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6534U - 振动马达 - Google Patents

振动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6534U
CN218976534U CN202320024371.8U CN202320024371U CN218976534U CN 218976534 U CN218976534 U CN 218976534U CN 202320024371 U CN202320024371 U CN 202320024371U CN 218976534 U CN218976534 U CN 218976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vibration
arm
mass block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43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鑫
张帆
宋威
令狐荣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43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653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2802 priority patent/WO202414596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6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6534U/zh
Priority to US18/334,345 priority patent/US20240235354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振动马达,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振动单元、将所述振动单元弹性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弹性件以及收容固定于所述壳体以驱动所述振动单元振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振动单元包括质量块以及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动子;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质量块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中的振动马达可实现弹性件更高的位置精度,以提高振动马达性能的一致性,降低弹性件振动状态应力波动以及弹性件断裂可靠性失效风险,同时,还能提高弹性件两侧的弹性部分的一致性以及振动马达中动子系统的对称性,降低振动马达的摇摆程度,使振动马达具有更优的性能和良率水平。

Description

振动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不断创新,其越来越受使用者的喜爱,最常见的便是手机、平板以及掌上游戏机等,而在智能移动设备中振动功能更是成为了基础功能,因此,具有振动功能的振动马达现已广泛的应用到智能移动设备中。
相关技术的振动马达主要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振动单元、将振动单元弹性悬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弹性件以及驱动振动单元振动的驱动组件,而为了给振动单元配重,以提升振动单元的振动幅度,从而改善振动效果,振动单元一般还增设质量块,即弹性件将质量块弹性悬置于壳体内,再将振动单元的其它部件固定于质量块上。
现有技术的振动马达中弹性件包括两个,每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质量块焊接固定,另一端与壳体焊接固定,以将质量块弹性悬置于壳体内。
上述弹性件的固定方式虽然能将质量块弹性悬置于壳体内,但弹性件与质量块相对位置的精度较差,容易导致振动马达的性能不一致,弹性件振动状态应力波动较高,弹性件断裂可靠性失效风险较高,同时,由两个弹性件不能确保同一时间段由同一模具生产,因此,两个弹性件无法保持一致性,容易导致振动马达中动子系统的对称性降低,使振动马达具有较高的摇摆程度,降低振动马达的性能和良率水平,另外,上述弹性件的设计占用空间大,材料用量多,制造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振动马达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振动马达,以解决上述振动马达所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振动马达,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振动单元、将所述振动单元弹性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弹性件以及收容固定于所述壳体以驱动所述振动单元振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振动单元包括质量块以及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动子;所述驱动组件为驱动线圈和磁钢组件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动子为所述驱动线圈和所述磁钢组件中的其中另一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质量块,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质量块通过冲压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叠设于所述质量块的其中一侧并与所述质量块通过冲压一体成型的固定部以及由所述固定部的两个对角位置分别弯折延伸的两个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包括由所述固定部弯折延伸并贴设固定于所述质量块对应的角的其中一侧边的第一臂、由所述第一臂垂直延伸并贴设于所述质量块对应的角的其中另一侧边的第二臂、由所述固定部弯折延伸并与所述质量块间隔的弹臂以及由所述弹臂远离所述第二臂一端弯折延伸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臂,所述弹臂靠近所述第二臂一端贴设固定于所述第二臂;两个所述弹臂分别位于所述质量块的相对两侧,且两个所述弹性部关于所述质量块呈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均与所述质量块通过冲压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质量块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凹陷形成的安装槽;所述动子收容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为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驱动线圈;所述动子为所述磁钢组件,所述磁钢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的主磁钢以及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并分别位于所述主磁钢的相对两侧的至少两个副磁钢。
