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2319U - 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2319U
CN218212319U CN202222010908.3U CN202222010908U CN218212319U CN 218212319 U CN218212319 U CN 218212319U CN 202222010908 U CN202222010908 U CN 202222010908U CN 218212319 U CN218212319 U CN 218212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grip block
side grip
gui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109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伟
谢志欢
王天赐
王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re Material-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fore Material-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re Material-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Infore Material-Tech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201090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2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2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2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包括具有台面的定位座,台面上分别设置有左侧夹持板、右侧夹持板以及后侧夹持板,左侧夹持板和右侧夹持板并排设置,且左侧夹持板和右侧夹持板均可相对台面移动,以使左侧夹持板和右侧夹持板之间实现靠近或远离;后侧夹持板与右侧夹持板以及左侧夹持板前后设置,且后侧夹持板可相对台面移动,以使后侧夹持板与右侧夹持板以及左侧夹持板之间实现靠近或远离。本实用新型采用定位座的结构方式,通过在定位座的台面上分别设置左侧夹持板、右侧夹持板以及后侧夹持板,从而通过左侧夹持板、右侧夹持板以及后侧夹持板对T型工件进行三点夹持定位,进而便于对T型工件的抗断力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以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透彻、准确的理解本申请,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粉末冶金是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由于粉末冶金技术的优点,它已成为解决新材料问题的钥匙,在新材料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出现了通过粉末冶金工艺所制备的T型工件(如图2-3所示),受制于粉末冶金工艺中的烧结环节,T型工件的强度是否优良由烧结环节所决定,因此烧结环节对T型工件的强度至关重要。但是,由于烧结环节对于工艺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难以保障每个批次的产品质量做到完全一致,如此T型工件在出厂前必须经过产品抗断力检测(即硬度检测),以免造成产品废品率增加以及产品出厂合格率较低的问题。
现有对产品抗断力检测的方式都是通过抗断力检测设备进行,通过对T型工件进行抗断力检测由此获取T型工件可承受的最大压力值,其中在进行抗断力检测时需要对T型工件进行定位,由于缺乏专门的定位治具,在定位时通常都是通过简陋螺栓与夹块等工装结构实现,其对于工件的定位效果一般,往往需要两次或多次调试位置才能与抗断力检测设备进行配合检测,其存在不便于对T型工件的抗断力进行检测的问题。
由此可见,如何便于对T型工件的抗断力进行检测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便于对T型工件的抗断力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包括具有台面的定位座,所述台面上分别设置有左侧夹持板、右侧夹持板以及后侧夹持板,其中:
所述左侧夹持板和所述右侧夹持板并排设置,且所述左侧夹持板和所述右侧夹持板均可相对所述台面移动,以使所述左侧夹持板和所述右侧夹持板之间实现靠近或远离;
所述后侧夹持板与所述右侧夹持板以及所述左侧夹持板前后设置,且所述后侧夹持板可相对所述台面移动,以使所述后侧夹持板与所述右侧夹持板以及所述左侧夹持板之间实现靠近或远离。
由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定位座的结构方式,通过在定位座的台面上分别设置左侧夹持板、右侧夹持板以及后侧夹持板,并使左侧夹持板和右侧夹持板之间可相对台面实现靠近或远离移动,且使后侧夹持板可相对左侧夹持板和右侧夹持板之间实现靠近或远离移动,从而通过左侧夹持板、右侧夹持板以及后侧夹持板对T型工件进行三点夹持定位,从而便于对T型工件的抗断力进行检测,以通过抗断力检测设备中的检测顶针把T型工件顶断,由此获取T型工件的抗断力数值,即获取T型工件可承受的最大压力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座包括顶部形成有所述台面的水平板以及与所述水平板固定相连的竖板;
所述竖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螺接有驱动螺杆,所述后侧夹持板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驱动螺杆的一端伸入所述限位槽内且可相对所述限位槽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包括限位槽本体以及与所述限位槽本体连通的避空槽;
所述驱动螺杆穿过所述避空槽伸入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驱动螺杆的一端螺接有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一限位块限位在所述限位槽本体内,且所述第一限位块可相对所述限位槽本体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侧夹持板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后侧夹持板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槽穿设在所述水平板上而滑动设置在所述水平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导向槽以及第三导向槽;
