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6756U -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6756U
CN218186756U CN202222019169.4U CN202222019169U CN218186756U CN 218186756 U CN218186756 U CN 218186756U CN 202222019169 U CN202222019169 U CN 202222019169U CN 218186756 U CN218186756 U CN 218186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nap ring
housing
endoscope handle
reus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191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191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6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6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6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重复使用段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第一壳体远端的对接结构,对接结构包括卡环和复位件,卡环设于第一壳体的远端,且卡环可沿第一壳体的径向方向移动,复位件连接卡环,复位件驱动卡环复位,使卡环处于卡接状态;上述方案中,按压卡环使卡环沿第一壳体的径向移动,使卡环处于非卡接状态,此时,卡环与第一壳体同轴以避让可抛弃段,使可抛弃段的近端能够卡入第一壳体的远端;在将可抛弃段的近端卡入第一壳体后,释放卡环,复位件可驱动卡环复位至卡接状态,从而实现与可抛弃段的卡接配合,避免可抛弃段沿第一壳体的轴向脱离。

Description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作为一种医疗诊断器械,其可以进入体内,通过其远端封装的摄像头拍摄病灶处的图像,为医生提供充分的诊断信息以治疗疾病,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手柄,医生可以通过操作内窥镜手柄控制内窥镜主动弯曲段的弯曲动作。
相关技术中存在着一种拆卸式内窥镜手柄,其包括重复使用段和可抛弃段,在使用完毕后,将使用过的可抛弃段抛弃,既可以解决交叉感染的问题,又能降低内窥镜的丢弃成本;相关技术中的拆卸式内窥镜手柄通常存在着对接不方便、拆装麻烦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重复使用段包括:
第一壳体;
对接结构,所述对接结构包括卡环和复位件,所述卡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且所述卡环可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径向方向移动,所述复位件连接所述卡环,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卡环复位,使所述卡环处于卡接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卡环包括操作部和环形的卡接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卡接部连接,且所述操作部的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第一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卡环设置有复位件安装孔,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复位件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卡环相抵,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结构还包括内衬管,所述内衬管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卡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衬管的外侧,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卡环的内壁相抵,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衬管的外壁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内衬管包括同轴连接的近端管段和远端管段,所述远端管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近端管段的直径,所述近端管段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卡环的与所述复位件相抵接的部分位于所述间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复位件与所述操作部的内壁相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包括可抛弃段和前述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所述可抛弃段与所述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抛弃段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近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延伸设置,在所述重复使用段与所述可抛弃段相连的情况下,所述卡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卡槽内,二者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方向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近端设置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重复使用段的远端面限位配合。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前述的内窥镜手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通过径向按压卡环即可使卡环由卡接状态切换至非卡接状态,在卡环处于非卡接状态下,卡环与第一壳体同轴而能够避让可抛弃段的近端,使可抛弃段的近端易于卡入第一壳体内,在将可抛弃段的近端卡入第一壳体后,释放卡环,复位件驱动卡环复位至卡接状态,避免可抛弃段沿第一壳体的轴向移动而脱离;此种方式下,具有操作简单、拆装便捷的特点,大大节约了拆卸式内窥镜手柄的组装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卡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卡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衬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卡环与内衬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抛弃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第一壳体,110-对接腔,120-按压孔;
200-对接结构,210-卡环,211-操作部,2111-复位件安装孔,212-卡接部,220-复位件,230-内衬管,231-近端管段,232-远端管段;
300-第二壳体,310-卡槽,320-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近端”和“远端”是本结构在使用环境下,相对于人体操作的远近位置,以方便对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同时方便理解;针对同一部件而言,“近端”和“远端”是该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绝对的;因此,应当按照实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角度来进行理解,而不能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2,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重复使用段包括第一壳体100和对接结构200,对接结构200设于第一壳体100的远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内窥镜手柄包括可抛弃段和前述的重复使用段,可抛弃段包括第二壳体300,也就是说,内窥镜手柄包括第一壳体100、对接结构200和第二壳体30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设置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在第一壳体100的远端形成有对接腔110,对接腔110用于容纳第二壳体300的近端,在第二壳体300的近端置于对接腔110时,对接结构200用于保持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300的相对固定。
