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5444U - 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5444U
CN218235444U CN202221877778.7U CN202221877778U CN218235444U CN 218235444 U CN218235444 U CN 218235444U CN 202221877778 U CN202221877778 U CN 202221877778U CN 218235444 U CN218235444 U CN 218235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ng plate
water
heat dissipation
fixed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777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美燕
李细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ento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ento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ento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ento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777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5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5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5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包括框体和导热板,所述框体内部设置右循环水管,且循环水管左端连接右进水端,并且循环水管右侧连接有出水端,所述框体内部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外侧端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右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导热板外侧端面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框体下端连接有散热腔。该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通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将循环水管固定于导热板外侧端面,能够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板,并通过散热翅片的设置,当散热电机带动叶轮旋转,通过高速流动的气体,能够带走部分热量,提高导热板的散热效率,提高循环水管和内部冷却液热量流失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循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
背景技术
水冷循环散热有一个进水口及出水口,通过设置有多条水道,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水冷的优势,能带走更多的热量,但现有用于汽车的水循环散热结构效果较差,在车辆长时间行驶时,水管无法及时散发热量,会导致散热效率降低。
1、现有的水循环进水管结构散热效果较差,无法满足车辆长时间行驶时的高强度散热,当水温持续升高后无法及时散发热量,可能会丧失散热效果;
2、现有的水循环进水管结构少数安装有风扇提高散热效果,但需要及时对滤网进行更换或清理,但现有的滤网通常采用螺栓固定,安装和拆卸时较麻烦。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的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散热效率较低,车辆长时间行驶时无法及时将热量散发,容易导致水温整体较高,丧失散热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包括框体和导热板:
所述框体内部设置右循环水管,且循环水管左端连接右进水端,并且循环水管右侧连接有出水端,所述框体内部设置有导热板;
所述导热板外侧端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右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导热板外侧端面开设有第一滑动槽;
所述框体下端连接有散热腔,且散热腔右侧端连接有散热电机。
优选的,所述循环水管与导热板均为铝合金材质,且循环水管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在导热板外侧端面等距阵列分布,且第二固定块与导热板卡合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能够对循环水管进行夹持固定,并保证散热水管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杆,且第一限位杆贯穿第二固定块,并且第一限位杆与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限位杆能够将多种第二固定块进行连接,并对其位置进行限制。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外侧端面开设有第二滑动槽,且第二滑动槽内部设置有螺纹丝杆,所述螺纹丝杆与第二固定块螺纹连接构成活动结构,所述导热板内侧端面连接有散热翅片,且散热翅片成波浪状结构设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螺纹丝杆能够对第二固定块的位置进行调节,同时导热板 下端连接的散热翅片能够增加导热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腔内部设置有叶轮,且叶轮右端与散热电机连接,所述散热腔下端卡合连接有滤网,且滤网下侧后端开设有限位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并加速框体内部空气流速,并加速带走散热翅片的热量,提高导热板的散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散热腔后侧下端内部贯穿有第二限位杆,且第二限位杆贯穿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二限位杆与复位弹簧构成活动结构,且第二限位杆右侧能够与限位槽卡合连接构成限位结构;
所述第二限位杆后侧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呈“L”型结构设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复位弹簧推动第二限位杆向下活动,并与限位槽进行卡合,能够限制滤网脱离散热腔,同时向上推动活动杆,能够带动第二限位杆向上活动,解除对滤网的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
1、通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将循环水管固定于导热板外侧端面,能够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板,并通过散热翅片的设置,当散热电机带动叶轮旋转,通过高速流动的气体,能够带走部分热量,提高导热板的散热效率,提高循环水管和内部冷却液热量流失速度;
