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9384U - 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9384U
CN218279384U CN202222788820.4U CN202222788820U CN218279384U CN 218279384 U CN218279384 U CN 218279384U CN 202222788820 U CN202222788820 U CN 202222788820U CN 218279384 U CN218279384 U CN 218279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cover
limiting
ribs
air fryer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888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志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888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9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9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9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机壳,机壳的顶部具有开口,开口的边缘处具有向内延伸的连接台,连接台上设置有扣位孔;顶盖,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扣,卡扣包括连接部、卡舌部和限位部,连接部的顶端与顶盖的下表面连接,卡舌部与连接部的底端连接,限位部与连接部连接并位于卡舌部的上方;其中,卡舌部能够与扣位孔的四周的下端面卡合配合,限位部能够与扣位孔四周的上端面限位配合。卡舌部和限位部能够限制连接部沿扣位孔上下移动,进而限制顶盖相对于机壳上下移动,可有效避免顶盖相对于机壳大幅度晃动,提高顶盖的安装稳定性。

Description

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空气炸锅,大多通过机壳和顶盖之间的间隙引入外界冷空气,来对机壳内部电机进行散热降温。机壳和顶盖之间卡合连接在一起,连接方便,但顶盖很容易相对于机壳晃动,尤其在冷空气流经机壳和顶盖的间隙的过程中易吹动顶盖大幅度晃动,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炸锅,以至少解决顶盖易相对于机壳大幅度晃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机壳,机壳的顶部具有开口,开口的边缘处具有向内延伸的连接台,连接台上设置有扣位孔;顶盖,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扣,卡扣包括连接部、卡舌部和限位部,连接部的顶端与顶盖的下表面连接,卡舌部与连接部的底端连接,限位部与连接部连接并位于卡舌部的上方;其中,卡舌部能够与扣位孔的四周的下端面卡合配合,限位部能够与扣位孔四周的上端面限位配合。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顶盖上设置有卡扣,机壳的连接台上设置有扣位孔,顶盖和机壳通过卡扣和扣位孔扣合连接在一起,连接方便。其中,卡扣包括连接部、设置在连接部底端的卡舌部和高于卡舌部的限位部,具体使卡舌部与扣位孔四周的下端面卡合配合,并在此情况下,使限位部能够与扣位孔四周的上端面限位配合,使得卡舌部和限位部能够限制连接部沿扣位孔上下移动,进而限制顶盖相对于机壳上下移动,可有效避免顶盖相对于机壳大幅度晃动,提高顶盖的安装稳定性。
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为限位筋。限位筋同时连接顶盖的下表面和连接部。
在这些实施例中,限位部为限位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限位部既可以与扣位孔四周的上端面抵接配合,起限位作用,又可以同时连接顶盖和连接部,提高顶盖和连接部的结构强度,避免连接部断裂与顶盖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筋与顶盖相连的一端的厚度小于限位筋远离顶盖的一端的厚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限位筋与顶盖相连的一端的厚度较小,可以降低顶盖外表面出现缩水的几率,提高顶盖的外观效果。而使限位筋远离顶盖的一端厚度较厚,可以增加限位筋用于与扣位孔四周上端面相抵接的抵接面积,从而增加连接台对限位筋的支撑强度,避免顶盖被下压而导致限位筋塌陷或断裂,提高顶盖的安装稳定度。此外,在连接筋同时连接顶盖的下表面和连接部的情况下,使限位筋远离顶盖的一端厚度较厚,还可以增加限位筋与连接部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连接部和顶盖的牢固度。而且,即便出现缩水,也仅是在连接部上存在缩水,不会影响外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筋靠近顶盖的一端的厚度小于等于1mm。避免顶盖表面出现缩水,提高顶盖的外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筋垂设于顶盖的下表面以及垂设于连接部的外侧面。限位筋不易与顶盖发生断裂,也不易与连接部发生断裂,提高限位筋、连接部和顶盖三者的连接牢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筋包括与顶盖相连接的第一段筋和与第一段筋远离顶盖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二段筋,第一段筋和第二段筋均连接连接部的外侧面,第一段筋的厚度小于第二段筋的厚度。则限位筋的竖向截面大致可以呈L形,上细下粗,一方面可以避免顶盖表面缩水,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与扣位孔四周上端面相抵接的抵接面积,提高连接台对限位筋的支撑效果,进而提高连接台对顶盖的支撑效果,而且避免顶盖下压导致限位筋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筋的竖向截面呈三角形。