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4440U - 一种导向机构及架梁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向机构及架梁起重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74440U CN218174440U CN202222137807.2U CN202222137807U CN218174440U CN 218174440 U CN218174440 U CN 218174440U CN 202222137807 U CN202222137807 U CN 202222137807U CN 218174440 U CN218174440 U CN 2181744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lley
- pulley block
- guide
- block
- guide pull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向机构及架梁起重机,其中,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滑轮组、第二导向滑轮组、第三导向滑轮组、第一卷扬机组和第一动滑轮组,第一导向滑轮组用于设置于机架的立柱上横梁上,第二导向滑轮组用于设置于机架的吊点大横梁的上端,第三导向滑轮组位于第二导向滑轮组在机架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用于设置于吊点大横梁的前端,第一导向滑轮组和第三导向滑轮组竖直设置且相互垂直,第一导向滑轮组的所在平面垂直于机架的宽度方向,第二导向滑轮组的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三导向滑轮组的所在平面,并用于平行于缠绕在第二导向滑轮组与第三导向滑轮组之间的钢丝绳。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小钢丝绳与第二导向滑轮组的绳槽侧壁发生摩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架梁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向机构及架梁起重机。
背景技术
钢丝绳绕入滑轮上的绳槽时,钢丝绳相对于绳槽的偏角为入绳角,相应地,钢丝绳绕出滑轮时,钢丝绳相对于绳槽的偏角为出绳角。
目前,在架梁起重机中,钢丝绳从卷扬机伸出,经导向滑轮组导向后缠绕在吊具的动滑轮组上,通过卷扬机对钢丝绳进行收绳和放绳操作以实现吊具的升降。
但现有的架梁起重机的导向滑轮组由于布置不合理,使得钢丝绳的入绳角或出绳角在收绳和放绳这个动态操作过程中容易超出设定角度值,导致钢丝绳与绳槽的侧壁出现摩擦等现象,进而导致导向滑轮组和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收绳与放绳过程中,如何避免或减少钢丝绳与绳槽侧壁之间的摩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向机构,应用于架梁起重机,所述架梁起重机包括机架和吊具,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滑轮组、第二导向滑轮组、第三导向滑轮组、第一卷扬机组和第一动滑轮组,所述第一卷扬机组用于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后端底部,所述第一动滑轮组用于设置于所述吊具上,所述第一导向滑轮组用于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立柱上横梁上,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用于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吊点大横梁的上端,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在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用于设置于所述吊点大横梁的前端,所述第一导向滑轮组和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竖直设置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导向滑轮组的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的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的所在平面,并用于平行于缠绕在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与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之间的钢丝绳。
可选地,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的绳槽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的绳槽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朝向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卷扬机组包括用于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卷扬机上,另一端依次经所述第一导向滑轮组、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和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进入所述第一动滑轮组,并由所述第一动滑轮组绕出后依次经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和所述第一导向滑轮组绕回所述第二卷扬机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滑轮组包括第一左滑轮和第一右滑轮,所述第一左滑轮和所述第一右滑轮用于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包括第二上滑轮和第二下滑轮,所述第二上滑轮和所述第二下滑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包括第三左滑轮和第三右滑轮,所述第三左滑轮和所述第三右滑轮用于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左滑轮的绳槽位于所述第二下滑轮的绳槽的下方,所述第三右滑轮的绳槽位于所述第二上滑轮的绳槽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左滑轮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一右滑轮的轴线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中桁架导向机构,所述中桁架导向机构包括第四导向滑轮组、第五导向滑轮组、第六导向滑轮组、第二卷扬机组和第二动滑轮组,所述第二卷扬机组用于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后端底部,所述第二动滑轮组用于设置于所述