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6561U - 一种盲插快速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盲插快速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6561U
CN218236561U CN202222587781.1U CN202222587781U CN218236561U CN 218236561 U CN218236561 U CN 218236561U CN 202222587781 U CN202222587781 U CN 202222587781U CN 218236561 U CN218236561 U CN 218236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male
male
cavity
male end
movable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877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quid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quid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quid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quid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877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6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6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6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包括可插拔连接导通的母端连接组件和公端连接组件;固定芯棒上具有头端密封部、内部连通腔以及侧向通孔,内部连通腔的内端连通于母端内腔的内端,侧向通孔位于头端密封部的内侧且连通于内部连通腔与母端内腔之间;公端连接组件包括有公端外固定套、公端插套、公端活动塞和第二弹簧,公端外固定套内具有轴向贯通设置的浮动安装腔,公端插套装入浮动安装腔内且相对浮动安装腔的内壁面可径向浮动设置;其在满足插接自适应对中的前提下,确保密封圈不会脱落,不管是插接过程、插接后,还是拔开状态,均不会往外漏液,而且,利用侧向通孔与外周的通槽对应,使得周向较大面积可贯通供液体流过,提高流量及容杂质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盲插快速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液管路接头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其主要作为液用快速接头使用,也可作为气用快速接头使用。
背景技术
快速接头是一种快速连接或者断开流路(如气体流路、液态流路),实现快速拆装的连接装置,其广泛应用于液冷行业。目前市面上的快速接头,普遍要求对中性较好,其对加工及装配要求较高,例如: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有时候需要将快速接头的公、母接头中的一个固定或者将二者分别固定在不同的部件上来实现对插,这就使得公、母接头二者在对插时的同心度难以保证,若在二者不同心的状态下将其强行插接,则势必会将其破坏;还有,当一排设置有两组以上的快速接头时,要使得两组同时能满足快速插接,其对容错要求也相应提高,才能满足盲插需求。
因此,后来出现了盲插快速接头,例如:一种快速接头的浮动盲插机构,快速接头包括公接头,公接头包括公接头阀体、公接头阀芯和公接头弹簧,公接头阀芯和公接头阀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浮动盲插机构包括固定轴套、压紧轴套和第二密封圈,固定轴套内设有安装孔,公接头阀体设置在安装孔中,压紧轴套位于固定轴套和公接头阀体之间,压紧轴套的一端抵于公接头阀体的后端,公接头阀体的外周面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以及与压紧轴套的内周面之间均留有径向浮动间隙,第二密封圈压紧于公接头阀体的后端端面和固定轴套之间,其公接头阀体可在固定轴套中径向浮动;上述快速接头还包括母接头,该母接头包括母接头阀体、母接头阀芯、母接头阀套和母接头弹簧,所述母接头阀芯固定设置在母接头阀体内,所述母接头阀套可活动的设置在母接头阀体内,且母接头阀套套设于母接头阀芯,所述母接头弹簧与母接头阀套连接,所述母接头阀芯和母接头阀套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母接头阀套和母接头阀体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
该种快速接头的浮动盲插机构,利用公接头弹簧的一端连接于公接头阀芯,第一密封圈安装于公接头阀芯的外周,公接头弹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难免会出现些许疲劳现象,卖到公接头阀芯的外周与公接头阀体的接触部位发生变化,而且,在第一密封圈随同公接头阀芯多次轴向移动时,容易出现第一密封圈松脱移位现象,导致公接头阀芯与公接头阀体之间的密封性受影响,进而发生漏液现象,同样地,在母接头上也存在第三密封圈容易出现松脱移位现象进而导致母接头阀体、母接头阀芯之间的密封性受影响,进而发生漏液现象。还有,该种结构较复杂,例如其公接头上需要固定轴套、压紧轴套两个零部件来对公接头阀体进行浮动装设,部件数量多,安装较麻烦。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其其在满足插接自适应对中的前提下,确保密封圈不会脱落,不管是插接过程、插接后,还是拔开状态,均不会往外漏液,而且,利用侧向通孔与外周的通槽对应,使得周向较大面积可贯通供液体流过,有利于提高流量及容杂质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包括有可插拔连接导通的母端连接组件和公端连接组件;
