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17535U - 一种贴膜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贴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17535U
CN218317535U CN202222604998.9U CN202222604998U CN218317535U CN 218317535 U CN218317535 U CN 218317535U CN 202222604998 U CN202222604998 U CN 202222604998U CN 218317535 U CN218317535 U CN 218317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sliding
base
workpiec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49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建锋
王敏
梁景润
赵玉梅
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49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17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17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17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贴膜装置,包括:底座,用于定位工件;滑动件,用于定位保护膜,保护膜和工件均定位后,工件的第一侧压设于保护膜的第一部,保护膜的第二部搭设于滑动件的头部,滑动件可沿第一方向滑动地设于底座;下压件,用于与底座盖合;第一驱动件,设于下压件,用于驱动滑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以使头部推动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翻转并贴设于工件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工件上相背离的两侧。该贴膜装置利用第一驱动件驱动滑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实现对工件的贴膜,而第一方向垂直于保护膜的受压方向,因此,可避免抬起排线(即工件)以避让治具压头,不容易刮伤排线,避免排线受挤压后引起内屏凹陷、凸起等不良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贴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膜工艺装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贴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手机、平板、3C等智慧数码电子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客户要求增加排线保护膜,以避免最后试验装配和包装后排线刮伤、漏铜等,影响屏幕功能测试。
现有技术中,采用压头平压式贴膜方式,在贴膜之前,需要将排线抬起,以露出保护膜的放置位置,然后,将保护膜放入治具并固定,并将上盖板合夹后保压,即可完成贴膜。
然而,这种贴膜方式,需要将排线抬起以避让治具压头,容易造成排线损坏或使排线产生褶皱,排线受挤压后容易引起内屏凹陷、凸起等不良现象。
因此,如何避免贴排线保护膜时对排线造成影响,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贴膜装置,可避免贴排线保护膜时对排线造成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贴膜装置,包括:
底座,用于定位工件;
滑动件,用于定位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和所述工件均定位后,所述工件的第一侧压设于所述保护膜的第一部,所述保护膜的第二部搭设于所述滑动件的头部,所述滑动件可沿第一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底座;
下压件,用于与所述底座盖合;
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下压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以使所述头部推动所述第二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部翻转并贴设于工件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工件上相背离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
第一楔紧块,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下压件,并与所述下压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
驱动把手,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与所述第一楔紧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下压件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压缩,所述第一楔紧块朝向所述滑动件;所述驱动把手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下压件转动至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下压件时,所述第一弹性件驱使所述第一楔紧块挤压所述滑动件,以使所述滑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头部设有用于推动所述保护膜的导向斜面。
可选地,所述滑动件还可沿第二方向滑动,以使所述头部高于所述工件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滑动件设有V形部,所述底座设有可沿第三方向滑动且位于所述V形部的侧部的导向件,所述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下压件设有第二楔紧块,所述第二楔紧块用于在所述下压件盖合所述底座时,通过挤压所述导向件,使所述V形部带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底座设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滑动件背离所述V形部的一侧,用于限定所述滑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滑动件设有限位孔;所述底座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沿第二方向滑动,以使所述定位件能够与所述限位孔配合或脱离配合,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底座设有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滑动的限位件,所述下压件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在所述下压件盖合所述底座时,通过挤压所述限位件使所述限位件带动所述定位件脱离所述限位孔。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底座中的一者设有止位槽,另一者设有插设于所述止位槽的止位件,所述止位件可相对所述止位槽滑动。
