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6407U - 一种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6407U
CN218336407U CN202221664158.5U CN202221664158U CN218336407U CN 218336407 U CN218336407 U CN 218336407U CN 202221664158 U CN202221664158 U CN 202221664158U CN 218336407 U CN218336407 U CN 218336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voice coil
plate
coil winding
magnetic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41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田
孙铭君
张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Geldann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Geldann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Geldann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Geldann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41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6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6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6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扬声器包括底壳、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底壳具有收容空间;磁路系统设于收容空间,包括中心磁组件和边磁组件;中心磁组件和边磁组件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振动系统设于收容空间,包括复合盆、音圈骨架和设于音圈骨架上的第一音圈绕组、第二音圈绕组;第一音圈绕组、第二音圈绕组分别设于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音圈骨架包括位于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的内侧板以及环绕且间隔设于磁路系统外周的外侧板;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形成环形凹槽;其中边磁组件部分或全部位于环形凹槽内;复合盆的外端固定于底壳,内端固定于外侧板上。本实用新型可改善扬声器的音质,减小扬声器体积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扬声器音圈为管状音圈结构,复合盆只能粘接于音圈管的上部,若粘接部位距离绕线组太近,扬声器震动时会造成纸盆与磁路系统干涉,影响音质且使扬声器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通过音圈骨架的内、外侧板分别连接复合盆、各音圈绕组,灵活调节磁路系统与复合盆的高度,解决振动干涉问题,缩小扬声器的整体高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扬声器,包括底壳、磁路系统、振动系统;
所述底壳具有收容空间;
所述磁路系统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包括中心磁组件和边磁组件;所述中心磁组件和所述边磁组件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
所述振动系统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包括复合盆、音圈骨架和设于所述音圈骨架上的第一音圈绕组、第二音圈绕组;所述第一音圈绕组、所述第二音圈绕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音圈骨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的内侧板以及环绕且间隔设于所述磁路系统外周的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之间形成环形凹槽;所述边磁组件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复合盆的外端固定于所述底壳,内端固定于所述外侧板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心磁组件包括第一磁铁、设于所述第一磁铁相对两端的第一导磁板和第二导磁板;所述边磁组件为环绕且间隔设置于所述中心磁组件外周的导磁环;所述导磁环与所述第一导磁板、所述第二导磁板之间对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边磁组件包括环绕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铁外周的边磁铁、设于所述边磁铁相对两端的第一边导磁环和第二边导磁环;所述第一边导磁环与所述第一导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边导磁环与所述第二导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边导磁环正对所述第一导磁板设置;所述第二边导磁环正对所述第二导磁板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音圈绕组、所述第二音圈绕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内侧板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与所述内侧板粘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复合盆的内端设置有与所述音圈骨架安装适配的通孔,其边缘与所述外侧板粘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磁路支架,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所述边磁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中心磁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与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正对且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磁路支架还包括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所述避让凹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壳包括底板、由所述底板的周缘弯折延伸的斜侧板;
