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1698U - 一种建筑屋面隔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屋面隔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1698U
CN218881698U CN202223314830.0U CN202223314830U CN218881698U CN 218881698 U CN218881698 U CN 218881698U CN 202223314830 U CN202223314830 U CN 202223314830U CN 218881698 U CN218881698 U CN 218881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component
supporting component
heat insulation
roof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48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星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3148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1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1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1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屋面隔热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以及隔热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呈连续上下起伏状固定安装于屋面基层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两端均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呈框架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方;所述隔热组件呈脊形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上方,且隔热组件的边缘均位于所述屋面基层边缘外侧。通过第一支撑组件及第二支撑组件将隔热组件架设在屋面基层上方,便于将建筑屋面隔热结构安装在现有的老屋面上,对老屋面的隔热性能进行改造。并且隔热组件下方的第二支撑组件呈框架结构,其内部的空间与大气连通,第一支撑组件形成多个通风通道,具有很好的通风散热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屋面隔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屋面隔热结构。
背景技术
屋顶是暴露在阳光下面积最大的部分,是房屋热量最大的来源。在炎热的夏季,屋顶屋面结构表面温度过高,导致从屋顶进入室内的环境热量大,使室内温度升高。屋面作为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建筑能耗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屋面隔热性能较差,导致在炎热的夏季,会严重降低居住者的舒适性。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出了设置在屋顶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
公告号为CN21494175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屋面隔热结构,其与脊形屋顶结构相结合,过在房梁板上开设蓄水槽来对雨水进行收集,在然后雨水通过导水管进入到隔热层内部的压力件内部的吸水海绵内,压力件随着重量向下压,通过两侧的拉动件对蓄水槽内部的T形块进行位移,将蓄水槽堵住不在收集雨水,待雨水蒸发,蓄水槽再露出,其具有安全性好、便于安装以及隔热效果好的优点。但是,其与脊形屋顶结构相结合进行安装,不适用于对传统不具有屋面隔热结构的农村自建房或者老式房的改造。
公告号为CN21008667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够在现有房屋屋顶进行安装的建筑节能屋面隔热结构,其通过在屋面基层边缘设置支撑围墙,并在支撑围墙内侧固定设置支撑墩对隔热层进行支撑,其虽然在支撑围墙设置有进风通槽,以及无动力风机,但是其通风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并且支撑围墙以及支撑墩组合成的支撑层重量较重,对房屋本体的承重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屋面隔热结构不适用于对对传统不具有屋面隔热结构的农村自建房或者老式房的改造,能够在现有房屋屋顶进行安装的建筑节能屋面隔热结构通风效果不好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既能够适用于老屋面以及新屋面,并且便于安装、通风及隔热效果好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
一种建筑屋面隔热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以及隔热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呈连续上下起伏状固定安装于屋面基层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两端均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呈框架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方;所述隔热组件呈脊形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上方,且隔热组件的边缘均位于所述屋面基层边缘外侧。
隔热组件通过第一支撑组件及第二支撑组件架设于屋面基层上方,便于对现有的老屋面进行改造,隔热组件与屋面基层之间的空间与大气连通,便于通风散热,隔热组件呈脊形,便于排水,隔热组件的边缘均位于屋面基层边缘外侧,从而能够对屋面基层整体进行隔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呈波浪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底部与所述屋面基层连接,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