2、通过复位弹簧推动第二限位杆向下活动,并与限位槽进行卡合,能够限制滤网脱离散热腔,同时向上推动活动杆,能够带动第二限位杆向上活动,解除对滤网的固定,便于对滤网的拆卸或更换,保证框体内部的空气正常流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热板和第二固定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块和限位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块和螺纹丝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体;2、循环水管;3、进水端;4、出水端;5、导热板;6、第一固定块;7、第二固定块;8、第一滑动槽;9、第一限位杆;10、第二滑动槽;11、螺纹丝杆;12、散热翅片;13、散热腔;14、散热电机;15、叶轮;16、滤网;17、限位槽;18、第二限位杆;19、复位弹簧;20、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包括框体1和导热板5,框体1内部设置右循环水管2,且循环水管2左端连接右进水端3,并且循环水管2右侧连接有出水端4,框体1内部设置有导热板5,导热板5外侧端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块6,且第一固定块6右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7,导热板5外侧端面开设有第一滑动槽8,循环水管2与导热板5均为铝合金材质,且循环水管2与第一固定块6和第二固定块7卡合连接,第一固定块6与第二固定块7在导热板5外侧端面等距阵列分布,且第二固定块7与导热板5卡合连接,通过第一固定块6和第二固定块7将循环水管2固定于导热板5外侧端面,能够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板5,第一滑动槽8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杆9,且第一限位杆9贯穿第二固定块7,并且第一限位杆9与第二固定块7固定连接,导热板5外侧端面开设有第二滑动槽10,且第二滑动槽10内部设置有螺纹丝杆11,螺纹丝杆11与第二固定块7螺纹连接构成活动结构,导热板5内侧端面连接有散热翅片12,且散热翅片12成波浪状结构设计,通过旋转螺纹丝杆11能够带动多组第二固定块7进行活动,通过第二固定块7与第一固定块6配合,能够对循环水管2进行夹持固定,且第一滑动槽8内部设置的第一限位杆9能够将多组第二固定块7进行连接,限制其脱离导热板5,并通过导热板5内侧端面设置的导热翅片,增加导热板5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框体1下端连接有散热腔13,且散热腔13右侧端连接有散热电机14,散热腔13内部设置有叶轮15,且叶轮15右端与散热电机14连接,散热腔13下端卡合连接有滤网16,且滤网16下侧后端开设有限位槽17,通过散热电机14带动叶轮15高速旋转,加速框体1内部空气流动,通过气流在散热翅片12之间流动,加速导热板5的散热效率,并提高循环水管2和其内部冷却液的降温速度,散热腔13后侧下端内部贯穿有第二限位杆18,且第二限位杆18贯穿有复位弹簧19,第二限位杆18与复位弹簧19构成活动结构,且第二限位杆18右侧能够与限位槽17卡合连接构成限位结构,第二限位杆18后侧连接有活动杆20,且活动杆20呈“L”型结构设计, 通过复位弹簧19推动第二限位杆18向下活动,并与限位槽17进行卡合,能够限制滤网16脱离散热腔13,同时向上推动活动杆20,能够带动第二限位杆18向上活动,解除对滤网16的固定,便于对滤网16的拆卸或更换,防止因灰尘堵塞滤网16,减少空气流通量。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时,使用时首先旋转螺纹丝杆11,带动多组第二固定块7活动,并与第一固定块6配合,对循环水管2进行夹持,使其能够将内部热量传递至导热板5,且通过导热板5内侧端连接的散热翅片12增加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通过散热电机14带动叶轮15高速旋转,加速框体1内部的空气流动,通过高速气体从散热翅片12之间流动,能够不断带走导热板5的热量,提高导热板5的散热效率,降低循环水管2和其内部冷却液的散热时间,提高水冷循环管结构的整体散热效果,同时复位弹簧19推动第二限位杆18向下活动,并与限位槽17进行卡合,能够限制滤网16脱离散热腔13,同时向上推动活动杆20,能够带动第二限位杆18向上活动,解除对滤网16的固定,便于对滤网16的拆卸或更换,防止因滤网16堵塞,影响框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量,影响散热效果。
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包括框体(1)和导热板(5),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1)内部设置右循环水管(2),且循环水管(2)左端连接右进水端(3),并且循环水管(2)右侧连接有出水端(4),所述框体(1)内部设置有导热板(5);
所述导热板(5)外侧端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块(6),且第一固定块(6)右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7),所述导热板(5)外侧端面开设有第一滑动槽(8);
所述框体(1)下端连接有散热腔(13),且散热腔(13)右侧端连接有散热电机(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2)与导热板(5)均为铝合金材质,且循环水管(2)与第一固定块(6)和第二固定块(7)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6)与第二固定块(7)在导热板(5)外侧端面等距阵列分布,且第二固定块(7)与导热板(5)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槽(8)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杆(9),且第一限位杆(9)贯穿第二固定块(7),并且第一限位杆(9)与第二固定块(7)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5)外侧端面开设有第二滑动槽(10),且第二滑动槽(10)内部设置有螺纹丝杆(11),所述螺纹丝杆(11)与第二固定块(7)螺纹连接构成活动结构,所述导热板(5)内侧端面连接有散热翅片(12),且散热翅片(12)成波浪状结构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13)内部设置有叶轮(15),且叶轮(15)右端与散热电机(14)连接,所述散热腔(13)下端卡合连接有滤网(16),且滤网(16)下侧后端开设有限位槽(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13)后侧下端内部贯穿有第二限位杆(18),且第二限位杆(18)贯穿有复位弹簧(19),所述第二限位杆(18)与复位弹簧(19)构成活动结构,且第二限位杆(18)右侧能够与限位槽(17)卡合连接构成限位结构;
所述第二限位杆(18)后侧连接有活动杆(20),且活动杆(20)呈“L”型结构设计。
CN202221877778.7U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 Active CN218235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7778.7U CN218235444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7778.7U CN218235444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5444U true CN218235444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77778.7U Active CN218235444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5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3626A (zh) 进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热水排
CN112414164A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CN1271488C (zh) 水冷式cpu散热器
CN218235444U (zh) 一种汽车水缸水泵冷水循环进水管结构
CN211575935U (zh) 一种中成药生产用高效冷却塔
CN210453696U (zh) 一种塑料挤出机节能水冷冷却系统
CN214708446U (zh) 一体式液冷散热器
CN10725343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
CN208128724U (zh) 一种双向施压的液冷散热结构
CN209879437U (zh) 一种计算机处理器用散热装置
CN110001370B (zh) 一种氢能源汽车的分布式散热器
CN208766600U (zh) 一种风冷与水冷一体式散热器
CN212966048U (zh) 一种计算机水冷散热组件
CN112606677B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及汽车散热器的清洁方法
CN218328054U (zh) 一种led灯用的高功率散热器
CN1324427C (zh) 形成喷雾水膜的散热模组
CN218642777U (zh) 一种锯片生产线用水冷改油循环冷却装置
CN211878559U (zh) 一种2u服务器水冷可调节双排风扇系统
CN219029116U (zh) 一种发动机用换热器
CN212393139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16085683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激光系统
CN214407066U (zh) 进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热水排
CN215062496U (zh) 一种用于公共建筑的中央空调换热器
CN214407068U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CN219611502U (zh) 一种带有冷却机构的高速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