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3311U - 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3311U
CN218263311U CN202222120898.9U CN202222120898U CN218263311U CN 218263311 U CN218263311 U CN 218263311U CN 202222120898 U CN202222120898 U CN 202222120898U CN 218263311 U CN218263311 U CN 218263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oad
concrete
permeabl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208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忠
白龙威
牛双建
肖水明
郑伟男
姚尚峰
潘锡中
欧阳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21208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3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3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3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包括底部所设置的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上部设置透水砼,所述透水砼的两侧的分别设置有花岗岩层,在所述花岗岩层间设置有透水层,在近河道侧的花岗岩层设置有灰卵石层,所述灰卵石层的下部一侧设置有不锈钢板固定结构,所述不锈钢板固定结构下侧开设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下部设置道牙,所述道牙与碎石层间设置有水连通件,在远河道侧设置有人行道。本实用新型新增20公分的强度、刚度补偿层级配碎石层,一方面可以其显著增加了碎石层厚度,更加有利于路面排水,更重要的是其起到强度、刚度补偿作用,可以在路基与混凝土之间起到缓冲力的作用。

Description

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道路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景观道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城市中心的步行街、繁华地段的道路、旅游区道路中,能有效的提升城市、旅游区特色,给行人留有深刻印象,提升城市或旅游区的知名度。
但现有城市景观道路由于路基与透水混凝土之间的刚度参数、强度参数等相差过大,造成路基的排水难度增加,并且透水混凝土其表面易脱落、松散等缺点,增加了透水混凝土施工在景观道路上的施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新增20公分的强度、刚度补偿层级配碎石层,一方面可以其显著增加了碎石层厚度,更加有利于路面排水,更重要的是其起到强度、刚度补偿作用,可以在路基与混凝土之间起到缓冲力的作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路基与透水混凝土之间的刚度参数、强度参数等相差过大,造成路基的排水难度增加,并且透水混凝土其表面易脱落、松散等缺点,增加了透水混凝土施工在景观道路上的施工难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包括底部所设置的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上部设置透水砼,所述透水砼的两侧的分别设置有花岗岩层,在所述花岗岩层间设置有透水层,在近河道侧的花岗岩层设置有灰卵石层,所述灰卵石层的下部一侧设置有不锈钢板固定结构,所述不锈钢板固定结构下侧开设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下部设置道牙,所述道牙与碎石层间设置有水连通件,在远河道侧设置有人行道。
进一步地,所述人行道的一侧设置道牙,所述道牙连接道路绿化带。
进一步地,所述水连通件为排水孔路,所述排水孔路由道牙向碎石层延伸,在雨水季能够将碎石层所渗入的水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层包括有第一透水沥青层、第二透水沥青层,所述第一透水沥青层与透水砼相贴合,所述第二透水沥青层设置在第一透水沥青层上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透水沥青层与透水砼间设置有划线层,所述划线层引导所渗透的水向近河道侧单向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板固定结构包括侧连接部,所述侧连接部的底端一侧连接有底连接部,所述底连接部与侧连接部呈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侧连接部的一侧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扣件,所述扣件扣入道路下部的混凝土实现侧部加固。
进一步地,所述底连接部的上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刺块,所述固定刺块与灰卵石层相抵触贴合,所述固定刺块的上部伸入至灰卵石层的内部,以增加与灰卵石层的连接稳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侧连接部、底连接部的末端贯穿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分别实现与路基的侧壁、底壁相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新增20公分的强度、刚度补偿层级配碎石层,一方面可以其显著增加了碎石层厚度,更加有利于路面排水,更重要的是其起到强度、刚度补偿作用,可以在路基与混凝土之间起到缓冲力的作用;