优选的,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壳体向外延伸的柔性导电连接件;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柔性导电连接件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设置有贯穿其上的出声口;所述振动单元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盆架、分别固定于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振动系统振动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与所述出声口连通以实现发声;所述驱动组件为所述磁钢组件,所述磁路系统作为所述磁钢组件;所述动子为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所述驱动线圈。
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下夹板、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的第一主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主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的上夹板、叠设固定于所述上夹板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的第二主磁钢、环绕所述第一主磁钢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主磁钢间隔形成磁间隙的多个第一副磁钢以及叠设固定于多个所述第一副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的副极芯,其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副磁钢分别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呈环状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盆架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副极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盆架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动子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质量块并位于所述第一主磁钢相对两侧的两个动子磁钢以及分别叠设固定于两个所述动子磁钢远离所述质量块一侧的动子极芯;所述驱动线圈包括两个且间隔固定于所述质量块,两个所述驱动线圈均位于两个所述动子磁钢之间。
优选的,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插设悬置于所述磁间隙并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固定于所述振膜的骨架以及与所述振膜间隔设置的辅助弹性件;所述振膜夹设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盆架之间,所述音圈通过所述骨架弹性悬置于所述磁间隙内,所述辅助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盆架的一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骨架远离所述音圈的一端。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振动马达通过将弹性件与质量块通过冲压一体成型,从而使弹性件与质量块相对位置精度转化为了零件公差,再配合模具的优化,可实现弹性件更高的位置精度,提高振动马达性能的一致性,降低弹性件振动状态应力波动以及弹性件断裂可靠性失效风险,同时,由于弹性件保证了同一时间段由同一模具生产,还能提高弹性件两侧的弹性部分的一致性以及振动马达中动子系统的对称性,降低振动马达的摇摆程度,使振动马达具有更优的性能和良率水平,另外,弹性件与质量块共用零件成型过程中的模具定位特性,还能使其结构紧凑,节省材料用量,并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振动马达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振动马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3中A-A线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振动马达中弹性件与质量块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振动马达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振动马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沿图6中B-B线的剖示图;
其中,100、振动马达;1、壳体;10、收容空间;11、下壳;110、出声口;12、上壳;2、振动单元;21、质量块;211、安装槽;22、动子;221、主磁钢;222、副磁钢;223、动子磁钢;224、动子极芯;3、弹性件;31、固定部;32、弹性部;321、第一臂;322、第二臂;323、弹臂;324、固定臂;4、驱动线圈;5、柔性导电连接件;6、盆架;61、封堵部;62、穿孔;7、振动系统;71、振膜;711、振动部;712、第一折环部;713、第二折环部;72、音圈;73、骨架;74、辅助弹性件;8、磁路系统;80、磁间隙;81、下夹板;82、第一主磁钢;83、上夹板;84、第二主磁钢;85、第一副磁钢;86、副极芯;9、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动马达100,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10的壳体1、收容于收容空间10内的振动单元2、将振动单元2弹性悬置于收容空间10内的弹性件3以及收容固定于壳体1以驱动振动单元2振动的驱动组件。
其中,振动单元2包括质量块21以及固定于质量块21的动子22;驱动组件为驱动线圈4和磁钢组件中的其中一个,动子22为驱动线圈4和磁钢组件中的其中另一个;弹性件3的一端固定于质量块21,弹性件3的另一端固定于壳体1,弹性件3与质量块21通过冲压一体成型。
