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5376U - 一种卡扣装配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扣装配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5376U
CN218225376U CN202221498805.XU CN202221498805U CN218225376U CN 218225376 U CN218225376 U CN 218225376U CN 202221498805 U CN202221498805 U CN 202221498805U CN 218225376 U CN218225376 U CN 218225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ed
workpiece
buckle
lower die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988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ongling Wode Automobile Decoration Membe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ongling Wode Automobile Decoration Membe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ongling Wode Automobile Decoration Membe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ongling Wode Automobile Decoration Membe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988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5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5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5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扣装配工装。该卡扣装配工装包括:下模,用于定位放置待装工件;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模竖向上方,并被配置为用于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模竖向下方,并被配置为用于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可分别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卡扣装配过程中,待装工件始终定位放置在下模上,无需翻转运动,有效避免待装工件碰伤、划伤。

Description

一种卡扣装配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扣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待装工件需装有两种卡扣,分别为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第一卡扣需在待装工件一侧装配,第二金属卡扣需在待装工件另一侧装配。例如,现有显示屏面板需装两种不同金属卡扣,分别为第一金属卡扣和第二金属卡扣,共计9个金属卡扣;第一金属卡扣需在面板背面装配,第二金属卡扣需在面板正面装配。
然而,第一卡扣需在待装工件一侧装配,第二卡扣需在装工件另一侧装配。现有卡扣装配工装中,不同卡扣装配在待装工件过程中,待装工件需要翻转,待装工件翻转过程中易造成碰伤、划伤的风险。
此外,卡扣带有倒钩结构,其需要大力才能装配到位,易出现装配不到位现场,影响客户装车稳定性,造成投诉风险。
另外,现有卡扣装配工装将各金属卡扣装配至待装工件上的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低。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需要发明一种新的卡扣装配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卡扣装配工装。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卡扣装配工装。该卡扣装配工装包括:
下模,用于定位放置待装工件;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模竖向上方,并被配置为用于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模竖向下方,并被配置为用于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下侧设置有第一夹具,用于可拆固定第一卡扣。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被配置为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具竖向往复移动,以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侧设置有第二夹具,用于可拆固定第二卡扣;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被配置为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具竖向往复移动,以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
可选地,还包括上模;
所述上模位于所述下模竖向上方,并与所述下模位置相对且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上模。
可选地,所述上模下侧固定设置有顶挡件,所述顶挡件位于所述下模竖向上方;
所述顶挡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时,能对定位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待装工件和/或第二卡扣进行竖向顶挡。
可选地,还包括机身;
所述机身包括彼此连接的底板和顶板;
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底板竖向上方,并与所述底板位置相对且间隔设置;
所述下模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并位于所述底板竖向上方;
所述上模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并位于所述顶板竖向下方;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下模。
可选地,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和定位支撑件;
所述定位支撑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用于镶嵌放置待装工件,并阻止待装工件沿定位支撑件表面横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下模上设置有避让孔,用于供第二卡扣穿过从而装配至待装工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数目有多组,用于分别带动多个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每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个第一气缸,用于通过带动对应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多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同步动作,以同时带动多个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数目有多组,用于分别带动多个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每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二气缸,用于通过传动杆带动对应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多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同步动作,以同时带动多个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
可选地,还包括:
检测件,用于检测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是否装配到位至待装工件
不同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扣装配工装中,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位于下模竖向上方和竖向下方,能分别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卡扣装配过程中,待装工件始终定位放置在下模上,无需翻转运动,有效避免待装工件碰伤、划伤。