可选地,所述下压件设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用于在所述下压件与所述底座盖合时,压紧所述工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膜装置,使用时,将保护膜放置于滑动件,使保护膜的第二部搭设于滑动件的头部,并将工件放置于底座,使工件的第一侧压设于保护膜的第一部,然后,将下压件与底座盖合,利用第一驱动件驱动滑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使滑动件的头部推动保护膜的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翻转并使翻转后的第二部贴设于工件的第二侧,实现对工件的包裹式贴膜。
由此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压头下压式的贴膜方式,利用第一驱动件驱动滑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实现对工件的贴膜,而第一方向垂直于保护膜的受压方向,因此,可避免抬起排线以避让治具压头,不容易刮伤排线,避免排线受挤压后引起内屏凹陷、凸起等不良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贴膜装置定位工件和保护膜后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保护膜的第二部处于不同位置状态);
图3为图1中的底座定位工件和保护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下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底座未安装贴膜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贴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爆炸图;
图10为图1组装后且驱动把手的第一表面朝向下压件时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B-B向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D-D向剖视图(翻转90°);
图14为图10中E-E向剖视图(翻转90°);
图15为图1组装后且驱动把手的第二表面朝向下压件时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中F-F向剖视图;
图17为图16中G的局部放大图。
图1至图17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为底座、11为滑动件、111为头部、1111为导向斜面、112为V形部、113为限位孔、114为第三弹性件、12为导向件、121为推动槽、13为止挡件、14为定位件、15为第二弹性件、16为限位件、17为止位件、18为安装座、19为连接件、20为下压件、201为第一下压件、2011为让位孔、202为第二下压件、203为固定件、21为第一驱动件、211为第一楔紧块、2111为导向槽、2112为第一凸起部、212为第一弹性件、213为驱动把手、2131为第一表面、2132为第二表面、22为第二楔紧块、221为第二推动斜面、222为第二凸起部、23为第二驱动件、24为压紧件、241为第五弹性件、30为保护膜、31为贴膜前第二部、32为贴膜后第二部、40为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贴膜装置,可避免贴排线保护膜时对排线造成影响。
请参考图1-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贴膜装置,包括底座10、滑动件11、下压件20和第一驱动件21,底座10用于定位工件40;滑动件11用于定位保护膜30,保护膜30和工件40均定位后,工件40的第一侧压设于保护膜30的第一部,保护膜30的第二部搭设于滑动件11的头部111(如图2中标号31所示,为贴膜前第二部),滑动件11可沿第一方向滑动地设于底座10;下压件20用于与底座10盖合;第一驱动件21设于下压件20,用于驱动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以使滑动件11的头部111推动保护膜30的第二部相对于保护膜30的第一部翻转并使翻转后的第二部贴设于工件40的第二侧(如图2中标号32所示,为贴膜后第二部),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工件40上相背离的两侧。
使用时,将保护膜30放置于滑动件11,使保护膜30的第二部搭设于滑动件11的头部111,并将工件40放置于底座10,使工件40的第一侧压设于保护膜30的第一部(如图3和4所示),然后,将下压件20与底座10盖合,利用第一驱动件21驱动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使滑动件11的头部111推动保护膜30的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翻转并使翻转后的第二部贴设于工件40的第二侧,实现对工件40的包裹式贴膜。
由此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压头下压式的贴膜方式,利用第一驱动件21驱动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实现对工件40的贴膜,而第一方向垂直于保护膜30的受压方向,因此,可避免抬起工件40,即排线以避让治具压头,不容易刮伤排线,避免排线受挤压后引起内屏凹陷、凸起等不良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一驱动件21的具体结构及其驱动方式不做限定,只要其能够驱动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即可。
请结合图5、6、11和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1包括第一楔紧块211和驱动把手213,第一楔紧块21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于下压件20,且第一楔紧块211与下压件20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212;驱动把手213包括第一表面2131和第二表面2132,驱动把手213与第一楔紧块211转动连接,第一表面2131朝向下压件20时,第一弹性件212压缩,第一楔紧块211朝向滑动件11;驱动把手213从第一表面2131朝向下压件20转动至第二表面2132朝向下压件20时,第一弹性件212驱使第一楔紧块211挤压滑动件11,以使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驱动把手213的第一表面2131到驱动把手213与第一楔紧块211转动连接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驱动把手213的第二表面2132到驱动把手213与第一楔紧块211转动连接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这样,当驱动把手213转动至第一表面2131朝向下压件20时,驱动把手213带动第一楔紧块211朝远离滑动件11的方向运动,并挤压第一弹性件212,使第一弹性件212处于压缩状态;当驱动把手213自第一表面2131朝向下压件20转动至第二表面2132朝向下压件20时,驱动把手213带动第一楔紧块211向靠近滑动件11的方向运动,此时,释放第一弹性件212,使第一弹性件212的弹性力驱使第一楔紧块211挤压滑动件11,以使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
