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4477U - 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4477U
CN218264477U CN202222411988.3U CN202222411988U CN218264477U CN 218264477 U CN218264477 U CN 218264477U CN 202222411988 U CN202222411988 U CN 202222411988U CN 218264477 U CN218264477 U CN 218264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wall
photovoltaic glass
heat dissipation
photovoltaic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119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兵
李万昌
梅鹏
岑培兴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gsheng Curtain Wa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sheng Curtain Wa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sheng Curtain Wal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sheng Curtain Wa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119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4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4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4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该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包括内层幕墙和外层幕墙,内层幕墙安装于建筑物的外立面;外层幕墙包括穿孔板、光伏玻璃板和光伏支架,光伏支架安装于建筑物的外立面,且位于内层幕墙的外侧,光伏玻璃板和穿孔板并列固定于光伏支架的外侧上,内层幕墙和外层幕墙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外层幕墙外侧具有连通散热通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光伏玻璃板上下两端,穿孔板盖设于进风口处,穿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减少光伏玻璃板产生的热量对室内温度变化的影响,并且可以有效的阻挡雨水从光伏玻璃幕墙进入室内,同时,提高光伏玻璃幕墙的适配性和美观度。

Description

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幕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
背景技术
光伏幕墙是一种应变气候的建筑的围护结构,同时又可利用建筑立面提供的空间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缓解电网压力。
而现有的常规光伏玻璃幕墙一般采用单层幕墙,可以产生电能,但是现有的光伏玻璃板的光能转化率较低,照射到光伏玻璃板上的太阳光还有很大一部分会转化成热能,同时,光伏玻璃板在运行发电的过程中本身也会散发热量,两部分热能将会升高光伏玻璃板及玻璃板后空气层的温度,从而对室内的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运行环境温度的升高也会导致光伏构件发电效率的降低、使用寿命缩短,且该现象在夏天尤为明显,室内需开启制冷设备来抵消光伏玻璃产生的热量对室内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旨在解决现有的光伏幕墙产生的热能及温度升高对室内产生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安装于建筑物上,该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包括:
内层幕墙,所述内层幕墙安装于建筑物的外立面;
外层幕墙,所述外层幕墙包括穿孔板、光伏玻璃板和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安装于所述建筑物的外立面,且位于所述内层幕墙的外侧,所述光伏玻璃板和所述穿孔板并列固定于所述光伏支架的外侧上,所述内层幕墙和所述外层幕墙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外层幕墙外侧具有连通所述散热通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光伏玻璃板上下两端,所述穿孔板盖设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穿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还包括披水板,所述披水板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底端,与所述穿孔板的下边缘连接,所述披水板呈朝向所述穿孔板倾斜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披水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支架包括立柱、横梁和连接件,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梁连接形成框架结构,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立柱和建筑物之间,所述立柱的后侧设有燕尾槽,所述连接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燕尾槽滑动套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扣合件,所述扣合件包括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所述第一扣板和所述第二扣板围合于所述连接件的外侧,所述扣合件的上下内侧面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与所述连接件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还包括梭形百叶,所述梭形百叶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内,且位于所述散热通道的底端,与建筑物和所述外层幕墙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梭形百叶包括叶片、边框和紧固件,所述边框连接于所述立柱与所述建筑物的外立面之间,所述叶片与所述边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叶片的与所述边框连接的端面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叶片固定于所述边框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