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8518U - 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8518U
CN218268518U CN202221962649.8U CN202221962649U CN218268518U CN 218268518 U CN218268518 U CN 218268518U CN 202221962649 U CN202221962649 U CN 202221962649U CN 218268518 U CN218268518 U CN 218268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area
pressure vessel
groove
recess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26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小波
温华宣
唐强
胡倩倩
张挺
彭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long Anhu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long Anhu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long Anhu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long Anhu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264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8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8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85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包括贯通的储存区和与储存区两个敞口端分别固定连接的密封区,所述储存区为扁平状的壳体,所述储存区两个大面积的相对侧面上分别具有多个第一凹槽和至少一个与第一凹槽垂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储存区向外侧凹陷。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储存区内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从而使储存区表面的壳体具有多个褶皱空间,褶皱位置的直径显著降低,从而极大降低褶皱位置的应力值,提高压力容器的强度,并且整体储气量有所提升,提升可调节气体量,改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汽车的舒适性,空气减震机构被广泛的运用在汽车整车减震和局部减震上,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为了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在汽车上配备了底盘自适应高度调节功能,这个是通过压力容器来调节空气减震机构中的气体容量来实现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上提高压力容器的容积和压力容器的强度就显得越发关键。
由于安装空间受限,同时又需要增加压力容器的容积,一般的压力容器会设计成扁平的壳体,参考图1和图2,压力容器一般充入2-6MPa的压缩空气以调节减震器的充气量,当压力过大时压力容器会局部变形膨胀,甚至破裂损坏,具体的,对于截面如图3所示的压力容器,其局部应力值为δ1=PD/2t,其中,D为圆弧直径,t为压力容器的壳壁厚度;对于截面如图4所示的压力容器,其局部应力值为δ2=PD/4t;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对于压力容器来说,D越大,应力也越大,而壳壁厚度越大,应力值越小。
对于常规的压力容器来说,其厚度t为2-4mm,以一般的6系合金铝6063-T6材料为例,其屈服强度为220MPa,要满足6MPa极限压力,横向方形的直径D=2δ1t/P,对于4mm的压力容器来说,要承受6MPa的压力,直径也不得大于146mm。
然而对于扁平状的压力容器来说,其变平面的圆弧直径远大于安全直径,这时候为了结构安全,会像图2一样,在压力容器内设置多个隔板分成多个小的压力容器,以减小变形,但这一容器的容积也会相应减少,从而导致可压缩空间减小,影响减震效果。
公开号为CN103765076A的发明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液体货物存储压力容器,通过多个第1加强板和第2加强板在压力容器内形成多个储存液体的容槽。该结构虽然有效的提高了压力容器的强度,但是需要多个独立的第1加强板与第2加强板连接,还需要多个底部的加强构件,而这些零件的连接需要将相应零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起来,制造成本非常高,而且第1加强板和第2加强板会占用大量的储存空间,使得储存空间大幅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储存空间和结构强度的压力容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包括贯通的储存区和与储存区两个敞口端分别固定连接的密封区,所述储存区为扁平状的壳体,所述储存区两个大面积的相对侧面上分别具有多个第一凹槽和至少一个与第一凹槽垂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储存区向外侧凹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储存区内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从而使储存区表面的壳体具有多个褶皱空间,褶皱位置的直径显著降低,从而极大降低褶皱位置的应力值,提高压力容器的强度,并且整体储气量有所提升,提升可调节气体量,改善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交位置以及分别与储存区的表面相交的位置分别设计为圆角过渡。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具有圆弧状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沿储存区的贯通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储存区的单侧的表面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6个第一凹槽和2个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通过冲压成型或液压成型在所述储存区上一体压型得到。
优选的,所述储存区相邻的侧边连接位置分别呈圆角过渡。
优选的,所述密封区表面的拐角处均做圆角处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储存区内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从而使储存区表面的壳体具有多个褶皱空间,褶皱位置的直径显著降低,从而极大降低褶皱位置的应力值,提高压力容器的强度,并且整体储气量有所提升,提升可调节气体量,改善舒适性。通过圆角设计防止应力集中,基于表面结构设计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具体数量和尺寸,对储存区的表面结构进行划分,提高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中压力容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中压力容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压力容器的圆弧部分受力分析图;