上细下粗,一方面可以避免顶盖表面缩水,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与扣位孔四周上端面相抵接的抵接面积,提高连接台对限位筋的支撑效果,进而提高连接台对顶盖的支撑效果,而且避免顶盖下压导致限位筋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分布在连接部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从而使两侧的限位部与扣位孔相对的两侧端面限位配合,限位效果好,而且有利于连接台稳定支撑卡扣进而支撑顶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扣位孔的边缘处具有向上凸出且周向分布的凸筋,凸筋用于与限位部限位配合。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扣位孔的边缘设置凸筋来增加该处连接台的厚度,利用凸筋与限位部限位配合,可以避免顶盖下压后,向下挤压连接台而导致连接台弯曲形变,确保限位部和卡舌部稳定限位在连接台的上下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包括:间隔分布的两个连接筋,卡舌部连接两个连接筋,限位部分布在两个连接筋相背的两侧;遮挡筋,遮挡筋与两个连接筋朝向顶盖外周的边缘相连接,并位于卡舌部的上方,遮挡筋用于在卡舌部与扣位孔四周的下端面卡合配合的情况下遮挡扣位孔。进一步地,遮挡筋和限位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两个间隔分布的连接筋来支撑卡舌部,而非连成一片的连接筋,可以减少材料,节约成本,降低顶盖表面缩水的几率。而且,可以提高与顶盖的连接牢固度,避免连接筋断裂。此外,限位部分布在两个连接筋相背的两侧,可以稳定地与扣位孔四周的上端面限位配合,提高顶盖的安装稳定度。此外,配置遮挡筋来遮挡扣位孔,提高外观效果。而且,遮挡筋和限位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方便二者一体成型,加工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炸锅还包括:驱动组件,设置在机壳内部;支撑柱,设置在顶盖的下表面,支撑柱的底端用于与驱动组件的上表面限位配合。则在顶盖被下压时,可以通过支撑柱的底端抵接在驱动组件的上表面,从而撑起顶盖,可以有效防止顶盖下压塌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包括周向非封闭且内部具有腔体的柱主体和至少一个连接板,至少一个连接板横置在柱主体的内部腔体中,与柱主体的内表面相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周向非封闭且内部具有腔体的柱主体来与顶盖相连接,并借由驱动组件支撑顶盖,支撑柱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支撑稳定,可以降低顶盖下压形变塌陷的几率。而且柱主体为非实心,内部具有空腔,可以避免顶盖表面缩水,且方便加工。此外,在柱主体的内部横置连接板,可以提高支撑柱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稳定支撑顶盖,而且连接板与顶盖间隔分布,可以避免顶盖表面缩水,提高顶盖的外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柱主体的横截面大致呈C形,连接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板沿柱主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可根据需要设计连接板的数量和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和顶盖一体成型,支撑柱与顶盖相连接的部分的厚度小于等于1mm。方便加工,保证支撑柱和顶盖连接牢固度的同时,可以避免顶盖表面缩水,确保顶盖的外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的数量为多个,沿顶盖的边缘周向间隔分布,多个卡扣与扣位孔一一对应分布,卡扣和顶盖一体成型。有利于顶盖和机壳周向稳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舌部朝向顶盖外周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向斜面,扣位孔的内侧壁中靠近顶盖外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则在卡舌部插入扣位孔的过程中,可以使第一导向斜面沿第二导向斜面移动,方便卡舌部顺利插入扣位孔。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一个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另一个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顶盖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J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5中K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L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局部拆分示意图。
图1至图10附图标号说明:
10机壳,110开口,120连接台,130扣位孔,131凸筋,132第二导向斜面,
20顶盖,210卡扣,211连接部,2111连接筋,2112遮挡筋,212卡舌部,2121第一导向斜面,213限位部,2131第一段筋,2132第二段筋,220支撑柱,221柱主体,222连接板,
30驱动组件,310电机,320电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本申请中的“上方”、“下方”、“顶部”和“底部”等方位词的限定,均是基于产品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下正立放置时的方位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0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机壳10,机壳10的顶部具有开口110,开口110的边缘处具有向内延伸的连接台120,连接台120上设置有扣位孔130;顶盖20,顶盖20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扣210,卡扣210包括连接部211、卡舌部212和限位部213,连接部211的顶端与顶盖20的下表面连接,卡舌部212与连接部211的底端连接,限位部213与连接部211连接并位于卡舌部212的上方;其中,卡舌部212能够与扣位孔130的四周的下端面卡合配合,限位部213能够与扣位孔130四周的上端面限位配合。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顶盖20上设置有卡扣210,机壳10的连接台120上设置有扣位孔130,顶盖20和机壳10通过卡扣210和扣位孔130扣合连接在一起,连接方便。其中,卡扣210包括连接部211、设置在连接部211底端的卡舌部212和高于卡舌部212的限位部213,具体使卡舌部212与扣位孔130四周的下端面卡合配合,并在此情况下,使限位部213能够与扣位孔130四周的上端面限位配合,使得卡舌部212和限位部213能够限制连接部211沿扣位孔130上下移动,进而限制顶盖20相对于机壳10上下移动,可有效避免顶盖20相对于机壳10大幅度晃动,提高顶盖20的安装稳定性。
