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5828U - 一种电热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热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5828U
CN218295828U CN202222297797.9U CN202222297797U CN218295828U CN 218295828 U CN218295828 U CN 218295828U CN 202222297797 U CN202222297797 U CN 202222297797U CN 218295828 U CN218295828 U CN 218295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late
heating
electric
circuit board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77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令凯
琚安建
郑军妹
张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977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5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5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5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灶,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内的加热盘、覆盖在底盘上的面板、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与加热盘电信号连接,还包括设置在加热盘内且与控制电路板电信号连接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加热盘驱动连接以驱动加热盘在底盘内水平移动,加热盘上还设有用于检测面板上方锅具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与控制电路板电信号连接。该电热灶在使用时,用户可以将锅具放置在面板的任意位置,随着驱动机构对加热盘的驱动,再配合检测装置对锅具的检测,实现对面板上锅具位置的检测,如此控制加热盘停在锅具的下方位置,以进行烹饪工作。该电热灶使用更加便利和人性化。

Description

一种电热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灶。
背景技术
灶具基于其使用能源不同,主要分为燃气灶以及电热灶。电热灶因其无需外接燃气,使用安全方便。现有电热灶内通常使用加热盘,加热盘固定设置在电热灶内,而加热盘上方用于放置锅具的面板上通常会对应于加热盘的位置设置锅具的放置区域标记,如此使得用户能够将锅具准确的放置在加热盘上方。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109669U(申请号为202220438651.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电加热盘及其电加热炉》,其中公开的电加热盘则固定设置在电加热炉的灶具外壳内,灶具外壳的顶部固定有放置台,加热盘则靠近放置台的底面设置。使用时,将锅具放置在放置台上,进而利用加热盘对放置台上的锅具进行加热。该结构中,如果放置台面积较大则存在前述的问题。并且其中的加热盘设置的螺旋状的电磁线圈,内外相邻电磁线圈之间还设有加热丝,进而达到锅具受热面积较大的目的,但是也必然加热线圈的工作功率相对较大,特别对于底面面积较小的锅具,工作时会浪费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在面板上任意位置放置锅具,加热盘可移动且能实现锅具位置检测,进而保证加热盘位于锅具下方进行加热工作的电热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根据锅具尺寸控制加热面积,以优化加热能耗的电热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热灶,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内的加热盘、覆盖在底盘上的面板、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加热盘电信号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加热盘内且与控制电路板电信号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加热盘驱动连接以驱动加热盘在底盘内水平移动,所述加热盘上还设有用于检测面板上方锅具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控制电路板电信号连接。
为了能够提高对锅具位置检测的准确性,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加热盘上的多个检测单元。
结构简单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压力传感件、磁性件,所述压力传感件固定在壳体内的上部且与控制电路板电信号连接,所述磁性件设在压力传感件的下方且与压力传感件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多个检测单元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加热盘上表面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热盘包括盘体以及呈点阵分布在盘体上的加热线圈,各加热线圈通过控制开关与控制电路板电信号连接。
结构简单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加热盘进行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用于驱动加热盘进行左右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均包括电机、连接在电机上丝杆、匹配套设在丝杆上的螺母以及连接在螺母上的撑杆,所述撑杆可滑动的穿设在加热盘上。