当驱动组件为驱动线圈4时,动子22为磁钢组件;当驱动组件为磁钢组件时,动子22则为驱动线圈4;具体的设置方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振动马达100通过将弹性件3与质量块21通过冲压一体成型,从而使弹性件3与质量块21相对位置精度转化为了零件公差,再配合模具的优化,可实现弹性件3更高的位置精度,提高振动马达100性能的一致性,降低弹性件3振动状态应力波动以及弹性件3断裂可靠性失效风险,同时,由于弹性件3保证了同一时间段由同一模具生产,还能提高弹性件3两侧的弹性部32的一致性以及振动马达100中动子22系统的对称性,降低振动马达100的摇摆程度,使振动马达100具有更优的性能和良率水平,另外,弹性件3与质量块21共用零件成型过程中的模具定位特性,还能使其结构紧凑,节省材料用量,并降低制造成本。
具体地,壳体1包括下壳11以及盖设固定于下壳11并与下壳11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10的上壳12。
具体地,弹性件3包括叠设于质量块21的其中一侧并与质量块21通过冲压一体成型的固定部31以及由固定部31的两个对角位置分别弯折延伸的两个弹性部32;弹性部32包括由固定部31弯折延伸并贴设固定于质量块21对应的角的其中一侧边的第一臂321、由第一臂321垂直延伸并贴设于质量块21对应的角的其中另一侧边的第二臂322、由固定部31弯折延伸并与质量块21间隔的弹臂323以及由弹臂323远离第二臂322一端弯折延伸并固定于壳体1的固定臂324,弹臂323靠近第二臂322一端贴设固定于第二臂322;两个弹臂323分别位于质量块21的相对两侧,且两个弹性部32关于质量块21呈中心对称设置。
其中,固定部31的设置是为了使弹性件3具有与质量块21冲压一体成型的部分;弹性件3的设置是为了将振动单元2弹性悬置于收容空间10内,使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产生振动效果;弹性件3中的第一臂321和第二臂322的设置是为了使弹性件3的根部保持垂直方向不扭转,加强弹性件3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加振动单元2的配重,提升振动单元2的振动幅度;弹臂323和固定臂324的设置是为了使弹性件3具有弹性作用,同时将振动单元2弹性悬置于收容空间10内;弹臂323靠近第二臂322的一端贴设固定于第二臂322是为了加强弹性件3的结构强度;两个弹性件3及其弹臂323的位置分布是为了将振动单元2稳定的弹性悬置于收容空间10内。
固定臂324具体固定于壳体1中下壳11的周壁;第一臂321和第二臂322均与质量块21通过冲压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增加弹性件3与质量块21一体冲压成型的面积,从而提升弹性件3位置精度。
具体地,振动马达100还包括固定于壳体1内并穿过壳体1向外延伸的柔性导电连接件5;驱动线圈4与柔性导电连接件5电连接。
其中,柔性导电连接件5为FPC(柔性电路板),以为驱动线圈4引入电信号,从而实现振动马达100的独立控制。
为了能更好的体现本实施例中振动马达100的具体结构,以下将通过两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解释: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质量块21靠近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凹陷形成的安装槽211;动子22收容固定于安装槽211内。这样设计可以使动子22更稳定的固定于质量块21上,同时缩小动子22所占用的高度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为固定于壳体1的驱动线圈4;动子22为磁钢组件,磁钢组件包括固定于安装槽211内的主磁钢221以及固定于安装槽211并分别位于主磁钢221的相对两侧的至少两个副磁钢222。
具体地,驱动线圈4为一个且具体固定于壳体1中的上壳12;副磁钢222为两个,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副磁钢222还可以为四个。
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导电连接件5固定于上壳12,驱动线圈4固定于柔性导电连接件5远离上壳12的一侧并与之电连接。
本实施例方式中振动马达100的振动原理为:驱动线圈4处在的主磁钢221和副磁钢222的磁场范围内,并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场,此时,通过控制驱动线圈4的电流方向便可以实现与主磁钢221和副磁钢222的相互驱动力,而因为驱动线圈4固定于收容空间10内,作为定子系统,主磁钢221、副磁钢222以及质量块21通过弹性件3弹性悬置于收容空间10内,作为动子22系统,这样驱动线圈4便可以使得主磁钢221、副磁钢222以及质量块21同时振动,从而带动整个振动马达100振动。
具体实施方式二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设置有贯穿其上的出声口110;振动单元2还包括固定于壳体1的盆架6、分别固定于盆架6的振动系统7和驱动振动系统7振动的磁路系统8,振动系统7与出声口110连通以实现发声;驱动组件为磁钢组件,磁路系统8作为磁钢组件;动子22为固定于质量块21的驱动线圈4。
其中,盆架6、振动系统7以及磁路系统8共同组成用于发声的发声器件或发声单体。
具体地,出声口110设置于下壳11的周壁,盆架6靠近上壳12的一侧固定于上壳12,磁路系统8具有磁间隙80;发声单体还包括呈环状的固定件9;固定件9靠近振动系统7的一侧固定于盆架6,磁路系统8靠近固定件9的一侧固定于固定件9,即整个磁路系统8间接通过固定架固定于盆架6。
本实施方式中,振动系统7包括固定于盆架6的振膜71、插设悬置于磁间隙80并驱动振膜71振动的音圈72、固定于振膜71的骨架73以及与振膜71间隔设置的辅助弹性件74;振膜71夹设固定于固定件9与盆架6之间,音圈72通过骨架73弹性悬置于磁间隙80内,辅助弹性件74的一端固定于固定件9远离盆架6的一侧,另一端固定于骨架73远离音圈72的一端。
具体的,振膜71与上壳12间隔设置以形成发声内腔(图未示);盆架6包括由其周壁穿过出声口110向外延伸形成的封堵部61以及贯穿封堵部61并与发声内腔连通的穿孔62(图未示),该穿孔62用于将振膜71振动发出的声音向外释放。
振膜71包括呈环状的振动部711、由振动部711的内周缘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折环部712以及由振动部711的外周缘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折环部713;第一折环部712的内周缘固定于磁路系统8,第二折环部713的外周缘夹设固定于盆架6与固定件9之间。
辅助弹性件74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盆架6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辅助弹性件74穿过壳体1中下壳11的周壁向外露出,且为FPC(柔性电路板),用于为音圈72引入电信号,从而实现发声单体的独立控制。
