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6927U - 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6927U
CN218336927U CN202222206884.9U CN202222206884U CN218336927U CN 218336927 U CN218336927 U CN 218336927U CN 202222206884 U CN202222206884 U CN 202222206884U CN 218336927 U CN218336927 U CN 218336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pipeline
module
power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068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一帆
邵阳
赵鹏
雷二桥
韩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068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6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6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6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单元、服务器换热单元和动力辅助单元。室外换热单元设置在室外,以利用室外的冷量为换热介质散热降温。动力辅助单元包括动力模块和自动注液模块,自动注液模块用于向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注入换热介质,动力模块用于为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内的换热介质提供流动动力。室外换热单元的输出端连通于动力模块的输入端,动力模块的输出端连通于服务器换热单元的输入端,服务器换热单元的输出端连通于室外换热单元的输入端,自动注液模块的输出端连通于动力模块。该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能降低系统的后期维护难度,降低能耗、减少运行费用,并且还能降低人工维护成本及操作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的风液冷CDU系统,换热器都是集成到插框CDU系统中,从服务器冷板出来的换热介质经过循环泵循环到换热器中,再通过风机将热量交换到室内环境中。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CDU系统利用有限的室内冷源为服务器提供低温的换热介质,这样无法充分利用室外冷源从而达到降低能耗、减少运行费用的目的;
2、换热器集成在CDU系统中,在有限的条件下会导致系统各部件以及管路结构紧凑,系统整体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后期进行系统维护,系统可维护性差;
3、CDU系统在长时间的运行下,会存在一定的换热介质流失现象,这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压力下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维护人员时刻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定期完成补液操作,这样会造成较大的维护成本,且具有因操作不当造成系统运行故障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能够降低系统的后期维护难度,降低能耗、减少运行费用,并且还能降低人工维护成本及操作风险。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至少包括:
室外换热单元,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设置在室外,用于利用室外的冷量为换热介质散热降温;
服务器换热单元,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用于使所述换热介质吸收服务器的热量;
动力辅助单元,所述动力辅助单元设置在室内的CDU机柜上,至少包括动力模块和自动注液模块,所述自动注液模块用于向所述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注入所述换热介质,所述动力模块用于为所述换热介质提供流动动力,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动力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动力模块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输入端,所述自动注液模块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动力模块。
作为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还包括连通模块,所述连通模块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的输出端,所述连通模块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输入端,所述连通模块用于使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或阻断。
作为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至少包括三通阀、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连通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的输入端,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连通于所述第二管路的输入端;
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还包括介质汇总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输出端均连通于所述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入端,所述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动力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且所述换热器还设置在室外,所述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风机。
作为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还包括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一介质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换热器所在处的室外温湿度,所述第一介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介质汇总管路上,所述第一介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介质汇总管路内的换热介质的温度。
