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6470U - 卧式端吸循环泵 - Google Patents

卧式端吸循环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6470U
CN218266470U CN202220711445.0U CN202220711445U CN218266470U CN 218266470 U CN218266470 U CN 218266470U CN 202220711445 U CN202220711445 U CN 202220711445U CN 218266470 U CN218266470 U CN 218266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ealing ring
heat insulation
pump
shaft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114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远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osai Water Pump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osai Water Pump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osai Water Pump System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osai Water Pump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114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6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6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6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卧式端吸循环泵,包括:泵轴;轴套,轴套套设于泵轴,轴套具有第一端,第一端的端面凹设有环状的容置槽,容置槽环绕轴套的轴线且容置槽的内端贯穿至轴套的内腔,容置槽内容置有密封环和隔热环,密封环和隔热环均套设于泵轴且隔热环位于密封环和容置槽的底壁面之间,隔热环的内端相对密封环的内端径向朝外收缩;定位螺母,定位螺母安装于泵轴且与第一端的端面和密封环均抵接配合。本申请提供的卧式端吸循环泵,不仅能够降低轴套传递至密封环的热量,降低循环泵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密封环密封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能够避免流体渗入隔热环和容置槽的底壁面之间,确保隔热环的隔热性能。

Description

卧式端吸循环泵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泵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端吸循环泵。
背景技术
卧式端吸循环泵包括泵轴和轴套,轴套套设于泵轴以对泵轴进行保护。轴套的前端通过键进行定位,轴套的后端通过轴套螺母进行定位,以实现将轴套固定于泵轴。为了避免流体经过泵轴外表面并从轴套和轴套螺母之间的缝隙处渗出,一般会在轴套和轴套螺母之间添加O型密封圈。然而,循环泵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会影响密封圈的性能,使得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卧式端吸循环泵。
本申请提供一种卧式端吸循环泵,包括:
泵轴;
轴套,轴套套设于泵轴,轴套具有第一端,第一端的端面凹设有环状的容置槽,容置槽环绕轴套的轴线且容置槽的内端贯穿至轴套的内腔,容置槽内容置有密封环和隔热环,密封环和隔热环均套设于泵轴且隔热环位于密封环和容置槽的底壁面之间,隔热环的内端相对密封环的内端径向朝外收缩;
定位螺母,定位螺母安装于泵轴且与第一端的端面和密封环均抵接配合。
进一步地,密封环包括环体和环状凸起,环状凸起设置于环体远离隔热环的一侧,且环状凸起在沿轴套的轴向上投影位于隔热环内。
进一步地,环状凸起呈圆锥状,且环状凸起的小径端远离隔热环设置,其中环状凸起的小径端的内径小于环体的内径。
进一步地,密封环在沿轴套的轴向上投影覆盖隔热环。
进一步地,容置槽的内周面设置有凹槽,且密封环封堵凹槽的开口。
进一步地,凹槽为环状结构,且凹槽的数量为若干,若干凹槽沿轴套的轴向间隔设置。
本申请提供的卧式端吸循环泵,通过在密封环和容置槽的底壁面之间设置有隔热环,且隔热环的内端相对密封环的内端径向朝外收缩,不仅能够降低轴套传递至密封环的热量,降低循环泵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密封环密封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能够避免流体渗入隔热环和容置槽的底壁面之间,确保隔热环的隔热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卧式端吸循环泵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请参考附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卧式端吸循环泵,包括泵轴 100、轴套200和定位螺母400。泵轴100的一端安装有叶轮,轴套200 套设于泵轴100,定位螺母400安装于泵轴100。轴套2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01和第二端,第二端通过键定位,第一端201通过定位螺母400定位,实现轴套200定位固定于泵轴100。第一端201的端面凹设有环状的容置槽202,容置槽202环绕轴套200的轴线设置,例如容置槽202与轴套200共轴设置。容置槽202的内端贯穿至轴套200的内腔,以使容置槽202的槽腔和轴套200的内腔连通。其中,容置槽202的内端也即容置槽 202靠近轴线的一端。容置槽202内容置有密封环300和隔热环500,密封环300和隔热环500均套设于泵轴100。其中,密封环300和隔热环500 均可以与泵轴100共轴设置。
隔热环500位于密封环300和容置槽202的底壁面之间,隔热环500 的内端相对密封环300的内端径向朝外收缩,定位螺母400安装于泵轴100 且与第一端201的端面和密封环300均抵接配合。定位螺母400与密封环 300抵接配合,能够对密封环300进行挤压变形,以使得密封环300对泵轴100和轴套200之间的端部间隙进行密封,同时还能够将隔热环500夹固于密封环300和容置槽202的底壁面之间。隔热环500能够将部分密封环300与容置槽202的底壁面之间进行隔热,降低轴套200传递至密封环 300的热量,降低循环泵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密封环300密封性能的影响。同时,由于隔热环500的内端相对密封环300的内端径向朝外收缩,使得密封环300在被定位螺母400抵接时能够填充至隔热环500和泵轴100的外表面之间,进而避免流体渗入隔热环500和容置槽202的底壁面之间,确保隔热环500的隔热性能。
其中,隔热环500的导热系数低于密封圈的导热系数。例如,密封圈的材质为橡胶,隔热环500的材质可以为云母等。
其中,容置槽202的底壁面是指容置槽202的内壁面中相对容置槽202 的开口的壁面。
其中,密封环300为弹性结构,在被定位螺母400抵接时会发生形变以填充至隔热环500和泵轴100的外周面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环300包括环体210和环状凸起320,环体210套设于泵轴100。环状凸起320设置于环体210远离隔热环500 的一侧,环状凸起320可以与环体210共轴设置。其中,环状凸起320在沿轴套200的轴向上投影位于隔热环500内,如此设置能够通过环状凸起 320加强隔热环500至泵轴100外表面之间的密封,进一步提高泵轴100 和轴套200之间的端部间隙的密封性能,以及进一步提高对隔热环500和泵轴100之间的密封性能。