也即,本实施例将第一楔紧块21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运动,转变为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的滑动,结构紧凑,便于整体布局,避免贴膜装置沿第一方向的整体尺寸过长;另外,通过驱动把手213的转动,带动第一楔紧块21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运动,方便操作;而且,驱动把手213还用于方便拿放下压件20。
如图11和16所示,为了方便结构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楔紧块211朝向滑动件11的一端与滑动件11的尾部抵接,以通过第一楔紧块211推动滑动件11的尾部,使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
请继续参考图11和16,为了便于使第一楔紧块211推动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楔紧块211朝向滑动件11的一端和滑动件11的尾部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第一推动斜面。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弹性件212压缩时,驱动把手213的第一表面2131抵接于下压件20(如图11所示),以平衡第一弹性件212的弹性力,保持第一弹性件212处于压缩状态;当驱动把手213的第二表面2132朝向下压件20时,为了能够彻底释放第一弹性件2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2132处于悬空状态(如图16所示),也即,此时,第二表面2132与下压件20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为了确保第一弹性件212伸缩时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压件20和第一楔紧块211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导向槽2111,以使第一弹性件212的部分长度收容于导向槽2111内(如图11和16所示,第一楔紧块211设有导向槽2111),确保第一弹性件212伸缩时的稳定性,避免第一弹性件212倾斜等。
请继续参考图11和16,为了方便设置第一楔紧块211并限定第一楔紧块21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滑动的行程,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压件20包括第一下压件201、第二下压件202和固定件203,固定件203与第一下压件201的一侧相连,第二下压件202与第一下压件201的另一侧相连,第一下压件201设有用于供第一楔紧块211通过的让位孔2011,第一楔紧块211分别与固定件203和第二下压件202滑动连接,第一楔紧块211的外周部设有用于限位的第一凸起部2112,第一凸起部2112位于让位孔内,驱动把手213与第一楔紧块211位于固定件203外侧的一端转动连接,以使驱动把手213位于固定件203背离第一下压件201的一侧。该结构方便设置第一楔紧块211,且第一楔紧块211外周部的第一凸起部2112可以防止第一楔紧块211自固定件203或第二下压件202滑出,另一方面,第一凸起部2112还可以与固定件203或第二下压件202配合限位,起到限定第一楔紧块211的滑动行程的作用。
另外,当滑动件11推动保护膜30的第二部相对于保护膜30的第一部翻转并使翻转后的第二部贴设于工件40的第二侧后,为了便于使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复位,如图11和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11与底座10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114,第三弹性件114用于使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复位。
在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使滑动件11的头部111推动保护膜30的第二部相对于保护膜30的第一部翻转并使翻转后的第二部贴设于工件40的第二侧时,为了确保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的顺畅性,如图12和1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11的头部111设有用于推动保护膜30的导向斜面1111。也即,本实施例通过在滑动件11的头部111设置导向斜面1111,利用导向斜面1111对滑动件11刚开始沿第一方向滑动时进行导向,使滑动件11的头部111能够顺利沿第一方向滑动至工件40的第二侧,从而使滑动件11的头部111推动保护膜30的第二部相对于保护膜30的第一部翻转并使翻转后的第二部贴设于工件40的第二侧。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时与工件40产生干涉,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11还可沿第二方向滑动,以使滑动件11的头部111高于工件40的第二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也即,本实施例通过使滑动件11沿第二方向滑动,使滑动件11的头部111能够高于工件40的第二侧,这样,当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时,可避免滑动件11的头部111与工件40干涉、造成碰撞等,确保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的顺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滑动件11沿第二方向滑动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使滑动件11沿第二方向滑动即可。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11设有V形部112,底座10设有可沿第三方向滑动且位于V形部112的侧部的导向件12,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下压件20设有第二楔紧块22,第二楔紧块22用于在下压件20盖合底座10时,通过挤压导向件12,使V形部112带动滑动件11沿第二方向滑动。
