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6628U - 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86628U CN203586628U CN201320787582.3U CN201320787582U CN203586628U CN 203586628 U CN203586628 U CN 203586628U CN 201320787582 U CN201320787582 U CN 201320787582U CN 203586628 U CN203586628 U CN 2035866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lled water
- cooling
- pipe
- cooling tower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塔与制冷机组,所述冷却塔通过冷却水回水管及冷却水供水管与所述制冷机组相连,所述制冷机组通过冷冻水回水管及冷冻水供水管与冷冻水末端设备相连;所述冷冻水回水管中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两侧分别通过冷冻水回水进水管及冷冻水回水出水管与换热机组的高温侧相连,所述冷冻水回水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换热机组的低温侧分别通过自然冷却供水管及自然冷却回水管与所述冷却塔相连,所述自然冷却回水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所述自然冷却供水管上安装有自然冷却循环泵。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冷却塔在冬天产生的低温水,从而大大降低系统的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冻水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全年有冷冻水需求的工厂中,一般都有制冷机组和配套的冷却塔设备提供所需要的7摄氏度冷冻水。一般的冷却系统中冷却塔的选择是根据夏季的最不利状况来选择的,所以在室外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冷却塔实际可以产生更大的冷量。然而,现有技术中,制冷机组需要消耗大量的能耗通过压缩机全年工作来制造冷冻水,而同时冷却塔设备在冬季条件下却无法发挥最大的冷却效率,导致设备能量的闲置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该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冷却塔在冬季状况下的冷却能力来降低制冷机组的能耗。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塔与制冷机组,所述冷却塔通过冷却水回水管及冷却水供水管与所述制冷机组相连,所述制冷机组通过冷冻水回水管及冷冻水供水管与冷冻水末端设备相连;所述冷冻水回水管中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两侧分别通过冷冻水回水进水管及冷冻水回水出水管与换热机组的高温侧相连,所述冷冻水回水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换热机组的低温侧分别通过自然冷却供水管及自然冷却回水管与所述冷却塔相连,所述自然冷却回水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所述自然冷却供水管上安装有自然冷却循环泵。
所述自然冷却供水管与所述冷却水供水管相连,所述自然冷却回水管与冷却水回水管相连。
所述冷却塔附近设置有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及所述自然冷却循环泵相连。
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采用室外型湿球温度传感器。
所述冷却水供水管上安装有冷却水循环泵,所述冷却水供水管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之间安装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冷冻水回水管上安装有冷冻水一次泵,所述冷冻水供水管上安装有冷冻水二次泵。
所述冷冻水回水管与所述冷冻水供水管之间连接有冷冻水旁通管,所述冷冻水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冷冻水一次泵及所述冷冻水二次泵的上游位置。
所述换热机组采用板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冷冻水系统中增加了换热机组和自然冷却循环泵,可以将冷却塔在冬天产生的低温水与冷冻水系统的冷冻水进行换热,从而减少制冷机组的制冷功率或者让制冷机组完全停止运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1、冷却塔2、自然冷却供水管3、第四电磁阀4、自然冷却循环泵5、冷却水循环泵6、自然冷却回水管7、冷却水回水管8、冷却水供水管9、第三电磁阀10、制冷机组11、换热机组12、第二电磁阀13、冷冻水回水管14、冷冻水供水管15、冷冻水回水出水管16、第一电磁阀17、冷冻水回水进水管18、控制器19、冷冻水一次泵20、冷冻水二次泵21、冷冻水旁通管22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塔2与制冷机组11,冷却塔2通过冷却水回水管8及冷却水供水管9与制冷机组11相连,制冷 机组11通过冷冻水回水管14及冷冻水供水管15与冷冻水末端设备相连。
本实用新型在冷冻水回水管14中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7,第一电磁阀17的两侧分别通过冷冻水回水进水管18及冷冻水回水出水管16与换热机组12的高温侧相连,冷冻水回水出水管16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3;换热机组12的低温侧分别通过自然冷却供水管3及自然冷却回水管7与冷却塔2相连,自然冷却回水管7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10,自然冷却供水管3上安装有自然冷却循环泵5。换热机组12最好采用板式换热器。
自然冷却供水管3直接与冷却水供水管9相连,自然冷却回水管7直接与冷却水回水管8相连。