吊具上,所述第四导向滑轮组用于竖直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立柱上横梁上,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用于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吊点小横梁的上端,所述第六导向滑轮组位于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在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用于竖直设置于所述吊点小横梁的前端,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的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六导向滑轮组的所在平面,并用于平行于缠绕在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与所述第六导向滑轮组之间的钢丝绳。
可选地,所述第二卷扬机组包括用于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卷扬机和第四卷扬机,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三卷扬机上,另一端依次经所述第四导向滑轮组、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和所述第六导向滑轮组,进入所述第二动滑轮组,并由所述第二动滑轮组绕出后依次经所述第六导向滑轮组、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和所述第四导向滑轮组绕回所述第四卷扬机上。
可选地,所述第四导向滑轮组包括第四左滑轮和第四右滑轮,所述第四左滑轮和所述第四右滑轮用于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包括第五左滑轮和第五右滑轮,所述第五左滑轮和所述第五右滑轮用于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六导向滑轮组包括第六左滑轮和第六右滑轮,所述第六左滑轮和所述第六右滑轮位于所述第五左滑轮和所述第五右滑轮之间,并用于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六左滑轮的绳槽位于所述第五左滑轮的绳槽的下方,所述第六右滑轮的绳槽位于所述第五右滑轮的绳槽的下方,所述第五左滑轮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所述第五左滑轮与所述第六右滑轮之间的钢丝绳。
可选地,所述第五左滑轮和所述第五右滑轮位于所述第四左滑轮和所述第四右滑轮之间,且所述第四左滑轮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所述第四左滑轮与所述第五左滑轮之间的钢丝绳,所述第四右滑轮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所述第四右滑轮与所述第五右滑轮之间的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机构,通过第一导向滑轮组将钢丝绳沿机架长度方向上的导向至第二导向滑轮组,并由第二导向滑轮组将钢丝绳在机架宽度方向上转向后,再由第三导向滑轮组对钢丝绳竖直导向,且第二导向滑轮组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第二导向滑轮组与第三导向滑轮组之间的钢丝绳。这样,在第一卷扬机组对钢丝绳收绳或放绳过程中,钢丝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当钢丝绳从第二导向滑轮组处绕出并绕入第三导向滑轮组时,钢丝绳与第二导向滑轮组的绳槽侧壁之间的距离均最大,从而使得钢丝绳最大程度位于绳槽所在平面上,进而消除或减小钢丝绳与第二导向滑轮组绳槽侧壁之间的偏角,从而避免或减小钢丝绳与第二导向滑轮组的绳槽侧壁发生摩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架梁起重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导向机构。
本实施例中的架梁起重机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导向机构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向机构装配于机架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C-C处的向视图;
图4为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D-D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1中E-E处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架;11-立柱上横梁;12-吊点大横梁;13-吊点小横梁;20-吊具;30-第一卷扬机组;31-第一卷扬机;32-第二卷扬机;40-第一动滑轮组;50-钢丝绳;60-第二卷扬机组;61-第三卷扬机;62-第四卷扬机;70-第二动滑轮组;
100-第一导向滑轮组;110-第一左滑轮;120-第一右滑轮;200-第二导向滑轮组;210-第二上滑轮;220-第二下滑轮;300-第三导向滑轮组;310-第三左滑轮;320-第三右滑轮;400-第四导向滑轮组;410-第四左滑轮;420-第四右滑轮;500-第五导向滑轮组;510-第五左滑轮;520-第五右滑轮;600-第六导向滑轮组;610-第六左滑轮;620-第六右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附图中的Z轴表示竖直方向,也就是上下位置,且Z轴的正向(即Z轴的箭头指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附图中的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左右位置,且X轴的正向代表左侧,X轴的反向代表右侧;附图中的Y轴表示为前后位置,且Y轴的正向代表前侧,Y轴的反向代表后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向机构,应用于架梁起重机,架梁起重机包括机架10和吊具20,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第一卷扬机组30和第一动滑轮组40,第一卷扬机组30用于设置于机架10的后端底部,第一动滑轮组40用于设置于吊具20上,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用于设置于机架10的立柱上横梁11上,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用于设置于机架10的吊点大横梁12的上端,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位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在机架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用于设置于吊点大横梁12的前端,第一导向滑轮组100和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竖直设置且相互垂直,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的所在平面垂直于机架10的宽度方向,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的所在平面,并用于平行于缠绕在第二导向滑轮组200与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之间的钢丝绳50。