通过将第一支撑组件设置呈波浪型结构,波浪型结构的第一支撑组件底部及顶部分别与屋面基层及第二支撑组件连接,结构更加稳定且便于安装,波浪型结构的第一支撑组件两端与大气连通,形成多个通风通道,便于空气流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横杆及支撑竖杆,若干所述支撑横杆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顶部,所述支撑竖杆架设于所述支撑横杆顶部,且所述支撑竖杆顶部支撑所述隔热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隔热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方依次铺设有保温层及反光层。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为隔热棉或聚苯板。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层为太阳能电池板或反光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组件顶部安装有无动力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本实用新型中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通过第一支撑组件及第二支撑组件将隔热组件架设在屋面基层上方,第一支撑组件整体呈连续上下起伏状,其底部与屋面基层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将建筑屋面隔热结构安装在现有的老屋面上,对老屋面的隔热性能进行改造。并且隔热组件下方的第二支撑组件呈框架结构,其内部的空间与大气连通,第一支撑组件的两端均与大气连通,形成多个通风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很好的通风散热的效果。
②本实用新型中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第一支撑组件呈波浪型的整体结构,将第一支撑组件铺设在屋面基层上,并将第一支撑组件底部与屋面基层固定连接,其整体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并且便于在老屋面上安装。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隔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组件;2、第二支撑组件;201、支撑横杆;202、支撑竖杆;3、隔热组件;301、支撑板;302、保温层;303、反光层;4、无动力风机;5、屋面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第二支撑组件2以及隔热组件3。其中第一支撑组件1呈连续上下起伏状固定安装于屋面基层5上,第一支撑组件1的两端均与大气连通。优选地,第一支撑组件1整体呈波浪型的板状结构,其铺设与屋面基层5上,且其两端均与大气连通形成多个通风通道。第一支撑组件1底部与屋面基层5固定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组件1为波浪形钢板,波浪形钢板底部通过铆钉或膨胀螺栓与屋面基层5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波浪形钢板呈镂空的网状结构。通过将波浪形钢板设置呈镂空的网状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波浪形钢板的重量,减轻房屋的承重。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1的截面还可以为连续的梯形结构或者六边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支撑组件2呈框架结构固定架设于波浪形钢板上方,第二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横杆201以及支撑竖杆202。其中,若干支撑横杆201水平设置且等间距平行架设于波浪形钢板顶部,且每一个支撑横杆201均跨越波浪形钢板的两端且与所有的波浪顶部连接。支撑竖杆202竖直架设于支撑横杆201顶部且与支撑横杆201固定连接,支撑竖杆202顶部用于支撑隔热组件3。
优选地,支撑横杆201以及支撑竖杆202均为方钢管,支撑横杆201与波浪形钢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支撑竖杆202与支撑横杆201之间同样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组件3呈脊形架设于支撑竖杆202上方,且隔热组件3的边缘均位于屋面基层5边缘外侧。隔热组件3设置成脊形结构,便于排水,有效防止雨水聚集在隔热组件3上方。隔热组件3的边缘均位于屋面基层5边缘外侧,隔热组件3投影在屋面基层5上的投影形状大于屋面基层5的形状,即隔热组件3能够将屋面基层5完全罩设在内。面积更大的隔热组件3能够更好的遮挡屋面基层5,从而能够对屋面产生全方位的隔热效果。在下雨时,雨水不易沿着墙面流下,降低雨水对墙面的侵蚀。
优选地,如图4所示,隔热组件3包括支撑板301,支撑板301的上方依次铺设有保温层302以及反光层303。具体的,支撑板301采用钢板制成,支撑竖杆202上端面倾斜设置且与支撑板301的角度相同,支撑竖杆202上端面与支撑板301之间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支撑横杆201的两端延伸至支撑板301下表面,且支撑横杆201的两端面呈与支撑板301角度相同的斜面,支撑横杆201的两端面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与支撑板301固定连接。支撑横杆201与支撑竖杆202均与支撑板301固定连接,能够对支撑板301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保温层302优选为隔热棉或聚苯板。隔热棉采用高分子橡塑棉制成,其靠近支撑板301的一侧设置有油胶层,隔热棉通过油胶层与支撑板301连接。隔热棉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防火阻燃的效果。具体的,隔热棉的厚度为20mm-50mm。聚苯板又称聚苯乙烯泡沫板,其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以及抗水防潮的性能。聚苯板的厚度为30mm-100mm。
在本实施例中,反光层303为太阳能电池板或反光涂料。太阳能电池板不仅能够有效吸收照射到屋顶的太阳光,还能够有效利用太阳光,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反光涂料为隔热涂料,其在反光隔热的同时还具有防污防水的功能。在实际应用时,为了便于将反光层303铺设于保温层302上,在保温层302与反光层303之间设置连接层,从而便于在保温层302上铺设反光层303。
