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89896U - 线缆转向机构 - Google Patents

线缆转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89896U
CN218289896U CN202222278398.8U CN202222278398U CN218289896U CN 218289896 U CN218289896 U CN 218289896U CN 202222278398 U CN202222278398 U CN 202222278398U CN 218289896 U CN218289896 U CN 218289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teering mechanism
chuck
ejection
cable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783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宝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enji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enji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enji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enji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783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89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89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89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转向机构,包括: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包括:电机;用于夹持线缆的夹头,电机与夹头连接以驱动夹头在一个初始位置与一个顶出位置之间往复旋转;以及当夹头处于顶出位置时用于将夹头中的线缆顶出的顶出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转向机构采用电机驱动夹头旋转,并且夹头不需要与夹紧气缸连接,因此其旋转的稳定性好,旋转速度快,能大大提升线缆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线缆转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缆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电线、电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线缆的两端进行加工,如:剥皮、剪线、套管、安装插头等等,为了节省生产车间的空间,不必在线缆的两端都设置加工设备,有的线缆传输设备上会设置有用于弯曲线缆的线缆转向机构,在线缆输入线缆传输设备时,实现线缆的一端的转向操作,使线缆呈字母“U”的形状,进而可以将加工设备放置在线缆的同一侧。
现有的线缆转向机构通常采用夹紧气缸实现对线缆一端的夹紧操作,然后采用旋转气缸带动夹紧气缸发生旋转,从而实现线缆一端的转向操作。然而,由于夹紧气缸的重量较大,并且旋转气缸的驱动力不足,因此在转向时,不仅旋转过程的稳定性差(即可能出现旋转不到位的情况),而且速度慢,影响线缆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针对上述情况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线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转向机构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用于夹持线缆的夹头,所述电机与夹头连接以驱动夹头在一个初始位置与一个顶出位置之间往复旋转;以及当所述夹头处于顶出位置时用于将夹头中的线缆顶出的顶出装置。
进一步,所述旋转装置还包括:主皮带轮、从皮带轮、皮带和旋转轴,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主皮带轮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皮带绕接主皮带轮和从皮带轮,所述从皮带轮与旋转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与夹头形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夹头包括:夹持轨道和弹片,所述夹持轨道具有轨道槽和轴孔,所述弹片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轨道槽的内部,所述旋转轴插入轴孔并且与轴孔形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旋转轴沿上下方向布置,所述轨道槽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顶出装置位于夹头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夹头还包括:可进入或退出轨道槽的顶针和顶针弹簧,所述顶针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顶出装置与轨道槽之间,所述顶针弹簧的一端与顶针的顶针头接触,所述顶针弹簧的另一端与夹持轨道的外表面接触。
进一步,所述顶出装置包括:顶出气缸、滑块和推杆,所述顶出气缸的活塞杆沿上下方向布置并且与滑块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推杆设置在滑块上,当所述夹头处于顶出位置时,所述推杆与顶针沿上下方向正对。
进一步,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同步杆,所述同步杆设置在滑块上。
进一步,所述推杆和同步杆都为可相对滑块上下移动的伸缩杆,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推动弹簧和同步弹簧,所述推动弹簧的一端与推杆的杆头接触,所述推动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块的表面接触,所述同步弹簧的一端与同步杆的杆头接触,所述同步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块的表面接触。