具体地,以X轴所在方向为机架10的宽度方向,以Y轴所在方向为机架10的长度方向。导向机构安装在吊点大横梁12的右端。第一卷扬机组30用于设置于机架10的后端底部,第一动滑轮组40用于设置在吊具20上,具体如图2所示。第一导向滑轮组100设置在机架10的立柱上横梁11上,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的轴线与X轴一致,并实现钢丝绳50在Y轴方向上的导向,即第一导向滑轮组100位于Z轴Y轴所围平面,第二导向滑轮组200设置在机架10的吊点大横梁12的上端,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位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右侧,并安装在吊点大横梁12的前端,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的轴线与Y轴一致,并实现钢丝绳50在Z轴方向上的导向,即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位于Z轴X轴所围平面,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与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相垂直,当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上端的绳槽高度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绳槽高度平齐时,缠绕在第二导向滑轮组200与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之间的钢丝绳50平行于X轴Y轴所围平面,则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轴线与Z轴一致,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绳槽所在平面平行于钢丝绳50。当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上端的绳槽高度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绳槽高度存在差值时,缠绕在第二导向滑轮组200与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之间的钢丝绳50相对于X轴Y轴所围平面具有夹角,则第二导向滑轮组200朝向第三导向滑轮组300倾斜设置,例如,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上端的绳槽高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绳槽时,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左端上斜。从而钢丝绳50的一端缠绕在第一卷扬机组30上,另一端依次由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和第三导向滑轮组300进入第一动滑轮组40;或者,从第一动滑轮组40绕出后,依次由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和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绕回到第一卷扬机组30上。其中,当导向机构安装在吊点大横梁12的左端时,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位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左侧,具体如图3所示。
如此,通过第一导向滑轮组100将钢丝绳50沿机架10长度方向上的导向至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并由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将钢丝绳50在机架10宽度方向上转向后,再由第三导向滑轮组300对钢丝绳50竖直导向,且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第二导向滑轮组200与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之间的钢丝绳50。这样,在第一卷扬机组30对钢丝绳50收绳或放绳过程中,钢丝绳50始终处于拉直状态,当钢丝绳50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处绕出并绕入第三导向滑轮组300时,钢丝绳50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绳槽侧壁之间的距离均最大,从而使得钢丝绳50最大程度位于绳槽所在平面上,进而消除或减小钢丝绳50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绳槽侧壁之间的偏角,从而避免或减小钢丝绳50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绳槽侧壁发生摩擦。
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4所示,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的绳槽位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绳槽的下方,且第二导向滑轮组200朝向第三导向滑轮组300倾斜设置。
具体地,第二导向滑轮组200设置在吊点大横梁12的上端,第三导向滑轮组300设置在吊点大横梁12的前端,由此,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之间存在高度差,若第二导向滑轮组200水平设置,则钢丝绳50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绕出后,需偏转一定角度后再进入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从而钢丝绳50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绳槽下侧壁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在收绳或放绳过程中与绳槽下侧壁之间发生摩擦可能性变大,若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的位置高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时,此时,钢丝绳50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绳槽上侧壁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