所述加热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块体,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中的撑杆穿设在所述块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热灶,其中公开的电热灶,设置了驱动机构以驱动加热盘能够水平运动,设置了检测装置实现对锅具的感应检测。在如此使用时,用户可以将锅具放置在面板的任意位置,随着驱动机构对加热盘的驱动,再配合检测装置对锅具的检测,实现对面板上锅具位置的检测,如此控制加热盘停在锅具的下方位置,以进行烹饪工作。该电热灶使用更加便利和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热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热灶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热灶,包括底盘1、加热盘2、面板3、控制电路板、驱动机构4、检测装置,其中加热盘2、驱动机构4、检测装置分别与控制电路板电信号连接。
底盘1具有开口向上的腔体,该底盘1可以嵌设在厨房台面上使用。底盘1的形状根据需要具体设置,如可以设置为圆形、矩形等。
加热盘2设置在底盘1的腔体内,而面板3覆盖在底盘1上且位于加热盘2的上方,为了保证加热盘2对面板3上方锅具的加热效果,通常会将加热盘2靠近面板3的下表面设置。
加热盘2的形状根据需要具体设置,如可以设置为矩形或者圆形,通常锅具的形状为圆形,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盘2设置为圆形。加热盘2包括盘体21以及呈点阵分布在盘体21上的加热线圈22,各加热线圈22通过控制开关与控制电路板电信号连接。即各加热线圈22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板对各控制开关的通断设置,进而控制各加热线圈22的导通和关闭。如此各加热线圈22可以独立控制,使用时,可以基于锅具的尺寸来控制开启的加热线圈22构成的加热区域,使得加热区域与锅具的尺寸相匹配,有效利用能源,使得电加热灶的能耗更加合理。同时可以根据所需加热功率的大小控制加热线圈22开启的疏密度,既保证加热功率,又能保证加热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的,在加热盘2上对应于每个加热线圈22开设有开孔,加热线圈22则嵌设在对应的开孔内。
驱动机构4设置在底盘1内且加热盘2相连接,该驱动机构4能够驱动加热盘2在底盘1内相对于面板3水平移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4包括用于驱动加热盘2进行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41和用于驱动加热盘2进行左右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42。第一驱动单元41、第二驱动单元42均包括电机401、连接在电机401上丝杆402、匹配套设在丝杆402上的螺母403以及连接在螺母403上的撑杆404。所述加热盘2的底面上设有一块体23,第一驱动单元41、第二驱动单元42中的撑杆404穿设在块体23内。两个驱动单元中的撑杆不仅发挥对加热盘2的支撑作用,还为加热盘2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具体地,第一驱动单元41设置在底盘1内的左侧或者右侧,而第一驱动单元41中的撑杆404沿左右方向自螺母403延伸至相对的另一侧,第二驱动单元442设置在底盘1内的前侧或者后侧,而第二驱动单元42中的撑杆404沿前后方向自螺母403延伸至相对的另一侧。一个驱动机构中的电机401带动丝杆402转动时,螺母403相对于丝杆402延伸方向移动,相应撑杆404带动加热盘2移动,而另一驱动机构的撑杆404相对于块体23内滑动,实现对加热盘2的稳定驱动。
撑杆404与加热盘2相连接。如此通过第一驱动单元41和第二驱动单元42的配合驱动加热盘2在底盘1的腔体内全水平范围内移动。
检测装置用于实现对面板3上方锅具的检测,为了更好的确定锅具的具体位置以及覆盖的面积,本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加热盘2上的多个检测单元5,这些检测单元5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加热盘2上表面的边缘。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单元5包括壳体51以及设置在壳体51内的压力传感件52、磁性件53,其中的压力传感件5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压力传感器产品,压力传感件52固定在壳体51内的上部且与控制电路板电信号连接,磁性件53设在压力传感件52的下方且与压力传感件52之间具有间隙54。该检测装置适用于对面板3上金属材质锅具的检测。锅具位于检测单元5的上方是,磁性件53会因为与锅具之间产生吸力,使得磁性件53基于磁吸力而向上移动,磁性件53顶在压力传感件52上,压力传感件52则向控制电路板发送压力数据信息。如此通过对各检测单元5中的压力传感件52检测数据的比较,确定锅具的位置。如不同的检测单元5检测的压力数据不同时,则说明锅具相对于加热盘2有相对偏移。当各检测单元5检测的压力数据相同且大于设定阈值时,则说明锅具和加热盘2中心相重合,如此则确定了锅具在面板3上的位置。同时基于各检测单元5压力数据的大小可以判断锅具尺寸是否大于加热盘2的尺寸,如果压力数据小于设定的最大压力数据,则说明锅具小于加热盘2尺寸,如此可以采用相对较小加热区域来进行加热盘2的加热工作。如果压力数据达到设定的最大压力数据,说明锅具的边缘已经覆盖到各检测单元5,如此可以控制采用更大的加热区域来进行加热盘2的加热工作。
该电热灶在使用时,用户可以将锅具放置在面板3上的任意位置,用户无需再进行特定位置准确放置锅具的动作。然后开启电热灶后,控制电路板可以控制驱动机构4工作,驱动机构4驱动加热盘2以设定的扫描路线进行移动,如可以采用S型的扫描路线驱动加热盘2移动。在加热盘2移动的过程中,加热盘2上的检测装置对面板3上的锅具进行检测,当检测到锅具与加热盘2的中心重合位置时,则控制电路板控制驱动机构4停止工作,加热盘2正好处于锅具的正下方。然后根据检测装置检测压力数据以及烹饪内容对应的加热功率控制各加热线圈22的工作,进而实现烹饪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热灶,其中公开的电热灶,设置了驱动机构4以驱动加热盘2能够水平运动,设置了检测装置实现对锅具的感应检测。在如此使用时,用户可以将锅具放置在面板3的任意位置,随着驱动机构4对加热盘2的驱动,再配合检测装置对锅具的检测,实现对面板3上锅具位置的检测,如此控制加热盘2停在锅具的下方位置,以进行烹饪工作。该电热灶使用更加便利和人性化。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Claims (8)