所述底板设有朝向所述磁路系统突起的凸台;所述中心磁组件固定于所述凸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定心支片,其套装在所述音圈骨架上,内侧端与所述外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底壳设置有与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端安装适配的环形平台;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平台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音圈绕组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二音圈绕组的电流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包括底壳及收容于底壳内的磁路系统、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包括中心磁组件和边磁组件,并在中心磁组件和边磁组件之间形成具有均匀磁场的第一磁间隙、第二磁间隙;使分别位于第一磁间隙、第二磁间隙的第一音圈绕组、第二音圈绕组位于均匀磁场中,可提高音量;复合盆的内端与外侧板固定连接,解决音圈骨架的振动过大时引起的复合盆与边磁组件的干涉问题,进而避免由于振动幅度大时的干涉引起的变音,改善音质;另外,复合盆的内端可与外侧板的上部、中部、下部固定连接,降低对磁路系统的设置位置的要求,降低扬声器结构设计难度,增大缩小扬声器体积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扬声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扬声器的实施例的音圈骨架及音圈绕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是音圈骨架及音圈绕组的另一示例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扬声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部分放大图。
图中,
1、第一磁铁;2、第一导磁板;3、第二导磁板;4、导磁环;5、音圈骨架;6、第一音圈绕组;7、第二音圈绕组;9、磁路支架;10、定心支片;11、边磁铁;41、第一边导磁环;42、第二边导磁环;51、环形凹槽;52、内侧板;53、外侧板;81、复合盆;811、通孔;812、内端;82、底壳;821、斜侧板;822、底板;823、环形平台;824、凸台;91、第一固定部;92、第二固定部;93、连接部;101、内侧端;102、外侧端;201、第一磁间隙;202、第二磁间隙;203、避让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至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扬声器,其包括底壳82、磁路系统、振动系统。
底壳82具有收容空间;磁路系统、振动系统收容于底壳82的收容空间内。
磁路系统包括中心磁组件和边磁组件;中心磁组件设置于边磁组件的中部,在中心磁组件和边磁组件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201和第二磁间隙202。
振动系统包括复合盆81、音圈骨架5和设于音圈骨架5上的第一音圈绕组6、第二音圈绕组7;第一音圈绕组6、第二音圈绕组7分别设于第一磁间隙201和第二磁间隙202中;音圈骨架5包括位于第一磁间隙201和第二磁间隙202的内侧板52以及环绕且间隔设于磁路系统外周的外侧板53;内侧板52和外侧板53之间形成环形凹槽51;其中边磁组件部分或全部位于环形凹槽51内;复合盆81的外端固定于底壳82,内端812固定于外侧板53上。
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包括底壳82及收容于底壳82内的磁路系统、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包括中心磁组件和边磁组件,并在中心磁组件和边磁组件之间形成具有均匀磁场的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使分别位于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的第一音圈绕组6、第二音圈绕组7位于均匀磁场中,可提高音量;复合盆81的内端812与外侧板53固定连接,解决音圈骨架5的振动过大时引起的复合盆81与边磁组件的干涉问题,进而避免由于振动幅度大时的干涉引起的变音,改善音质;另外,复合盆81的内端812可与外侧板53的上部、中部、下部固定连接,降低对磁路系统的设置位置的要求,降低扬声器结构设计难度,减小扬声器体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图4,中心磁组件包括第一磁铁1、设置于相对两端的第一导磁板2、第二导磁板3;边磁组件包括间隔设置于中心磁组件外周的导磁环4。
第一磁铁1为柱型,两磁极分别位于其厚度方向的两端。
第一导磁板2、第二导磁板3均为由导磁材料制作的截面为圆形的结构,同轴固定设置于第一磁铁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磁铁1的两端连接。
导磁环4为由导磁材料制作的筒型结构,其固定套装于第一导磁板2、第二导磁板3的圆周的外侧,分别与第一导磁板2、第二导磁板3对应生成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第一磁铁1的磁路通过第一导磁板2、第一磁间隙201、导磁环4、第二磁间隙202、第二导磁板3闭合。
音圈骨架5为圆筒结构,其包括筒壁;筒壁为双层,包括轴向方向的环形凹槽51及组成环形凹槽51的内侧板52、外侧板53;内侧板52的一端与外侧板53的同向的一端固定连接。
导磁环4部分或全部安装在环形凹槽51内,使内侧板52位于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
第一音圈绕组6、第二音圈绕组7分别固定在内侧板52的不同高度上,分别位于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使第一音圈绕组6、第二音圈绕组7通电时受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内磁场力作用产生振动。
复合盆81为扩口型;底壳82、复合盆81的外端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复合盆81的内端812与外侧板53固定连接;复合盆81在外侧板53带动下振动发声。
本实施例的扬声器在第一导磁板2和导磁环4之间的第一磁间隙201、第二导磁板3和导磁环4之间的第二磁间隙202形成方向相反的磁场,使位于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的第一音圈绕组6、第二音圈绕组7分别位于均匀磁场中,不仅可提高音量,且第一音圈绕组6与第二音圈绕组7的电流方向相反,第一音圈绕组6或第二音圈绕组7跑出第一磁间隙201或第二磁间隙202的行程而进入第二磁间隙202或第一磁间隙201的行程时通过磁力阻止其继续相同方向的行程,有效控制音圈骨架5的振幅异常,提高扬声器的稳定性及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图6,中心磁组件包括第一磁铁1、第一导磁板2、第二导磁板3;边磁组件包括边磁铁11、位于边磁铁11对应两端的第一边导磁环41、第二边导磁环42。
第一磁铁1为柱型,两极分别位于其厚度方向的两端。
第一导磁板2、第二导磁板3均为由导磁材料制作的截面为圆形的结构,同轴固定设置于第一磁铁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磁铁1的两端连接。