所述左侧夹持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滑动连接;
所述右侧夹持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位于所述第三导向槽内且与所述第三导向槽滑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槽贯穿所述水平板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二导向槽,且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三导向槽贯穿所述水平板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三导向槽,且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端部设置有第三限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定位座的结构方式,通过在定位座的台面上分别设置左侧夹持板、右侧夹持板以及后侧夹持板,并使左侧夹持板和右侧夹持板之间可相对台面实现靠近或远离移动,且使后侧夹持板可相对左侧夹持板和右侧夹持板之间实现靠近或远离移动,从而通过左侧夹持板、右侧夹持板以及后侧夹持板对T型工件进行三点夹持定位,从而便于对T型工件的抗断力进行检测,以通过抗断力检测设备中的检测顶针把T型工件顶断,由此获取T型工件的抗断力数值,即获取T型工件可承受的最大压力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联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联齿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代表如下含义:100、定位座;1001、水平板;10011、台面;1002、竖板;2、左侧夹持板;3、右侧夹持板;4、后侧夹持板;5、驱动螺杆;6、限位槽;61、限位槽本体;62、避空槽;7、第一限位块;8、第二导向槽;9、第三导向槽;10、第二导向柱;11、双联齿轮;111、大齿轮;112、小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个实施例”或“另一个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另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用于与抗断力检测设备配合使用。
定位治具包括定位座100,定位座100上设置有台面10011,台面10011上分别设置有左侧夹持板2、右侧夹持板3以及后侧夹持板4。当中,左侧夹持板2和右侧夹持板3并排设置,即呈一直线设置。另外,左侧夹持板2和右侧夹持板3均可相对台面10011移动,以使左侧夹持板2和右侧夹持板3之间实现靠近或远离。需要说明的是,左侧夹持板2和右侧夹持板3可以是同时相对台面10011移动,或者可以分别相对台面10011移动,即左侧夹持板2和右侧夹持板3可以是联动或者分别移动。
进一步的,后侧夹持板4既与右侧夹持板3前后设置,且后侧夹持板4又与左侧夹持板2前后设置。另外,后侧夹持板4可相对台面10011移动,以使后侧夹持板4同时与右侧夹持板3以及左侧夹持板2之间实现靠近或远离。
定位时,把待检测抗断力的T型工件放置在台面10011上,且位于左侧夹持板2、右侧夹持板3以及后侧夹持板4之间。示例性的,如图2-3所示,T型工件以双联齿轮11为例,双联齿轮11包括大齿轮111以及小齿轮112,其中,大齿轮111靠近后侧夹持板4放置,以使小齿轮112靠近左侧夹持板2和右侧夹持板3。进一步的,通过左侧夹持板2和右侧夹持板3相对台面10011移动,以使左侧夹持板2和右侧夹持板3均沿定位座100的前后方向与大齿轮111相对应,同时,左侧夹持板2以及右侧夹持板3均与小齿轮112之间设置有间距。其后,再通过后侧夹持板4相对台面10011移动,以使后侧夹持板4与右侧夹持板3以及左侧夹持板2之间实现靠近移动,从而与大齿轮111抵接,并使大齿轮111压合在后侧夹持板4、右侧夹持板3以及左侧夹持板2之间,进而实现对大齿轮111的三点(三个压合面)夹持定位,也即与大齿轮111相连的小齿轮112同样实现定位,并呈悬空的状态固定在定位座100上。如此,检测时,只需把抗断力检测设备中的检测顶针与小齿轮112相抵接,且通过抗断力检测设备的压力输出端施加压力,以使检测顶针把小齿轮112顶断。由此,在顶断小齿轮112后,只需通过抗断力检测设备上的压力波形图获取顶断小齿轮112时的最大压力值,从而获取双联齿轮11的抗断力数值,由此获取双联齿轮11可承受的最大压力值。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采用定位座100的结构方式,通过在定位座100的台面10011上分别设置左侧夹持板2、右侧夹持板3以及后侧夹持板4,并使左侧夹持板2和右侧夹持板3之间可相对台面10011实现靠近或远离移动,且使后侧夹持板4可相对左侧夹持板2和右侧夹持板3之间实现靠近或远离移动,从而通过左侧夹持板2、右侧夹持板3以及后侧夹持板4对T型工件进行三点夹持定位,从而便于对T型工件的抗断力进行检测,以通过抗断力检测设备中的检测顶针把T型工件顶断,由此获取T型工件的抗断力数值,即获取T型工件可承受的最大压力值。
其中,如图1所示,定位座100包括水平板1001以及竖板1002,水平板1001的顶部形成有台面10011,竖板1002与水平板1001固定相连。当中,竖板1002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上螺接有用于驱动后侧夹持板4移动的驱动螺杆5,后侧夹持板4上设置有限位槽6,驱动螺杆5的一端伸入限位槽6内且可相对限位槽6转动。如此,当正向转动驱动螺杆5时,即可通过驱动螺杆5的一端推动后侧夹持板4移动,反之,当反向转动驱动螺杆5时,即可通过驱动螺杆5的一端拉动限位槽6进而拉动后侧夹持板4移动。
其中,如图1所示,限位槽6包括限位槽本体61以及避空槽62,避空槽62与限位槽本体61连通。驱动螺杆5穿过避空槽62伸入限位槽6内,且驱动螺杆5的一端螺接有第一限位块7;第一限位块7限位在限位槽本体61内,且第一限位块7可相对限位槽本体61转动。如此,在安装时先把第一限位块7放置在限位槽本体61内,再由驱动螺杆5的一端穿过避空槽62伸入限位槽6内,与限位槽本体61内的第一限位螺接即可完成安装,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其中,后侧夹持板4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后侧夹持板4通过第一导向槽穿设在水平板1001上而滑动设置在水平板1001上。也即,后侧夹持板4通过第一导向槽穿设在水平板1001上而实现移动导向,从而保障驱动螺杆5驱动后侧夹持板4移动时按其自身的导向方向移动。
其中,如图1所示,水平板1001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8,左侧夹持板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位于第二导向槽8内且与第二导向槽8滑动连接,如此,左侧夹持板2即可通过第一导向柱在第二导向槽8内滑动,进而使左侧夹持板2相对台面10011移动。另外,水平板1001上还设置有第三导向槽9,右侧夹持板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柱10,第二导向柱10位于第三导向槽9内且与第三导向槽9滑动连接,同理的,右侧夹持板3即可通过第二导向柱10在第三导向槽9内滑动,进而使右侧夹持板3相对台面10011移动。由此可见,左侧夹持板2以及右侧夹持板3可单独相对台面10011移动,由此实现更加灵活的移位,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形状结构的双联齿轮11的定位要求。
