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41824U - 一种路表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表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41824U
CN205741824U CN201620513626.7U CN201620513626U CN205741824U CN 205741824 U CN205741824 U CN 205741824U CN 201620513626 U CN201620513626 U CN 201620513626U CN 205741824 U CN205741824 U CN 205741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belt
road surface
press strip
pavement
drainag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136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建新
宁平华
彭功勋
熊勇
杨宏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ity Engineering Design Studies Total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ity Engineering Design Studies Total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ity Engineering Design Studies Total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205136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41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41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418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表排水系统,用于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路面和绿化带,绿化带断面呈“U”形,绿化带中线标高低于路面标高,路面具有横坡,路面具有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包括路床、基层和面层,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铺设第一压条,第一压条的顶部与路面的顶面平齐,第一压条的底部与基层顶部平齐,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本实用新型中绿化带在路面的一侧形成集水洼地,路面边界处设置第一压条,可让路面上的雨水沿横坡快速进入绿化带,同时防止绿化带中的水横向进入路面,实现雨水对于地下水位的补充,本实用新型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建设上的体现,本方案简单、易行、实用、成本低,可大范围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路表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路表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道路表面的雨水主要通过收水口进入市政雨水管道排走。收水口位于道路两侧的侧石旁,分为平入式和侧入式两种,道路横坡(包括车行道和人行道的横坡)的方向朝向收水口以便于收水。城市中暴雨时段,因道路排水口集水效率或排水管道通水断面有限,经常发生“水浸街”现象,由此引发交通事故或导致地下室、房屋等设施被水淹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的市政道路排水形式是否偏于单一。与此同时,因城市表面硬化率的不断提升,城市中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许多城市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一方面影响到湿地保持、植物生长等城市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还导致土层有效应力增大,引起地面沉降。因此,如何提高地表水下渗量,补充城市的地下水是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
为加速城市道路路表水的排泄,当前常见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对路面结构进行改造,即设置可透水的路面结构,让水由路表迅速透入到路面结构之中,或者向下渗入到路基,或者通过两侧的收水系统进入市政雨水管道;前者全部道路结构都是透水结构,后者仅部分结构层是透水结构。该技术措施的主要问题是:无论沥青混凝土路面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及路面结构下面的路基,对水均具有敏感性。事实上,路面结构的早期损坏,基本都与水的进入有关,水在结构层内的迁移,会影响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从而损害路面结构层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水的侵入将对路基造成侵蚀和冲刷,从而降低路基强度。总之,上述路表排水方式必然面临路面结构受损的问题,同时,全部结构层透水方案让路表水通过路基下渗,在补充了地下水的同时却降低了路基强度;部分结构层透水方案则路表水均进入了市政雨水管道,未能起到补充地下水的作用。
有鉴于此,需要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应在于增加排水的途径,且将水引导至地下水中去。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补充地下水位的路表排水系统,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建设上的体现。本方案简单、易行、实用、成本低,可大范围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表排水系统,包括路面和设于路面一侧的绿化带,绿化带断面呈“U”形,所述绿化带中线标高低于路面标高,路面具有向绿化带倾斜的横坡,所述路面具有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包括路床、铺设在路床上的基层和铺设在基层上的面层,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铺设第一压条,第一压条的顶部与路面的顶面平齐,第一压条的底部与基层顶部平齐,所述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绿化带中设置超量水收入口,超量水收入口通过连接管接入雨水管道,超量水收入口的高程介于路面标高和绿化带中线标高之间。