其中,环状凸起320的轴向长度可以为环体210厚度的0.75-1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环状凸起320呈圆锥状,且环状凸起320 的小径端远离隔热环500设置,其中环状凸起320的小径端的内径小于环体210的内径,如此设置,使得密封环300在装配于泵轴100上时,环状凸起320的小径端紧裹于泵轴100的外周,进一步提高泵轴100和轴套200 之间的端部间隙的密封性能,同时还能够利用环状凸起320加强密封环300位于隔热环500和泵轴100之间部分的压缩度,进而能够持续维护该部分密封环300的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环300在沿轴套200的轴向上投影覆盖隔热环500,以避免隔热环500在随着泵轴100旋转时出现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202的内周面设置有凹槽203,且密封环300封堵凹槽203的开口,如此设置,能够降低密封环300与凹槽 203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轴套200传递至密封环300的热量。同时,容置槽202的槽腔内的空气导热系数低于金属材质的泵轴 100,能够将泵轴100中的热量从泵轴100的其他部分散出,进而有助于降低轴套200传递至密封环300的热量。
其中,凹槽203的内周面是指凹槽203的内壁面中环绕槽口的壁面。
其中,凹槽203为环状结构,且凹槽203的数量为若干,若干凹槽203 沿轴套200的轴向间隔设置,以再进一步降低轴套200传递至密封环300 的热量。
需要理解的是,上文如有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三个以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卧式端吸循环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轴;
轴套,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泵轴,所述轴套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凹设有环状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环绕所述轴套的轴线且所述容置槽的内端贯穿至所述轴套的内腔,所述容置槽内容置有密封环和隔热环,所述密封环和所述隔热环均套设于所述泵轴且所述隔热环位于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容置槽的底壁面之间,所述隔热环的内端相对所述密封环的内端径向朝外收缩;
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安装于泵轴且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和所述密封环均抵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端吸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包括环体和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设置于所述环体远离所述隔热环的一侧,且所述环状凸起在沿所述轴套的轴向上投影位于所述隔热环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端吸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呈圆锥状,且所述环状凸起的小径端远离所述隔热环设置,其中所述环状凸起的小径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环体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端吸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在沿所述轴套的轴向上投影覆盖所述隔热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卧式端吸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内周面设置有凹槽,且所述密封环封堵所述凹槽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端吸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环状结构,且所述凹槽的数量为若干,若干所述凹槽沿所述轴套的轴向间隔设置。
CN202220711445.0U 2022-03-30 2022-03-30 卧式端吸循环泵 Active CN218266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11445.0U CN218266470U (zh) 2022-03-30 2022-03-30 卧式端吸循环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11445.0U CN218266470U (zh) 2022-03-30 2022-03-30 卧式端吸循环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6470U true CN218266470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06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11445.0U Active CN218266470U (zh) 2022-03-30 2022-03-30 卧式端吸循环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6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31783A1 (ja) 流体荷役継手および流体荷役装置
JP2013131484A (ja) 防水栓
CN218266470U (zh) 卧式端吸循环泵
CN212303778U (zh) 纽扣电池或柱状电池
TWM601929U (zh) 具後蓋護罩防漏強化的罐裝磁力泵
JP5271003B2 (ja) Frp製クライオスタット
CN112046955A (zh) 罐式集装箱
TWI738327B (zh) 具後蓋護罩防漏強化的罐裝磁力泵
KR102495352B1 (ko) 로터 조립체
CN211423205U (zh) 一种滚珠式传动轴
KR101598802B1 (ko) 가스켓 제조방법
CN210456004U (zh) 罐式集装箱
CN211145353U (zh) 一种防尘油封
CN108087248B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5738685U (zh) 储液箱及吸尘器
CN220421564U (zh) 真空炉用水冷电机
CN217504012U (zh) 电子阳极、储水装置和热水器
CN221126216U (zh) 密封装置、电池顶盖和电池
CN205592388U (zh) 密封卡箍
JP7250377B1 (ja) マグネットポンプ
CN220915057U (zh) 一种电机冷却结构
CN110762029A (zh) 绝缘电子水泵
CN220396441U (zh) 用于减速器的冷却水嘴及减速器
CN221126217U (zh) 金属焊接件、电池顶盖和电池
CN218493868U (zh) 一种塑封磁极叶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