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还包括无动力风机4。无动力风机4安装于隔热组件3顶部高度最高的位置。通过设置无动力风机4能够加速屋面基层5与隔热组件3之间的空间中的空气流动,进行通风散热,进一步的降低了屋内因为受到阳光照射而温度升高的幅度,有效提高了屋内居住者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通过第一支撑组件1及第二支撑组件2将隔热组件3架设在屋面基层5上方,第一支撑组件1为波浪形钢板,一方面形成多个通风通道,具有很好的通风散热的效果,另一方面一体的结构设置便于将第二支撑组件2安装于现有的屋面基层5上方,且稳定性好。框架型结构的第二支撑组件2,其内部的空间与大气连通,能够进一步便于空气流通,增强通风散热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建筑屋面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组件(1),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呈连续上下起伏状固定安装于屋面基层(5)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的两端均与大气连通;
第二支撑组件(2),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呈框架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上方;以及
隔热组件(3),所述隔热组件(3)呈脊形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上方,且隔热组件(3)的边缘均位于所述屋面基层(5)边缘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呈波浪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底部与所述屋面基层(5)连接,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横杆(201)及支撑竖杆(202),若干所述支撑横杆(201)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顶部,所述支撑竖杆(202)架设于所述支撑横杆(201)顶部,且所述支撑竖杆(202)顶部支撑所述隔热组件(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杆(201)的两端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隔热组件(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3)包括支撑板(301),所述支撑板(301)上方依次铺设有保温层(302)及反光层(3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302)为隔热棉或聚苯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303)为太阳能电池板或反光涂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面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3)顶部安装有无动力风机(4)。
CN202223314830.0U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建筑屋面隔热结构 Active CN218881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4830.0U CN218881698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建筑屋面隔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4830.0U CN218881698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建筑屋面隔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1698U true CN218881698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1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4830.0U Active CN218881698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建筑屋面隔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16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28704A1 (en) Vented roof and wall system
US7810490B2 (en) Sola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06545096B (zh) 一种太阳能蓄热式被动太阳房
US4392483A (en) Solar collector means
US4557253A (en) Solar collector employing conventional siding, and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therefor
CN110984625A (zh) 光伏百叶与太阳能烟囱双发电的楼体温室建筑
CN214423787U (zh) 一种光伏一体化的通风隔热屋面
CN218881698U (zh) 一种建筑屋面隔热结构
CN206037449U (zh) 夹角型太阳能电池板集热幕墙与屋面及通风空调系统
CN209989976U (zh) 坡屋面太阳能集热驱动的双层通风墙体隔热装置
CN105910300A (zh) 夹角型太阳能电池板集热幕墙与屋面及通风空调系统
CN215407014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坡屋面与建筑一体化施工结构
JP2954872B2 (ja) 家 屋
JP2848221B2 (ja) 太陽電池組み込み省エネ型カーテンウォール
CN212534483U (zh) 一种多功能被动房
CN211716905U (zh) 低层建筑被动式太阳能集热节能墙系统
CN113482252A (zh) 一种坡屋面光伏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1261931Y (zh) 集热式阳台护栏
CN215670612U (zh) 一种节能型防晒屋面结构
CN216641103U (zh) 一种轻钢建筑式坡屋面结构
CN201191056Y (zh) 太阳能热压通风屋面
CN212053403U (zh) 一种新型隔热的多层钢结构节能型屋架
CN214884581U (zh) 一种外墙用防晒太阳能装置
CN220421702U (zh) 光伏瓦片模块
CN218492870U (zh) 一种建筑节能屋面隔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