作为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动力模块至少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动力支路和第二动力支路,所述第一动力支路和所述第二动力支路的输入端均连通于所述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动力支路和所述第二动力支路的输出端均连通于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动力支路和所述第二动力支路上均依次设置有第一截止装置、泵和第二截止装置。
作为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动力支路和所述第二动力支路上均设置有第一流向控制装置,任一所述第一流向控制装置均对应设置在一所述泵和一所述第二截止装置之间。
作为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动力模块还包括上游汇总管路、下游汇总管路和排放管路,所述上游汇总管路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出端,所述上游汇总管路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动力支路和所述第二动力支路的输入端,所述排放管路连通于所述上游汇总管路,所述排放管路上设置有排放控制装置,所述下游汇总管路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动力支路和所述第二动力支路的输出端,所述下游汇总管路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下游汇总管路上设置有排气装置和泄压装置。
作为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自动注液模块包括补液管路、补液箱和补液泵,所述补液管路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补液箱,所述补液管路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上游汇总管路,所述补液管路上设置有所述补液泵。
作为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还包括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用于过滤所述换热介质,所述过滤模块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输出端,所述过滤模块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动力模块的输入端。
作为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模块至少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输入端均连通于所述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输出端均连通于上游汇总管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三截止装置、过滤器和第四截止装置,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五截止装置。
作为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模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器上游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过滤器下游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作为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模块还包括膨胀罐,所述膨胀罐设置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下游,且所述膨胀罐设置在所述CDU机柜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单元、服务器换热单元和动力辅助单元。其中,室外换热单元、动力辅助单元、服务器换热单元依次连通,形成循环系统。
室外换热单元用于为换热介质散热降温,该室外换热单元设置在室外,可利用室外低温环境为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内的换热介质散热降温,从而达到降低能耗、减少运行费用的目的。并且由于室外换热单元设置在室外,增大了系统的可维护空间,降低了系统的维护难度,系统可维护性高。服务器换热单元用于使换热介质吸收服务器的热量,以达到对服务器进行降温的目的。动力辅助单元包括动力模块和自动注液模块,自动注液模块用于向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注入换热介质,动力模块用于为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内的换热介质提供流动动力。即该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还能够实现自动注液,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能够降低人工维护成本及操作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室外换热单元;11、换热器;12、风机;13、三通阀;14、室外温湿度传感器;15、第一介质温度传感器;101、第一管路;102、第二管路;
2、服务器换热单元;
3、动力模块;31、第一截止装置;32、泵;33、第二截止装置;34、第一流向控制装置;35、排放控制装置;36、排气装置;37、泄压装置;38、第三压力传感器;39、第二介质温度传感器;310、第四压力表;301、第一动力支路;302、第二动力支路;303、上游汇总管路;304、下游汇总管路;305、排放管路;
4、自动注液模块;41、补液箱;42、补液泵;43、第二流向控制装置;401、补液管路;
5、连通模块;
6、过滤模块;61、第三截止装置;62、过滤器;63、第四截止装置;64、第五截止装置;65、第一压力传感器;66、第二压力传感器;67、膨胀罐;601、第一支路;602、第二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目前的液冷CDU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散热器与其它的系统部件都集成在一起,液冷CDU系统利用室内冷源为服务器提供冷却工质,这样无法充分利用室外冷源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运行费用的目的。
2、换热器集成到液冷CDU系统中,在有限的条件下会导致系统各部件以及管路结构紧凑,系统整体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后期进行系统维护。
3、液冷CDU系统的各部件安装使用位置不合理,除无法有效利用空间之外,长期运行还会影响循环水泵的使用寿命,同时影响换热效果,增加系统负载。