本实施方式中,磁路系统8包括下夹板81、叠设固定于下夹板81靠近振动系统7的一侧的第一主磁钢82、叠设固定于第一主磁钢82靠近振动系统7的一侧的上夹板83、叠设固定于上夹板83靠近振动系统7的一侧的第二主磁钢84、环绕第一主磁钢82设置并与第一主磁钢82间隔形成磁间隙80的多个第一副磁钢85以及叠设固定于多个第一副磁钢85靠近振动系统7的一侧的副极芯86。
具体地,第一副磁钢85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主磁钢82的四个侧面,副极芯86为一个且呈环状结构,以叠设固定于四个第一副磁钢85上。
副极芯86固定于固定件9远离盆架6的一侧,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副磁钢85还分别叠设固定于下夹板81靠近振动系统7的一侧;第一折环部712的内周缘固定于磁路系统8中第二主磁钢84远离上夹板83的一侧。通过将副极芯86固定于固定件9,第二主磁钢84固定于第一折环部712,并使两个第一副磁钢85分别固定于下夹板81,这样可以使整个磁路系统8间接的固定于盆架6,以使整个磁路系统8形成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质量块21设置有贯穿其上的通孔(图未示),下夹板81处于通孔内。这样设计可以缩小下夹板81占用的高度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动子22还包括固定于质量块21并位于第一主磁钢82相对两侧的两个动子磁钢223以及分别叠设固定于两个动子磁钢223远离质量块21一侧的动子极芯224;驱动线圈4包括两个且间隔固定于质量块21,两个驱动线圈4均位于两个动子磁钢223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质量块21对应两个驱动线圈4的位置也设置有通孔;柔性导电连接件5设置于质量块21远离磁路系统8的一侧,两个驱动线圈4分别位于两个通孔内并与柔性导电连接件5电连接,这样设计可以缩小驱动线圈4占用的高度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振动马达100的振动原理为:驱动线圈4处在的磁路系统8的磁场范围内,并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场,此时,通过控制驱动线圈4的电流方向便可以实现与磁路系统8的相互驱动力,而因为磁路系统8间接固定于壳体1上,作为定子系统,驱动线圈4、动子磁钢223、动子极芯224以及质量块21通过弹性件3弹性悬置于收容空间10内,作为动子22系统,这样磁路系统8便可以使得驱动线圈4、动子磁钢223、动子极芯224以及质量块21同时振动,从而带动整个振动马达100振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振动马达,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振动单元、将所述振动单元弹性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弹性件以及收容固定于所述壳体以驱动所述振动单元振动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包括质量块以及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动子;所述驱动组件为驱动线圈和磁钢组件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动子为所述驱动线圈和所述磁钢组件中的其中另一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质量块,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质量块通过冲压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叠设于所述质量块的其中一侧并与所述质量块通过冲压一体成型的固定部以及由所述固定部的两个对角位置分别弯折延伸的两个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包括由所述固定部弯折延伸并贴设固定于所述质量块对应的角的其中一侧边的第一臂、由所述第一臂垂直延伸并贴设于所述质量块对应的角的其中另一侧边的第二臂、由所述固定部弯折延伸并与所述质量块间隔的弹臂以及由所述弹臂远离所述第二臂一端弯折延伸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臂,所述弹臂靠近所述第二臂一端贴设固定于所述第二臂;两个所述弹臂分别位于所述质量块的相对两侧,且两个所述弹性部关于所述质量块呈中心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均与所述质量块通过冲压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凹陷形成的安装槽;所述动子收容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为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驱动线圈;所述动子为所述磁钢组件,所述磁钢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的主磁钢以及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并分别位于所述主磁钢的相对两侧的至少两个副磁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壳体向外延伸的柔性导电连接件;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柔性导电连接件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贯穿其上的出声口;所述振动单元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盆架、分别固定于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振动系统振动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与所述出声口连通以实现发声;所述驱动组件为所述磁钢组件,所述磁路系统作为所述磁钢组件;所述动子为固定于所述质量块的所述驱动线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下夹板、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的第一主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主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的上夹板、叠设固定于所述上夹板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的第二主磁钢、环绕所述第一主磁钢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主磁