梁包括第一子横梁和第二子横梁,所述第一子横梁和第二子横梁间隔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子横梁朝向所述第一子横梁一侧延伸设有挡边,所述挡边远离所述出风口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边朝向所述出风口一侧的壁面上设有防水挂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的外侧均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对所述光伏玻璃板的竖向进行限位,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光伏玻璃板和所述横梁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光伏玻璃板的接线盒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包括内层幕墙和外层幕墙,所述内层幕墙安装于建筑物的外立面;所述外层幕墙包括穿孔板、光伏玻璃板和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安装于所述建筑物的外立面,且位于所述内层幕墙的外侧,所述光伏玻璃板和所述穿孔板并列固定于所述光伏支架的外侧上,所述内层幕墙和所述外层幕墙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外层幕墙外侧具有连通所述散热通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光伏玻璃板上下两端,所述穿孔板盖设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穿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本申请通过设置所述内层幕墙和所述外层幕墙的双层幕墙设置,从而提高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的隔热效率;所述内层幕墙和所述外层幕墙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通过设置于所述外层幕墙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外界自然环境连通,从而可以循环的排出光伏玻璃产生的热量,降低光伏幕墙后面空间空气温度,防止热量传入室内,使得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散热作用,可以达到节能的目标。同时,在所述进风口处设置穿孔板,利用所述穿孔板对所述进风口进行遮挡,可以有效的阻挡雨水从光伏玻璃幕墙外侧进入室内,提高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的防水能力,并且,所述穿孔板可以对所述进风口进行遮挡,提高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与建筑物装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与建筑物装配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的竖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6为图5中A-A处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8为图5中B-B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84154066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该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包括内层幕墙10和外层幕墙20,所述内层幕墙10安装于建筑物200的外立面;所述外层幕墙20包括穿孔板21、光伏玻璃板22和光伏支架23,所述光伏支架23安装于所述建筑物200的外立面,且位于所述内层幕墙10的外侧,所述光伏玻璃板22和所述穿孔板21并列固定于所述光伏支架23的外侧上,所述内层幕墙10和所述外层幕墙20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30,所述外层幕墙20外侧具有连通所述散热通道30的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所述进风口31和所述出风口32设置于所述光伏玻璃板22上下两端,所述穿孔板21盖设于所述进风口31处,所述穿孔板21上设有多个通孔。
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包括内层幕墙10,所述内层幕墙10设于建筑物200的外立面上,所述内层幕墙10可以是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建筑物200的室内窗口,也可以是直接封堵建筑物200的室内窗口,在此不作特殊限定。所述内层幕墙10可以是铝合金窗系统,也可以采用玻璃幕墙系统,如此,可以提高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对现有建筑的适配能力,即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可以是通过对现有的建筑物200进行二次改造,在其原有的铝合金窗系统或者为玻璃幕墙系统上增设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也可以是在新建的建筑物200上安装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从而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与建筑物200之间的适配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还包括外层幕墙20,所述外层幕墙20包括穿孔板21、光伏玻璃板22和光伏支架23,所述光伏支架23安装于所述建筑物200的外立面上,且位于所述内层幕墙10背离室内的一侧。所述光伏玻璃板22安装于所述光伏支架23的外侧,用于吸收太阳光转换成电能,以完成光伏发电,所述内层幕墙10和所述外层幕墙20之间间隔设置,使得所述内层幕墙10和所述外层幕墙20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30,所述外层幕墙20的远离所述内层幕墙10朝外的一侧设有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所述进风口31和所述出风口32与所述散热通道30连通,从而将所述散热通道30与外界自然连通,以对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内进行散热,所述出风口32和所述进风口31相对设置于所述光伏玻璃板22上下两端,本申请以所述进风口31设置于所述光伏玻璃板22的下端,即对应建筑物200层间的下端,所述出风设置于所述光伏玻璃板22的上端,对应于建筑物200的上端,本申请还在所述进风口31处设置了穿孔板21,所述穿孔板21与所述光伏玻璃板22并列固定于所述光伏支架23的的外侧上,所述穿孔板21上设有多个通孔,该通孔连通所述穿孔板21相对的两个侧面,既可以保证所述进风口31气流强度,也可以对所述进风口31进行遮挡,可以有效的阻挡雨水从外层幕墙20进入室内,提高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的防水能力,并且,所述穿孔板21可以对所述进风口31进行遮挡,提高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的美观性。