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自动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第二驱动机构自动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卡扣装配力能得到保证,装配到位,装配一致性高。装配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卡扣装配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卡扣装配工装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卡扣装配工装再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机身;
102-底板;
104-顶板;
20-第一驱动机构;
30-上模;
32-顶挡件;
40-第二驱动机构;
42-传动杆;
50-下模;
52-下模板;
54-定位支撑件;
9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扣装配工装。该卡扣装配工装用于分别将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由竖向两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请参阅图1至图3,该竖向包括下模50、第一驱动机构20和第二驱动机构40。其中,下模50结构设置成适于定位放置待装工件90。下模50形状结构可设置成与待装工件90形状结构相匹配设置,以限定待装工件90放置在下模50上的位置。
第一驱动机构20设置在下模50的竖向上方。第一驱动机构20设置成适于带动第一卡扣由待装工件90竖向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第二驱动机构40设置在下模50的竖向下方。第二驱动机构40设置成适于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0和第二驱动机构40分别位于下模50竖向上方和竖向下方,能分别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卡扣装配过程中,待装工件90始终定位放置在下模50上,无需翻转运动,有效避免待装工件90碰伤、划伤。
通过第一驱动机构20自动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第二驱动机构40自动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卡扣装配力能得到保证,装配到位,装配一致性高。装配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驱动机构20下侧可设置有第一夹具。第一夹具结构设置成适于可拆固定第一卡扣。
第一驱动机构20设置成适于带动第一夹具竖向往复移动,以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第一夹具可设置成卡爪结构,其便于控制夹紧固定第一卡扣、或者与第一卡扣拆卸分离。例如,第一夹具可采用气动夹爪结构。
当第一驱动机构20带动第一夹具竖向移动至第一装配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夹具夹紧固定第一卡扣,便于实现将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完成后,第一夹具与第一卡扣拆卸分离,第一卡扣脱离第一夹具。然后,第一驱动机构20带动第一夹具复位。
第二驱动机构40上侧可设置有第二夹具。第二夹具结构设置成适于可拆固定第二卡扣。
第二驱动机构40设置成适于带动第二夹具竖向往复移动,以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第二夹具可设置成卡爪结构,其便于控制夹紧固定第二卡扣、或者与第二卡扣拆卸分离。例如,第二夹具可采用气动卡爪结构。
当第二驱动机构40带动第二夹具竖向移动至第二装配位置的过程中,第二夹具夹紧固定第二卡扣,便于实现将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完成后,第二夹具与第二卡扣拆卸分离,第二卡扣脱离于第二夹具。然后,第二驱动机构40带动第二夹具复位。
卡扣装配自动化程度高,装配到位、稳定可靠,卡扣装配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卡扣装配工装还可以包括上模30。上模30位于下模50的竖向上方。上模30与下模50位置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驱动机构20可安装于上模30。
更优选地,如图所示,上模30的竖向下侧固定设置有顶挡件32。顶挡件32位于下模50竖向上方。顶挡件32结构设置成适于对待装工件90和/或第二卡扣进行顶挡。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0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时,顶挡件32能对定位放置在下模50上的待装工件90和/或第二卡扣进行竖向顶挡。
顶挡件32对定位放置在下模50上的待装工件90进行竖向顶挡,可避免待装工件90在第二驱动机构40作用下竖向脱离下模50。
顶挡件32能对第二卡扣进行竖向顶挡,可避免第二卡扣由竖向下侧越过待装工件90至待装工件90竖向上侧,导致第二卡扣脱离待装工件90。
更优选地,如图所示,卡扣装配工装还可以包括机身10。机身10包括彼此连接的底板102和顶板104。顶板104位于底板102竖向上方。顶板104与底板102位置相对且间隔设置。底板102和顶板104可通过第一连杆彼此连接为一体。例如,第一连杆可设置成可拆结构,以便于实现调节顶板104与底板102之间的竖向距离。
下模50固定连接于底板102。下模50位于底板102的竖向上方。下模50和底板102可通过第二连杆彼此连接为一体。例如,第二连杆可设置成可拆结构,以便于实现调节下模50和与底板102之间的竖向距离。
上模30固定连接于顶板104,上模30位于顶板104的竖向下方。第二驱动机构40安装于底板102和/或下模50。上模30和顶板104可通过第三连杆彼此连接为一体。例如,第三连杆可设置成可拆结构,以便于实现调节上模30和顶板104之间的竖向距离。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下模50可包括下模板52和定位支撑件54。定位支撑件54固定设置在下模板52上。定位支撑件54结构设置成适于镶嵌放置待装工件90,并阻止待装工件90沿定位支撑件54表面横向移动。定位支撑件54结构通过镶嵌放置待装工件90,可阻止待装工件90在支撑件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横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卡扣装配工装还可以包括检测件。检测件结构设置成适于检测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是否装配到位至待装工件90,以避免卡扣漏装配。例如,检测件可采用光电传感器或者其他测漏检测结构,检测件可固定设置在上模30和/或下模50上。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下模50上可设置有避让孔,用于供第二卡扣穿过从而装配至待装工件90。第二驱动机构40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的过程中,第二卡扣会穿过下模50上的避让孔,从而装配至待装工件90。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驱动机构20数目可设置有多组。第一驱动机构20的组数与第一卡扣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多组第一驱动机构20可分别带动多个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每组第一驱动机构20具体包括一个第一气缸,每个第一气缸可带动一个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多组第一驱动机构20可同步动作,以同时带动多个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第二驱动机构40数目可设置有多组。第二驱动机构40的组数可与第二卡欧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多组第二驱动机构40可分别带动多个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每组第二驱动机构40具体可包括两个第二气缸。每两个第二气缸通过一个传动杆42带动一个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多组第二驱动机构40可同步动作,以同时带动多个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一个例子中,如图所示,待装工件90可以是显示屏面板,五个第一卡扣需要由上侧装配至面板,四个第二卡扣需要由下侧装配装配至面板。