此外,在外界的冷空气经顶盖20和机壳10之间的间隙进入机壳10内的情况下,卡舌部212和限位部213对扣位孔130上下端面的限制,可以使顶盖20和机壳10的间隙大小较为固定,确保外界的冷空气顺利经机壳10和顶盖20之间的间隙进入机壳10内部进行散热降温。
此外,扣位孔130设置在开口110边缘处向内延伸的连接台120上,相较于直接将扣位孔130设置在机壳10上,可以避免机壳10表面出现缩水印,提高外观效果,而且连接台120可以更好地支撑顶盖20,提高顶盖20连接稳定性。而且,还可以使卡扣210远离顶盖20的边缘一定距离来与扣位孔130扣合连接,从而利用顶盖20遮挡卡扣210,进一步提高外观效果。
为提高连接部211和顶盖20的连接牢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限位部213为限位筋。限位筋同时连接顶盖20的下表面和连接部211。限位部213为限位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限位部213既可以与扣位孔130四周的上端面抵接配合,起限位作用,又可以同时连接顶盖20和连接部211,提高顶盖20和连接部211的结构强度,避免连接部211断裂与顶盖20分离。
为避免顶盖20表面缩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限位筋与顶盖20相连的一端的厚度小于限位筋远离顶盖20的一端的厚度。使限位筋与顶盖20相连的一端的厚度较小,可以降低顶盖20外表面出现缩水的几率,提高顶盖20的外观效果。而使限位筋远离顶盖20的一端厚度较厚,可以增加限位筋用于与扣位孔130四周上端面相抵接的抵接面积,从而增加连接台120对限位筋的支撑强度,避免顶盖20被下压而导致限位筋塌陷或断裂,提高顶盖20的安装稳定度。此外,在连接筋2111同时连接顶盖20的下表面和连接部211的情况下,使限位筋远离顶盖20的一端厚度较厚,还可以增加限位筋与连接部211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连接部211和顶盖20的牢固度。而且,即便出现缩水,也仅是在连接部211上存在缩水,不会影响外观效果。
进一步地,限位筋靠近顶盖20的一端的厚度小于等于1mm。避免顶盖20表面出现缩水,提高顶盖20的外观效果。
在具体应用中,限位筋靠近顶盖20的一端的厚度为0.5mm、0.7mm或0.8mm。
进一步地,限位筋垂设于顶盖20的下表面以及垂设于连接部211的外侧面。限位筋不易与顶盖20发生断裂,也不易与连接部211发生断裂,提高限位筋、连接部211和顶盖20三者的连接牢固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限位筋包括与顶盖20相连接的第一段筋2131和与第一段筋2131远离顶盖20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二段筋2132,第一段筋2131和第二段筋2132均连接连接部211的外侧面,第一段筋2131的厚度小于第二段筋2132的厚度。则限位筋的竖向截面大致可以呈L形,上细下粗,一方面可以避免顶盖20表面缩水,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与扣位孔130四周上端面相抵接的抵接面积,提高连接台120对限位筋的支撑效果,进而提高连接台120对顶盖20的支撑效果,而且避免顶盖20下压导致限位筋断裂。
在具体应用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段筋2132相对于第一段筋2131向机壳10内部所在方向凸出。第一段筋2131朝向机壳10外部的侧面、第二段筋2132朝向机壳10外部的侧面和连接部211朝向机壳10外部的侧面相平齐。提高外观效果。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筋的竖向截面呈三角形。上细下粗,一方面可以避免顶盖20表面缩水,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与扣位孔130四周上端面相抵接的抵接面积,提高连接台120对限位筋的支撑效果,进而提高连接台120对顶盖20的支撑效果,而且避免顶盖20下压导致限位筋断裂。
在具体应用中,限位筋的竖向截面可以呈直角三角形,限位筋朝向机壳10外部的侧面与连接部211朝向机壳10外部的侧面相平齐。提高外观效果。
为使限位部213稳定限位在扣位孔130四周的上端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限位部213分布在连接部211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即分布在顶盖20周向上相对的两侧,从而使两侧的限位部213与扣位孔130相对的两侧端面限位配合,限位效果好,而且有利于连接台120稳定支撑卡扣210进而支撑顶盖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8和图9所示,扣位孔130的边缘处具有向上凸出且周向分布的凸筋131,凸筋131用于与限位部213限位配合。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扣位孔130的边缘设置凸筋131来增加该处连接台120的厚度,利用凸筋131与限位部213限位配合,可以避免顶盖20下压后,向下挤压连接台120而导致连接台120弯曲形变,确保限位部213和卡舌部212稳定限位在连接台120的上下两端。而且,凸筋131还有利于撑起顶盖20,使顶盖20和机壳10之间留有供冷空气进入的间隙,从而保证冷空气顺畅进入机壳10内。
对于连接部211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和图7所示,连接部211包括:间隔分布的两个连接筋2111,卡舌部212连接两个连接筋2111,限位部213分布在两个连接筋2111相背的两侧;遮挡筋2112,遮挡筋2112与两个连接筋2111朝向顶盖20外周的边缘相连接,并位于卡舌部212的上方,遮挡筋2112用于在卡舌部212与扣位孔130四周的下端面卡合配合的情况下遮挡扣位孔130。进一步地,遮挡筋2112和限位部21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两个间隔分布的连接筋2111来支撑卡舌部212,而非连成一片的连接筋2111,可以减少材料,节约成本,降低顶盖20表面缩水的几率。而且,可以提高与顶盖20的连接牢固度,避免连接筋2111断裂。此外,限位部213分布在两个连接筋2111相背的两侧,可以稳定地与扣位孔130四周的上端面限位配合,提高顶盖20的安装稳定度。此外,配置遮挡筋2112来遮挡扣位孔130,提高外观效果。而且,遮挡筋2112和限位部21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方便二者一体成型,加工方便。