图4为压力容器的扁平部分受力分析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褶皱式压力容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褶皱式压力容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包括贯通的储存区1和与储存区1的两个敞口端分别固定连接的密封区2,所述储存区1为扁平状的壳体,所述储存区1的的两个面积较大的相对侧面上分别具有多个第一凹槽3和至少一个与第一凹槽3垂直的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相对储存区1向外侧凹陷。
本实施例通过在储存区1内设置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从而使储存区1表面的壳体具有多个褶皱空间,根据局部应力公式δ1=PD/2t,褶皱位置的直径D显著降低,从而极大降低褶皱位置的应力值,提高压力容器的强度,并且整体储气量有所提升,提升可调节气体量,改善舒适性。
结合图7,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相交的位置以及分别与储存区1的表面相交的位置分别设计为圆角过渡,从而避免应力集中,提高抗压强度,同时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的底部均为圆弧状的结构。
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可通过对储存区1的壳体后期冲压成型进行加工得到,或者在前期铸造阶段直接与储存器1一起浇筑一体成型得到,以避免后期加工对结构产生的损伤。
所述第一凹槽3沿储存区1的贯通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在储存区1的单侧的表面上分别间隔均匀的设置有6个所述第一凹槽3和2个第二凹槽4,以对储存区1面积较大的两个表面进行分割,避免局部区域承受应力过大,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的具体尺寸和数量根据储存区1的尺寸进行适应性调整。
再参考图5,所述储存区1相邻的两个侧边的连接位置分别呈圆角过渡,密封区2表面的拐角处也均做圆角处理,从而避免拐角位置应力集中,储存区1和密封区2的基本结构和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包括贯通的储存区和与储存区两个敞口端分别固定连接的密封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区为扁平状的壳体,所述储存区两个大面积的相对侧面上分别具有多个第一凹槽和至少一个与第一凹槽垂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储存区向外侧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交位置以及分别与储存区的表面相交的位置分别设计为圆角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具有圆弧状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沿储存区的贯通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区的单侧的表面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6个第一凹槽和2个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通过冲压成型或液压成型在所述储存区上一体压型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区相邻的侧边连接位置分别呈圆角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区表面的拐角处均做圆角处理。
CN202221962649.8U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 Active CN218268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2649.8U CN218268518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2649.8U CN218268518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8518U true CN218268518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63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2649.8U Active CN218268518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85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3111A (zh) 功能梯度蜂窝夹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1022538B (zh) 多功能梯度吸能盒
CN218268518U (zh) 一种褶皱式减震压力容器
CN212579992U (zh) 门槛梁结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US5996645A (en) Aluminum alloy extruded square pipe excellent in axially compressive properties for automobile front side member
CN112448086B (zh) 电池托盘、电池包及车辆
US20030131646A1 (en) Component with locally limmited reinforcement regions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T9090U1 (de) Kraftfahrzeug-aussentank
CN113991221A (zh) 一种具有负泊松比分层四边形吸能结构的电池包三明治外壳
CN201545081U (zh) 一种边板
CN208022137U (zh) 油槽浮顶结构
CN208028122U (zh) 一种电池箱侧板、汽车电池及电动汽车
CN102787882A (zh) 双层结构集成型油底壳
CN214689797U (zh) 一种重型商用车白车身
CN112441134B (zh) 一种车辆门槛的安装方法及车辆门槛结构
CN209467201U (zh) 前纵梁及汽车
JP4497084B2 (ja) リザーブタンクの製造方法
CN101121419A (zh) 一种汽车门槛
CN113071568A (zh) 一种汽车前罩锁支撑结构
WO2015156049A1 (ja) 圧力容器
JP5750405B2 (ja) 圧力容器
CN220905096U (zh) 前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20324583U (zh) 一种电池包辊压钢加强结构
CN215578832U (zh) 底板、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20053714U (zh) 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