钢间隔形成磁间隙的多个第一副磁钢以及叠设固定于多个所述第一副磁钢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的副极芯,其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副磁钢分别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靠近所述振动系统的一侧;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呈环状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盆架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副极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盆架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质量块并位于所述第一主磁钢相对两侧的两个动子磁钢以及分别叠设固定于两个所述动子磁钢远离所述质量块一侧的动子极芯;所述驱动线圈包括两个且间隔固定于所述质量块,两个所述驱动线圈均位于两个所述动子磁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插设悬置于所述磁间隙并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固定于所述振膜的骨架以及与所述振膜间隔设置的辅助弹性件;所述振膜夹设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盆架之间,所述音圈通过所述骨架弹性悬置于所述磁间隙内,所述辅助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盆架的一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骨架远离所述音圈的一端。
CN202320024371.8U 2023-01-05 2023-01-05 振动马达 Active CN218976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4371.8U CN218976534U (zh) 2023-01-05 2023-01-05 振动马达
PCT/CN2023/072802 WO2024145961A1 (zh) 2023-01-05 2023-01-18 振动马达
US18/334,345 US20240235354A1 (en) 2023-01-05 2023-06-13 Vibrating mo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4371.8U CN218976534U (zh) 2023-01-05 2023-01-05 振动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6534U true CN218976534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7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4371.8U Active CN218976534U (zh) 2023-01-05 2023-01-05 振动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6534U (zh)
WO (1) WO20241459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11269A (zh) * 2023-12-15 2024-01-16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78401B2 (en) * 2010-11-10 2014-11-04 Lg Innotek Co., Ltd. Linear vibrator having a trembler with a magnet and a weight
CN112271899B (zh) * 2020-10-29 2022-06-2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
CN114466293B (zh) * 2022-03-23 2024-03-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499764A (zh) * 2022-09-08 2022-12-20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发声器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11269A (zh) * 2023-12-15 2024-01-16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马达
CN117411269B (zh) * 2023-12-15 2024-03-0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45961A1 (zh) 2024-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48370B (zh) 发声器件
CN109769183B (zh) 扬声器
CN113794972A (zh) 一种多功能发声器件
CN109348373B (zh) 发声器件
CN218976534U (zh) 振动马达
CN113794975A (zh) 一种多功能发声器件
CN114363778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6217540U (zh) 一种多功能发声器件
CN117082417B (zh) 多功能发声器件
CN108540908B (zh) 一种发声装置
CN218998271U (zh) 多功能发声器件
CN208158862U (zh) 一种发声装置
CN215935088U (zh) 一种多功能发声器件
CN111629307B (zh) 扬声器
CN212727407U (zh) 扬声器单体和电子终端
US20240235354A1 (en) Vibrating motor
CN218976829U (zh) 多功能发声器件
CN220108193U (zh) 振动发声单体、振动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107637U (zh) 发声器件
CN220915413U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915416U (zh) 振动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9499533U (zh) 扬声器单体
CN219612013U (zh) 扬声器单体
CN219612023U (zh) 扬声器单体
US20240089661A1 (en) Multifunctional sound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