第一边导磁环41、边磁铁11、第二边导磁环42为等径的筒型结构,其依次同轴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边导磁环41、第二边导磁环42由导磁材料制作;边磁铁11的两极位于其轴向的两端,且极性方向与第一磁铁1的极性方向相反。
第一边导磁环41、边磁铁11、第二边导磁环42分别套装在第一导磁板2、第二导磁板3圆周的外侧,分别与第一导磁板2、第二导磁板3对应生成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
第一磁铁1的N极通过第一导磁板2、第一边导磁环41与边磁铁11的S极形成闭合磁路,使第一磁间隙201内形成由第一导磁板2到第一边导磁环41的磁场;第一磁铁1的S极通过第二导磁板3、第二边导磁环42与边磁铁11的N极形成闭合磁路,使第二磁间隙202内形成由第二边导磁环42到第二导磁板3的磁场。
或者第一磁铁1的S极通过第一导磁板2、第一边导磁环41与边磁铁11的N极形成闭合磁路,使第一磁间隙201内形成由第一边导磁环41到第一导磁板2的磁场;第一磁铁1的N极通过第二导磁板3、第二边导磁环42与边磁铁11的S极形成闭合磁路,使第二磁间隙202内形成由第二导磁板3到第二边导磁环42的磁场。
音圈骨架5为圆筒结构,其包括筒壁;筒壁为双层结构,包括轴向方向的环形凹槽51及组成环形凹槽51的内侧板52、外侧板53;内侧板52与外侧板53相同一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边导磁环41、边磁铁11、第二边导磁环42组成的环体部分或全部安装在环形凹槽51内,内侧板52贯穿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
第一音圈绕组6、第二音圈绕组7分别设置在内侧板52上,分别与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对应,且分别位于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通过第一音圈绕组6、第二音圈绕组7通电在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的磁场受力产生振动,从而带动音圈骨架5振动。
复合盆81为扩口型;底壳82的外端和复合盆81的外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复合盆81的内端812与外侧板53固定连接;复合盆81由振动的音圈骨架5带动振动发声。
本实施例的扬声器包括第一磁铁1、第一导磁板2、第二导磁板3、第一边导磁环41、边磁铁11、第二边导磁环42,使第一磁铁1 N极、S极分别与边磁铁11的S极、N极在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形成方向相反的磁场,使位于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的第一音圈绕组6、第二音圈绕组7分别位于增强的均匀磁场中,不仅可提高音量,且可节省能源;另外,第一音圈绕组6的电流方向与第二音圈绕组7的电流方向不同,第一音圈绕组6或第二音圈绕组7跑出第一磁间隙201或第二磁间隙202的行程而进入第二磁间隙202或第一磁间隙201的行程时将由于相反的磁力阻止其继续相同方向的行程,有效控制音圈骨架5的振幅异常,提高扬声器的稳定性及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图6,第一边导磁环41正对第一导磁板2设置;第二边导磁环42正对第二导磁板3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第一音圈绕组6的电流方向与第二音圈绕组7的电流方向相反。
本实施使第一音圈绕组6、第二音圈绕组7在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内受力方向相同,降低振动难度;本实施例使第一音圈绕组6、第二音圈绕组7在第二磁间隙202、第一磁间隙201的受力方向与其在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的受力方向相反,阻止超出行程的第一音圈绕组6、第二音圈绕组7继续同向振动,防止出现振幅异常,提高扬声器的稳定性,延长扬声器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音圈绕组6、第二音圈绕组7分别设置于内侧板52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且与内侧板52粘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复合盆81的内端812设置有与音圈骨架5安装适配的通孔811,其与音圈骨架5安装适配,且套装在音圈骨架5上,与外侧板53固定连接。
具体为,通孔811的边缘与外侧板53粘接。
本实施例增加复合盆81与音圈骨架5连接的紧密性,提高复合盆81振动的均匀性,提高音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第一磁铁1为圆柱体型;第一导磁板2、第二导磁板3为直径大于第一磁铁1的直径的圆形平板;第一磁铁1、第一导磁板2、第二导磁板3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通过同轴的第一磁铁1使第一导磁板2、第二导磁板3上的磁力线分布均匀,进而增加第一磁间隙201、第二磁间隙202内磁场的均匀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扬声器还包括磁路支架9,其包括筒型的第一固定部91、与第一固定部91同轴的圆柱形的第二固定部92;第一固定部91和第二固定部92之间形成有避让凹槽203;避让凹槽203与第一磁间隙201和第二磁间隙202正对且连通。
本实施例的扬声器通过避让凹槽203为内侧板52提供振动空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磁路支架9还包括连接第一固定部91与第二固定部92的连接部93。
第一固定部91的轴向的一端分别与导磁环4的一端或者第一边导磁环4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部93连接;第二固定部92与连接部93固定连接。
第二固定部92位于第一导磁板2远离第一磁铁1的一侧,与第一导磁板2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91与第二固定部92之间形成避让凹槽203,为内侧板52、第一音圈绕组6提供振动容纳空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底壳82包括底板82及由底板82的周缘弯折延伸的斜侧板821;斜侧板821为扩口型,包括大端、小端;底板822为与小端安装适配且与小端固定连接的圆形板结构。
在底板822的中部的内侧设置轴向的凸台824,其与第二导磁板3轴向远离第一磁铁1的一侧固定连接,进而使第一磁铁1、第一导磁板2、磁路支架9、导磁环4或第一边导磁环41和第一磁铁1和第二边导磁环42形成的环体与底壳82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扬声器还包括定心支片10,其为环形板状弹性结构,内侧端101与音圈骨架5安装适配,套装在音圈骨架5上,位于复合盆81的内侧,与外侧板53固定连接。
底壳82的内侧设置有与定心支片10的外侧端102安装适配的环形平台823;定心支片10的外侧端102固定安装在环形平台823上。
本实施例通过定心支片10分别连接底壳82于音圈骨架5对音圈骨架5进行定位。可以通过灵活设计环形平台823的位置调整定心支片10的位置,缩小扬声器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其具有收容空间;
磁路系统,其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包括中心磁组件和边磁组件;所述中心磁组件和所述边磁组件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