冷却塔2附近设置有室外温度传感器1,室外温度传感器1与控制器19相连,控制器19分别与第一电磁阀17、第二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0及自然冷却循环泵5相连。室外温度传感器1采用室外型湿球温度传感器。
冷却水供水管9上安装有冷却水循环泵6,冷却水供水管9与冷却水回水管8之间安装有第四电磁阀4,第四电磁阀4与控制器19相连。
冷冻水回水管14上安装有冷冻水一次泵20,冷冻水供水管15上安装有冷冻水二次泵21。冷冻水回水管14与冷冻水供水管15之间连接有冷冻水旁通管22,冷冻水旁通管22的两端分别位于冷冻水一次泵20及冷冻水二次泵21的上游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由设置在冷却塔2附近的室外温度传感器1感测室外工况是否可以达到利用自然冷却的条件,如果室外低于10摄氏度,则表明此时冷却塔2已经可以制造14摄氏度的冷却水,此时自然冷却循环泵5开始运行,同时打开控制自然冷却循环管路侧的第二电磁阀13和第三电磁阀10,关闭第一电磁阀17,使冷冻水回水经过换热机组12得到冷却,被冷却后的水温可以达到7-15摄氏度。在低于15摄氏度的情况下,制冷机组11会由于回水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制冷功率,节省能耗;当经过自然冷却的冷冻水回水达到7摄氏度时,则制冷机组11会自动停止运行,完全依靠冷却塔2来提供冷冻水的需求。冷却水循环泵6和第四电磁阀4则是根据制冷机组11的运行需求来控制制冷机组11在制冷状态下得到适当的供水量和供水温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额外设置的换热机组12和自然冷却循环泵5,可以将冷却塔2在冬天产生的低温水与冷冻水系统的冷冻水进行换热,从而减少制冷机组11的制冷功率或者让制冷机组11完全停止运行,大大降低系统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19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进行系统的监控和自动运行,便于维护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换热机组12对于水质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冷却塔2采用闭式冷却塔更为适用于该系统,同时冷却塔2在设计选型中需要同时考虑夏季工况和冬季工况,以保证自然冷却能在最大范围内得到适用。由于制冷机组11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与冷却塔2相比较高,所以采用该系统还能大大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也延长使用寿命。
Claims (8)
1.一种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塔(2)与制冷机组(11),所述冷却塔(2)通过冷却水回水管(8)及冷却水供水管(9)与所述制冷机组(11)相连,所述制冷机组(11)通过冷冻水回水管(14)及冷冻水供水管(15)与冷冻水末端设备相连;其特征是:所述冷冻水回水管(14)中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7),所述第一电磁阀(17)的两侧分别通过冷冻水回水进水管(18)及冷冻水回水出水管(16)与换热机组(12)的高温侧相连,所述冷冻水回水出水管(16)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3);所述换热机组(12)的低温侧分别通过自然冷却供水管(3)及自然冷却回水管(7)与所述冷却塔(2)相连,所述自然冷却回水管(7)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10),所述自然冷却供水管(3)上安装有自然冷却循环泵(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自然冷却供水管(3)与所述冷却水供水管(9)相连,所述自然冷却回水管(7)与冷却水回水管(8)相连。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却塔(2)附近设置有室外温度传感器(1),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1)与控制器(19)相连,所述控制器(19)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7)、所述第二电磁阀(13)、所述第三电磁阀(10)及所述自然冷却循环泵(5)相连。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1)采用室外型湿球温度传感器。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却水供水管(9)上安装有冷却水循环泵(6),所述冷却水供水管(9)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8)之间安装有第四电磁阀(4),所述第四电磁阀(4)与所述控制器(19)相连。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冻水回水管(14)上安装有冷冻水一次泵(20),所述冷冻水供水管(15)上安装有冷冻水二次泵(21)。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冻水回水管(14)与所述冷冻水供水管(15)之间连接有冷冻水旁通管(22),所述冷冻水旁通管(22)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冷冻水一次泵(20)及所述冷冻水二次泵(21)的上游位置。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换热机组(12)采用板式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787582.3U CN203586628U (zh) | 2013-12-03 | 2013-12-03 | 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787582.3U CN203586628U (zh) | 2013-12-03 | 2013-12-03 | 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86628U true CN203586628U (zh) | 2014-05-07 |