4、液冷CDU系统在长时间的运行下,系统中会存在一定的工质流失现象,这样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压力下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此时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维护人员时刻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定期完成补液操作,这样会造成较大的维护成本,且会有因操作不当造成系统运行故障的风险。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如图1所示,该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至少包括室外换热单元1、服务器换热单元2和动力辅助单元。其中,室外换热单元1、动力辅助单元以及服务器换热单元2依次连通,形成循环系统。
室外换热单元1设置在室外,用于利用室外的冷量为换热介质散热降温。室外换热单元1包括换热器11,换热器11可以为干冷器,换热器11还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1的一侧设置有风机12,风机12用于提高换热器11所在处的空气流速,以将干冷11的热量快速散发到室外环境中。
可知的是,该室外换热单元1设置在室外,即可利用室外的低温环境降低换热介质的温度,从而降低动力辅助单元的耗能,节约能源,减少运行费用。
服务器换热单元2设置在服务器处,用于吸收服务器的热量,以达到对服务器进行降温的目的。
动力辅助单元设置在室内,且设置在CDU机柜上,动力辅助单元至少包括动力模块3和自动注液模块4,自动注液模块4用于向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注入换热介质,动力模块3用于为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内的换热介质提供流动的动力,即该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还能够实现自动注液,保证其正常运行。室外换热单元1的输出端连通于动力模块3的输入端,动力模块3的输出端连通于服务器换热单元2的输入端,服务器换热单元2的输出端连通于室外换热单元1的输入端,自动注液模块4的输出端连通于动力模块3。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换热单元2设置于CDU机柜,服务器换热单元2至少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冷板,任一冷板均对应设置于CDU机柜的一个服务器中,且任一冷板的输入端均与动力模块3的输出端连通,任一冷板的输出端均与室外换热单元1的输入端连通,当动力模块3输出的低温换热介质在通过冷板时,低温换热介质会吸收服务器的热量,使服务器降温冷却,从而服务器换热单元2能够用于使换热介质吸收服务器的热量。
该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还包括连通模块5和过滤模块6,连通模块5用于连通或阻断服务器换热单元2的输出端和室外换热单元1的输入端,过滤模块6用于过滤换热介质,过滤模块6的输入端连通于室外换热单元1的输出端,过滤模块6的输出端连通于动力模块3的输入端。即过滤模块6可对下游的动力模块3进行保护,防止异物进入动力模块3,对动力模块3造成损伤。
当服务器释放较少的热量,或室内环境温度较低时,可能存在不需要释放冷量的工况,为了降低换热介质流动的阻力,优选地,室外换热单元1还包括三通阀13以及并联设置的第一管路101和第二管路102。换热器11设置在第一管路101上。三通阀13的第一端连通于连通模块5的输出端,三通阀13的第二端连通于第一管路101的输入端,三通阀13的第三端连通于第二管路102的输入端。即上述工况下可调整三通阀13,使换热介质通过第二管路102,不经过换热器11,同时还可将风机12关闭,以节省能源。
室外换热单元还包括介质汇总管路,第一管路101和第二管路102的输出端均连通于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入端,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出端连通于动力模块3的输入端。
可知的是,可通过在服务器换热单元2与室外换热单元1之间设置第三介质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并将该第三介质温度传感器、三通阀13和风机12均与控制单元通讯连接,即可实现对换热介质温度的自动监控以及对三通阀13和风机12的自动调节。
为了进一步对换热器11的换热效果进行监控,以便调节换热介质的流量,达到服务器的换热需求,优选地,室外换热单元1还包括室外温湿度传感器14和第一介质温度传感器15。室外温湿度传感器14用于测量换热器11所在处的室外温湿度,第一介质温度传感器15用于测量换热器11输出端的换热介质的温度。
为了保证该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的无间断工作,优选地,动力模块3至少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动力支路301和第二动力支路302。第一动力支路301和第二动力支路302的输入端均连通于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出端,第一动力支路301和第二动力支路302的输出端均连通于服务器换热单元2的输入端;第一动力支路301和第二动力支路302上均依次设置有第一截止装置31、泵32和第二截止装置33。
即该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设置有备用的动力源,当第一动力支路301上的泵32需要维修时,可开启第二动力支路302上的第一截止装置31、泵32和第二截止装置33,继续为系统提供动力,并且关闭第一动力支路301上的第一截止装置31和第二截止装置33,以对第一动力支路301上的泵32进行维修。可选地,第一截止装置31、第二截止装置33为截止阀,或者也可以为蝶阀。
优选地,第一动力支路301和第二动力支路302上均设置第一流向控制装置34,任一第一流向控制装置34均对应设置在一个泵32和一个第二截止装置33之间,以保证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可选地,第一流向控制装置34为单向阀。
优选地,动力模块3还包括上游汇总管路303、下游汇总管路304和排放管路,上游汇总管路303的输入端连通于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出端,上游汇总管路303的输出端连通于第一动力支路301和第二动力支路302的输入端。排放管路连通于上游汇总管路303,排放管路上设置有排放控制装置35,以实现换热介质的排放。其中,排放控制装置35设置在系统的最低管路处,也是排放管路的最低处。可选地,排放控制装置35为排放阀。下游汇总管路304的输入端连通于第一动力支路301和第二动力支路302的输出端,下游汇总管路304的输出端连通于服务器换热单元2的输入端,下游汇总管路304上设置有排气装置36和泄压装置37。排气装置36设置在系统的最高管路处,以有效排出管路内的气体。可选地,排气装置36为排气阀。泄压装置37用于在管路内压力过大时进行泄压,以保证管路的安全性。可选地,泄压装置37为泄压阀。