参照图3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还包括披水板24,所述披水板24设于所述散热通道30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31的底端,与所述穿孔板21的下边缘连接,所述披水板24呈朝向所述穿孔板21倾斜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进风口31处设置所述穿孔板21进行挡水时,雨水仍然有可能穿过所述穿孔板21进而外层幕墙20内,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通道内还设有披水板24,所述披水板24连接于所述内层幕墙10和所述外层幕墙20之间,且位于所述进风口31的底端,与穿孔板21的下边缘连接,呈朝向所述穿孔板21倾斜设置。如此,即使有部分雨水穿过所述穿孔板21,也会依靠重力从所述穿孔板21后面的披水板24自动排出,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的防水性能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披水板2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可选地,所述披水板2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是5度、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35度、40度、45度等,所述披水板2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所述内层幕墙10和所述外层幕墙20之间的间距以及建筑物200的地理环境进行设置,在此不作特殊限定。
参照图3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支架23包括立柱231、横梁232和连接件234,所述立柱231与所述横梁232连接形成框架结构,所述连接件234连接于所述立柱231和建筑物200之间,所述立柱231的后侧设有燕尾槽231a,所述连接件234通过紧固件283与所述燕尾槽231a滑动套接。所述立柱231和所述横梁232之间相互连接形成框架,以方便将所述光伏玻璃板22安装于建筑物200的外立面上,该框架通过连接件234与建筑物200的外立面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框架结构固定于所述建筑物200的外立面,在所述立柱231的后侧设置有燕尾槽231a,所述连接件234通过紧固件283与所述燕尾槽231a进行滑动套接,从而方便对所述光伏支架23调整安装于所述建筑物200的外立面上,提高安装效率。
参照图5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支架23还包括扣合件27,所述扣合件27包括第一扣板271和第二扣板272,所述第一扣板271和所述第二扣板272围合于所述连接件234的外侧,所述扣合件27的上下内侧面设有缓冲垫273,所述缓冲垫273与所述连接件234抵接。所述连接件234可以是槽钢或者其他形式的钢材,本实施例以所述连接为槽钢进行示例,其他实施例可以参照本实施例进行实施。为了提高所述槽钢的美观性,本实施在所述连接件234的外侧设置了扣合件27,所述扣合件27包括第一扣板271和第二扣板272,两者扣合包裹于所述连接件234的外侧,为了实现所述连接件234与所述扣合件27之间的缓冲,还在所述扣合件27的上下内侧面设有缓冲垫273,所述缓冲垫273与所述连接件234抵接。从而减小相互之间的碰撞,提高所述光伏支架23的可靠性。
参照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还包括梭形百叶28,所述梭形百叶28设于所述散热通道30内,且位于所述散热通道30的底端,与建筑物200和所述外层幕墙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通道30内设有梭形百叶28,所述梭形百叶28设于所述进风口31和所述出风口32之间。具体地所述梭形百叶28设于建筑物200的外立面的窗台下沿,与横梁232平行设置,如此,可以将所述梭形百叶28对所述外层幕墙20的下半段进行遮挡,提高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100室内处的观感。
参照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梭形百叶28包括叶片281、边框282和紧固件283,所述边框282连接于所述立柱231与所述建筑物200的外立面之间,所述叶片281与所述边框28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叶片281的与所述边框282连接的端面上设有连接孔281a,所述紧固件283穿过所述连接孔281a将所述叶片281固定于所述边框282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边框282用于将所述叶片281固定于所述散热通道30内,所述紧固件283用于将所述叶片281固定连接于所述边框282上,本实施例在所述叶片281的与所述边框282连接的端面上设有连接孔281a,在通过所述紧固件283穿过所述连接孔281a将所述叶片281固定于所述边框282上,从而可避免在所述叶片281的周侧开设连接孔281a,提高所述梭形百叶28的美观性和一致性。
参照图5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梁232包括第一子横梁232a和第二子横梁232b,所述第一子横梁232a和第二子横梁232b间隔形成所述出风口32,所述第二子横梁232b朝向所述第一子横梁232a一侧延伸设有挡边233a,所述挡边233a远离所述出风口32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32设于所述建筑物200层间的上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子横梁232a和所述第二子横梁232b之间,所述第一子横梁232a和所述第二子横梁232b之间相互适配设置且相互间隔形成所述出风口32以连通所述散热通道30的连通通道,所述第二子横梁232b靠近所述内层幕墙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横梁232a相对的一侧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子横梁延伸的挡边233a,所述挡边233a用于防止台风暴雨天气,少量雨水顺着所述出风口32从所述第一子横梁232a和所述第二子横梁232b的之间的间隙倒灌进入所述散热通道30内。
参照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边233a朝向所述出风口32一侧的壁面上设有防水挂钩233b。所述防水挂钩233b可以进一步对进入所述所述第一子横梁232a和所述第二子横梁232b的之间的雨水进行阻挡,提高防水性能。
参照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梁232的外侧均设有限位板25,所述限位板25用于对所述光伏玻璃板22的竖向进行限位,所述限位板25与所述光伏玻璃板22和所述横梁23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26,所述光伏玻璃板22的接线盒221设于所述容纳空间26内。所述横梁232内预留了光伏玻璃本的接线盒221容纳空间26,以用于所述光伏玻璃板22走线,所述光伏玻璃板22用结构胶粘结玻璃副框,再将其挂装固定所述横梁232的外侧均设有限位板25上,使得所述光伏玻璃板22可以方便快速地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安装于建筑物上,其特征在于,该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包括:
