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8825U - 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车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车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8825U
CN218228825U CN202222409505.6U CN202222409505U CN218228825U CN 218228825 U CN218228825 U CN 218228825U CN 202222409505 U CN202222409505 U CN 202222409505U CN 218228825 U CN218228825 U CN 218228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surface
view mirror
connecting plate
door body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095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增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095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8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8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8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车门及车辆,所述后视镜安装装置设置在车门本体上,后视镜通过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安装至车门本体上,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包括与所述车门本体连接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面上的第一安装孔,所述顶面与车门本体之间的夹角为45‑60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后视镜安装面设置为与所述车门本体成45‑60度向上倾斜的斜面,平衡了后视镜在不同方向的受力,提升了安装点刚度,降低了外后视镜的抖动。

Description

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车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车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如今,汽车的造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外后视镜与方向盘、油门及制动踏板等功能构件一样,成为汽车重要的零部件,它在车门上的安装位置主要有车门前三角区安装、外水切安装和车门外板安装,其中后视镜车门外板安装由于有助于降低风噪和提升驾驶员视野,应用逐渐增多,成为未来汽车造型的一种趋势。
在车辆行驶时,尤其是在车速较快或是路面颠簸时,如果安装点刚度不够,就会导致外后视镜的抖动,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安装架的松脱,对驾驶员的正常驾驶造成影响。
相应地,需要一种新的后视镜安装装置、车门和车辆来解决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车门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安装点刚度不够导致的外后视镜抖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后视镜安装装置,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设置在车门本体上,后视镜通过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连接至车门本体上,所述后视镜安装装置包括与所述车门本体连接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面上的第一安装孔,所述顶面与车门本体之间的夹角为45-60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为两个。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顶面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为异形孔。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顶面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为异形孔。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顶面通过多个焊接点与所述车门本体固定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顶面连接并向所述顶面上方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车门本体固定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与顶面相连的向所述顶面下方延伸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并通过第四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沿所述顶面向上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用于与所述车门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孔。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间还设置有线束安装过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所述车门包括上述任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门。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设置在车门本体上,后视镜通过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连接至车门本体上,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包括与所述车门本体连接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面上的第一安装孔,其中,所述顶面与车门本体之间的夹角为45-60度,通过将所述顶面设置为与车门本体之间成45-60度向上倾斜的斜面,平衡了后视镜在不同方向的受力,抑制了后视镜绕X轴的转动趋势,通过多点焊接结构,提升了安装点刚度,降低了外后视镜的抖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效果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外后视镜的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壳体与车门本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图3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后视镜;2-车门本体;3-壳体;4-顶面;5-第一安装孔;6-定位孔;7-第一焊接部;8-第二焊接部;9-第一连接板;10-第三焊接部;11-第二连接板;12-第三连接板;13-第四连接板;14-第五连接板;15-第四焊接部;16-支撑板;17-第二安装孔;18-线束安装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外后视镜安装装置,用于将外后视镜安装到车辆上,下面结合图1-图4,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后视镜安装结构。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后视镜的安装效果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后视镜1通过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连接至车门本体2上,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设置在所述车门本体2上,所述后视镜安装装置包括与所述车门本体2接的壳体3以及位于所述壳体3的顶面4上的第一安装孔5,所述后视镜1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安装孔5中实现与所述车门本体2的连接;其中,所述顶面4是与所述车门本体之间成45-60度向上倾斜的斜面。
具体地,图3和图4中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壳体3与所述车门本体2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和图3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在将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的壳体3装配到所述车门本体2后,后视镜的安装平面,即所述壳体3的顶面4,为相对于所述车门本体成一定角度倾斜的斜面,通过反复进行试验,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顶面为与所述车门本体之间成45-60度向上倾斜的斜面,以抑制后视镜的转动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5可以设置为多个,以方便外后视镜的安装,通过螺栓将外后视镜1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3的顶面4上。
示例性地,所述顶面4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5,两个第一安装孔5位于所述顶面4的两侧,使所述外后视镜1安装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3的顶面4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6,两个所述定位孔6与所述车门本体2上的定位孔一一对应,从而在安装过程中,通过定位销将所述壳体3与所述车门本体2进行定位,进而便于所述外后视镜1的安装定位,其中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6为间隙配合,以方便装配和拆卸;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为异型孔,例如椭圆孔,从而能够防止定位销在定位过程中发生旋转。
