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83515U - 一种翻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83515U
CN218283515U CN202222521187.2U CN202222521187U CN218283515U CN 218283515 U CN218283515 U CN 218283515U CN 202222521187 U CN202222521187 U CN 202222521187U CN 218283515 U CN218283515 U CN 218283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frame
screen plate
track
conveying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211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伟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Vichn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Vich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Vichn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Vich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211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83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83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83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翻边装置,包括固定架、输送轨道以及翻转件;输送轨道设置于固定架,输送轨道用于输送网板;翻转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架或输送轨道,翻转件的转动轴线水平垂直于网板的运动方向,且翻转件用于夹持输送轨道上的网板翻转180°。使用时,通过输送轨道输送网板,直至网板运动至翻转件位置时,翻转件夹持网板翻转180°,从而能够自动实现对网板的翻边,且翻边后,网板重新落在输送轨道上,以通过输送轨道继续将网板输送至下一工位。该翻边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输送过程中自动对网板进行翻边,从而为网格桥架的全自动化加工提供必要的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翻边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格桥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翻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网格桥架具有可在综合布线系统内灵活应用的特点,能适用于桥架的上下走线,且便于线路和设备的检修,自重仅是传统桥架的1/5,同时网状结构使它的散热更好,能够有效的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网格桥架一般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横向筋以及多个相互平行的U形纵向筋,且多个横向筋间隔地分布于U形结构的外侧。这种网格桥架在加工时,一般需要先经过自动焊接设备将横向筋和纵向筋焊接形成网状结构,再根据需要加工的型号,将网板上的纵向筋切断,以获得合适尺寸的网板;接着,需要人工对网板的四周进行修边,即人工将横向筋和纵向筋两端多余的部分修剪掉,以获得标准尺寸的网板;最后,再经过自动折弯机将标准尺寸的网板折弯形成网格桥架,即将网板上的纵向筋折弯形成U形结构。由上述内容可知,网格桥架的整个加工过程不能在同一套设备上进行,加工步骤复杂,需要人工进行修边操作,人工工作量大,且工作效率低。
但是,为了实现对网格桥架的自动加工,在自动输送网板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网板进行翻边处理,以保证网板在自动输送至自动折弯机上时,网板上的纵向筋在横向筋的上方,因此,如何设计一款有效的网板翻边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在输送过程中自动对网板进行翻边的翻边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翻边装置,包括固定架、输送轨道以及翻转件;所述输送轨道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输送轨道用于输送网板;所述翻转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或所述输送轨道,所述翻转件的转动轴线水平垂直于所述网板的运动方向,且所述翻转件用于夹持所述输送轨道上的所述网板翻转180°。
优选的,所述输送轨道以及所述翻转件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各个所述输送轨道以及各个所述翻转件之间沿水平垂直于所述网板的运动方向交替间隔设置。其优点是:通过这种交替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输送轨道以及多个所述翻转件,能够提高对所述网板进行输送以及翻边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使整体的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合理。
优选的,所述输送轨道的至少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其优点是:若所述输送轨道的端部不向下倾斜设置,则当所述输送轨道与其它输送设备衔接时,需要尽量缩小所述输送轨道与其它输送设备之间的间距,否则,所述网板上的所述纵向筋以及所述横向筋容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容易使得所述网板无法正常移动至所述输送轨道上,而所述输送轨道与其它输送设备之间的间距越小,越容易产生相互干涉;但是,当所述输送轨道的端部向下倾斜设置时,即使所述输送轨道与其它的输送设备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所述网板也能够通过所述输送轨道端部上的倾斜部分正常移动至所述输送轨道上。另外,当所述输送轨道的两端都向下倾斜设置时,则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区分方向,即所述输送轨道的两端都可以用来与输送设备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轨道包括输送架、输送带、驱动轮、从动轮以及第一电机;所述输送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架,所述输送带套设于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输送架或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其优点是: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即可通过所述驱动轮驱动所述输送带发生转动,从而能够驱动所述网板运动,结构简单,便于操控。