第二壳体300的近端设置有延其周向延伸的卡槽310,对接结构200包括卡环210和复位件220,其中,卡环210可移动地设于第一壳体100的远端,且卡环210的移动方向为第一壳体100的径向方向,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卡环210具有卡接状态和非卡接状态,卡环210移动从而在卡接状态和非卡接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卡环210处于卡接状态的情况下,卡环210的轴线相对第一壳体100的轴线偏离,即卡环210的轴线与第一壳体100的轴线平行,在未插入第二壳体300的情况下,卡环210的部分位于可抛弃段的通行路径上,从而阻挡第二壳体300的近端插入对接腔,在第二壳体300已经插入对接腔110的情况下,卡环210的部分位于卡槽310内,阻挡已经插入的可抛弃段沿第一壳体100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300的连接固定;在卡环210处于非卡接状态的情况下,卡环210的轴线与第一壳体100的轴线同轴,在可抛弃段的通行路径上,卡环210避让可抛弃段,此时,方便将可抛弃段的近端插入对接腔110,或者将已经插入的可抛弃段从对接腔110内取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通行路径为对接腔110的用于插入、并容置可抛弃段的近端的部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卡环210包括操作部211和连接操作部211的环形的卡接部212,卡接部212位于对接腔110内,操作部211的部分外露于第一壳体100,具体地,参照图5,第一壳体100设置有贯通对接腔110的按压孔120,操作部211设于按压孔120内,操作人员可按压操作部211施加第一驱动力,使卡环210沿第一壳体100的径向移动,将卡环210由卡接状态切换至非卡接状态,所述操作部211和所述卡接部212可以一体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接、螺纹连接件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本申请并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复位件220可以为弹簧,弹簧与卡环210连接,在按压操作部211时,弹簧储存弹性势能,在释放卡环210时,弹簧向卡环210施加与第一驱动力方向相反的第二驱动力,使卡环210沿第一壳体100的径向移动,将卡环210由非卡接状态切换至卡接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及内窥镜手柄,径向按压卡环210即可将卡环210切换至非卡接状态,从而方便可抛弃段的近端插入对接腔110内,在将可抛弃段的近端插入第一壳体100后,释放卡环210,卡环210即可在复位件210的作用下卡入第二壳体300的卡槽310内,从而限制第二壳体300相对第一壳体100的轴向移动,实现重复使用段与可抛弃段的连接固定,操作便捷,大大节约了拆卸式内窥镜手柄的组装时间。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7所示,弹簧和操作部211位于卡接部212的同一径向方向上,且弹簧和操作部211分布于卡接部212径向方向的两端;如此设置下,弹簧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壳体100的内壁,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卡接部212的外壁,在按压操作部211时,卡接部212的外壁与第一壳体100的内壁挤压弹簧,弹簧储存弹性势能,并在释放卡环210时驱动卡环210复位;此种情况下,对接结构200可以仅包括卡环210和复位件220两个部件,结构精简。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卡接部212设置有复位件安装孔2111,弹簧设于复位件安装孔2111;如此设置下,将弹簧设于复位件安装孔2111,使得弹簧延其轴向方向发生弹性变形,避免了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扭曲变形,延长了弹簧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图8、图9和图10所示,对接结构200还可以包括内衬管230,弹簧的一端抵接于内衬管230,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操作部211。具体地,内衬管230包括近端管段231和远端管段232,其中,近端管段231的直径小于远端管段232的直径,近端管段231深入对接腔110内、并与第一壳体10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弹簧可以装配于该间隙,且操作部211的部分位于该间隙内用于与弹簧相抵接。
具体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近端管段231的外壁,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操作部211的内壁,在按压操作部211时,操作部211的内壁与近端管段231的外壁挤压弹簧,弹簧储存弹性势能,并在释放卡环210时驱动卡环210复位,同样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操作部211的内壁设置有复位件安装孔2111,弹簧可以设于该复位件安装孔2111;如此设置下,操作部211和弹簧设于卡接部212的径向方向的同一端,相较于前述方案中操作部211和弹簧分布于卡接部212的径向方向两端的设计方式,弹簧直接受到操作部211的挤压,操作人员施加的第一驱动力和复位件220施加的第二驱动力作用于卡环210的同一部位,尽可能保证了二者的作用力方向相反,避免了弹簧的扭曲变形,延长了复位件22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内衬管230干涉卡环210在径向方向的移动,操作部211的部分与近端管段231在第一壳体100的轴向上重叠,而卡接部212与近端管段231在第一壳体100的轴向上错位;如此设置下,既能使得操作部211和近端管段231之间的弹簧能正常形变储存或释放弹性势能;与此同时,还能保证卡接部212能够沿第一壳体100的径向移动。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复位件220除采用前述的弹簧外,还可以采用磁性组件,例如,操作部21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磁性件,近端管段231的外壁设置有与第一磁性件相对应的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产生磁斥力,以驱动卡环210由非卡接状态切换至卡接状态。
由前述可知,第二壳体300的近端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设置的卡槽310,在将第二壳体300的近端插入对接腔110时,首先按压操作部211,使卡接部212与第一壳体100处于同轴的非卡接状态,使得第二壳体300的近端易于插入对接腔110,在将第二壳体300的近端插入对接腔110后,卡槽310与卡环210相匹配,撤销施加于操作部211的按压力,卡接部212的部分径向移动到卡槽310内,从而在第一壳体100的轴向方向上限制第二壳体300的移动,实现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和可抛弃段的连接固定;拆卸时,按压操作部211,使卡环210卡入卡槽310的部分脱离,使可抛弃段能够轴向脱离第一壳体100。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300的近端设置有台阶面320,台阶面320与重复使用段的远端面限位配合,在装配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300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将第二壳体300插入到台阶面320与重复使用段的远端面相抵接的位置即可,此时卡槽310处于刚好与卡环210相对的位置,无需操作人员刻意对准卡槽310和卡环210,提高了重复使用段与可抛弃段对接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二壳体300的径向朝内的方向上,卡槽310包括导向段和卡接段,其中,导向段的槽口宽度逐渐减小,卡接段的槽口宽度保持一致,且导向段的小段与卡接段相对接(图中未示);如此设置下,在卡环210与卡槽310卡接配合时,卡环210的部分会率先进入到导向段内,进而滑入到卡接段内;如此设置下,卡环210的卡入部分最终卡在卡接段内,能够避免第二壳体300在轴向方向上相对第一壳体100晃动;与此同时,基于导向段的导向作用,能够提高重复使用段与可抛弃段的对接效率,消除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可能引起的卡环210和卡槽310对接不准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00);