如图2所示,所述顶面4通过多个焊接部,例如第一焊接部7和第二焊接部8,与所述车门本体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焊接部7和第二焊接部8分别位于所述顶面4的两端,从而保障所述顶面4与所述车门本体2之间的稳固连接。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焊接部7可以包括焊点a和焊点b,所述第二焊接部8可以包括焊点c,当然,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所述顶面4的尺寸设置焊接点的数量。
为了提高安装点的刚度,所述壳体3还包括第一连接板9,所述第一连接板9与所述顶面4连接并向所述顶面4上方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板9上具有第三焊接部10,从而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车门本体2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焊接部7、第二焊接部8和第三焊接部10实现所述壳体3与所述车门本体2之间的多点焊接,增加了所述外后视镜在车身横向的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3还包括与所述顶面4相连的向所述顶面4下方延伸的第二连接板11、第三连接板12和第四连接板13,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11和所述第三连接板12相对设置,并通过第五连接板14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13与第五连接板14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2中所示,所述第四连接板13与所述第五连接板14通过第四焊接部15实现焊接固定,示例性的,所述第四焊接部15包括焊点f、焊点g、焊点h和焊点i,多点焊接实现了应力的均匀分配。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安装点的刚度,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沿所述顶面4向上延伸的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上设置用于与所述车门本体2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孔17,通过所述安装孔17和螺栓将所述壳体3固定在所述车内本体2上。
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5的中间还设置有线束安装过孔18,外后视镜线束接头可从位于所述壳体3的顶面上的线束安装过孔18通过,使得外后视镜线束接头的布置更为灵活,减少了对外后视镜造型的约束。
可选地,所述壳体3可以为冲压件。通过冲压一次成型制造出安装架,易于制造,便于批量生产,生产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为外后视镜提供有效的安装固定,保证其在可能的工况下满足一定的刚度要求,其模态满足要求保证抖动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同时,通过将所述顶面设置为与车门本体成45-60度向上倾斜的斜面,平衡了后视镜在不同方向的受力,抑制了后视镜绕X轴的转动趋势,通过多点焊接结构,提升了安装点刚度,降低了外后视镜的抖动。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门,所述车门包括上述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后视镜安装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车门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自行设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的有益效果与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车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所述车辆的具体类型作任何限制,所述车辆可以是轿车、商务车,也可以是客车、卡车,可以是燃油车、电动车,也可以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这都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自行设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与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外后视镜安装装置,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设置在车门本体上,后视镜通过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连接至所述车门本体上,所述外后视镜安装装置包括与所述车门本体连接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面上的第一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与车门本体之间的夹角为45-6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为异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通过多个焊接部与所述车门本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顶面连接并向所述顶面上方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车门本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与顶面相连的向所述顶面下方延伸的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相对设置,并通过第五连接板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与第五连接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沿所述顶面向上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车门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间还设置有线束安装过孔。
9.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装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车门。
CN202222409505.6U 2022-09-09 2022-09-09 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车门及车辆 Active CN218228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9505.6U CN218228825U (zh) 2022-09-09 2022-09-09 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车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9505.6U CN218228825U (zh) 2022-09-09 2022-09-09 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车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8825U true CN218228825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4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09505.6U Active CN218228825U (zh) 2022-09-09 2022-09-09 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车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8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57615B1 (en) Impact protection device
EP1055586B1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suspension member
US9553414B2 (en) Motor power feed wiring structure having a vehicle body-side power feed wire rotatably connected to a motor-side power feed wire
CN218228825U (zh) 外后视镜安装装置、车门及车辆
US20220135135A1 (en) Subframe for vehicle
CN213566098U (zh) 方向盘组件
CN217994540U (zh) 车体转向组件和车辆
JP2001171553A (ja) クロスメンバへのフロントクォーターの固定
JP4561388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6209935B1 (en) Front bumper adjustable fascia
CN220130212U (zh) 充电口支架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2400054U (zh) 一种汽车乘员安全气囊与仪表板的连接结构
US5651686A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JP3078388B2 (ja) 自動車のエアバッグ取付構造
CN217259865U (zh) 行车事件记录器安装结构
CN214450748U (zh) 用于焊接在驱动桥桥壳上的线束固定支架结构及车辆
CN219948110U (zh) 一种前轮线束布置结构
CN213228282U (zh) 一种车用动力传动装置悬置系统
CN216684308U (zh) 线束固定支架
CN212195052U (zh) 一种副车架总成
CN217706108U (zh) 摩托车
CN217706103U (zh) 摩托车
CN212447136U (zh) 一种带有线束支架的车载电源模块
CN217347510U (zh) 商用车充电插座支架结构
CN215793593U (zh) 线束固定支架、线束安装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