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的内环面和/或外环面设有防滑结构。其优点是:通过所述输送带内环面上的所述防滑结构能够提高所述输送带与所述驱动轮之间的摩擦阻力,以防止所述输送带与所述驱动轮之间产生打滑;通过所述输送带外环面上的所述防滑结构能够提高所述输送带与所述网板之间摩擦阻力,从而能够提高输送所述网板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输送架包括架体以及张紧架,所述张紧架沿所述网板的输送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张紧架;所述驱动轮或所述从动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张紧架,与之对应地,所述从动轮或所述驱动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其优点是:安装时,通过滑动所述张紧架能够改变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使得所述输送带处于张紧状态。
优选的,所述张紧架上贯穿设有长条形的通孔,所述架体上设有安装孔以及螺纹孔;所述输送轨道还包括限位杆以及推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后再与所述安装孔连接;所述推杆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所述推杆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张紧架;当转动推杆并使所述推杆向所述张紧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驱动轮以及所述从动轮迫使所述输送带张紧。其优点是:当转动推杆并使得所述推杆向所述张紧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推杆推动所述张紧架沿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所述驱动轮以及所述从动轮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能够使得所述输送带处于张紧状态。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所述输送带会发生磨损,即所述输送带与所述驱动轮之间的间隙增大,传动效率降低,此时通过转动所述推杆,能够使得所述输送带重新处于张紧状态,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延长所述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翻转件包括转盘以及至少一个夹持杆,所述转盘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或所述输送轨道,所述转盘的转动轴线水平垂直于所述网板的运动方向;各个所述夹持杆的一端沿所述转盘的周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转盘,相邻两个所述夹持杆之间的间隔大于所述网板的厚度。其优点是:当所述转盘转动,直至相邻的两个所述夹持杆之中的一个所述夹持杆运动至所述输送轨道的下方,且另一个所述夹持杆运动至所述输送轨道的上方时,所述输送轨道上的所述网板能够进入该两个所述夹持杆之间,此时,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直至该两个所述夹持杆夹持所述网板翻转180°后,所述网板重新回落在所述输送轨道上。
优选的,所述夹持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夹持杆之间形成V形结构。其优点是:一方面,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夹持杆远端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便于所述网板移动至相邻的两个所述夹持杆之间;另一方面,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夹持杆近端之间的间距减小,则在所述网板翻边的过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夹持杆的近端能够始终对所述网板进行支撑,相当于所述网板绕两个所述夹持杆的近端进行转动,从而能够防止所述网板在翻转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晃动。
优选的,所述翻边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以及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或所述输送轨道,所述转盘同轴设置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或所述输送轨道,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其优点是:通过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即可驱动各个所述转盘同步转动,结构简单,便于操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时,只需要通过输送设备将所述网板自动输送到所述输送轨道上,并通过所述输送轨道继续输送所述网板,直至所述网板运动至所述翻转件位置时,所述翻转件夹持所述网板翻转180°,从而能够自动实现对所述网板的翻边,且翻边后,所述网板重新落在所述输送轨道上,以通过所述输送轨道继续将所述网板输送至下一工位。由上述内容可知,该所述翻边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输送过程中自动对所述网板进行翻边,从而为网格桥架的全自动化加工提供必要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翻边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输送轨道以及翻转件等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翻边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固定架;2、输送轨道;21、输送架;211、架体;212、张紧架;213、通孔; 214、螺纹孔;22、输送带;23、驱动轮;24、从动轮;25、限位杆;251、限位部;26、推杆; 3、翻转件;31、转盘;32、夹持杆;4、转轴;5、支撑板;100、网板;101、横向筋;102、纵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照图1-4,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边装置,包括固定架1、输送轨道2以及翻转件3;输送轨道2设置于固定架1,输送轨道2用于输送网板100;翻转件3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架1或输送轨道2,翻转件3的转动轴线水平垂直于网板100的运动方向,且翻转件 3用于夹持输送轨道2上的网板100翻转180°。
如图4所示,上述翻边装置在使用时,只需要通过输送设备将网板100自动输送到输送轨道2上,并通过输送轨道2继续输送网板100,直至网板100运动至翻转件3位置时,翻转件3夹持网板100翻转180°(即图4中顺时针转动180°),从而能够自动实现对网板100 的翻边,即由网板100上的横向筋101在纵向筋102的上方变换成横向筋101在纵向筋102 的下方;且翻边后,网板100重新落在输送轨道2上,以通过输送轨道2继续将网板100输送至下一工位。该翻边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输送过程中自动对网板100进行翻边,从而为网格桥架的全自动化加工提供必要的基础。
