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3436U - 一种前下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下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3436U
CN218343436U CN202222802748.6U CN202222802748U CN218343436U CN 218343436 U CN218343436 U CN 218343436U CN 202222802748 U CN202222802748 U CN 202222802748U CN 218343436 U CN218343436 U CN 218343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tubular beam
steel plat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027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永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Qianch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Qianch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Qianch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Qianch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027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3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3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34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包括管梁,所述管梁通过两个对称的支座连接在车架的前侧下方。所述管梁呈长条形相对于所述车架横向布置,其两端向后弯折并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管梁位于两个支座相对的外侧以及之间的部位上还分别设有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第三支架上均设有雷达。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前下防护装置满足相关法规要求和功能,并通过多种支架固定了自动驾驶雷达;前下防护装置与车架的连接结构是拼焊的钢板,结构简单成本低;前下防护装置上为下饰板提供了安装点。

Description

一种前下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前下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前下防护装置是轻卡、重卡车型上的常见结构,位于驾驶舱前端底部,作用类似于轿车的前防撞梁。由于卡车底盘较高,发生碰撞后轿车的车头有可能被卷入卡车车底,对轿车驾驶舱造成二次伤害,前下防护的作用就是防止轿车被卷入卡车车底。前下防护装置是法规件(法规号:GB26511-2011-商用车前下防护),主要的法规考察项目是前下防护装置下表面的离地高度,以及前下防护装置碰撞后的变形量。
前下防护装置是卡车上的常见结构,传统的轻卡重卡没有自动驾驶功能,现有技术没有在前下防护装置上布置雷达的需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自动驾驶所需雷达的布置需求的前下防护装置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在满足前下防护装置法规要求的情况下,提供了雷达的安装方案,可以满足自动驾驶所需的雷达的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包括管梁,所述管梁通过两个对称的支座连接在车架的前侧下方;
所述管梁呈长条形相对于所述车架横向布置,其两端向后弯折并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管梁位于两个支座相对的外侧以及之间的部位上还分别设有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第三支架上均设有雷达。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所述管梁的端面呈矩形的空心框架结构。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所述支座与所述管梁之间还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断面呈C型,其包裹在所述管梁的外部,且所述加强板的C型断面开口朝向车前。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所述加强板布置在管梁的中间直段区域,其断面长度及宽度均大于所述管梁的断面长度及宽度。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所述支座整体焊接在所述加强板上,其由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以及第四钢板拼焊而成,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四钢板沿着所述管梁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钢板面向车前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钢板面向所述车架的下表面设置;所述第一钢板的顶部凸出于所述第三钢板并设有整车横向方向的至少两个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用于使用螺栓将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车架的侧面;
所述第三钢板上设有整车垂直方向的至少两个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用于将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车架的下表面。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所述第二钢板上焊接有呈几字形的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用于固定下饰板;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第四支架相对的部位还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用于穿过工具将所述下饰板固定在所述第四支架上。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所述第三支架由上层板和下层板焊接而成,所述上层板呈Z字形结构,其下部折边焊接在所述加强板上;所述下层板呈L形结构,其竖直面与所述上层板的中部折边焊接,所述上层板的上部折边和所述下层板的水平面上均设有安装孔,以用于分别固定雷达。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所述上层板的上部折边还设有第二过孔,所述下层板上的安装孔均位于所述第二过孔的范围之内;所述上层板的中部折边上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过雷达线束。