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6797U - 热缩管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缩管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56797U
CN218256797U CN202120996586.7U CN202120996586U CN218256797U CN 218256797 U CN218256797 U CN 218256797U CN 202120996586 U CN202120996586 U CN 202120996586U CN 218256797 U CN218256797 U CN 218256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outer tube
feeding
heat shrinkabl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965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俊灵
钟国才
温火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Dingyua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Dingyua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Dingyua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Dingyua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965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56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56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56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缩管生产装置,包括:端子供料机构、外管供料机构、夹持机构、装配机构、成型机构和输送机构。通过分别设置端子供料机构、外管供料机构、夹持机构、装配机构、成型机构和输送机构,实现了热缩管加工生产的全程自动化,而且装配过程精密可控。

Description

热缩管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缩管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指一种热缩管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防水热缩焊锡端子的生产方式是通过用半自动生产设备将锡环、胶环和外管通过多道工序装配在一起,再将装配后的半成品放在半自动的成型收缩设备中进行成型收缩。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工作效率较低,而且设备占用面积大,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全自动加工的热缩管生产装置,成为了业内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缩管生产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解决现有方案无法实现热缩管加工生产全程自动化的方案。
技术方案:一种热缩管生产装置,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个端子供料机构,用以分别输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用以输送外管的外管供料机构;
设于所述两个端子供料机构之间的夹持机构,包括可活动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嵌套设置的外夹持部和内夹持部,所述外夹持部内依次设有分别容纳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容纳腔和第二端子容纳腔,所述外夹持部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实现对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同步夹持和释放,所述内夹持部设于所述第一端子容纳腔和所述第二端子容纳腔之间,且所述内夹持部内部设有外管容纳腔,所述内夹持部通过第三驱动组件实现对外管的夹持和释放;
装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顶针,用以将所述夹持部上的端子装配顶入所述夹持部上的外管内;
成型机构,用以吹出热风使得外管收缩包紧端子;
输送机构,用以将装配后的工件输送至所述成型机构处;
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夹持部,用以驱动所述夹持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夹持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端子供料机构和外管供料机构对所述夹持部进行供料,当所述夹持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装配机构将所述端子装配顶入所述夹持部所加持的外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夹持部内还设有用以容纳第三端子的第三端子容纳腔,所述第三端子容纳腔设于所述第一端子容纳腔和所述外管容纳腔之间,所述外夹持部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实现对第三端子的同步夹持和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外夹持部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端子容纳腔的端子开口,第三端子通过所述端子开口进入所述第三端子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供料机构包括外管供料道,所述外管供料道上方设有用以将外管抓取至所述外管容纳腔的机械手。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供料道顶端一侧设有用以容纳第三端子的暂存部,所述暂存部驱动连接有用以将所述暂存部推向所述外管供料道的第七驱动组件,所述机械手被配置为同时抓取/释放外管和第三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供料机构还包括外管震动送料盘,所述外管震动送料盘与所述外管供料道连接并用以对所述外管供料道供给外管。
进一步地,所述暂存部一侧还设有第三端子震动送料盘,所述第三端子震动送料盘末端设有第三端子送料道,所述第三端子送料道末端设有向下弯曲的弧面且设于所述暂存部上方,并用以驱动第三端子掉落入所述暂存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臂和驱动所述转动臂转动的动力组件,所述夹持部可拆装地连接所述转动臂。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驱动连接所述转动臂中间部位,所述夹持部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转动臂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供料机构包括:
用以输送端子坯料的送料道,所述送料道两侧设有用以带动端子坯料前进或回退的送料轮组件;
切断组件,设于所述送料道上方且用以切断端子坯料;
对准组件,设于所述送料道末端并可向所述夹持部推出,用以辅助第一端子/第二端子进入所述第一端子容纳腔/第二端子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包括相对设置且同步运动的两个,所述转盘上设有用以容纳装配后工件的若干工位,当其中一个工位运动到位于第二位置的所述夹持部时,该工位被设定为接收工位,用以接收装配的工件,所述装配机构设于所述接收工位旁。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机构包括两根所述顶针和分别驱动所述两根顶针沿相向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的第四驱动组件,所述两根顶针分设于所述接收工位两侧,分别对应位于第二位置时的所述夹持部的两端设置。
进一步地,每所述工位包括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转盘上且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上设有可向所述第二基座方向伸出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基座上设有可向所述第一基座方向伸出的第二转轴,当所述工位运动到所述接收工位时,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一转轴分别受所述顶针作用顶出并将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穿入外管内。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工位的基座转轴和第二转轴中的至少一个驱动连接有第五驱动组件,所述第五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转轴转轴和/或第二转轴转动。
进一步地,在位于所述接收工位之前的工位被设定为脱出工位,所述脱出工位两侧还设有分别用以将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复位的复位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脱出工位上方设有用以抓取已成型工件并移动至外界收集器的收料机构,当所述收料机构抓取已成型工件时,复位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机构包括加热块和套设于所述加热块外设置的加热线圈,加热块内部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一端设有出气孔,另一端设有进气孔,所述出气孔对应所述工位设置,所述进气孔连通外部供气机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热缩管生产装置,通过分别设置端子供料机构、外管供料机构、夹持机构、装配机构、成型机构和输送机构,实现了热缩管加工生产的全程自动化,而且装配过程精密可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缩管生产装置所用以生产得到的工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缩管生产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所示热缩管生产装置的夹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3所示夹持机构的夹持部的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图2所示热缩管生产装置的输送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图2所示热缩管生产装置的装配状态下夹持机构和输送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图2所示热缩管生产装置的端子供料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图7所示端子供料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图2所示热缩管生产装置的供料夹持状态下夹持机构和端子供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图2所示热缩管生产装置的外管供料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图2所示热缩管生产装置的成型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图11所示成型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图2所示热缩管生产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热缩管生产装置用以加工得到的工件参见图1所示,包括第一端子101、第二端子102、第三端子103和套设于第一端子101、第二端子102、第三端子103外的外管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01和第二端子102为胶环端子,第三端子103为锡环端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构成对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见图2至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热缩管生产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端子供料机构1、外管供料机构2、夹持机构3、装配机构4、成型机构5和输送机构6。端子供料机构1数量为两个且呈相对设置,用以分别输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至夹持机构3。外管供料机构2用以输送外管至夹持机构3。
夹持机构3设于所述两个端子供料机构1之间,包括可活动的夹持部32,所述夹持部32包括外夹持部321和嵌套设置于外夹持部321内的内夹持部322,所述外夹持部321内依次设有分别容纳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容纳腔3211和第二端子容纳腔3212,所述外夹持部321通过第二驱动组件323实现对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同步夹持和释放,所述内夹持部322设于所述第一端子容纳腔3211和所述第二端子容纳腔3212之间,且所述内夹持部322内部设有外管容纳腔3221,所述内夹持部322通过第三驱动组件324实现对外管的夹持和释放。
装配机构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顶针41,用以将所述夹持部32上的端子装配顶入所述夹持部32上的外管内。成型机构5用以吹出热风使得外管收缩包紧端子,输送机构6用以将装配后的工件输送至所述成型机构5处。
所述夹持机构3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31,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1驱动连接所述夹持部32,用以驱动所述夹持部3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夹持部32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端子供料机构1和外管供料机构2对所述夹持部32进行供料,当所述夹持部32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装配机构4将所述端子装配顶入所述夹持部32所加持的外管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设于第一驱动组件31两侧,并形成水平。