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超量水收入口处设置过滤网罩。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路面侧边设有与雨水管道接通的收水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绿化带的另一侧设有人行道,人行道包括路床、铺设在路床上的基层和铺设在基层上的面层,人行道具有向绿化带倾斜的横坡,人行道与绿化带的边界铺设第二压条,第二压条的顶部与人行道的顶面平齐,第二压条的底部与基层顶部平齐,所述人行道与绿化带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在路面结构与绿化带相接处的竖向方向、人行道与绿化带相接处的竖向方向均设置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顶部位于基层顶部,防水土工布底部位于路床底部,且防水土工布顶部和底部均向背离绿化带方向延伸形成压边。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压条的底部设置第一后座,第一后座压紧下方防水土工布顶部的压边。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路面的面层在第一压条的外侧设有平石,平石的底部铺设平石后座。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压条的底部设置第二后座,第二后座压紧下方防水土工布顶部的压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绿化带在路面的一侧形成集水洼地,路面边界处设置第一压条,可让路面上的雨水沿横坡快速进入绿化带,同时防止绿化带中的水横向进入路面,实现雨水对于地下水位的补充,本实用新型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建设上的体现,本方案简单、易行、实用、成本低,可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元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表排水系统,包括路面和设于路面一侧的绿化带1,绿化带1断面呈“U”形,所述绿化带1中线标高低至路面标高以下10cm,路面具有向绿化带倾斜的横坡,所述路面具有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包括路床21、铺设在路床21上的基层22和铺设在基层22上的面层23,路面与绿化带1的边界铺设第一压条3,第一压条3的顶部与路面的顶面平齐,第一压条3的底部与基层22顶部平齐,所述路面与绿化带1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绿化带1的另一侧设有人行道,人行道包括路床21、铺设在路床21上的基层22和铺设在基层22上的面层23,人行道具有向绿化带倾斜的横坡,人行道与绿化带1的边界铺设第二压条4,第二压条4的顶部与人行道的顶面平齐,第二压条4的底部与人行道基层22顶部平齐,所述人行道与绿化带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本实用新型中绿化带1在路面的一侧形成集水洼地,路面边界处设置第一压条3,可让路面上的雨水沿横坡快速进入绿化带,同时防止绿化带1中的水横向进入路面,实现雨水对于地下水位的补充,本实用新型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建设上的体现。依照该方案对已建道路进行改造时,车行道路面和人行道的改造互不干扰,可以分别单独进行,有利于道路改造的实施。
在路面结构与绿化带1相接处的竖向方向、人行道与绿化带1相接处的竖向方向均设置防水土工布5,防水土工布5顶部位于基层22顶部,防水土工布5底部位于路床21底部,且防水土工布5顶部和底部均向背离绿化带方向延伸形成压边。所述第一压条3的底部设置第一后座31,第一后座31压紧下方防水土工布5顶部的压边。所述路面的面层在第一压条3的外侧设有平石32,平石32的底部铺设平石后座33。所述第二压条4的底部设置第二后座41,第二后座41压紧下方防水土工布5顶部的压边。设置防水土工布5可防止绿化带1中的水横向进入路面结构基层22和路床范围,降低其强度。
所述绿化带1中设置超量水收入口6,超量水收入口6通过连接管61接入雨水管道62,超量水收入口6的高程低于第一压条3顶面标高5cm。超量水收入口6处设置过滤网罩,防止落入绿化带中的树叶、纸片、塑料袋等进入超量水收水口而发生堵塞;过滤网罩还可设置成美观的造型而作为景观的一部分。当排入绿化带中的水量过大,不能及时下渗,导致绿化带内水位超过超量水收水口的高度时,超量的水排入雨水管道,防止绿化带中的水反向漫流到两侧路面;而正常情况下,排入绿化带的水将垂直下渗补充地下水。
所述路面侧边设有与雨水管道接通的收水口,收水口设计为平入式。当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的宽度满足布置雨水管的条件时,可将雨水管道布置于其上,避免检修对机动车道的干扰;当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的宽度不满足布置雨水管的条件时,将雨水管布置于车行道下。
在绿化带的压条(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边缘标注交通划线,禁止行驶车辆进入绿化带;同时,在绿化带中部种植一排绿化树,用于减少眩光和防止车辆冲入对向车道。
本方案的适用条件和优点如下:
1、上述集水绿化带不适用于填方过高(填方高度大于路面结构厚度与路床高度之和)且填方为土类的情况。因为填方过高,集水绿化带下渗的雨水将不可避免地进入路堤,从而对填土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整个路基的稳定性。
2、因为将高于路面的侧石改为与路面标高齐平的压条,路表面的水没有阻挡,可以快速地流入绿化带中,相当于提高了径流系数。
3、本方案无需定制特殊的新型构件,路面结构各层的材料、平石、压条均可保持常规的类型和尺寸。
4、采用本方法设计的道路,在日后进行改造时,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部分不会互相影响,特别是标高,不必互相迁就。道路标高与两侧地台标高的关系稳定,不会因为道路改造而对两侧产生影响。
5、车辆正常行驶不会进入绿化带;而即使误入绿化带,因绿化带植物、尤其是绿化树的缓冲,不易造成交通事故。同时,绿化带中线高度仅低于路面10cm,误入的车辆易于从中驶出。