也就是说,在下压件20盖合底座10时,位于下压件20的第二楔紧块22对导向件12施加挤压力,推动导向件12沿第三方向滑动,进而使导向件12挤压滑动件11的V形部112,推动滑动件11沿第二方向滑动,当下压件20盖合到位后,使滑动件11的头部111高于工件40的第二侧,以便于第一驱动件21驱动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
也即,本实施例利用下压件20盖合底座10的盖合动作,使得第二楔紧块22通过导向件12同步推动滑动件11沿第二方向滑动,操作方便,提高了动作效率;另外,将导向件12沿第三方向的运动,转变为滑动件11沿第二方向的滑动,结构紧凑,便于整体布局。
为了便于使第二楔紧块22推动导向件12沿第三方向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楔紧块22用于挤压导向件12的一端(也即推动端)设有第二推动斜面221(如图6所示),导向件12设有用于与推动端配合的推动槽121(如图8和9所示)。
为了方便设置第二楔紧块22,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压件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下压件201和第二下压件202,第二下压件202朝向第一下压件201的一侧设有凹槽;第二楔紧块22的外周部设有第二凸起部222,第二楔紧块22分别穿设于第一下压件201和第二下压件202,第二凸起部222卡设于凹槽内,第二楔紧块22用于挤压导向件12的一端伸出于第二下压件202。
为了便于滑动件11沿第二方向复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12与底座10之间设有第四弹性件,第四弹性件用于在将下压件20从底座10拿走时使导向件12沿第三方向复位,进而使滑动件1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第二方向复位。
另外,为了限定滑动件11沿第二方向滑动的行程,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设有止挡件13,止挡件13位于滑动件11背离V形部112的一侧,用于限定滑动件11沿第二方向的位置。也即,当第二楔紧块22通过挤压导向件12推动滑动件11沿第二方向滑动时,利用止挡件13对滑动件11进行止挡限位,可以确保滑动件11沿第二方向具有合适的位置,避免滑动件11的头部111过于高于工件40的第二侧,影响贴膜效果。
为了限定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的初始位置,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11设有限位孔113;底座10设有定位件14,定位件14可沿第二方向滑动,以使定位件14能够与限位孔113配合或脱离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当定位件14与限位孔113配合时,可利用定位件14实现对滑动件11的限位,确保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的位置保持不变;当定位件14与限位孔113脱离配合时,解除对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的限位,此时,可使滑动件11沿第一方向滑动。
为了便于实现定位件14沿第二方向的滑动,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14与底座10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15,底座10设有可沿垂直于第二方向滑动的限位件16,下压件20设有第二驱动件23,第二驱动件23用于在下压件20盖合底座10时,通过挤压限位件16使限位件16带动定位件14脱离限位孔113。
也就是说,在下压件20盖合底座10时,位于下压件20的第二驱动件23对限位件16施加挤压力,推动限位件16沿垂直于第二方向滑动,进而使限位件16挤压定位件14,推动定位件14压缩第二弹性件15,使得定位件14脱离限位孔113。当将下压件20从底座10拿走时,第二弹性件15的弹性力驱使定位件14复位,使得定位件14带动限位件16沿垂直于第二方向复位。
也即,本实施例利用下压件20盖合底座10的盖合动作,使得第二驱动件23通过限位件16同步推动定位件14沿第二方向滑动,操作方便,提高了动作效率;另外,将限位件16沿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滑动,转变为定位件14沿第二方向的滑动,结构紧凑,便于整体布局。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23为设于下压件20的销柱。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23与限位件16的一端抵接,第二驱动件23和限位件16相互抵接的端部至少一者设有第三推动斜面。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14为定位销,定位销的外周部设有V形槽,V形槽用于供限位件16推动定位件14沿第二方向滑动。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16和底座10中的一者设有止位槽,另一者设有插设于止位槽的止位件17,止位件17可相对止位槽滑动。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利用止位件17相对于止位槽的滑动,对限位件16沿垂直于第二方向滑动的两个极限位置进行限位,从而确保限位件16运动位置的准确性。
如图8和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11、导向件12、止挡件13、定位件14、限位件16以及止位件17集成于安装座18,形成贴膜组件,其中,定位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通过连接件19与安装座18连接。
另外,在贴膜时为了确保工件40的稳定性,如图11和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压件20设有压紧件24,压紧件24用于在下压件20与底座10盖合时,压紧工件40。也即,当下压件20与底座10盖合后,压紧件24压紧工件40,以在贴膜过程中保持工件40的位置不变,确保贴膜的有效性。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压紧件24压损工件40,请继续参考图11和16,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24与下压件20之间设有第五弹性件241,第五弹性件241起到弹性缓冲作用,避免压紧件24对工件40施加的压力过大而损坏工件40。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贴膜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用于定位工件(40);
滑动件(11),用于定位保护膜(30),所述保护膜(30)和所述工件(40)均定位后,所述工件(40)的第一侧压设于所述保护膜(30)的第一部,所述保护膜(30)的第二部搭设于所述滑动件(11)的头部(111),所述滑动件(11)可沿第一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底座(10);
下压件(20),用于与所述底座(10)盖合;