参照图1以及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轨道2以及翻转件3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各个输送轨道2以及各个翻转件3之间沿水平垂直于网板100的运动方向交替间隔设置。通过这种交替间隔设置的多个输送轨道2以及多个翻转件3,能够提高对网板100进行输送以及翻边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使整体的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合理。
参照图3以及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轨道2的至少一端向下倾斜设置。若输送轨道2的端部没有向下倾斜设置,则当输送轨道2与其它输送设备衔接时,需要尽量缩小输送轨道2与其它输送设备之间的间距,否则,网板100上的纵向筋102以及横向筋101 容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容易使得网板100无法正常移动至输送轨道2上,而输送轨道2与其它输送设备之间的间距越小,越容易产生相互干涉;但是,当输送轨道2的端部向下倾斜设置时,即使输送轨道2与其它的输送设备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网板100也能够通过输送轨道2端部上的倾斜部分正常移动至输送轨道2上。另外,当输送轨道2的两端都向下倾斜设置时,则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区分方向,即输送轨道2的两端都可以用来与输送设备连接。
参照图2以及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轨道2包括输送架21、输送带22、驱动轮23、从动轮24以及第一电机;输送架21设置于固定架1,驱动轮23与从动轮24可转动地设置于输送架21,输送带22套设于驱动轮23与从动轮24上;第一电机设置于输送架21 或固定架1,第一电机用于驱动驱动轮23转动。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的转动,即可通过驱动轮 23驱动输送带22发生转动,从而能够驱动网板100运动,结构简单,便于操控。其中,第一电机在附图中未画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可以直接与驱动轮23同轴相连,也可以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轮23连接。另外,本申请对实现输送轨道2(即输送带22)的端部向下倾斜设置的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通过增加主动轮或从动轮24的数量,以改变输送带22的输送方向,即可实现输送带22的端部向下倾斜设置;还可以在输送带22下方设置支撑板5(如图4所示),通过支撑板5对输送带22进行支撑,以改变输送带22的输送方向,从而实现输送带22的端部向下倾斜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带22的内环面和/或外环面设有防滑结构。通过输送带22内环面上的防滑结构能够提高输送带22与驱动轮23之间的摩擦阻力,以防止输送带22 与驱动轮23之间产生打滑;通过输送带22外环面上的防滑结构能够提高输送带22与网板100 之间摩擦阻力,从而能够提高输送网板100的稳定性。本申请对防滑结构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例如通过增加输送带22表面粗糙度的方式。
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架21包括架体211以及张紧架212,张紧架212沿网板100的输送方向滑动连接于张紧架212;驱动轮23或从动轮24可转动连接于张紧架212,与之对应地,从动轮24或驱动轮23可转动连接于架体211。安装时,通过滑动张紧架212能够改变驱动轮23与从动轮24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使得输送带22处于张紧状态。
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张紧架212上贯穿设有长条形的通孔213,架体 211上设有安装孔以及螺纹孔214;输送轨道2还包括限位杆25以及推杆26,限位杆25的一端设有限位部251,限位杆25的另一端贯穿通孔213后再与安装孔连接;推杆26螺纹连接于螺纹孔214,推杆26的一端抵接于张紧架212;当转动推杆26并使推杆26向张紧架212的方向运动时,驱动轮23以及从动轮24迫使输送带22张紧。当转动推杆26并使得推杆26向张紧架212的方向运动时,推杆26推动张紧架212沿通孔213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驱动轮23以及从动轮24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能够使得输送带22处于张紧状态。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输送带22会发生磨损,即输送带22与驱动轮23之间的间隙增大,传动效率降低,此时通过转动推杆26,能够使得输送带22重新处于张紧状态,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延长输送带22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以及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转件3包括转盘31以及至少一个夹持杆32,转盘31可转动设置于固定架1或输送轨道2,转盘31的转动轴线水平垂直于网板100的运动方向;各个夹持杆32的一端沿转盘31的周向间隔地设置于转盘31,相邻两个夹持杆32之间的间隔大于网板100的厚度。当转盘31转动,直至相邻的两个夹持杆32之中的一个夹持杆32运动至输送轨道2的下方,且另一个夹持杆32运动至输送轨道2的上方时,输送轨道2上的网板100能够进入该两个夹持杆32之间,此时,驱动转盘31转动,直至该两个夹持杆32夹持网板100翻转180°后,网板100重新回落在输送轨道2上。
参照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杆3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相邻两个夹持杆32之间形成V形结构。一方面,使得相邻的两个夹持杆32远端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便于网板100移动至相邻的两个夹持杆32之间;另一方面,使得相邻的两个夹持杆32近端之间的间距减小,则在网板100翻边的过程中,相邻的两个夹持杆32的近端能够始终对网板100进行支撑,相当于网板100绕两个夹持杆32的近端进行转动,从而能够防止网板100在翻转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晃动。