在工作状态下,外管供料机构2、端子供料机构1分别对夹持机构3进行供料,夹持部3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分别进入第一端子容纳腔3211、第二端子容纳腔3212,外管进入外管容纳腔3221,从而形成对同时对三个零件的夹持,夹持部32再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1驱动至第二位置,装配机构4从而利用顶针41将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穿入外管内,夹持部32释放穿好的工件,输送机构6再将工件传送至成型机构5处进行成型加工。本实施例通过分别设置端子供料机构1、外管供料机构2、夹持机构3、装配机构4、成型机构5和输送机构6,实现了热缩管加工生产的全程自动化,而且装配过程精密可控。
所述外夹持部321内还设有用以容纳第三端子的第三端子容纳腔3213,所述第三端子容纳腔3213设于所述第一端子容纳腔3211和所述外管容纳腔3221之间,所述外夹持部321通过第二驱动组件323实现对第三端子的同步夹持和释放。如此,则实现了在同一夹持部32上同时容纳三个端子进行穿料,相比于传统方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地,所述外夹持部321顶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三端子容纳腔3213的端子开口3214,端子开口3214朝竖直向上设置,第三端子通过所述端子开口3214进入所述第三端子容纳腔3213内。如此,则将各零件的输入由水平向变为水平向加垂直向,从而可以同时对几个零件进行夹持装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供料机构2包括外管供料道21,所述外管供料道21上方设有用以将外管抓取至所述外管容纳腔3221的机械手22。优选地采用气缸组24对机械手22进行竖直和水平向的驱动,反应较为快速,且更加安全可靠。利用机械手22将外管抓取并放入外管容纳腔3221内,更加节省空间,且可以与端子供料同时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对本实施例进一步地优化,所述外管供料道21顶端一侧设有用以容纳第三端子的暂存部25,所述暂存部25驱动连接有用以将所述暂存部25推向所述外管供料道21的第七驱动组件26,所述机械手22被配置为同时抓取/释放外管和第三端子。具体地,机械手22上设有用以夹持外管的外管夹具和用以夹持第三端子的端子夹具,可以采用气缸夹持或真空吸附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对夹持方式做具体限定。通过设置机械手22同时抓取/释放外管和第三端子,从而实现对外管和第三端子的同时上料至夹持机构3,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对本实施例进一步地优化,所述外管供料机构2还包括外管震动送料盘23,所述外管震动送料盘23与所述外管供料道21连接并用以对所述外管供料道21供给外管。
所述暂存部25一侧还设有第三端子震动送料盘27,所述第三端子震动送料盘27末端设有第三端子送料道28,所述第三端子送料道28末端设有向下弯曲的弧面,且设于所述暂存部25上方并用以驱动第三端子掉落入所述暂存部25内。利用重力使得第三端子落料进入暂存部25,减少了动力输出组件的设置,从而更加节能环保。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1包括转动臂311和驱动所述转动臂311转动的动力组件,所述夹持部32可拆装地连接所述转动臂311。如此,则实现了夹持部32的模块化装配,生产人员可以根据所需要加工的热缩管,选择不同的夹持部32,从而实现加工类别的快速替换,提高了设备的加工应用场景。
所述动力组件驱动连接所述转动臂311中间部位,所述夹持部32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转动臂311两端。如此,则实现了夹持部3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快速变换,优选地动力组件采用旋转气缸,具备反应快速且安全性能较高的特点。
作为对本实施例进一步地优化,所述动力组件驱动连接所述转动臂311中间部位,所述夹持部32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或减少,只需相应地增减转动臂311的数量即可。
所述端子供料机构1包括:送料道13、切断组件12和对准组件11。送料道13用以输送端子坯料,具体地,端子坯料为长管。所述送料道13两侧设有用以带动端子坯料前进或回退的送料轮组件131,通过送料轮相向运转从而带动端子坯料输送或回退。切断组件12设于所述送料道13上方且用以切断端子坯料。具体地,切断组件12包括可向下移动的刀片,通过刀片的移动切断端子坯料。对准组件11设于所述送料道13末端并可向所述夹持部32推出,用以辅助第一端子/第二端子进入所述第一端子容纳腔3211/第二端子容纳腔3212。具体地,所述对准组件11包括与送料道13连通的铜管111,铜管111上设有对应刀片设置且用以容纳刀片穿过的缝隙,铜管111驱动连接有气缸112以沿铜管111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当工作状态下,送料轮组件131带动端子坯料进料,当达到预定端子长度时切断组件12内的刀片移动穿过铜管111上的缝隙从而切断端子坯料并回复至初始位置,送料轮组件131继续输送端子坯料端子坯料,铜管111向夹持部32推出并对准外夹持部321上的第一端子容纳腔3211或第二端子容纳腔3212,送料轮推动端子进入第一端子容纳腔3211或第二端子容纳腔3212内,完成端子的送料工作,从而气缸112带动铜管111回复至初始位置,同时送料轮组件131反转,带动端子坯料回复至距离初始位置达预定端子长度的位置,进入下一循环。
具体地,所述输送机构6包括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盘60,所述转盘60包括相对设置且同步运动的两个,所述转盘60上设有用以容纳装配后工件的若干工位,当其中一个工位运动到位于第二位置的所述夹持部32时,该工位被设定为接收工位,用以接收装配的工件,所述装配机构4设于所述接收工位旁。转盘60的设置,相比于线性输送机构6,可以大大缩小整体装置的占地面积,降低生产加工成本,同时通过设定接收工位,将转盘60上的工位进行有序分类,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机构4包括两根所述顶针41和分别驱动所述两根顶针41沿相向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的第四驱动组件42,优选地第四驱动组件42为气缸。所述两根顶针41分设于所述接收工位两侧,分别对应位于第二位置时的所述夹持部32的两端设置。顶针41对应夹持部32设置,则可以在夹持状态下一次性完成端子和外管的装配工作,工作效率较高。
每所述工位包括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转盘60上且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上设有可向所述第二基座方向伸出的第一转轴61,所述第二基座上设有可向所述第一基座方向伸出的第二转轴62,当所述工位运动到所述接收工位后,且当机械手将外管和第三端子移动至外管容纳腔3221和第三端子容纳腔3213内后,所述第二转轴62和所述第一转轴61分别受所述顶针41作用顶出并将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穿入外管内。工位的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中的分别驱动连接有第五驱动组件,所述第五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转轴61和/或第二转轴62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驱动组件包含可转动的胶轮,对应地第二转轴62和/或第一转轴61上设有传动胶轮,胶轮通过第二转轴62和/或第一转轴61上的传动胶轮驱动第一转轴61和/或第二转轴62转动,从而辅助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穿入外管内。