1.一种电热灶,包括底盘(1)、设置在底盘(1)内的加热盘(2)、覆盖在底盘(1)上的面板(3)、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加热盘(2)电信号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加热盘(2)内且与控制电路板电信号连接的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与加热盘(2)驱动连接以驱动加热盘(2)在底盘(1)内水平移动,所述加热盘(2)上还设有用于检测面板(3)上方锅具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控制电路板电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加热盘(2)上的多个检测单元(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5)包括壳体(51)以及设置在壳体(51)内的压力传感件(52)、磁性件(53),所述压力传感件(52)固定在壳体(51)内的上部且与控制电路板电信号连接,所述磁性件(53)设在压力传感件(52)的下方且与压力传感件(52)之间具有间隙(5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检测单元(5)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加热盘(2)上表面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热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2)包括盘体(21)以及呈点阵分布在盘体(21)上的加热线圈(22),各加热线圈(22)通过控制开关与控制电路板电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热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用于驱动加热盘(2)进行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41)和用于驱动加热盘(2)进行左右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1)、第二驱动单元(42)均包括电机(401)、连接在电机(401)上丝杆(402)、匹配套设在丝杆(402)上的螺母(403)以及连接在螺母(403)上的撑杆(404),所述撑杆(404)可滑动的穿设在加热盘(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2)的底面上设有一块体(23),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1)、第二驱动单元(42)中的撑杆(404)穿设在所述块体(23)内。
CN202222297797.9U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电热灶 Active CN218295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7797.9U CN218295828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电热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7797.9U CN218295828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电热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5828U true CN218295828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11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7797.9U Active CN218295828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电热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5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95828U (zh) 一种电热灶
CN104930561A (zh) 一种电磁炉
CN202044102U (zh) 一种隔水电炖盅
CN205994249U (zh) 烹饪器具及具有其的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或电磁炉
CN207755070U (zh) 一种无线防溢食品加工机
CN205860136U (zh) 蒸汽微波炉
CN218295830U (zh) 一种电热灶
CN218295829U (zh) 一种电热灶
CN210979947U (zh) 一种盲人专用电磁炉辅助工具
CN218295823U (zh) 一种电热灶
CN218295820U (zh) 一种加热盘及电热灶
CN219693328U (zh) 一种智能烹饪设备
CN207604818U (zh) 电磁炉锅具及其电磁炉炊具
CN208081124U (zh) 锅铲
CN215993672U (zh) 一种分体式电磁烹饪设备
CN219374412U (zh) 一种可重力控制的家用电器底座
CN217763564U (zh) 一种柜式煲仔炉
CN105261520B (zh) 一种温控陶瓷机构及组件
CN219374436U (zh) 一种商用多功能组合炉
CN115654541A (zh) 一种智能电热灶及其控制方法
CN216384283U (zh) 可开门柜式单头电磁加热炒菜炉
CN207831434U (zh) 一种节能电磁炉
CN217816909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电磁炉
CN218379514U (zh) 一种电磁炉及餐桌
CN215112780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