优选地,在上游汇总管路303上还设置有第四压力表310,下游汇总管路304上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38和第二介质温度传感器39,以对泵32的上下游管路内的换热介质的压力,以及下游处的换热介质的温度进行监控。
为了实现系统的自动补液,节省人力,优选地,自动注液模块4至少包括补液管路401、补液箱41和补液泵42。补液管路401的输入端连通于补液箱41,补液管路401的输出端连通于上游汇总管路303,补液管路401上设置有补液泵42,以将补液箱41内的换热介质泵入系统内。
为了防止补液箱41输出的换热介质中含有杂质,以损坏补液泵42,可选地,在补液泵42的上游设置有过滤件,以对补液箱41输出的换热介质进行过滤。
优选地,自动注液模块4还包括第二流向控制装置43,第二流向控制装置43设置在补液泵42的下游,以防止换热介质反向流动冲击补液泵42。可选地,第二流向控制装置43可以为单向阀。
为了对补液箱41内的液位进行监控,还可设置液位传感器,以便及时对补液箱41进行补液。将液位传感器与系统的控制模块通讯连接,以使控制模块将需要补液的信号展示给工作人员,即可保证对补液箱41进行补液。当然也可将补液箱41的侧壁部分设置为可视壁面,以方便在对补液箱41进行补液时,了解补液箱41内的液位。
优选地,动力辅助单元不包含换热器11和膨胀罐67等,即换热器11和膨胀罐67等较大组件不设置在CDU机柜内,可降低对CDU机柜的尺寸要求,且便于动力辅助单元的各个组件的位置排布,且不需要过分密集,便于对动力辅助单元进行维护,还可便于散热,延长动力辅助单元的各个组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防止异物对泵32造成损坏,需要对动力辅助单元上游的换热介质进行过滤,优选地,过滤模块6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支路601和第二支路602。第一支路601和第二支路602的输入端均连通于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出端,第一支路601和第二支路602的输出端均连通于上游汇总管路303的输入端。第一支路601上依次设置的第三截止装置61、过滤器62和第四截止装置63,第二支路602上设置有第五截止装置64。即当过滤器62需要清洗或更换时,可打开第五截止装置64以连通第二支路602,保证系统无间断运行,并且关闭第三截止装置61和第四截止装置63,以清洗或更换过滤器62。可选地,第三截止装置61、第四截止装置63、第五截止装置64可均为截止阀,或者均为蝶阀。
优选地,过滤模块6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65和第二压力传感器66,第一压力传感器65设置在过滤器62的上游,第二压力传感器66设置在过滤器62的下游。通过观测第一压力传感器65和第二压力传感器66的差值,即可了解过滤器62的饱和程度,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对过滤器62进行清理或更换,防止过滤器62在过饱和状态下工作,造成系统内流体阻力过高。
优选地,过滤模块6还包括膨胀罐67,以对系统内的液体压力进行均衡,防止系统内压力过低。膨胀罐67设置在第二压力传感器66的下游。膨胀罐67安装在CDU机柜之外,也有利于后期的检修维护。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室外换热单元(1),所述室外换热单元(1)设置在室外,用于利用室外的冷量为换热介质散热降温;
服务器换热单元(2),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2)用于使所述换热介质吸收服务器的热量;
动力辅助单元,所述动力辅助单元设置在室内的CDU机柜上,至少包括动力模块(3)和自动注液模块(4),所述自动注液模块(4)用于向所述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注入所述换热介质,所述动力模块(3)用于为所述换热介质提供流动动力,所述室外换热单元(1)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动力模块(3)的输入端,所述动力模块(3)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2)的输入端,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2)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1)的输入端,所述自动注液模块(4)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动力模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还包括连通模块(5),所述连通模块(5)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2)的输出端,所述连通模块(5)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1)的输入端,所述连通模块(5)用于使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2)的输出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1)的输入端连通或阻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1)至少包括三通阀(13)、第一管路(101)和第二管路(102),所述三通阀(13)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连通模块(5)的输出端,所述三通阀(13)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101)的输入端,所述三通阀(13)的第三端连通于所述第二管路(102)的输入端;
所述室外换热单元还包括介质汇总管路,所述第一管路(101)和所述第二管路(102)的输出端均连通于所述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入端,所述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动力模块(3)的输入端;
所述室外换热单元(1)还包括换热器(11),所述换热器(11)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101)上,且所述换热器(11)还设置在室外,所述换热器(11)的一侧设置有风机(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1)还包括室外温湿度传感器(14)和第一介质温度传感器(15),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14)用于测量所述换热器(11)所在处的室外温湿度,所述第一介质温度传感器(15)设置在所述介质汇总管路上,所述第一介质温度传感器(15)用于测量所述介质汇总管路内的换热介质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3)至少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动力支路(301)和第二动力支路(302),所述第一动力支路(301)和所述第二动力支路(302)的输入端均连通于所述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动力支路(301)和所述第二动力支路(302)的输出端均连通于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