将用以顶出外管和端子的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与顶针41分开设置,可以在保证装配效果的情况下,同时形成装配后工件的转动状态,避免了需要单独设置旋转驱动组件,工作效率较高。优选地,为了保证在装配时的工作精度,所述装配机构4上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第一转轴61、第二转轴62分别穿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第六驱动组件43,第六驱动组件43驱动带动第四驱动组件42和顶针41运动,从而顶出第一转轴61穿入端子,此时所述外夹持部321释放所述端子,再由第四驱动组件42驱动顶针41分别顶出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将端子顶入外管内。
作为对本实施例进一步地优化,在位于所述接收工位之前的工位被设定为脱出工位,所述脱出工位两侧还设有分别用以将所述第一转轴61和所述第二转轴62复位的复位机构7。具体地,复位机构7包括分别用以抓取第一转轴61和所述第二转轴62的机械爪74,机械爪74驱动连接有气缸,当工件在转盘上被输送到复位机构7处时,机械爪74在气缸带动下将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分别抓取复位,从而导致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失去动力停止转动。
所述脱出工位上方设有用以抓取已成型工件并移动至外界收集器8的收料机构72,包括抓取组件和驱动所述抓取组件移动的气缸组75,当所述收料机构抓取已成型工件时,复位机构7驱动所述第一转轴61和所述第二转轴62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成型机构5为一个,呈朝向所述转盘60圆心且远离所述接收工位设置,且设于所述转盘60外沿且分别对应接收工位之后的工位设置,从而避开所述接收工位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成型机构5也可以设置为两个或者三个,根据空间布局和所需的加工效率而定,这样的结构变化依旧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地,成型机构5所对应的工位的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均通过胶轮驱动连接有第五驱动组件,以方便在成型时转动工件均匀受热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工位的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均通过胶轮驱动连接有第五驱动组件44,以驱动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转动,从而方便在装配时将端子顶入外管内,或在取出工件时方便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脱出。
具体地,所述成型机构5包括加热块53和套设于所述加热块53外设置的加热线圈51,加热块53内部设有气流通道52,所述加热线圈51为陶瓷加热线圈且包裹加热块53设置,所述气流通道52一端设有出气孔541,另一端设有进气孔,所述出气孔541对应所述工位设置,且出气孔541形状被设置为扁平状,所述进气孔连通外部供气机构。加热块53还固定连接有吹气结构54,吹气结构54末端设有出气孔541,以提供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吹气结构54也受到加热块53作用加热,降低吹出的热风被降温的可能。通过设置成型机构,使得吹出的热风对应端子部位,使得外管对应端子的部位进行收缩紧密包裹端子形成如图1所示工件。优选地加热块53为铜块,具备良好的热传导性能。通过在成型机构5内设置加热块53,可以使得温度升高的较为均匀,防止过热现象发生损伤外管。为保证加热过程中热量不散失,包围所述加热线圈还设有保温层55,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于加热线圈51端面或者外缘周面设置。
优选地,在成型机构5之后的工位旁,还设有用以吹出冷风对已加工完成的热缩管工件进行降温的吹风机构56,合理利用设备空间,自动化程度更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个端子供料机构,用以分别输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用以输送外管的外管供料机构;
设于所述两个端子供料机构之间的夹持机构,包括可活动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嵌套设置的外夹持部和内夹持部,所述外夹持部内依次设有分别容纳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容纳腔和第二端子容纳腔,所述外夹持部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实现对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同步夹持和释放,所述内夹持部设于所述第一端子容纳腔和所述第二端子容纳腔之间,且所述内夹持部内部设有外管容纳腔,所述内夹持部通过第三驱动组件实现对外管的夹持和释放;
装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顶针,用以将所述夹持部上的端子装配顶入所述夹持部上的外管内;
成型机构,用以吹出热风使得外管收缩包紧端子;
输送机构,用以将装配后的工件输送至所述成型机构处;
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夹持部,用以驱动所述夹持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夹持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端子供料机构和外管供料机构对所述夹持部进行供料,当所述夹持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装配机构将所述端子装配顶入所述夹持部所加持的外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持部内还设有用以容纳第三端子的第三端子容纳腔,所述第三端子容纳腔设于所述第一端子容纳腔和所述外管容纳腔之间,所述外夹持部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实现对第三端子的同步夹持和释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持部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端子容纳腔的端子开口,第三端子通过所述端子开口进入所述第三端子容纳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供料机构包括外管供料道,所述外管供料道上方设有用以将外管抓取至所述外管容纳腔的机械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供料道顶端一侧设有用以容