为避免顶盖20被挤压后塌陷,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空气炸锅还包括:驱动组件30,设置在机壳10内部;支撑柱220,设置在顶盖20的下表面,支撑柱220的底端用于与驱动组件30的上表面限位配合。则在顶盖20被下压时,可以通过支撑柱220的底端抵接在驱动组件30的上表面,从而撑起顶盖20,可以有效防止顶盖20下压塌陷。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30包括电机310和电机支架320,电机310与电机支架320相连接,支撑柱220的底端用于与电机支架320限位配合。
对于支撑柱220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撑柱220包括周向非封闭且内部具有腔体的柱主体221和至少一个连接板222,至少一个连接板222横置在柱主体221的内部腔体中,与柱主体221的内表面相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周向非封闭且内部具有腔体的柱主体221来与顶盖20相连接,并借由驱动组件30支撑顶盖20,支撑柱22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支撑稳定,可以降低顶盖20下压形变塌陷的几率。而且柱主体221为非实心,内部具有空腔,可以避免顶盖20表面缩水,且方便加工。此外,在柱主体221的内部横置连接板222,可以提高支撑柱220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稳定支撑顶盖20,而且连接板222与顶盖20间隔分布,可以避免顶盖20表面缩水,提高顶盖20的外观效果。
进一步地,连接板222可加厚,从而增加支撑柱220整体的强度。
进一步地,柱主体221的横截面大致呈C形,连接板2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板222沿柱主体221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可根据需要设计连接板222的数量和厚度。
进一步地,支撑柱220和顶盖20一体成型,支撑柱220与顶盖20相连接的部分的厚度小于等于1mm。方便加工,保证支撑柱220和顶盖20连接牢固度的同时,可以避免顶盖20表面缩水,确保顶盖20的外观效果。
在具体应用中,支撑柱220与顶盖20相连接的部分的厚度为0.5mm、0.6mm或0.9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8和图10所示,卡扣210的数量为多个,沿顶盖20的边缘周向间隔分布,多个卡扣210与扣位孔130一一对应分布,卡扣210和顶盖20一体成型。有利于顶盖20和机壳10周向稳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8和图9所示,卡舌部212朝向顶盖20外周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向斜面2121,扣位孔130的内侧壁中靠近顶盖20外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132。则在卡舌部212插入扣位孔130的过程中,可以使第一导向斜面2121沿第二导向斜面132移动,方便卡舌部212顺利插入扣位孔130。
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包括:
机壳(10),所述机壳(10)的顶部具有开口(110),所述开口(110)的边缘处具有向内延伸的连接台(120),所述连接台(120)上设置有扣位孔(130);
顶盖(20),所述顶盖(20)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扣(210),所述卡扣(210)包括连接部(211)、卡舌部(212)和限位部(213),所述连接部(211)的顶端与所述顶盖(20)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卡舌部(212)与所述连接部(211)的底端连接,所述限位部(213)与所述连接部(211)连接并位于所述卡舌部(212)的上方;
其中,所述卡舌部(212)能够与所述扣位孔(130)的四周的下端面卡合配合,所述限位部(213)能够与所述扣位孔(130)四周的上端面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13)为限位筋,同时连接所述顶盖(20)的下表面和所述连接部(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与所述顶盖(20)相连的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限位筋远离所述顶盖(20)的一端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靠近所述顶盖(20)的一端的厚度小于等于1mm;和/或
所述限位筋垂设于所述顶盖(20)的下表面以及垂设于所述连接部(211)的外侧面;和/或
所述限位筋包括与所述顶盖(20)相连接的第一段筋(2131)和与所述第一段筋(2131)远离所述顶盖(20)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二段筋(2132),所述第一段筋(2131)和所述第二段筋(2132)均连接所述连接部(211)的外侧面,所述第一段筋(213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段筋(2132)的厚度,或者所述限位筋的竖向截面呈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13)分布在所述连接部(211)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和/或
所述扣位孔(130)的边缘处具有向上凸出且周向分布的凸筋(131),所述凸筋(131)用于与所述限位部(213)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1)包括:
间隔分布的两个连接筋(2111),所述卡舌部(212)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筋(2111),所述限位部(213)分布在两个所述连接筋(2111)相背的两侧;
