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2741U - 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2741U
CN218232741U CN202222068088.3U CN202222068088U CN218232741U CN 218232741 U CN218232741 U CN 218232741U CN 202222068088 U CN202222068088 U CN 202222068088U CN 218232741 U CN218232741 U CN 218232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turbine
lifting
track groove
tri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680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Mingde Comp Knitting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Mingde Comp Knitt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Mingde Comp Knitting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Mingde Comp Knitt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680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2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2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2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其包括:其包括: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活动抬针涡轮和吊目编织涡轮、连接所述活动抬针涡轮与活动抬针三角的抬针控制连杆及连接所述吊目编织涡轮与吊目编织三角的连动杆,所述抬针控制连杆的中部铰接安装固定,所述活动抬针涡轮和所述吊目编织涡轮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抬针控制连杆和所述连动杆连接的第一轨道槽和第二轨道槽,所述抬针控制连杆的一端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槽内的第一滚轮,所述连动杆的一端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二轨道槽内的第二滚轮,且所述第一轨道槽内至少设置有一处用于控制所述抬针控制连杆跳动的第一凸起和/或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轨道槽呈凸轮状。

Description

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横机领域,特指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织机。它的三角装置犹如一组平面凸轮,织针的针脚可进入凸轮的槽道内,移动三角,迫使织针在针板的针槽内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并通过针勾和针舌的动作,就能将纱线编织成针织物。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勾,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与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互相联结形成了针织物。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电脑横机中,抬针三角大部份是采用固定式单向控制结构,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在工作时,抬针三角一直处于抬针状态下,使得针板针脚的活动次数频繁,造成选针器长期磨擦选针脚,进而导致选针器磨损现象,影响抬针三角和选针器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包括: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活动抬针涡轮和吊目编织涡轮、连接所述活动抬针涡轮与活动抬针三角的抬针控制连杆及连接所述吊目编织涡轮与吊目编织三角的连动杆,所述抬针控制连杆的中部铰接安装固定,所述活动抬针涡轮和所述吊目编织涡轮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抬针控制连杆和所述连动杆连接的第一轨道槽和第二轨道槽,所述抬针控制连杆的一端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槽内的第一滚轮,所述连动杆的一端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二轨道槽内的第二滚轮,且所述第一轨道槽内至少设置有一处用于控制所述抬针控制连杆跳动的第一凸起和/或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轨道槽呈凸轮状。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槽的内壁两侧,所述连动杆上还套设有用于限定该连动杆上下运动的定位轴套。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轨道槽成型于所述活动抬针涡轮一侧,并由位于所述活动抬针涡轮中部的第一同心圆台与位于所述活动抬针涡轮边缘的第一同心圆环配合形成环状的轨道,其中,所述第一凸起成型于所述第一同心圆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凹槽对应成型于所述第一同心圆台的侧壁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轨道槽成型于所述吊目编织涡轮一侧,并由位于所述吊目编织涡轮中部的第二凸轮台与位于所述活动抬针涡轮边缘的第一内椭圆环配合形成凸轮槽的轨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滚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抬针控制连杆的端部,该抬针控制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活动抬针三角连接的第一条形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抬针控制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一铰接座安装于三角底板上,该第一铰接座旁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活动抬针三角定位限位的第一抬针三角座,所述活动抬针三角以能够上下浮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抬针三角座内,且该活动抬针三角的上端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一条形槽内的第一连接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抬针三角座一侧成型有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并能够上下移动的槽口。