与绳槽上侧壁之间发生摩擦可能性变大,同时,由于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绳槽位置高,在对钢丝绳50竖直导向后,将导致钢丝绳50与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的绳槽之间摩擦较大,降低钢丝绳50与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的使用寿命,从而,将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的绳槽设置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绳槽的下方,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绳槽的右侧向下倾斜,具体如图4所示,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绳槽所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
如此,通过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的绳槽位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绳槽的下方,且第二导向滑轮组200朝向第三导向滑轮组300倾斜设置。这样,可以消除第二导向滑轮组200与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之间高度差的影响,进一步消除或较少钢丝绳50与第二导向滑轮组200侧壁发生摩擦的可能。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卷扬机组30包括用于沿机架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卷扬机31和第二卷扬机32,钢丝绳50的一端缠绕在第一卷扬机31上,另一端依次经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和第三导向滑轮组300进入第一动滑轮组40,并由第一动滑轮组40绕出后依次经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和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绕回第二卷扬机32上。
具体地,第一卷扬机31位于第二卷扬机32的后方。钢丝绳50的一端缠绕在第一卷扬机31上,另一端依次经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和第三导向滑轮组300进入第一动滑轮组40,并由第一动滑轮组40绕出后依次经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和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绕回第二卷扬机32上。
如此,通过沿机架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卷扬机31和第二卷扬机32。这样,相对于单独一台卷扬机对钢丝绳50进行收绳或放绳而言,可减少第一卷扬机31和第二卷扬机32上钢丝绳50的缠绕层数,进而可降低卷扬机的运行功率并延长卷扬机的使用寿命,并且,还可通过将第一卷扬机31和第二卷扬机32轴向尺寸缩短,使得钢丝绳50在第一卷扬机31和第二卷扬机32绕卷时的轴向行程变短,进而钢丝绳50分别与第一卷扬机31和第二卷扬机32上的绳槽夹角变小,从而降低钢丝绳50发生跳绳的可能性。
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5所示,第一导向滑轮组100包括第一左滑轮110和第一右滑轮120,第一左滑轮110和第一右滑轮120用于沿机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包括第二上滑轮210和第二下滑轮220,第二上滑轮210和第二下滑轮220同轴设置,第三导向滑轮组300包括第三左滑轮310和第三右滑轮320,第三左滑轮310和第三右滑轮320用于沿机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三左滑轮310的绳槽位于第二下滑轮220的绳槽的下方,第三右滑轮320的绳槽位于第二上滑轮210的绳槽的下方。
具体地,钢丝绳50的一端缠绕在第一卷扬机31上,另一端依次由第一左滑轮110、第二下滑轮220和第三左滑轮310进入第一动滑轮组40,并由第一动滑轮组40依次经第三右滑轮320、第二上滑轮210和第一右滑轮120绕后至第二卷扬机32上。这样,实现钢丝绳50的双向缠绕,并在缠绕方向上,避免钢丝绳50在各个滑轮处发生干涉。另外,相对于在一个滑轮上设置两个绳槽实现双向缠绕而言,便于对各个滑轮进行单独维护安装。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9所示,第一左滑轮110的轴线位于第一右滑轮120的轴线的下方。
具体地,由于第二上滑轮210与第二下滑轮220之间存在高度差,若第一左滑轮110的轴线与第一右滑轮120的轴线高度一致,或第一左滑轮110的轴线高于第一右滑轮120的轴线,则钢丝绳50在进入第二下滑轮220绳槽时,存在与第二下滑轮220绳槽上侧壁发生摩擦的可能。
如此,通过第一左滑轮110的轴线位于第一右滑轮120的轴线的下方。这样,当钢丝绳50进入第二导向滑轮组200时,降低钢丝绳50分别与第二上滑轮210和第二下滑轮220的绳槽侧壁发生摩擦的可能。
可选地,结合图1、图5、图6所示,导向机构还包括中桁架导向机构,中桁架导向机构包括第四导向滑轮组400、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第六导向滑轮组600、第二卷扬机组60和第二动滑轮组70,第二卷扬机组60用于设置于机架10的后端底部,第二动滑轮组70用于设置于吊具20上,第四导向滑轮组400用于竖直设置于机架10的立柱上横梁11上,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用于设置于机架10的吊点小横梁13的上端,第六导向滑轮组600位于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在机架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用于竖直设置于吊点小横梁13的前端,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的所在平面垂直于第六导向滑轮组600的所在平面,并用于平行于缠绕在第五导向滑轮组500与第六导向滑轮组600之间的钢丝绳50。