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所述第一支架焊接在所述管梁的两端,其断面呈Z字型,且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为不规则的扇形,以固定多个雷达。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所述第二支架呈L形结构,其竖直面与所述管梁的前侧面焊接、水平面用于固定雷达,且所述第二支架的夹角朝向车前下方。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前下防护装置满足相关法规要求和功能,还有以下创新点:1.通过多种支架固定了自动驾驶雷达;2.前下防护装置与车架的连接结构是拼焊的钢板,结构简单成本低;3.前下防护装置上为下饰板提供了安装点。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前下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前下防护装置与车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三支架与雷达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管梁;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第三支架;131-上层板;132-下层板;133-安装孔;134-第二过孔;135-通孔;14-支座;141-第一钢板;142-第二钢板;143-第三钢板;144-第四钢板;145-第一圆孔;146-第二圆孔;147-第一过孔;148-第四支架;15-加强板;
20-车架;30-雷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包括管梁10,管梁10通过两个对称的支座14连接在车架20的前侧下方;
管梁10呈长条形相对于车架20横向布置,其两端向后弯折并连接有第一支架11,管梁10位于两个支座14相对的外侧以及之间的部位上还分别设有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以及第三支架13上均设有雷达30。管梁10整体结构相对于整车中心面对称。管梁10的作用是在发生碰撞时防止对方车辆或人员卷入车底,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管梁10上还固定有各种类型的支架,支架的作用是将管梁10固定在车架20上,或是通过支架连接雷达30和下饰板。
进一步地,管梁10的端面呈矩形的空心框架结构。一般情况下,当轻卡或重卡发生碰撞时,为避免轿车或行人卷入车底,管梁10起到了主要的防护作用,其强度应当得到有效保证,但实心结构的管梁10会对轿车或行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管梁10应当设置为空心框架结构,内部的空腔在保证强度的强度下,预留出供管梁10产生形变的空间,防止对行人或轿车的严重碰撞。
再进一步地,前述提到管梁10为空心框架结构,受到碰撞后,其形变量并不能够有效控制,为了保证管梁10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在支座14与管梁10之间还设有加强板15,加强板15的断面呈C型,其包裹在管梁10的外部,且加强板15的C型断面开口朝向车前。
再进一步地,加强板15布置在管梁10的中间直段区域,其断面长度及宽度均大于管梁10的断面长度及宽度,保证加强板15对管梁10实现全覆盖,从而有效加强管梁10的强度,减少管梁10受到撞击后的变形量。
再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支座14整体焊接在加强板15上,其由第一钢板141、第二钢板142、第三钢板143以及第四钢板144拼焊而成,第一钢板141和第四钢板144沿着管梁1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二钢板142面向车前方向设置,第三钢板143面向车架20的下表面设置;第一钢板141的顶部凸出于第三钢板143并设有整车横向方向的至少两个第一圆孔145,第一圆孔145用于使用螺栓将支座14固定在车架20的侧面。
第三钢板143上设有整车垂直方向的至少两个第二圆孔146,第二圆孔146用于将支座14固定在车架20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钢板141的顶部凸出于第三钢板143,从而使得两个支座14的第一钢板141将车架20夹持在两者之间,并通过螺栓固定,以保证车架20与两个支座14之间的连接稳定,限制了车架20与支座14之间的横向移动;第三钢板143与车架20的底面再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提升支座14与车架20之间的连接强度,限制了车架20与制作之间的纵向移动。
再进一步地,第二钢板142上焊接有呈几字形的第四支架148,第四支架148用于固定下饰板;第二钢板142与第四支架148相对的部位还设有第一过孔147,第一过孔147用于穿过工具将下饰板固定在第四支架148上。通过下饰板将前下防护装置整体覆盖住,提升车体整体的美观性。
再进一步地,第三支架13由上层板131和下层板132焊接而成,上层板131呈Z字形结构,其下部折边焊接在加强板15上;下层板132呈L形结构,其竖直面与上层板131的中部折边焊接,上层板131的上部折边和下层板132的水平面上均设有安装孔133,以用于分别固定雷达30。第三支架13位于管梁10的中心位置,其雷达30能够检测到车体正前方的视野状况,因此,第三支架13通过上层板131和下层板132可设置多个雷达30。
再进一步地,上层板131的上部折边还设有第二过孔134,下层板132上的安装孔133均位于第二过孔134的范围之内;上层板131的中部折边上还设有通孔135,通孔135用于穿过雷达30线束。如图4所示,多个雷达30分别装配在上层板131上和下层板132上。由于上层雷达30会遮挡下层雷达30的安装,所以必须先装配下层雷达30,通过上层板131上的第二过孔134将下层雷达30固定在下层板132上的安装孔133上,然后再将上层雷达30固定在上层板131上的安装孔133上,最后两者的线束均通过上层板131的通孔135穿过。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11焊接在管梁10的两端,其断面呈Z字型,且第一支架11的上表面为不规则的扇形,以固定多个雷达30。第一支架11设置在管梁10的两端,而车体的两处前侧面正是大型卡车的视野盲区,一般情况系,驾驶员并不能注意到该处的视野情况,尤其是高度较矮的儿童,十分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架11的上表面呈扇形结构,以便于安装多个雷达30,并且不同雷达30之间所探测的角度可以调整,保证对车体的前侧面进行最大范围的视野探测。
进一步地,第二支架12呈L形结构,其竖直面与管梁10的前侧面焊接、水平面用于固定雷达30,且第二支架12的夹角朝向车前下方。第一支架11和第三支架13作为主要的雷达30探测区域,但为了提升雷达30的探测范围,在第一支架11和第三支架13之间设置第二支架12,其作用在于弥补第一支架11和第三支架13上的雷达30所无法探测的区域,保证了对轻卡或重卡车体的前方所有视野的把控。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梁,所述管梁通过两个对称的支座连接在车架的前侧下方;