第一驱动件(21),设于所述下压件(20),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11)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以使所述头部(111)推动所述第二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部翻转并贴设于所述工件(40)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工件(40)上相背离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1)包括:
第一楔紧块(211),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下压件(20),并与所述下压件(20)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212);
驱动把手(213),包括第一表面(2131)和第二表面(2132),并与所述第一楔紧块(2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表面(2131)朝向所述下压件(20)时,所述第一弹性件(212)压缩,所述第一楔紧块(211)朝向所述滑动件(11);所述驱动把手(213)从所述第一表面(2131)朝向所述下压件(20)转动至所述第二表面(2132)朝向所述下压件(20)时,所述第一弹性件(212)驱使所述第一楔紧块(211)挤压所述滑动件(11),以使所述滑动件(11)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11)设有用于推动所述保护膜(30)的导向斜面(111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11)还可沿第二方向滑动,以使所述头部(111)高于所述工件(40)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11)设有V形部(112),所述底座(10)设有可沿第三方向滑动且位于所述V形部(112)的侧部的导向件(12),所述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下压件(20)设有第二楔紧块(22),所述第二楔紧块(22)用于在所述下压件(20)盖合所述底座(10)时,通过挤压所述导向件(12),使所述V形部(112)带动所述滑动件(11)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设有止挡件(13),所述止挡件(13)位于所述滑动件(11)背离所述V形部(112)的一侧,用于限定所述滑动件(1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11)设有限位孔(113);所述底座(10)设有定位件(14),所述定位件(14)可沿第二方向滑动,以使所述定位件(14)能够与所述限位孔(113)配合或脱离配合,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14)与所述底座(10)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15),所述底座(10)设有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滑动的限位件(16),所述下压件(20)设有第二驱动件(23),所述第二驱动件(23)用于在所述下压件(20)盖合所述底座(10)时,通过挤压所述限位件(16)使所述限位件(16)带动所述定位件(14)脱离所述限位孔(1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6)和所述底座(10)中的一者设有止位槽,另一者设有插设于所述止位槽的止位件(17),所述止位件(17)可相对所述止位槽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件(20)设有压紧件(24),所述压紧件(24)用于在所述下压件(20)与所述底座(10)盖合时,压紧所述工件(40)。
CN202222604998.9U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贴膜装置 Active CN218317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4998.9U CN218317535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贴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4998.9U CN218317535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贴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17535U true CN218317535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20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4998.9U Active CN218317535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贴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17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133807A1 (en) Film plast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9915450B (zh) 一种应变片粘贴装置
CN218317535U (zh) 一种贴膜装置
CN109367867B (zh) 自动化包膜装置
CN110762094A (zh) 用于电子设备壳体的保压治具
CN214183855U (zh) 一种适用于网纹胶带的高效压纹和涂覆装置
CN114789335B (zh) 边框组装装置
CN213499216U (zh) 一种用于挤压机的机械手
CN213064215U (zh) 一种手机金属件半自动贴胶机
CN210307491U (zh) 一种pcb板自动测试机的压紧装置
CN211253166U (zh) 一种便于粘贴的手机膜及贴膜装置
CN217458219U (zh) 贴膜保压装置
CN211879513U (zh) 包胶装置
CN218906310U (zh) 贴膜器和贴膜组件
CN212737201U (zh) 一种手机后壳三面滚压设备
CN220374973U (zh) 贴膜装置
CN217085869U (zh) 一种具有防尘效果的手持pos终端
CN214289176U (zh) 一种点胶保压夹具
CN218482287U (zh) 电芯胶纸激活治具
CN217878842U (zh) 一种保模剂附着力测试装置
CN217589032U (zh) 一种自动抹侧边胶机构
CN212148084U (zh) 一种用于书本上壳机中的冲压装置
CN221026788U (zh) 贴胶机构以及贴胶装置
CN215499156U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检测识别用夹持装置
CN220499941U (zh) 一种可调式手机贴膜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