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抬针控制连杆对称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连接两侧的所述活动抬针三角,且两个所述抬针控制连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销轴铰接,所述第一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销轴上或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抬针控制连杆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电机驱动活动抬针涡轮和吊目编织涡轮旋转,通过活动抬针涡轮上第一轨道槽中的第一凸起和/或第一凹槽推动抬针控制连杆一端滚轮跳动,从而将活动抬针三角翘起实现周期性抬针,而通过吊目编织涡轮上呈凸轮状的第二轨道槽推动吊目编织三角上下浮动,由此避免活动抬针三角一直处于抬针状态下,以减少针板针脚的活动次数,防止选针器长期磨擦选针脚而导致选针器磨损现象发生,提高活动抬针三角和选针器的使用寿命。其次,利用第一轨道槽将滚轮限位于槽内,能够防止在抬针时滚轮脱离动抬针涡轮,提升机构运行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将活动抬针涡轮和吊目编织涡轮安装在同一个电机的输出轴上,由同一个电机驱动活动抬针三角和吊目编织三角运动,不仅能够减少动力源,节省安装空间,使结构更紧凑,而且活动抬针三角和吊目编织三角的配合运动也更加精准,同步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吊目编织涡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至图4所示,为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其包括:电机1、安装于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10上的活动抬针涡轮2和吊目编织涡轮5、连接所述活动抬针涡轮2与活动抬针三角3的抬针控制连杆4及连接所述吊目编织涡轮5与吊目编织三角7的连动杆6,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的中部铰接安装固定,所述活动抬针涡轮2和所述吊目编织涡轮5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和所述连动杆6连接的第一轨道槽21和第二轨道槽51,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的一端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槽21内的第一滚轮41,所述连动杆6的一端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二轨道槽51内的第二滚轮61,且所述第一轨道槽21内至少设置有一处用于控制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跳动的第一凸起22和/或第一凹槽23,所述第二轨道槽51呈凸轮状。采用电机1驱动活动抬针涡轮2和吊目编织涡轮5旋转,通过活动抬针涡轮2上第一轨道槽21中的第一凸起22和/或第一凹槽23推动抬针控制连杆4一端第一滚轮41跳动,从而将活动抬针三角3翘起实现周期性抬针,由此避免活动抬针三角3一直处于抬针状态下,以减少针板针脚的活动次数,防止选针器长期磨擦选针脚而导致选针器磨损现象发生,提高活动抬针三角3和选针器的使用寿命;而通过吊目编织涡轮5上呈凸轮状的第二轨道槽51推动吊目编织三角7上下浮动,当第二滚轮61到达第二轨道槽51凸起点时,控制吊目编织三角7而达到吊目效果,且第二轨道槽51能防止第二滚轮61偏移,当吊目编织三角7卡住时,吊目编织涡轮5无法转动而引起报警,防止吊目编织三角7撞针。其次,利用第一轨道槽21将第一滚轮41限位于槽内,能够防止在抬针时第一滚轮41脱离动抬针涡轮2,提升机构运行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将活动抬针涡轮2和吊目编织涡轮5安装在同一个电机1的输出轴10上,由同一个电机1驱动活动抬针三角3和吊目编织三角7运动,不仅能够减少动力源,节省安装空间,使结构更紧凑,而且活动抬针三角3和吊目编织三角7的配合运动也更加精准,同步性更好。
所述第一凸起22和所述第一凹槽23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槽21的内壁两侧,所述连动杆6上还套设有用于限定该连动杆6上下运动的定位轴套62。采用第一凸起22与第一凹槽23配合实现活动抬针三角3的一次抬针,防止活动抬针涡轮2旋转过程中,第一凸起22或第一凹槽23与第一滚轮41撞击产生的冲击力过大,导致活动抬针三角3抬针力或者抬针幅度过大,而造成的机构零部件磨损和损坏,从而进一步提高机构的稳定性,提升机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降低机构运行使得噪音。
所述第一轨道槽21成型于所述活动抬针涡轮2一侧,并由位于所述活动抬针涡轮2中部的第一同心圆台211与位于所述活动抬针涡轮2边缘的第一同心圆环212配合形成环状的轨道,其中,所述第一凸起22成型于所述第一同心圆环212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凹槽23对应成型于所述第一同心圆台211的侧壁上。
所述第二轨道槽51成型于所述吊目编织涡轮5一侧,并由位于所述吊目编织涡轮5中部的第二凸轮台511与位于所述活动抬针涡轮2边缘的第一内椭圆环512配合形成凸轮槽的轨道。
所述第一滚轮4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的端部,该抬针控制连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活动抬针三角3连接的第一条形槽42。
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的中部通过第一铰接座43安装于三角底板100上,该第一铰接座43旁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活动抬针三角3定位限位的第一抬针三角座31,所述活动抬针三角3以能够上下浮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抬针三角座31内,且该活动抬针三角3的上端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一条形槽42内的第一连接轴32。
所述第一抬针三角座31一侧成型有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轴32穿过并能够上下移动的槽口33。
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对称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连接两侧的所述活动抬针三角3,且两个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销轴铰接,所述第一滚轮41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销轴上或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由电机1通过输出轴10驱动活动抬针涡轮2和吊目编织涡轮5旋转,在活动抬针涡轮2旋转过程中,由于第一铰接座43和活动抬针三角3对抬针控制连杆4的限制,使得第一滚轮41一直处于第一轨道槽21内与槽壁相切并产生相对滚动,而吊目编织涡轮5旋转过程中,由定位轴套62限定连动杆6始终保持上下运动,使第二滚轮61始终处于第二轨道槽51下端内与槽壁相切并产生相对滚动;进一步,当第一轨道槽21内的第一凸起22和第一凹槽23随活动抬针涡轮2旋转到与第一滚轮41接触碰撞时,第一凸起22会使第一滚轮41产生一次跳动,并通过抬针控制连杆4撬动另一端的活动抬针三角3也跳动一次,即实现一次抬针动作,而由凸轮状的第二轨道槽51在旋转过程中始终通过二滚轮61带动吊目编织三角7做上下浮动往复运动。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轨道槽21内仅设置了一组第一凸起22和第一凹槽23,因此,需要电机1驱动活动抬针涡轮2旋转一圈,活动抬针三角3才会跳动一次,所以在第一凸起22和第一凹槽23不与第一滚轮41接触的时间段内,活动抬针三角3是保持不动的,进而有效减少针板针脚的活动次数,防止选针器长期磨擦选针脚而引起的选针器磨损现象。