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路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和设于路面一侧的绿化带,绿化带断面呈“U”形,所述绿化带中线标高低于路面标高,路面具有向绿化带倾斜的横坡,所述路面具有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包括路床、铺设在路床上的基层和铺设在基层上的面层,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铺设第一压条,第一压条的顶部与路面的顶面平齐,第一压条的底部与基层顶部平齐,所述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中设置超量水收入口,超量水收入口通过连接管接入雨水管道,超量水收入口的高程介于路面标高和绿化带中线标高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路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超量水收入口处设置过滤网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侧边设有与雨水管道接通的收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绿化带的另一侧设有人行道,人行道包括路床、铺设在路床上的基层和铺设在基层上的面层,人行道具有向绿化带倾斜的横坡,人行道与绿化带的边界铺设第二压条,第二压条的顶部与人行道的顶面平齐,第二压条的底部与基层顶部平齐,所述人行道与绿化带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路面结构与绿化带相接处的竖向方向、人行道与绿化带相接处的竖向方向均设置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顶部位于基层顶部,防水土工布底部位于路床底部,且防水土工布顶部和底部均向背离绿化带方向延伸形成压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条的底部设置第一后座,第一后座压紧下方防水土工布顶部的压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的面层在第一压条的外侧设有平石,平石的底部铺设平石后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条的底部设置第二后座,第二后座压紧下方防水土工布顶部的压边。
CN201620513626.7U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路表排水系统 Active CN205741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3626.7U CN205741824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路表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3626.7U CN205741824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路表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41824U true CN205741824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62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13626.7U Active CN205741824U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路表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4182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8673A (zh) * 2019-01-23 2019-05-21 平顶山市公路交通勘察设计院 一种桥上绿化带施工工艺及采用该工艺建造的桥梁
CN111567332A (zh) * 2020-04-21 2020-08-25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戈壁沙化土壤绿化种植土壤改良保水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8673A (zh) * 2019-01-23 2019-05-21 平顶山市公路交通勘察设计院 一种桥上绿化带施工工艺及采用该工艺建造的桥梁
CN111567332A (zh) * 2020-04-21 2020-08-25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戈壁沙化土壤绿化种植土壤改良保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98938U (zh) 用于城市道路及景观道路的渗排结合型路面结构
CN206752614U (zh) 一种海绵型道路下沉式绿化分隔带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5887609B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
CN209779396U (zh) 渗排结合的道路透水铺装结构
CN203295913U (zh) 一种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CN105970764B (zh) 一种排水路面的铺设方法
CN205347914U (zh) 具有导流孔的互锁式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砖
CN210127374U (zh) 一种市政道路面层防水排水结构
CN205741824U (zh) 一种路表排水系统
CN107794822B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
CN201865023U (zh) 公路封闭防水型中央分隔带
CN201502019U (zh) 一种透水地面结构
CN209759944U (zh) 一种排水性路面结构组合
CN208748463U (zh)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渗蓄排一体化系统
CN205529776U (zh) 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
CN210216633U (zh) 一种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
CN2673925Y (zh) 露天用可渗水环保地砖
CN202416116U (zh) 一种路面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
CN106758678A (zh) 多功能透储水砖
CN207919270U (zh) 一种海绵城市可渗可排透水性路面
CN205839502U (zh) 一种透水路基结构
CN219862163U (zh) 一种市政道路防渗结构
CN206784095U (zh) 一种城乡园林防滑型透水砖
CN220013261U (zh) 一种渗滤路面结构
CN214245207U (zh) 一种新型耐腐蚀装配式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060 East seat, No. 348 East Ring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Yuexi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60 East seat, No. 348 East Ring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City Engineering Design studies total institut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