所述母端连接组件包括有母端外固定套、固定芯棒、环形活动塞以及第一弹簧;所述母端外固定套的内部具有轴向贯通的母端内腔,所述固定芯棒设置于母端内腔内,所述固定芯棒上具有头端密封部、内部连通腔以及侧向通孔,所述内部连通腔的内端连通于母端内腔的内端,所述侧向通孔位于头端密封部的内侧且连通于内部连通腔与母端内腔之间,所述头端密封部伸入环形活动塞内;所述头端密封部与环形活动塞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弹簧给环形活动塞提供轴向位移的复位弹力,所述环形活动塞的外周表面具有第一止脱面,所述母端内腔的内壁面具有第二止脱面,所述第一止脱面受限于第二止脱面的内侧以防环形活动塞从母端内腔的外端脱出;
所述公端连接组件包括有公端外固定套、公端插套、公端活动塞和第二弹簧,所述公端外固定套内具有轴向贯通设置的浮动安装腔,所述公端插套装入浮动安装腔内且相对浮动安装腔的内壁面可径向浮动设置,所述公端插套的内部具有轴向贯通的公端内腔,所述公端活动塞设置于公端内腔内,所述第二弹簧给公端活动塞提供轴向位移的复位弹力,所述公端活动塞的外周表面具有第三止脱面,所述公端内腔的内壁面具有第四止脱面,所述第三止脱面受限于第四止脱面的内侧以防公端活动塞从公端内腔的外端脱出,所述公端活动塞上具有位于第二密封圈内端且轴向贯通第三止脱面与公端活动塞的内端的通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母端内腔的内壁面与环形活动塞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母端内腔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环形槽供第三密封圈嵌设安装,所述环形活动塞相对第三密封圈可轴向滑动式密封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头端密封部的外端具有外凸且渐小设置的锥形凸部,所述公端活动塞的外端具有内凹且渐大设置的锥形凹槽,所述锥形凸部适配于锥形凹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母端内腔的内端装设有第一孔用卡簧,所述固定芯棒的内端抵于第一孔用卡簧上以达成相对母端外固定套位置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母端外固定套的外部对应母端内腔的内端的外周,设置有母端管接头部,所述母端管接头部之靠近环形活动塞端设置有第四密封圈和环形止挡台阶,所述第四密封圈受限于环形止挡台阶且位于母端管接头部和环形止挡台阶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公端内腔的内壁面与公端活动塞之间设置有第五密封圈;所述公端内腔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二环形槽供第五密封圈嵌设安装,所述公端活动塞相对第五密封圈可轴向滑动式密封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向通孔设置有多个,其为沿轴向延伸的长条形,多个侧向通孔沿周向间距布置,以及,整个固定芯棒为一体式光杆设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公端内腔的内端装设有第二孔用卡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内端抵于第二孔用卡簧上;所述第二孔用卡簧与第二弹簧的内端之间装设有垫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动安装腔包括有第一浮动安装腔和第二浮动安装腔,所述第一浮动安装腔比第二浮动安装腔的内径小且两者同轴中心设置,相应地,所述公端插套具有依次设置有插入段、外露段和内藏浮动段,所述插入段、外露段和内藏浮动段的外径依次更大,所述插入段和外露段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插入限位锥面以与母端内腔外端的外扩式导引锥面相适配定位,所述外露段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浮动安装腔内且相对第一浮动安装腔的内壁面可径向浮动设置,所述内藏浮动段位于第二浮动安装腔内且相对第二浮动安装腔的内壁面可径向浮动设置,所述内藏浮动段的端部受限于第二浮动安装腔的内端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母端连接组件和公端连接组件插接后,所述第三密封圈与公端插套的外周表面形成密封接触,所述第五密封圈与固定芯棒的外周表面形成密封接触,以及,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接触于固定芯棒的外周表面与和环形活动塞的内壁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母端连接组件包括有母端外固定套、固定芯棒、环形活动塞以及第一弹簧,所述公端连接组件包括有公端外固定套、公端插套、公端活动塞和第二弹簧,使得插接过程及插接后,环形活动塞沿固定芯棒滑动,其定位精准,第一密封圈不会脱落,同时,由于止脱面的设计,即使在拔开状态,母端连接组件、公端连接组件均不会往外漏液,侧向通孔与外周的通槽对应,使得周向较大面积可贯通供液体流过,均流性较好,有利于提高流量及容杂质能力。