五组第一驱动机构20可分别带动五个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每组第一驱动机构20包括一个第一气缸,每个第一气缸可带动一个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五组第一驱动机构20可同步动作,以同时带动五个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四组第二驱动机构40可分别带动四个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每组第二驱动机构40包括两个第二气缸。每两个第二气缸通过一个传动杆42带动一个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四组第二驱动机构40可同步动作,以同时带动四个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第一夹具夹紧固定第一卡扣,第二夹具夹紧固定第二卡扣。然后,第一驱动机构20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顶挡件32位于下模50上待装工件90的竖向上方。之后,第二驱动机构40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90。之后,第一夹具与第一卡扣拆卸分离,第二夹具与第二卡扣拆卸分离;第二驱动机构40和第一驱动机构20复位;检测件检测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是否装配到位。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位于下模竖向上方和竖向下方,能分别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卡扣装配过程中,待装工件始终定位放置在下模上,无需翻转运动,有效避免待装工件碰伤、划伤。
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自动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第二驱动机构自动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卡扣装配力能得到保证,装配到位,装配一致性高。装配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卡扣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用于定位放置待装工件;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模竖向上方,并被配置为用于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模竖向下方,并被配置为用于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下侧设置有第一夹具,用于可拆固定第一卡扣;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被配置为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具竖向往复移动,以带动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侧设置有第二夹具,用于可拆固定第二卡扣;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被配置为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具竖向往复移动,以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模;
所述上模位于所述下模竖向上方,并与所述下模位置相对且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上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下侧固定设置有顶挡件,所述顶挡件位于所述下模竖向上方;
所述顶挡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时,能对定位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待装工件和/或第二卡扣进行竖向顶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身;
所述机身包括彼此连接的底板和顶板;
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底板竖向上方,并与所述底板位置相对且间隔设置;
所述下模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并位于所述底板竖向上方;
所述上模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并位于所述顶板竖向下方;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下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和定位支撑件;
所述定位支撑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上,用于镶嵌放置待装工件,并阻止待装工件沿定位支撑件表面横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上设置有避让孔,用于供第二卡扣穿过从而装配至待装工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数目有多组,用于分别带动多个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每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个第一气缸,用于通过带动对应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多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同步动作,以同时带动多个第一卡扣由上侧装配至待装工件;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数目有多组,用于分别带动多个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每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二气缸,用于通过传动杆带动对应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多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同步动作,以同时带动多个第二卡扣由下侧装配至待装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件,用于检测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是否装配到位至待装工件。
CN202221498805.XU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卡扣装配工装 Active CN218225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8805.XU CN218225376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卡扣装配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8805.XU CN218225376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卡扣装配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5376U true CN218225376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1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98805.XU Active CN218225376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卡扣装配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5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77C (zh) 汽车散热器罩装配的方法和设备
CN218225376U (zh) 一种卡扣装配工装
US5957517A (en) Structure clamp device for the clinching and conveyance of unusually shaped objects
CN204957824U (zh) 一种自动码砖夹具的限位结构
CN218592837U (zh) 司筒定位夹具机构
CN108724754B (zh) 多头快速贴附夹具及多联板上快速贴附方法
CN216326319U (zh) 一种适用于线夹自动组装设备的螺母传输机构
CN216827005U (zh) 笔记本电脑键盘面板点胶治具
CN215589798U (zh) 一种用于led灯罩注塑机的自动机械手装置
CN204674917U (zh) 一种瓦楞纸隔板供应装置
CN210334947U (zh) 花栏焊前装夹工装
CN219068841U (zh) 一种可夹持金属物料的自动贴片机吸嘴
CN220278734U (zh) 一种电池框架涂胶打钉用焊接工装
CN219468742U (zh) 一种灯具生产线的夹具定位机构
CN211362304U (zh) 一种动力电池六爪连动夹具
CN216460261U (zh) 一种试管分拣智能机械手
CN209742191U (zh) 应用于装配式装修吊顶可调节伸缩模块的排距机
CN215748850U (zh) 一种阀杆角度定位工装
CN209902502U (zh) 一种激光切割夹具总成
CN220087114U (zh) 一种磁钢自动加工系统
CN217345139U (zh) 真空夹具
CN210418386U (zh) 一种端子夹取设备
CN217667676U (zh) 一种异型密封圈成型机构
CN216830565U (zh) 气动夹持装置
CN218762764U (zh) 一种led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