遮挡筋(2112),所述遮挡筋(2112)与两个所述连接筋(2111)朝向所述顶盖(20)外周的边缘相连接,并位于所述卡舌部(212)的上方,所述遮挡筋(2112)用于在所述卡舌部(212)与所述扣位孔(130)四周的下端面卡合配合的情况下遮挡所述扣位孔(130);
其中,所述遮挡筋(2112)和所述限位部(21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
驱动组件(30),设置在所述机壳(10)内部;
支撑柱(220),设置在所述顶盖(20)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柱(220)的底端用于与所述驱动组件(30)的上表面限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20)包括周向非封闭且内部具有腔体的柱主体(221)和至少一个连接板(222),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板(222)横置在所述柱主体(221)的内部腔体中,与所述柱主体(221)的内表面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主体(221)的横截面大致呈C形,所述连接板(2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板(222)沿所述柱主体(221)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和/或
所述支撑柱(220)和所述顶盖(20)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柱(220)与所述顶盖(20)相连接的部分的厚度小于等于1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10)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顶盖(20)的边缘周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卡扣(210)与所述扣位孔(130)一一对应分布,所述卡扣(210)和所述顶盖(20)一体成型;
所述卡舌部(212)朝向所述顶盖(20)外周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向斜面(2121),所述扣位孔(130)的内侧壁中靠近所述顶盖(20)外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132)。
CN202222788820.4U 2022-10-20 2022-10-20 空气炸锅 Active CN218279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8820.4U CN218279384U (zh) 2022-10-20 2022-10-20 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8820.4U CN218279384U (zh) 2022-10-20 2022-10-20 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9384U true CN218279384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8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88820.4U Active CN218279384U (zh) 2022-10-20 2022-10-20 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9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43768B1 (en) Small form factor connector cage
US6358088B1 (en) Miniature connector
US7252549B2 (en) Connector, receptacle for connector and plug for connector
US774899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127199B2 (ja) 一体化された信号対素子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コネクタ
US6793506B1 (en)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9892027B (zh) 在塑料和金属壳体内固定印刷电路板
JP2001035603A (ja) 印刷配線板用コネクタ
JP5232202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H10134913A (ja) 小形かつ高密度の高ピン数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製造方法
US6368158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integrally molded terminals and guide pins
CN218279384U (zh) 空气炸锅
CN111936392B (zh) 钩耦接结构和使用该钩耦接结构的电池组壳体
US675870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1261070B1 (en) A terminal fitting and a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US9716336B2 (en) Cage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CA2916224C (en) Block for vehicle
CN209820244U (zh) 热交换器的主板、集管组件及热交换器
US7147515B1 (en) Dual card type connector
US6098826A (en)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housing
CN218186438U (zh) 空气炸锅壳体组件和空气炸锅
US20060172605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20120122340A1 (en) Card connector with reinforcing plates
CN220672898U (zh) 一种接口连接座
CN220343183U (zh) 宠物笼具及其网片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