而且,该种盲插快速接头,结构相对更为简单,易于生产制作及组装,更适于推广应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母端连接组件的截面示图(未插接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公端连接组件的截面示图(未插接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母端连接组件与公端连接组件的截面示图(未插接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母端连接组件与公端连接组件的截面示图(插接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包括有可插拔连接导通的母端连接组件100和公端连接组件200。
所述母端连接组件100包括有母端外固定套101、固定芯棒102、环形活动塞103以及第一弹簧104;所述母端外固定套101的内部具有轴向贯通的母端内腔1011,所述固定芯棒102设置于母端内腔1011内,所述固定芯棒102上具有头端密封部1021、内部连通腔1022以及侧向通孔1023,所述内部连通腔1022的内端连通于母端内腔1011的内端,所述侧向通孔1023位于头端密封部1021的内侧且连通于内部连通腔1022与母端内腔1011之间,所述侧向通孔1023设置有多个,例如2个或3个以上(3至20个),设置更多数量的侧向通孔1023流量更好,其呈沿轴向延伸的长条形,多个侧向通孔1023沿周向间距布置,使得流量较大。整个固定芯棒102为一体式光杆设计,不易形成粘接杂质,若有部分杂质,也会因内部连通腔1022以及侧向通孔1023的液体或气体流通,将杂质挂掉,避免堵塞,提高快速接头的容杂质能力,确保流量。所述固定芯棒102的内端相对母端外固定套101位置固定。所述头端密封部1021的外端具有外凸且渐小设置的锥形凸部,所述头端密封部1021伸入环形活动塞103内;所述头端密封部1021与环形活动塞103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05,所述第一弹簧104给环形活动塞103提供轴向位移的复位弹力。
所述母端内腔1011的内壁面与环形活动塞103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06。所述母端内腔1011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环形槽供第三密封圈106嵌设安装,所述环形活动塞103相对第三密封圈106可轴向滑动式密封接触。所述母端内腔1011的内端装设有第一孔用卡簧107,所述固定芯棒102的内端抵于第一孔用卡簧107上以达成相对母端外固定套101位置固定。所述母端外固定套101的外部对应母端内腔1011的内端的外周,设置有母端管接头部1012,所述母端管接头部1012之靠近环形活动塞103端设置有第四密封圈108和环形止挡台阶109,所述第四密封圈108受限于环形止挡台阶109且位于母端管接头部1012和环形止挡台阶109之间。此处,所述环形止挡台阶109一体成型于母端外固定套101的外周,易于生产制作,若改用在母端外固定套101的外周额外套设固定一圈体来形成环形止挡台阶亦可。应用时,可以在母端管接头部1012上用于套设第一管体,第一管体的端部与第四密封圈108形成密封接触。
所述公端连接组件200包括有公端外固定套201、公端插套202、公端活动塞203和第二弹簧204,所述公端外固定套201内具有轴向贯通设置的浮动安装腔2011,所述公端插套202装入浮动安装腔2011内且相对浮动安装腔2011的内壁面可径向浮动设置,所述公端插套202的内部具有轴向贯通的公端内腔2021,所述公端活动塞203设置于公端内腔2021内,所述公端活动塞203的外端具有内凹且渐大设置的锥形凹槽,所述第二弹簧204给公端活动塞203提供轴向位移的复位弹力,所述公端活动塞203的外周表面具有第三止脱面11,所述公端内腔2021的内壁面具有第四止脱面12,所述第三止脱面11受限于第四止脱面12的内侧以防公端活动塞203从公端内腔2021的外端脱出,所述公端活动塞203上具有位于第二密封圈205内端且轴向贯通第三止脱面11与公端活动塞203的内端的通槽13。
所述公端内腔2021的内壁面与公端活动塞203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05。所述公端内腔2021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二环形槽供第二密封圈205嵌设安装,所述公端活动塞203相对第二密封圈205可轴向滑动式密封接触。所述公端内腔2021的内端装设有第二孔用卡簧206,所述第二弹簧204的内端抵于第二孔用卡簧206上。所述第二孔用卡簧206与第二弹簧204的内端之间装设有垫圈207。以及,在所述公端插套202的内端设置有第三环形槽供第五密封圈208装设。所述公端外固定套201的浮动安装腔2011包括有第一浮动安装腔1和第二浮动安装腔2,所述第一浮动安装腔1比第二浮动安装腔2的内径小且两者同轴中心设置,相应地,所述公端插套202具有依次设置有插入段3、外露段4和内藏浮动段5,所述插入段3、外露段4和内藏浮动段5的外径依次更大,所述插入段3和外露段4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插入限位锥面6以与母端内腔1011外端的外扩式导引锥面7相适配定位,所述外露段4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浮动安装腔1内且相对第一浮动安装腔1的内壁面可径向浮动设置,所述内藏浮动段5位于第二浮动安装腔2内且相对第二浮动安装腔2的内壁面可径向浮动设置,所述内藏浮动段5的端部受限于第二浮动安装腔2的内端面,也指朝向母端连接组件100所在侧的内端面,其为台阶面8。应用时,可以将公端管接头部2012设置于公端外固定套201的外周且对应位于第二浮动安装腔2的外周,将第二管体的端环套设于公端管接头部2012的外周,第二管体的端部与第五密封圈208形成密封接触,且,第二管体的端部与第五密封圈208可发生径向所在平面上的相对位移,以满足公端插套202相对公端外固定套201产生浮动位移时的定位需求。