进一步,所述线缆转向机构还包括:托料装置,所述托料装置包括:托料气缸、支架和托料板,所述托料气缸的活塞杆沿上下方向布置并且与支架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托料板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夹头位于托料板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线缆转向机构还包括:光电传感器,当所述夹头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光电传感器朝向轨道槽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转向机构采用电机驱动夹头旋转,并且夹头不需要与夹紧气缸连接,因此其旋转的稳定性好,旋转速度快,能大大提升线缆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线缆转向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旋转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夹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顶出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托料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个”的含义是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转向机构,结合图1~2所示,该线缆转向机构包括:旋转装置1、用于夹持线缆的夹头2和顶出装置3,旋转装置1包括:电机11,电机11与夹头2连接以驱动夹头2在一个初始位置与一个顶出位置之间往复旋转,当夹头2处于顶出位置时,顶出装置3用于将夹头2中的线缆顶出。
上述线缆转向机构通常安装在线缆生产线的传输机构的一侧,工作时,线缆生产线的送线盘向夹头2输入线缆,线缆生产线的裁切机构将线缆切断,并将切断后的一端置入传输机构的载具的一个装夹位置中,旋转装置1的电机11驱动夹头2从初始位置旋转至顶出位置,实现线缆另一端的转向操作,顶出装置3将夹头2中的线缆顶出并置入传输机构的载具的另一个装夹位置中,从而完成线缆的装载。
可见,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转向机构采用电机驱动夹头旋转,并且夹头不需要与夹紧气缸连接,因此其旋转的稳定性好,旋转速度快,能大大提升线缆的生产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装置1还包括:主皮带轮12、从皮带轮13、皮带14和旋转轴15,电机11的电机轴与主皮带轮12形成固定连接,皮带14绕接主皮带轮12和从皮带轮13,从皮带轮13与旋转轴15形成固定连接,旋转轴15与夹头2形成固定连接。电机11通过上述组件的传动,可以实现对夹头2的旋转驱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传动结构,比如:旋转装置还包括:主齿轮、从齿轮和旋转轴,电机的电机轴与主齿轮形成固定连接,主齿轮与从齿轮啮合,从齿轮啮合与旋转轴形成固定连接,旋转轴与夹头形成固定连接;或者是,旋转装置还包括:联轴器和旋转轴,电机的电机轴与旋转轴通过联轴器形成固定连接,旋转轴与夹头形成固定连接。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夹头2包括:夹持轨道21和弹片22,夹持轨道21具有轨道槽211和轴孔212,弹片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轨道槽211的内部,旋转轴15插入轴孔212并且与轴孔212形成固定连接。送线盘输入的线缆将进入轨道槽211,弹片22对线缆进行夹紧。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轴15沿上下方向布置,轨道槽211的开口朝下设置,顶出装置3位于夹头2的上方。即夹头2沿水平方向发生旋转,顶出装置3从上往下将轨道槽211中的线缆顶出。
更具体地,夹头2还包括:可进入或退出轨道槽211的顶针23和顶针弹簧24,顶针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顶出装置3与轨道槽211之间,顶针弹簧24的一端与顶针23的顶针头接触,顶针弹簧24的另一端与夹持轨道21的外表面接触。当需要顶出夹头2中的线缆时,顶出装置3驱动顶针23进入轨道槽211中,以推出线缆;顶出完成后,顶针弹簧24促使顶针23退出轨道槽211,以便接收新的线缆。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顶出装置3包括:顶出气缸31、滑块32和推杆33,顶出气缸31的活塞杆沿上下方向布置并且与滑块32形成固定连接,推杆33设置在滑块32上,当夹头2处于顶出位置时,推杆33与顶针23沿上下方向正对。顶出气缸31通过滑块32控制推杆33向下移动,从而推动顶针23进入轨道槽211中。
更具体地,顶出装置3还包括:同步杆34,同步杆34设置在滑块32上。顶出气缸31通过滑块32控制同步杆34向下移动,在线缆被顶出时推动线缆的其他位置,从而实现整根线缆同步移动,避免出现顶出失败的情况。
更具体地,推杆33和同步杆34都为可相对滑块32上下移动的伸缩杆,顶出装置3还包括:推动弹簧35和同步弹簧36,推动弹簧35的一端与推杆33的杆头接触,推动弹簧35的另一端与滑块32的表面接触,同步弹簧36的一端与同步杆34的杆头接触,同步弹簧36的另一端与滑块32的表面接触。在推杆33和同步杆34往下推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推动弹簧35和同步弹簧36施加的弹力实现,此结构可起到柔性接触的效果,与刚性接触相比,能够更好地保护线缆。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线缆转向机构还包括:托料装置4,托料装置4包括:托料气缸41、支架42和托料板43,托料气缸41的活塞杆沿上下方向布置并且与支架42形成固定连接,支架42与托料板43形成固定连接,夹头2位于托料板43的上方。当夹头2接收线缆时,托料气缸41通过支架42控制托料板43向上移动,覆盖轨道槽211的开口,将线缆托住,确保线缆被顺利地传输至轨道槽211中并被夹紧。当夹头2旋转前,托料气缸41通过支架42控制托料板43向下移动,从而避免干涉夹头2的旋转。
更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1,线缆转向机构还包括:光电传感器5,当夹头2处于初始位置时,光电传感器5朝向轨道槽211设置。通过光电传感器5可以检测线缆是否出现断料的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转向机构包括:
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
用于夹持线缆的夹头,所述电机与夹头连接以驱动夹头在一个初始位置与一个顶出位置之间往复旋转;
以及当所述夹头处于顶出位置时用于将夹头中的线缆顶出的顶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还包括:主皮带轮、从皮带轮、皮带和旋转轴,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主皮带轮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皮带绕接主皮带轮和从皮带轮,所述从皮带轮与旋转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与夹头形成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包括:夹持轨道和弹片,所述夹持轨道具有轨道槽和轴孔,所述弹片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轨道槽的内部,所述旋转轴插入轴孔并且与轴孔形成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沿上下方向布置,所述轨道槽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顶出装置位于夹头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还包括:可进入或退出轨道槽的顶针和顶针弹簧,所述顶针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顶出装置与轨道槽之间,所述顶针弹簧的一端与顶针的顶针头接触,所述顶针弹簧的另一端与夹持轨道的外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装置包括:顶出气缸、滑块和推杆,所述顶出气缸的活塞杆沿上下方向布置并且与滑块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推杆设置在滑块上,当所述夹头处于顶出位置时,所述推杆与顶针沿上下方向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同步杆,所述同步杆设置在滑块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和同步杆都为可相对滑块上下移动的伸缩杆,所述顶出装置还包括:推动弹簧和同步弹簧,所述推动弹簧的一端与推杆的杆头接触,所述推动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块的表面接触,所述同步弹簧的一端与同步杆的杆头接触,所述同步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块的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转向机构还包括:托料装置,所述托料装置包括:托料气缸、支架和托料板,所述托料气缸的活塞杆沿上下方向布置并且与支架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托料板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夹头位于托料板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转向机构还包括:光电传感器,当所述夹头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光电传感器朝向轨道槽设置。
CN202222278398.8U 2022-08-29 2022-08-29 线缆转向机构 Active CN218289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78398.8U CN218289896U (zh) 2022-08-29 2022-08-29 线缆转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78398.8U CN218289896U (zh) 2022-08-29 2022-08-29 线缆转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89896U true CN218289896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11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78398.8U Active CN218289896U (zh) 2022-08-29 2022-08-29 线缆转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898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6841B (zh) 全自动线束加工组装设备
CN112623877B (zh) 一种线缆剪线绕线一体化装置
CN208890070U (zh) 一种端子机
CN103521642A (zh) 一种数控弯线机
CN111711046A (zh) 一种线束组装设备
CN113783382B (zh) 一种绕线嵌线一体机
CN215343321U (zh) 一种适用于多芯导线的下线拔皮压接检测分选装置
CN218289896U (zh) 线缆转向机构
CN108620661B (zh) 一种离心式切管机构及切管装置
CN106938780B (zh) 一种油缸整形送料机构
CN212231301U (zh) 用于电机铁芯的全自动绕线装置
CN114006237A (zh) 一种线束加工中心
CN103521641A (zh) 用于数控弯线机的夹线机构
CN113305586A (zh) 一种座椅靠背帘自动化加工设备
CN212380703U (zh) 一种线束组装设备
CN220341896U (zh) 一种自适应剥线机
CN217134857U (zh) 一种贴铜箔机构
CN218224464U (zh) 一种具有记录功能的电线电缆裁剪设备
CN217141891U (zh) 电柜线槽自动切断设备
CN218301180U (zh) 一种四工位排线绕线机的排线机构
CN220844866U (zh) 一种线束自动绕线装置
CN215418923U (zh) 一种自动化压端子机
CN216355255U (zh) 一种线束加工中心
CN219180279U (zh) 线束加工设备
CN117394118A (zh) 一种充电插头插针组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