传送机构120相对地面的倾斜角度,使得物料输送装置10的适应性更佳。
可选地,第一伸缩驱动件180可为液压缸或气压缸等。
在一实施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物料输送装置10还包括限位绳190。限位绳190连接在车体110和安装框架130之间。限位绳190用于限制安装框架130绕铰接部136在车体110上转动的最大角度。此外,当第二伸缩驱动件170失效时,限位绳190与安装框架130连接,可避免安装框架130脱离车体110而发生意外。
请参阅图1、图2、图9以及图1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中,物料输送装置10还包括集料斗210。集料斗210安装在车体110上且集料斗210的进料口位于多个传送带123的输出端的下方。集料斗210用于汇集多个传送带123上铲斗124内的物料。如此,便于物料输送装置10统一出料。
请参阅图1、图9和图1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中,物料输送装置10还包括推料铲220。推料铲220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221和第二导向斜面222。且沿车体110的行驶方向第一导向斜面221与第二导向斜面22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如此,车体110前行时,可将车体110前方的物料向车体110两侧推动,以便位于车体110两侧的传送机构120铲运物料。
具体地,推料铲220可相对地面进行升降作业,当无需使用推料铲220时,可使推料铲220远离地面,避免与地面摩擦影响车体110移动效率。当需要对地面物料进行清扫堆放时,可使推料铲220靠近地面以推动物料。
在一实施中,如图9和图10所示,车体110还包括行驶轮112,行驶轮112用于驱使车体110在地面上进行移动。
具体地,如图9和图10所示,车体110还包括履带113,行驶轮112的轮面设有轮齿,行驶轮112与履带113啮合传动。其中,履带113为胶质履带113。
请参阅图9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车体110还包括支撑台114。其中,驾驶室111安装于支撑台114上,且安装框架130安装于支撑台114上。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上下车体110,如图10所示,支撑台114的侧壁设有攀爬梯23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车体110还包括底盘115。其中,底盘115内设有发动机等动力系统,行驶轮112通过轴杆与底盘115连接。支撑台114可转动安装于底盘115上,使得支撑台114在底盘115上可自转。
在一实施中,为了降低物料输送装置10工作时的噪音,所述车体110上设有消音器。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及传送机构,所述车体具有驾驶室,所述传送机构用于铲运物料,所述传送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体上,且沿所述车体的行驶方向所述传送机构位于所述驾驶室的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还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安装于所述车体上,所述传送机构通过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车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支撑架、驱动组件及传送带,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设有用于铲运物料的铲斗,所述传送带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向上倾斜段和第二向上倾斜段,所述第一向上倾斜段为输入端,所述第二向上倾斜段为输出端,所述传送带以及所述驱动组件均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传动以形成循环输送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主动轴及从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轴连接,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还包括连接架,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安装框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上设有导向部,所述连接架上对应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滑动设于所述导向部上以使所述支撑架带动所述传送带远离或靠近地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以及所述连接架均设有两个,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连接架一一对应,两个所述传送机构相对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上,且沿所述车体的行驶方向两个所述传送机构分为位于所述驾驶室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还包括集料斗,所述集料斗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所述集料斗的进料口位于多个所述传送带的输出端的下方,所述集料斗用于汇集多个所述传送带上所述铲斗内的物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还包括推料铲,所述推料铲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且沿所述车体的行驶方向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所述安装框架上设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通过轴销与所述车体铰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的固定端与所述车体铰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的伸缩端与所述安装框架铰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用于调整所述安装框架绕所述铰接部在所述车体上的转动角度。
CN202221969273.3U 2022-07-28 2022-07-28 物料输送装置 Active CN218344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9273.3U CN218344498U (zh) 2022-07-28 2022-07-28 物料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9273.3U CN218344498U (zh) 2022-07-28 2022-07-28 物料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4498U true CN218344498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4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9273.3U Active CN218344498U (zh) 2022-07-28 2022-07-28 物料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44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344498U (zh) 物料输送装置
CN101270664A (zh) 行走式转载机
CN201753453U (zh) 液压挖掘装载机
CN112645078A (zh) 一种连续式集料转载机
CN111977394A (zh) 一种提升斗式的装载机
CN115231233A (zh) 物料输送装置
CN213622303U (zh) 一种单螺旋筒上料的装载机
CN213264240U (zh) 一种带升降料斗的装载机
CN210948683U (zh) 一种盾构隧道施工用运土设备
US5060405A (en) Material moving apparatus
US3432024A (en) Bulk material handling apparatus with rotary digging device
CN218402414U (zh) 车轮式带并列运输带的机械装置
CN214398970U (zh) 一种履带铲粮运粮机
CN214086702U (zh) 一种四轮铲粮运粮机
US3243057A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unloading a grain storage chamber
CN213111594U (zh) 一种提升斗式的装载机
CN114212555B (zh) 一种铲运一体的装车机及装车方法
CN212862986U (zh) 用于输送机的推移机构
CN210652815U (zh) 一种自动填土机
CN213622302U (zh) 一种双螺旋筒上料的装载机
CN213833290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刮板收料器
CN115072415B (zh) 一种散料堆场移动取料一体机和取料方法
CN218204619U (zh) 一种矿井用方便卸料的挖掘装置
CN214455133U (zh) 一种综合采矿系统用运输装置
CN213111593U (zh) 一种单螺旋筒上料的装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