插接时,由公端插套202从母端连接组件100的母端内腔1011的外端伸入,公端插套202的外端抵推环形活动塞103往内移动,同时,所述锥形凸部适配于锥形凹槽内,公端活动塞203受固定芯棒102的头端密封部1021抵推而往内缩,阴阳一对相配的锥面,在插拔的时候有导向作用,可降低插拔过程对密封面的冲击,提高使用寿命。同时,在导通状态下,头端密封部与公端活动塞保持立体凸凹面接触定位,提高头端密封部与公端活动塞203在轴向的对接定位可靠性,防止头端密封部与公端活动塞203在轴向发生偏移,使得弹簧一直在轴向产生弹力,因此,不管是对头端密封部与公端活动塞203、弹簧还是密封圈,均起至校正、保持、平稳作用,有利于提高密封防漏性能;其侧向通孔1023贯通内部连通腔1022和公端内腔2021,实现母端连接组件100和公端连接组件200的内部连通对接,由于公端插套202相对公端外固定套201是径向浮动式装设,因此,在母端连接组件100和公端连接组件200对插时,可自动浮动校正以实现盲插,操作十分方便。在母端连接组件100和公端连接组件200插接后,所述第三密封圈106与公端插套202的外周表面形成密封接触,所述第二密封圈205与固定芯棒102的外周表面形成密封接触,以及,所述第一密封圈105密封接触于固定芯棒102的外周表面与和环形活动塞103的内壁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将母端连接组件包括有母端外固定套、固定芯棒、环形活动塞以及第一弹簧,所述公端连接组件包括有公端外固定套、公端插套、公端活动塞和第二弹簧,使得插接过程及插接后,环形活动塞沿固定芯棒滑动,其定位精准,第一密封圈不会脱落,同时,由于止脱面的设计,即使在拔开状态,母端连接组件、公端连接组件均不会往外漏液,侧向通孔与外周的通槽对应,使得周向较大面积可贯通供液体流过,均流性较好,有利于提高流量及容杂质能力。而且,该种盲插快速接头,结构相对更为简单,易于生产制作及组装,更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包括有可插拔连接导通的母端连接组件(100)和公端连接组件(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端连接组件(100)包括有母端外固定套(101)、固定芯棒(102)、环形活动塞(103)以及第一弹簧(104);所述母端外固定套(101)的内部具有轴向贯通的母端内腔(1011),所述固定芯棒(102)设置于母端内腔(1011)内,所述固定芯棒(102)上具有头端密封部(1021)、内部连通腔(1022)以及侧向通孔(1023),所述内部连通腔(1022)的内端连通于母端内腔(1011)的内端,所述侧向通孔(1023)位于头端密封部(1021)的内侧且连通于内部连通腔(1022)与母端内腔(1011)之间,所述头端密封部(1021)伸入环形活动塞(103)内;所述头端密封部(1021)与环形活动塞(103)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05),所述第一弹簧(104)给环形活动塞(103)提供轴向位移的复位弹力,所述环形活动塞(103)的外周表面具有第一止脱面(9),所述母端内腔(1011)的内壁面具有第二止脱面(10),所述第一止脱面(9)受限于第二止脱面(10)的内侧以防环形活动塞(103)从母端内腔(1011)的外端脱出;
所述公端连接组件(200)包括有公端外固定套(201)、公端插套(202)、公端活动塞(203)和第二弹簧(204),所述公端外固定套(201)内具有轴向贯通设置的浮动安装腔(2011),所述公端插套(202)装入浮动安装腔(2011)内且相对浮动安装腔(2011)的内壁面可径向浮动设置,所述公端插套(202)的内部具有轴向贯通的公端内腔(2021),所述公端活动塞(203)设置于公端内腔(2021)内,所述公端内腔(2021)的内壁面与公端活动塞(203)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05),所述第二弹簧(204)给公端活动塞(203)提供轴向位移的复位弹力,所述公端活动塞(203)的外周表面具有第三止脱面(11),所述公端内腔(2021)的内壁面具有第四止脱面(12),所述第三止脱面(11)受限于第四止脱面(12)的内侧以防公端活动塞(203)从公端内腔(2021)的外端脱出,所述公端活动塞(203)上具有位于第二密封圈(205)内端且轴向贯通第三止脱面(11)与公端活动塞(203)的内端的通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内腔(1011)的内壁面与环形活动塞(103)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06);所述母端内腔(1011)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环形槽供第三密封圈(106)嵌设安装,所述环形活动塞(103)相对第三密封圈(106)可轴向滑动式密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密封部(1021)的外端具有外凸且渐小设置的锥形凸部,所述公端活动塞(203)的外端具有内凹且渐大设置的锥形凹槽,所述锥形凸部适配于锥形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内腔(1011)的内端装设有第一孔用卡簧(107),所述固定芯棒(102)的内端抵于第一孔用卡簧(107)上以达成相对母端外固定套(101)位置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外固定套(101)的外部对应母端内腔(1011)的内端的外周,设置有母端管接头部(1012),所述母端管接头部(1012)之靠近环形活动塞(103)端设置有第四密封圈(108)和环形止挡台阶(109),所述第四密封圈(108)受限于环形止挡台阶(109)且位于母端管接头部(1012)和环形止挡台阶(109)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内腔(2021)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