2、基层采取级配碎石结构,面层采取第一透水沥青层与第二透水沥青层的双层结构,两层之间依靠水泥的粘结力而形成,在养护龄期达到之后,形成具有强度的孔隙结构,自然降落的雨水以及路面径流水可以直接渗透进入土壤中,以及通过预先埋设的渗管与相应的生态植草沟结合,形成对径流水以及雨水的净化作用,同时也是缓解热岛效应的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中不锈钢板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近河道侧、2-灰卵石层、3-不锈钢板固定结构、4-排水沟、5-道牙、6-排水孔路、7-花岗岩层、8-划线层、9-第一透水沥青层、10-第二透水沥青层、11-透水砼、12-碎石层、13-人行道、14-远河道侧、31-侧连接部、32-底连接部、33-固定刺块、34-扣件、35-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所示,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包括底部所设置的碎石层12,碎石层12的上部设置透水砼11,透水砼11的两侧的分别设置有花岗岩层7,在花岗岩层7间设置有透水层,在近河道1侧的花岗岩层设置有灰卵石层2,灰卵石层2的下部一侧设置有不锈钢板固定结构3,不锈钢板固定结构3下侧开设排水沟4,排水沟4下部设置道牙5,道牙5与碎石层12间设置有水连通件,在远河道侧14设置有人行道13,新增20公分的强度、刚度补偿层级配碎石层12,一方面可以其显著增加了碎石层厚度,更加有利于路面排水,更重要的是其起到强度、刚度补偿作用,可以在路基与混凝土之间起到缓冲力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人行道13的一侧设置道牙5,道牙5连接道路绿化带,以增加道路的美观性。
在本实施例中,水连通件为排水孔路6,排水孔路6由道牙5向碎石层12延伸,在雨水季能够将碎石层12所渗入的水排出,从而达到良好的排水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透水层包括有第一透水沥青层9、第二透水沥青层10,第一透水沥青层9与透水砼11相贴合,第二透水沥青层10设置在第一透水沥青层9上侧,在第一透水沥青层9与透水砼11间设置有划线层8,划线层8引导所渗透的水向近河道侧单向流动,通过预先埋设的渗管与相应的生态植草沟结合,形成对径流水以及雨水的净化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不锈钢板固定结构3包括侧连接部31,侧连接部31的底端一侧连接有底连接部32,底连接部32与侧连接部31呈垂直设置,侧连接部31的一侧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扣件34,扣件34扣入道路下部的混凝土实现侧部加固,底连接部32的上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刺块33,固定刺块33与灰卵石层2相抵触贴合,固定刺块33的上部伸入至灰卵石层2的内部,以增加与灰卵石层2的连接稳固性,侧连接部31、底连接部32的末端贯穿连接有固定螺栓35,固定螺栓35分别实现与路基的侧壁、底壁相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不锈钢板固定结构3对灰卵石层2进行支撑,提升稳固性,保证了排水沟4正常排水,不会出现坍塌;
本技术方案以光明碧道项目的实施为例,其主要有一条景观道-巡河道堤顶路,另一条自行车道,其基本结构都是级配碎石+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的全透结构,为保证尽量少让水进入地基,在土基与级配碎石之间加入了透水性较差的土工膜。
其基本结构为素土夯实,保证93%的压实及以上,考虑到本工程实施的是全透型路面结构,为减少雨水下渗路基,在路基与级配碎石之间创新性的提出加一层防水土工布,其一方面可以保证路基与级配碎石之间起到缓冲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防止雨水大规模下渗路基,可以防止路基的损坏。
由于路基与透水混凝土之间的刚度参数、强度参数等相差过大,本技术方案在路基上新增20公分的强度、刚度补偿层级配碎石,一方面可以其显著增加了排水层厚度,更加有利于路面排水,更重要的是其起到强度、刚度补偿作用,可以在路基与混凝土之间起到缓冲力的作用。
堤顶路考虑到会上重车,然后在级配碎石层上面摊铺20cmC30高强度透水混凝土,其不仅可以作为景观道路基层,也可以作为城市道路基层,由于透水混凝土,其表面易脱落、松散等缺点,因此,在透水混凝土基层上再加两层透水沥青,即本技术方案的第一透水沥青层9、第二透水沥青层10。
本实施例是以全透式的组合结构为研究对象,基层采取级配碎石层12结构,面层采取透水水泥混凝土的组合结构,两层之间依靠水泥的粘结力而形成,在养护龄期达到之后,形成具有强度的孔隙结构,自然降落的雨水以及路面径流水可以直接渗透进入土壤中,以及通过预先埋设的渗管与相应的生态植草沟结合,形成对径流水以及雨水的净化作用,由于采用透水的孔隙结构,路面与土路基可直接连通,在晴朗天气太阳照射的情况下。