2)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动力支路(301)和所述第二动力支路(302)上均依次设置有第一截止装置(31)、泵(32)和第二截止装置(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支路(301)和所述第二动力支路(302)上还均设置有第一流向控制装置(34),任一所述第一流向控制装置(34)均对应设置在一所述泵(32)和一所述第二截止装置(3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3)还包括上游汇总管路(303)、下游汇总管路(304)和排放管路,所述上游汇总管路(303)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出端,所述上游汇总管路(303)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动力支路(301)和所述第二动力支路(302)的输入端,所述排放管路连通于所述上游汇总管路(303),所述排放管路上设置有排放控制装置(35),所述下游汇总管路(304)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动力支路(301)和所述第二动力支路(302)的输出端,所述下游汇总管路(304)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服务器换热单元(2)的输入端,所述下游汇总管路(304)上设置有排气装置(36)和泄压装置(3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注液模块(4)包括补液管路(401)、补液箱(41)和补液泵(42),所述补液管路(401)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补液箱(41),所述补液管路(401)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上游汇总管路(303),所述补液管路(401)上设置有所述补液泵(4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还包括过滤模块(6),所述过滤模块(6)用于过滤所述换热介质,所述过滤模块(6)的输入端连通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1)的输出端,所述过滤模块(6)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动力模块(3)的输入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6)至少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支路(601)和第二支路(602),所述第一支路(601)和第二支路(602)的输入端均连通于所述介质汇总管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支路(601)和第二支路(602)的输出端均连通于上游汇总管路(303)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支路(601)上依次设置有第三截止装置(61)、过滤器(62)和第四截止装置(63),第二支路(602)上设置有第五截止装置(6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6)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器(62)上游的第一压力传感器(65),以及设置在所述过滤器(62)下游的第二压力传感器(66)。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6)还包括膨胀罐(67),所述膨胀罐(67)设置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66)的下游,且所述膨胀罐(67)设置在所述CDU机柜外。
CN202222206884.9U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 Active CN218336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6884.9U CN218336927U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6884.9U CN218336927U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6927U true CN218336927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84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06884.9U Active CN218336927U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6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1648B (zh) 一种数据机房机柜冷却系统
CN101424472B (zh) 生产设备水冷却系统
CN209159450U (zh) 一种自动补液的液冷充电桩
CN204359196U (zh) 一种数据机房机柜冷却系统
WO2019037309A1 (zh) 一种冷却装置及液冷散热系统
CN212677604U (zh) 服务器的液冷换热机组以及液冷换热系统
CN203586628U (zh) 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
CN206959658U (zh) 全自动智能板式换热机组
CN105066544B (zh) 一种小温变组合式冷却循环水系统
CN215121663U (zh) 一种工作稳定可靠的大型服务器液冷系统
CN114967885A (zh) 一种服务器液冷系统冷量分配系统
CN104102310B (zh) 用于服务器整机柜的冷却系统
CN213955466U (zh) 机房空调及数据机房
CN218336927U (zh) 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
CN100538929C (zh) 电力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CN217584709U (zh) 集装箱移动式水冷系统
CN206488666U (zh) 能量回收系统
CN214664752U (zh) 一种用于热回收地坪加热系统供水温稳定调节装置
WO2021248716A1 (zh) 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6288883A (zh) 能量回收系统
CN218244222U (zh) 一种插框cdu系统
CN117687487B (zh) 一种自配置冷热源液冷装置
CN203522505U (zh) 一种带辅助冷却装置的高压变频冷却循环系统
CN216795566U (zh) 一种用于海底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
CN219572133U (zh) 一种洁净车间用过渡季节供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