对接结构(200),所述对接结构(200)包括卡环(210)和复位件(220),所述卡环(210)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端,且所述卡环(210)可沿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径向方向移动,所述复位件(220)连接所述卡环(210),所述复位件(220)驱动所述卡环(210)复位,使所述卡环(210)处于卡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210)包括操作部(211)和环形的卡接部(212),所述操作部(211)与所述卡接部(212)连接,且所述操作部(211)的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第一壳体(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210)设置有复位件安装孔(2111),所述复位件(220)设于所述复位件安装孔(2111)。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所述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220)的一端与所述卡环(210)相抵,所述复位件(2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00)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所述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结构(200)还包括内衬管(230),所述内衬管(230)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0)内,所述卡环(21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衬管(230)的外侧,所述复位件(220)的一端与所述卡环(210)的内壁相抵,所述复位件(220)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衬管(230)的外壁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230)包括同轴连接的近端管段(231)和远端管段(232),所述远端管段(232)的直径大于所述近端管段(231)的直径,所述近端管段(231)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卡环(210)的与所述复位件(220)相抵接的部分位于所述间隙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211)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复位件(220)与所述操作部(211)的内壁相抵。
8.一种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抛弃段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所述可抛弃段与所述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可拆卸连接;
所述可抛弃段包括第二壳体(300),所述第二壳体(300)的近端设置有卡槽(310),所述卡槽(310)沿所述第二壳体(300)的周向延伸设置,在所述重复使用段与所述可抛弃段相连的情况下,所述卡环(21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卡槽(310)内,二者在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轴向方向限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300)的近端设置有台阶面(320),所述台阶面(320)与所述重复使用段的远端面限位配合。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9任一所述的内窥镜手柄。
CN202222019169.4U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Active CN218186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19169.4U CN218186756U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19169.4U CN218186756U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6756U true CN218186756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3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19169.4U Active CN218186756U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67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2507B (zh) 用于手术吻合器械的装载单元附接箍
JP4667038B2 (ja) 内視鏡付属品装着アダプタ
US10117656B2 (en) Loading unit locking collar
US20050125027A1 (en) Medical instrument
JP5953058B2 (ja) 手術支援装置およびその着脱方法
JP2001083436A (ja) 内視鏡の挿入部
JP5739439B2 (ja) 改良型の案内組立体を備えるランセット切開装置
EP1956965B1 (en) Improvements i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ross- contamination
JP4699996B2 (ja) 針の保護システム、針の保護装置及びその操作方法
US20180153377A1 (en) Endoscope
JP2017127510A (ja) Octカテーテルのコネクタ構造及び医療用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
JP5246393B2 (ja) 体外回収部品離脱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両用カートリッジ
CN218186756U (zh)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JP2007275624A (ja) 処置具及び内視鏡、内視鏡処置システム、並びに内視鏡システム
US20060116606A1 (en) Skin punch instrument
EP2482751B1 (en) Dental device adapter system, dental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dental system
WO2011114771A1 (ja) コネクタ接続システム、光源装置、内視鏡
JP2005261827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2024052915A (ja) 内視鏡
CN109009330A (zh) 超声波手术刀及超声波手术刀系统
CN210931805U (zh) 示踪器的适配器及手术工具组件
CN113057715A (zh) 一种可拆装器械
CN115349808A (zh)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EP3232956B1 (e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cannula
JP3549243B2 (ja) 内視鏡装置及び内視鏡用硬性スリー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