土壤中所吸收的水分将会被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液态水成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从而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在城市道路进行透水性路面的铺设,通过透水性路面中所蓄水分蒸发吸热降温,为人民的生活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也是缓解热岛效应的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措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所设置的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上部设置透水砼,所述透水砼的两侧的分别设置有花岗岩层,在所述花岗岩层间设置有透水层,在近河道侧的花岗岩层设置有灰卵石层,所述灰卵石层的下部一侧设置有不锈钢板固定结构,所述不锈钢板固定结构下侧开设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下部设置道牙,所述道牙与碎石层间设置有水连通件,在远河道侧设置有人行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的一侧设置道牙,所述道牙连接道路绿化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连通件为排水孔路,所述排水孔路由道牙向碎石层延伸,在雨水季能够将碎石层所渗入的水排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包括有第一透水沥青层、第二透水沥青层,所述第一透水沥青层与透水砼相贴合,所述第二透水沥青层设置在第一透水沥青层上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透水沥青层与透水砼间设置有划线层,所述划线层引导所渗透的水向近河道侧单向流动。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板固定结构包括侧连接部,所述侧连接部的底端一侧连接有底连接部,所述底连接部与侧连接部呈垂直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连接部的一侧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扣件,所述扣件扣入道路下部的混凝土实现侧部加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连接部的上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刺块,所述固定刺块与灰卵石层相抵触贴合,所述固定刺块的上部伸入至灰卵石层的内部,以增加与灰卵石层的连接稳固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连接部、底连接部的末端贯穿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分别实现与路基的侧壁、底壁相固定连接。
CN202222120898.9U 2022-08-11 2022-08-11 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 Active CN218263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0898.9U CN218263311U (zh) 2022-08-11 2022-08-11 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0898.9U CN218263311U (zh) 2022-08-11 2022-08-11 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3311U true CN218263311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75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20898.9U Active CN218263311U (zh) 2022-08-11 2022-08-11 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3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1103B (zh) 一种高强度、高渗透性的透水路面结构及其铺设方法
CN208072088U (zh) 强富水地段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构造
CN109371775B (zh) 道路行车道透水路面结构及其铺设方法
CN104313967A (zh) 排渗水式铺装组合结构
CN204039856U (zh) 排渗水式铺装组合结构
CN105484132B (zh) 一种新型透水人行道铺装的施工方法
CN110924255A (zh) 园林透水路面结构
CN201502019U (zh) 一种透水地面结构
CN218263311U (zh) 基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景观道路结构
CN209759944U (zh) 一种排水性路面结构组合
CN111074720A (zh) 一种透水抗裂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6786729U (zh)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CN211815262U (zh) 一种便于排水的透水砖
CN206090204U (zh) 一种高透水生态路面结构
CN214656073U (zh) 一种海绵城市天然透水采石铺装结构
CN205741824U (zh) 一种路表排水系统
CN205529776U (zh) 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
CN212582322U (zh) 一种聚氨酯基透水生态道路
CN212611768U (zh) 透水市政道路
CN210458840U (zh) 一种路堑道路面渗透排水结构
CN212560997U (zh) 一种透水抗裂型道路结构
CN208250846U (zh) 路面排水系统
CN206616426U (zh) 一种有透水功能的排水系统
CN216765460U (zh) 一种路表快速排水的重载透水路面结构
CN216809408U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