其中,第二导向槽8贯穿水平板1001设置,第一导向柱的端部贯穿第二导向槽8,且第一导向柱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块,由此防止左侧夹持板2从水平板1001上脱离。第三导向槽9贯穿水平板1001设置,第二导向柱10的端部贯穿第三导向槽9,且第二导向柱10的端部设置有第三限位块,同理的,由此防止右侧夹持板3从水平板1001上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台面的定位座,所述台面上分别设置有左侧夹持板、右侧夹持板以及后侧夹持板,其中:
所述左侧夹持板和所述右侧夹持板并排设置,且所述左侧夹持板和所述右侧夹持板均可相对所述台面移动,以使所述左侧夹持板和所述右侧夹持板之间实现靠近或远离;
所述后侧夹持板与所述右侧夹持板以及所述左侧夹持板前后设置,且所述后侧夹持板可相对所述台面移动,以使所述后侧夹持板与所述右侧夹持板以及所述左侧夹持板之间实现靠近或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包括顶部形成有所述台面的水平板以及与所述水平板固定相连的竖板;
所述竖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螺接有驱动螺杆,所述后侧夹持板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驱动螺杆的一端伸入所述限位槽内且可相对所述限位槽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限位槽本体以及与所述限位槽本体连通的避空槽;
所述驱动螺杆穿过所述避空槽伸入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驱动螺杆的一端螺接有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一限位块限位在所述限位槽本体内,且所述第一限位块可相对所述限位槽本体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夹持板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后侧夹持板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槽穿设在所述水平板上而滑动设置在所述水平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导向槽以及第三导向槽;
所述左侧夹持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滑动连接;
所述右侧夹持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位于所述第三导向槽内且与所述第三导向槽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槽贯穿所述水平板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二导向槽,且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三导向槽贯穿所述水平板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三导向槽,且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端部设置有第三限位块。
CN202222010908.3U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 Active CN218212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10908.3U CN218212319U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10908.3U CN218212319U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2319U true CN218212319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3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10908.3U Active CN218212319U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2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4041B (zh) 一种用于多凸台工件找正的夹具及其找正定位方法
CN106741309B (zh) 汽车门铰链一体化装具
CN205928002U (zh) 一种汽车骨架铣面钻孔夹具
CN218212319U (zh) 一种用于t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
CN210321656U (zh) 一种应用于检具中快捷切换定位基准面的结构
CN202174415U (zh) 一种车铣复合机床的工作台夹紧装置
CN111230768B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卡具
CN103056623A (zh) 一种换挡叉轴总成加工方法
CN202399060U (zh) 加工连杆承压面和螺栓孔的专用夹具
CN208575349U (zh) 一种走丝机用可翻转夹具
CN201313253Y (zh) 四联杆定心夹具
CN203636602U (zh) 凸轮精磨夹紧工装
CN214186209U (zh) 一种用于数控加工中心防松动的板件限位夹固装置
CN205674049U (zh) 防工件上翘台钳
CN106002267B (zh) 链片夹装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链片加工设备
CN204935107U (zh) 机床硬轨形式液压卡紧装置
CN210231271U (zh) 折弯机双面夹爪
CN218212320U (zh) 一种用于齿形工件抗断力检测的定位治具
CN207288957U (zh) 汽车仪表板横梁小管钻孔专用设备
CN107309676A (zh) 一种铸造模具导柱多工位夹具
CN206998460U (zh) 一种用于自动车床检测钻头断裂的装置
CN201329505Y (zh) 一种用于多凸台工件找正的夹具
CN213889698U (zh) 一种高精度压板组合装置
CN105033685B (zh) 一种斜顶头快速定位系统
CN220515516U (zh) 一种辙叉心轨和叉跟轨组件通用装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