振动系统,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包括复合盆、音圈骨架和设于所述音圈骨架上的第一音圈绕组、第二音圈绕组;所述第一音圈绕组、所述第二音圈绕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音圈骨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的内侧板以及环绕且间隔设于所述磁路系统外周的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之间形成环形凹槽;所述边磁组件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复合盆的外端固定于所述底壳,内端固定于所述外侧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组件包括第一磁铁、设于所述第一磁铁相对两端的第一导磁板和第二导磁板;所述边磁组件为环绕且间隔设置于所述中心磁组件外周的导磁环;所述导磁环与所述第一导磁板、所述第二导磁板之间对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
或者,所述边磁组件包括环绕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铁外周的边磁铁、设于所述边磁铁相对两端的第一边导磁环和第二边导磁环;所述第一边导磁环与所述第一导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边导磁环与所述第二导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导磁环正对所述第一导磁板设置;所述第二边导磁环正对所述第二导磁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圈绕组、所述第二音圈绕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内侧板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与所述内侧板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盆的内端设置有与所述音圈骨架安装适配的通孔,其边缘与所述外侧板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路支架,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所述边磁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中心磁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与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正对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支架还包括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所述避让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底板、由所述底板的周缘弯折延伸的斜侧板;
所述底板设有朝向所述磁路系统突起的凸台;所述中心磁组件固定于所述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心支片,其套装在所述音圈骨架上,内侧端与所述外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底壳设置有与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端安装适配的环形平台;所述定心支片的外侧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平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圈绕组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二音圈绕组的电流方向相反。
CN202221664158.5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扬声器 Active CN218336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4158.5U CN218336407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4158.5U CN218336407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扬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6407U true CN218336407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68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4158.5U Active CN218336407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64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43855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09788406B (zh) 磁路系统和发声装置
CN111698617A (zh) 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JPH11168798A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12738695B (zh) 扬声器
US7899202B2 (en) Loudspeaker with cone-coupled damper
CN216391402U (zh) 扬声器
US8022799B2 (en) Thin multi-function vibration actuator
CN117082416B (zh) 发声器件
CN110662144B (zh) 一种定心支片以及发声装置
CN111698618A (zh) 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8336407U (zh) 一种扬声器
CN219960840U (zh) 一种用于多单元耳机的水平对置双动圈低音模组
CN117395573A (zh) 发声器件
CN218976534U (zh) 振动马达
JP4604353B2 (ja) スピーカ
CN111836175B (zh) 微型扬声器
WO2020199346A1 (zh) 导电平面弹波和骨传导扬声器
CN217825360U (zh) 一种扬声器
JP3219567U (ja) ノイズの減少に用いるボイスコイルダイアフラム
CN117857990B (zh) 扬声器
CN110708643A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3602831U (zh) 一种多磁路扬声器的平衡结构
US20120224728A1 (en) Speaker assembly incorporating woofer and tweeter
CN220067676U (zh) 一种多点驱动的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