二环形槽供第二密封圈(205)嵌设安装,所述公端活动塞(203)相对第二密封圈(205)可轴向滑动式密封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通孔设置有多个,其为沿轴向延伸的长条形,多个侧向通孔沿周向间距布置,以及,整个固定芯棒(102)为一体式光杆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内腔(2021)的内端装设有第二孔用卡簧(206),所述第二弹簧(204)的内端抵于第二孔用卡簧(206)上;所述第二孔用卡簧(206)与第二弹簧(204)的内端之间装设有垫圈(20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安装腔(2011)包括有第一浮动安装腔(1)和第二浮动安装腔(2),所述第一浮动安装腔(1)比第二浮动安装腔(2)的内径小且两者同轴中心设置,相应地,所述公端插套(202)具有依次设置有插入段(3)、外露段(4)和内藏浮动段(5),所述插入段(3)、外露段(4)和内藏浮动段(5)的外径依次更大,所述插入段(3)和外露段(4)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插入限位锥面(6)以与母端内腔(1011)外端的外扩式导引锥面(7)相适配定位,所述外露段(4)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浮动安装腔(1)内且相对第一浮动安装腔(1)的内壁面可径向浮动设置,所述内藏浮动段(5)位于第二浮动安装腔(2)内且相对第二浮动安装腔(2)的内壁面可径向浮动设置,所述内藏浮动段(5)的端部受限于第二浮动安装腔(2)的内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盲插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母端连接组件(100)和公端连接组件(200)插接后,所述第三密封圈(106)与公端插套(202)的外周表面形成密封接触,所述第二密封圈(205)与固定芯棒(102)的外周表面形成密封接触,以及,所述第一密封圈(105)密封接触于固定芯棒(102)的外周表面与和环形活动塞(103)的内壁面之间。
CN202222587781.1U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盲插快速接头 Active CN218236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7781.1U CN218236561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盲插快速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7781.1U CN218236561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盲插快速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6561U true CN218236561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7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87781.1U Active CN218236561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盲插快速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6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48285A3 (en) Quick-action fluid coupling
JP2005533981A (ja) 高速カップ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カップリング・ソケットを組み立てる方法
JPH03288093A (ja) コネクタ
CN213393955U (zh) 一种快速接头
JP2006084027A (ja) 管及びホース接続用の継手アセンブリ
CN100588866C (zh) 用于高压应用场合的快速连接器
CN218236561U (zh) 一种盲插快速接头
CN201225472Y (zh) 快速插拔管接头
JP3842547B2 (ja) 高圧クイック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CN102691844A (zh) 一种自找正接头组件及其自找正接头
CN205595556U (zh) 一种浮动连接器及使用该浮动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CN218762051U (zh) 一种自动插拔锁定式快速接头
CN115596915A (zh) 快速接头
US11174974B1 (en) Universal quick connector
CN111120756B (zh) 一种液用盲插接头
CA2272016A1 (en) Conduit
JP7333868B2 (ja) カップリングおよびカップリングの組み立て方法
CN111779908A (zh) 一种通用型快速接头
CN112555539A (zh) 分体快插式软管接头
CN104218385A (zh) 板间连接用转接头及使用该转接头的连接器组件
JP5472706B2 (ja) 管継手
CN217559312U (zh) 快插接头
CN210890531U (zh) 一种复合波纹管的快插式外连接组件
CN213576121U (zh) 一种用于流体接头的密封结构
CN110608335B (zh) 流体接头及流体接头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