其次,通过将第一滚轮41安装在活动抬针涡轮2的第一轨道槽21内,使得第一滚轮41运动是有轨导向的,避免在第一滚轮41与第一凸起22碰撞时产生脱轨,提高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安装于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10)上的活动抬针涡轮(2)和吊目编织涡轮(5)、连接所述活动抬针涡轮(2)与活动抬针三角(3)的抬针控制连杆(4)及连接所述吊目编织涡轮(5)与吊目编织三角(7)的连动杆(6),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的中部铰接安装固定,所述活动抬针涡轮(2)和所述吊目编织涡轮(5)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和所述连动杆(6)连接的第一轨道槽(21)和第二轨道槽(51),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的一端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槽(21)内的第一滚轮(41),所述连动杆(6)的一端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二轨道槽(51)内的第二滚轮(61),且所述第一轨道槽(21)内至少设置有一处用于控制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跳动的第一凸起(22)和/或第一凹槽(23),所述第二轨道槽(51)呈凸轮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22)和所述第一凹槽(23)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槽(21)的内壁两侧,所述连动杆(6)上还套设有用于限定该连动杆(6)上下运动的定位轴套(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槽(21)成型于所述活动抬针涡轮(2)一侧,并由位于所述活动抬针涡轮(2)中部的第一同心圆台(211)与位于所述活动抬针涡轮(2)边缘的第一同心圆环(212)配合形成环状的轨道,其中,所述第一凸起(22)成型于所述第一同心圆环(212)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凹槽(23)对应成型于所述第一同心圆台(211)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槽(51)成型于所述吊目编织涡轮(5)一侧,并由位于所述吊目编织涡轮(5)中部的第二凸轮台(511)与位于所述活动抬针涡轮(2)边缘的第一内椭圆环(512)配合形成凸轮槽的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4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的端部,该抬针控制连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活动抬针三角(3)连接的第一条形槽(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的中部通过第一铰接座(43)安装于三角底板(100)上,该第一铰接座(43)旁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活动抬针三角(3)定位限位的第一抬针三角座(31),所述活动抬针三角(3)以能够上下浮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抬针三角座(31)内,且该活动抬针三角(3)的上端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一条形槽(42)内的第一连接轴(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针三角座(31)一侧成型有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轴(32)穿过并能够上下移动的槽口(33)。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对称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连接两侧的所述活动抬针三角(3),且两个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销轴铰接,所述第一滚轮(41)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销轴上或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抬针控制连杆(4)上。
CN202222068088.3U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 Active CN218232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8088.3U CN218232741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8088.3U CN218232741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2741U true CN218232741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0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68088.3U Active CN218232741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27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7871A (zh) 一种起底装置
CN218232741U (zh) 一种双功能涡轮控制装置
CN218232736U (zh) 一种用于活动抬针控制的涡轮装置
CN101597833B (zh) 变换纱线装置夹切纱的连动机构
CN218291259U (zh) 一种底板装置
CN102206887B (zh) 一种经线开口选择机构的助吸方法和装置
CN215516167U (zh) 一种用于电脑横机的纱线张力调节装置
CN211734651U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编织物下拉装置
CN216585474U (zh)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的针升导向装置
CN217479690U (zh) 一种电脑针织横机换色装置
CN210657353U (zh) 中三角的控制装置
CN113966419A (zh) 用于针织机的平坦部件和包括该平坦部件的针织机
CN117071159B (zh) 一种横编织机的机头组件及编织方法
CN216006170U (zh) 一种双臂式提花龙头及其织带机
CN221028946U (zh) 一种横编织机的机头组件
CN213866683U (zh) 一种手套机机头选针机构
CN220149776U (zh) 一种可同行编吊的山板装置
EP2570531A1 (en) Downward pressing mesh mechanism and sinker thereof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s
KR100913134B1 (ko) 후렌지 경편기의 하부바늘 구동장치
CN215668416U (zh) 一种新型主动纱线张力补偿机构
CN216688554U (zh) 一种电子张力控制器
CN220335419U (zh) 一种电脑横机直选型山板
CN217479695U (zh) 一种用于高速经编机的梳栉摆臂
CN217709856U (zh) 一种全幅衬纬编织机构
CN113684602B (zh) 一种编织超长绒毛面料的圆机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