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边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以及转轴4,转轴4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架1或输送轨道2,转盘31同轴设置于转轴4;第二电机设置于固定架1或输送轨道2,第二电机用于驱动转轴4转动。通过第二电机驱动转轴4转动,即可驱动各个转盘31同步转动,结构简单,便于操控。其中,第二电机在附图中未画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既可以直接与转轴4同轴相连,也可以通过传动机构与转轴4连接。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输送轨道以及翻转件;所述输送轨道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输送轨道用于输送网板;所述翻转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或所述输送轨道,所述翻转件的转动轴线水平垂直于所述网板的运动方向,且所述翻转件用于夹持所述输送轨道上的所述网板翻转1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以及所述翻转件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各个所述输送轨道以及各个所述翻转件之间沿水平垂直于所述网板的运动方向交替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的至少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包括输送架、输送带、驱动轮、从动轮以及第一电机;所述输送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架,所述输送带套设于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输送架或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的内环面和/或外环面设有防滑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架包括架体以及张紧架,所述张紧架沿所述网板的输送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张紧架;所述驱动轮或所述从动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张紧架,与之对应地,所述从动轮或所述驱动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架上贯穿设有长条形的通孔,所述架体上设有安装孔以及螺纹孔;所述输送轨道还包括限位杆以及推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后再与所述安装孔连接;所述推杆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所述推杆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张紧架;当转动推杆并使所述推杆向所述张紧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驱动轮以及所述从动轮迫使所述输送带张紧。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件包括转盘以及至少一个夹持杆,所述转盘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或所述输送轨道,所述转盘的转动轴线水平垂直于所述网板的运动方向;各个所述夹持杆的一端沿所述转盘的周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转盘,相邻两个所述夹持杆之间的间隔大于所述网板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夹持杆之间形成V形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以及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或所述输送轨道,所述转盘同轴设置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或所述输送轨道,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CN202222521187.2U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翻边装置 Active CN218283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1187.2U CN218283515U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翻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1187.2U CN218283515U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翻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83515U true CN218283515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4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21187.2U Active CN218283515U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翻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83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9136B (zh) 手机性能检测设备
CN214732358U (zh) 一种罐头包装自动生产线
CN218283515U (zh) 一种翻边装置
CN220519373U (zh) 一种中型箱物流传输线
CN206613737U (zh) 用于分拣快递包裹的系统
CN209777393U (zh) 物料箱定向循环料架
CN110902441A (zh) 一种用于胶袋生产的薄膜自动换料机
CN207209299U (zh) 一种钢筋自定位收料装置
CN106882538A (zh) 一种物品移载分拣装置
CN213536473U (zh)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自动收集装置
CN212533821U (zh) 交通锥存储装置及交通锥收放存储车
CN210312329U (zh) 一种箱体翻转装置
CN211619314U (zh) 一种汽车部件加工用搬运设备
CN211811724U (zh) 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送料装置
KR200167498Y1 (ko) 백합구근 선별장치
CN209849317U (zh) 分拣装置
CN108723762B (zh) 一种智能螺栓垫片螺母配对装置
CN216425853U (zh) 一种纸管输送机构
CN217707469U (zh) 一种用于玻璃纤维加工的自动输送装置
CN111940133A (zh) 水泥生产中的除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H10291625A (ja) 吊り下げ搬送装置
CN217516249U (zh) 一种新型导轨自动转弯机构
CN115319476B (zh) 自动生产设备
CN219990266U (zh) 一种直角电机皮带机
CN210029059U (zh) 一种磁芯接脚机用的旋转送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