纳第三端子的暂存部,所述暂存部驱动连接有用以将所述暂存部推向所述外管供料道的第七驱动组件,所述机械手被配置为同时抓取/释放外管和第三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供料机构还包括外管震动送料盘,所述外管震动送料盘与所述外管供料道连接并用以对所述外管供料道供给外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部一侧还设有第三端子震动送料盘,所述第三端子震动送料盘末端设有第三端子送料道,所述第三端子送料道末端设有向下弯曲的弧面且设于所述暂存部上方,并用以驱动第三端子掉落入所述暂存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臂和驱动所述转动臂转动的动力组件,所述夹持部可拆装地连接所述转动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驱动连接所述转动臂中间部位,所述夹持部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转动臂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供料机构包括:
用以输送端子坯料的送料道,所述送料道两侧设有用以带动端子坯料前进或回退的送料轮组件;
切断组件,设于所述送料道上方且用以切断端子坯料;
对准组件,设于所述送料道末端并可向所述夹持部推出,用以辅助第一端子/第二端子进入所述第一端子容纳腔/第二端子容纳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包括相对设置且同步运动的两个,所述转盘上设有用以容纳装配后工件的若干工位,当其中一个工位运动到位于第二位置的所述夹持部时,该工位被设定为接收工位,用以接收装配的工件,所述装配机构设于所述接收工位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机构包括两根所述顶针和分别驱动所述两根顶针沿相向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的第四驱动组件,所述两根顶针分设于所述接收工位两侧,分别对应位于第二位置时的所述夹持部的两端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所述工位包括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转盘上且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上设有可向所述第二基座方向伸出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基座上设有可向所述第一基座方向伸出的第二转轴,当所述工位运动到所述接收工位时,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一转轴分别受所述顶针作用顶出并将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穿入外管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工位的基座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中的至少一个驱动连接有第五驱动组件,所述第五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转轴转轴和/或第二转轴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接收工位之前的工位被设定为脱出工位,所述脱出工位两侧还设有分别用以将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复位的复位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出工位上方设有用以抓取已成型工件并移动至收集器的收料机构,当所述收料机构抓取已成型工件时,复位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复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缩管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机构包括加热块和套设于所述加热块外设置的加热线圈,加热块内部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一端设有出气孔,另一端设有进气孔,所述出气孔对应所述工位设置,所述进气孔连通外部供气机构。
CN202120996586.7U 2021-05-11 2021-05-11 热缩管生产装置 Active CN218256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6586.7U CN218256797U (zh) 2021-05-11 2021-05-11 热缩管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6586.7U CN218256797U (zh) 2021-05-11 2021-05-11 热缩管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56797U true CN218256797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07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96586.7U Active CN218256797U (zh) 2021-05-11 2021-05-11 热缩管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56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46458A (zh) 热缩管生产装置
CN110211802B (zh) 线圈绕线机
CN108666841B (zh) 全自动线束加工组装设备
CN112477107B (zh) 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
CN215747605U (zh) 一种自动拆装系统
CN218256797U (zh) 热缩管生产装置
CN116247388A (zh) 一种镍氢电池全极耳正极集流盘焊接设备
CN112185682B (zh) 线圈后处理装置及包含其的线圈绕线机
CN112092399A (zh) 一种可对尾插进行检测的耐高温尾插加工装置
CN113104510A (zh) 热缩管供料装置
CN215095633U (zh) 一种热缩管生产装置
CN218109934U (zh) 装配装置
CN214294573U (zh) 套管装置
CN116674218A (zh) 电子雷管自动套热缩管装备
CN112872773B (zh) 轴套自动压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2625169U (zh) 线圈后处理装置及包含其的线圈绕线机
CN214324244U (zh) 一种可对尾插进行检测的耐高温尾插加工装置
US3062390A (en) Wire handling apparatus
CN213125011U (zh) 一种连接器用单芯线材全自动加工组装流水线
CN113084522A (zh) 装配装置
CN113103565A (zh) 一种热缩管生产装置
CN108723544B (zh) 全自动线束加工组装设备的线束自动焊针系统
CN112202029A (zh) 一种连接器用单芯线材全自动加工组装流水线
CN214322436U (zh) 将定方向的电感装入定方向的塑胶壳的全自动组装机
CN220400648U (zh) 动力电池电芯包胶整形装置及包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