内层幕墙,所述内层幕墙安装于建筑物的外立面;
外层幕墙,所述外层幕墙包括穿孔板、光伏玻璃板和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安装于所述建筑物的外立面,且位于所述内层幕墙的外侧,所述光伏玻璃板和所述穿孔板并列固定于所述光伏支架的外侧上,所述内层幕墙和所述外层幕墙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外层幕墙外侧具有连通所述散热通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光伏玻璃板上下两端,所述穿孔板盖设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穿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还包括披水板,所述披水板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底端,与所述穿孔板的下边缘连接,所述披水板呈朝向所述穿孔板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披水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包括立柱、横梁和连接件,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梁连接形成框架结构,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立柱和建筑物之间,所述立柱的后侧设有燕尾槽,所述连接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燕尾槽滑动套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扣合件,所述扣合件包括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所述第一扣板和所述第二扣板围合于所述连接件的外侧,所述扣合件的上下内侧面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与所述连接件抵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还包括梭形百叶,所述梭形百叶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内,且位于所述散热通道的底端,与建筑物和所述外层幕墙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形百叶包括叶片、边框和紧固件,所述边框连接于所述立柱与所述建筑物的外立面之间,所述叶片与所述边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叶片的与所述边框连接的端面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叶片固定于所述边框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第一子横梁和第二子横梁,所述第一子横梁和第二子横梁间隔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子横梁朝向所述第一子横梁一侧延伸设有挡边,所述挡边远离所述出风口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朝向所述出风口一侧的壁面上设有防水挂钩。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外侧均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对所述光伏玻璃板的竖向进行限位,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光伏玻璃板和所述横梁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光伏玻璃板的接线盒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CN202222411988.3U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 Active CN218264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11988.3U CN218264477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11988.3U CN218264477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4477U true CN218264477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1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11988.3U Active CN218264477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4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302355A1 (en) Sola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7832392B2 (en) Sola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7753048B2 (en) Sola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471214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構造
CN218264477U (zh) 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双层光伏玻璃幕墙
TWM529723U (zh) 屋頂之通風構造
CN107785450A (zh) 一种光伏组件、光伏瓦片及建筑屋顶光伏系统
CN114508203B (zh) 一种bipv光伏屋面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6865880U (zh) 一种户外防雨散热电力通信网络设备箱
JP4829160B2 (ja) 太陽熱集熱壁構造
JPH08181346A (ja) 太陽電池付壁パネル
JP3817063B2 (ja) 建物用ルーバ
CN211313981U (zh) 人字形百叶防雨通风窗
CN205543878U (zh) 一种户外配电箱顶部防水通风结构
CN220414601U (zh) 一种bipv幕墙
CN216981299U (zh) 一种防护通风结构及防护通风板
CN220725578U (zh) 一种遮阳装置和遮阳建筑
CN220747397U (zh) 密封型吊顶板
CN209786553U (zh) 室外防雨配电箱
CN216517604U (zh) 一种用于百叶窗的上密封组件及一种百叶窗
CN218881698U (zh) 一种建筑屋面隔热结构
CN220890031U (zh) 一种双层百叶窗
CN209924715U (zh) 一种铝合金门窗下滑结构
JP6415797B2 (ja) 太陽電池を用いた外装構造
CN214469113U (zh) 一种降噪效果好的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