Family
ID=50584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78758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86628U (zh) | 2013-12-03 | 2013-12-03 | 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586628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67134A (zh) * | 2014-07-17 | 2015-04-29 | 上海大众祥源动力供应有限公司 | 一种工艺冷水的节能供水装置及供水方法 |
CN105299996A (zh) * | 2015-11-27 | 2016-02-03 | 苏州英科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自然冷却和消防水箱蓄冷配合使用的冷冻水节能系统 |
CN107906785A (zh) * | 2017-11-10 | 2018-04-13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节能环保分公司 | 一种低温自然冷源利用系统及方法 |
CN109458707A (zh) * | 2018-10-10 | 2019-03-12 |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 暖通系统以及暖通系统节能方法 |
CN110195956A (zh) * | 2019-05-05 | 2019-09-03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工艺水节能恒温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4087830A (zh) * | 2021-11-17 | 2022-02-25 | 浙江晨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节能的工业冷却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
-
2013
- 2013-12-03 CN CN201320787582.3U patent/CN20358662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67134A (zh) * | 2014-07-17 | 2015-04-29 | 上海大众祥源动力供应有限公司 | 一种工艺冷水的节能供水装置及供水方法 |
CN105299996A (zh) * | 2015-11-27 | 2016-02-03 | 苏州英科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自然冷却和消防水箱蓄冷配合使用的冷冻水节能系统 |
CN107906785A (zh) * | 2017-11-10 | 2018-04-13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节能环保分公司 | 一种低温自然冷源利用系统及方法 |
CN109458707A (zh) * | 2018-10-10 | 2019-03-12 |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 暖通系统以及暖通系统节能方法 |
CN110195956A (zh) * | 2019-05-05 | 2019-09-03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工艺水节能恒温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4087830A (zh) * | 2021-11-17 | 2022-02-25 | 浙江晨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节能的工业冷却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586628U (zh) | 用于冷冻水系统的冷却塔自然冷却系统 | |
CN101424472B (zh) | 生产设备水冷却系统 | |
CN202371920U (zh) | 数据机房空调系统双冷凝器联合闭式自然冷却节能装置 | |
CN201652646U (zh) | 动态冰蓄冷系统 | |
CN101893293B (zh) | 集中式多联冷(热)源中央空调系统 | |
CN102155772A (zh) | 复叠式冰蓄冷空调系统和利用该系统对空调供冷的方法 | |
CN205383712U (zh) | 一种建筑物的冷冻水节能系统 | |
CN104791925A (zh) | 一种节能型开式冷却塔供冷系统 | |
CN204555111U (zh) | 节能型开式冷却塔供冷系统 | |
CN201368551Y (zh) | 地源热泵结合冰蓄冷的空调装置 | |
CN203586647U (zh) | 用于冷冻水系统的消防水箱蓄冷系统 | |
CN202675507U (zh) | 高效节能的水电空调冷热水机组 | |
CN201803419U (zh) | 集中式多联冷热源中央空调系统 | |
CN107990454B (zh) | 一种利用自然冷源的节能空调系统 | |
CN214581900U (zh) | 一种用于燃机电厂的空调冷热源系统 | |
CN201438010U (zh) | 相变蓄能空调 | |
CN204534977U (zh) | 一种冰蓄冷节能量监测系统 | |
CN201302325Y (zh) | 生产设备水冷却系统 | |
CN205448100U (zh) | 一种蓄冷供冷装置 | |
CN101922770A (zh) | 相变蓄能空调 | |
CN103174474A (zh) | 用于提高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抽真空效率及节省空调用电的系统 | |
CN203671980U (zh) | 一种工业用风冷变频并联式冷水机组 | |
CN203100027U (zh) | 直接式冷却塔冷水机组串级自然冷量利用系统 | |
CN202153040U (zh) | 一种热管和地源热泵相结合的智能制冷装置 | |
CN202581634U (zh) | 一种双冷源制冷系统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