所述管梁呈长条形相对于所述车架横向布置,其两端向后弯折并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管梁位于两个支座相对的外侧以及之间的部位上还分别设有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第三支架上均设有雷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的端面呈矩形的空心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与所述管梁之间还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断面呈C型,其包裹在所述管梁的外部,且所述加强板的C型断面开口朝向车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布置在管梁的中间直段区域,其断面长度及宽度均大于所述管梁的断面长度及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整体焊接在所述加强板上,其由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以及第四钢板拼焊而成,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四钢板沿着所述管梁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钢板面向车前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钢板面向所述车架的下表面设置;所述第一钢板的顶部凸出于所述第三钢板并设有整车横向方向的至少两个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用于使用螺栓将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车架的侧面;
所述第三钢板上设有整车垂直方向的至少两个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用于将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车架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板上焊接有呈几字形的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用于固定下饰板;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第四支架相对的部位还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用于穿过工具将所述下饰板固定在所述第四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由上层板和下层板焊接而成,所述上层板呈Z字形结构,其下部折边焊接在所述加强板上;所述下层板呈L形结构,其竖直面与所述上层板的中部折边焊接,所述上层板的上部折边和所述下层板的水平面上均设有安装孔,以用于分别固定雷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的上部折边还设有第二过孔,所述下层板上的安装孔均位于所述第二过孔的范围之内;所述上层板的中部折边上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过雷达线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焊接在所述管梁的两端,其断面呈Z字型,且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为不规则的扇形,以固定多个雷达。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呈L形结构,其竖直面与所述管梁的前侧面焊接、水平面用于固定雷达,且所述第二支架的夹角朝向车前下方。
CN202222802748.6U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前下防护装置 Active CN218343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2748.6U CN218343436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前下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2748.6U CN218343436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前下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3436U true CN218343436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7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02748.6U Active CN218343436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前下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34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22446B2 (en) Bumper for a motor vehicle
KR100333889B1 (ko) 자동차용 프레임의 보강을 위한 보강구조
US20080277951A1 (en) Motor Vehicle Front Part
CN217575368U (zh) 一种a柱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343436U (zh) 一种前下防护装置
EP0677436B1 (en) Arrangement for absorbing vehicle collision energy
CN110962936B (zh) 横梁结构和车架
JPH058755A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US7484780B2 (en) Bumper beam for automobile
CN210191423U (zh) 一种行人保护下防撞总成
US20230001990A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aerodynamic drag of a vehicle or trailer
KR100320822B1 (ko) 자동차의 실사이드부 보강구조
CN212579573U (zh) 汽车车门加强板、汽车车门及汽车
CN221113811U (zh) 后保支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8021523U (zh) 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
CN219506103U (zh) 一种汽车左前围总成及车辆
CN217435850U (zh) 汽车前围组件及汽车
CN211519445U (zh) 一种汽车前向碰撞防护装置
CN215042618U (zh) 一种前下防护总成
EP4108554A1 (en) A cab-over engine truck
CN213920934U (zh)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WO2019042554A1 (en) FRONT INSULATION PROTECTION ASSEMBLY
WO2022196667A1 (ja) 車両のダッシュパネル及び車両のダッシュパネル取付構造
CN201646616U (zh) 车辆前部加强结构
CN114537527A (zh) 一种汽车门槛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