具体地,第二卷扬机组60用于设置于机架10的后端底部,第二动滑轮组70用于设置在吊具20上,具体如图5所示。第四导向滑轮组400设置在机架10的立柱上横梁11上,第四导向滑轮组400的轴线与X轴一致,并实现钢丝绳50在Y轴方向上的导向,即第四导向滑轮组400位于Z轴Y轴所围平面,第五导向滑轮组500设置在机架10的吊点小横梁13的上端,第六导向滑轮组600位于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的右侧,如图10所示,并安装在吊点小横梁13的前端,第六导向滑轮组600的轴线与Y轴一致,并实现钢丝绳50在Z轴方向上的导向,即第六导向滑轮组600位于Z轴X轴所围平面,第六导向滑轮组600与第四导向滑轮组400相垂直,当第六导向滑轮组600上端的绳槽高度与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的绳槽高度平齐时,缠绕在第五导向滑轮组500与第六导向滑轮组600之间的钢丝绳50平行于X轴Y轴所围平面,则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的轴线与Z轴一致,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的绳槽所在平面平行于钢丝绳50。当第六导向滑轮组600上端的绳槽高度与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的绳槽高度存在差值时,缠绕在第五导向滑轮组500与第六导向滑轮组600之间的钢丝绳50相对于X轴Y轴所围平面具有夹角,则第五导向滑轮组500朝向第六导向滑轮组600倾斜设置,例如,第六导向滑轮组600上端的绳槽高于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的绳槽时,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的左端上斜。从而钢丝绳50的一端缠绕在第二卷扬机组60上,另一端依次由第四导向滑轮组400、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和第六导向滑轮组600进入第一动滑轮组40;或者,从第一动滑轮组40绕出后,依次由第六导向滑轮组600、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和第四导向滑轮组400绕回到第二卷扬机组60上。
如此,通过第四导向滑轮组400将钢丝绳50沿机架10长度方向上的导向至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并由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将钢丝绳50在机架10宽度方向上转向后,再由第六导向滑轮组600对钢丝绳50竖直导向,且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第五导向滑轮组500与第六导向滑轮组600之间的钢丝绳50。这样,在第二卷扬机组60对钢丝绳50收绳或放绳过程中,钢丝绳50始终处于拉直状态,当钢丝绳50从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处绕出并绕如第六导向滑轮组600时,钢丝绳50与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的绳槽侧壁之间的距离均最大,从而使得钢丝绳50最大程度位于绳槽所在平面上,进而消除或减小钢丝绳50与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绳槽侧壁之间的偏角,从而避免或减小钢丝绳50与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的绳槽侧壁发生摩擦。
可选地,结合图1所示,第二卷扬机组60包括用于沿机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卷扬机61和第四卷扬机62,钢丝绳50的一端缠绕在第三卷扬机61上,另一端依次经第四导向滑轮组400、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和第六导向滑轮组600,进入第二动滑轮组70,并由第二动滑轮组70绕出后依次经第六导向滑轮组600、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和第四导向滑轮组400绕回第四卷扬机62上。
具体地,第三卷扬机61位于第四卷扬机62的右侧。钢丝绳50的一端缠绕在第三卷扬机61上,另一端依次经第四导向滑轮组400、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和第六导向滑轮组600,进入第二动滑轮组70,并由第二动滑轮组70绕出后依次经第六导向滑轮组600、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和第四导向滑轮组400绕回第四卷扬机62上。
如此,通过沿机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卷扬机61和第四卷扬机62。这样,相对于单独一台卷扬机对钢丝绳50进行收绳或放绳而言,可减少第三卷扬机61和第四卷扬机62上钢丝绳50的缠绕层数,进而可降低卷扬机的运行功率并延长卷扬机的使用寿命,并且,还可通过将第三卷扬机61和第四卷扬机62轴向尺寸缩短,使得钢丝绳50在第三卷扬机61和第四卷扬机62绕卷时的轴向行程变短,进而钢丝绳50分别与第三卷扬机61和第四卷扬机62上的绳槽夹角变小,从而降低钢丝绳50发生跳绳的可能性。
可选地,结合图5至图7所示,第四导向滑轮组400包括第四左滑轮410和第四右滑轮420,第四左滑轮410和第四右滑轮420用于沿机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包括第五左滑轮510和第五右滑轮520,第五左滑轮510和第五右滑轮520用于沿机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六导向滑轮组600包括第六左滑轮610和第六右滑轮620,第六左滑轮610和第六右滑轮620位于第五左滑轮510和第五右滑轮520之间,并用于沿机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六左滑轮610的绳槽位于第五左滑轮510的绳槽的下方,第六右滑轮620的绳槽位于第五右滑轮520的绳槽的下方,第五左滑轮510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第五左滑轮510与第六右滑轮620之间的钢丝绳50。
具体地,钢丝绳50的一端缠绕在第四卷扬机62上,另一端依次由第四左滑轮410、第五左滑轮510和第六右滑轮620进入第二动滑轮组70,并由第二动滑轮组70绕出后依次经第六左滑轮610、第五右滑轮520和第四右滑轮420绕回至第三卷扬机61上。如此,实现钢丝绳50的双向缠绕,并在缠绕方向上,可避免钢丝绳50在各个滑轮处发生干涉。另外,相对于在一个滑轮上设置两个绳槽实现双向缠绕而言,便于对各个滑轮进行单独维护安装。
可选地,结合图6和图8所示,第六左滑轮610朝向第六右滑轮620倾斜设置。
具体地,第六左滑轮610的右侧朝向第六右滑轮620倾斜设置。这样,当钢丝绳50进入第六左滑轮610时,可降低钢丝绳50与第六左滑轮610绳槽侧壁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6、图7和图8所示,第五左滑轮510和第五右滑轮520位于第四左滑轮410和第四右滑轮420之间,且第四左滑轮410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第四左滑轮410与第五左滑轮510之间的钢丝绳,第四右滑轮420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第四右滑轮420与第五右滑轮520之间的钢丝绳50。
具体地,钢丝绳50在第三卷扬机61上的位置与钢丝绳50在第四卷扬机62上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五左滑轮510和第五右滑轮520之间的距离,由此,钢丝绳50在第四卷扬机62与第五左滑轮510之间,以及第三卷扬机61与第五右滑轮520之间均形成斜面,该斜面在机架10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为斜线,具体如图1所示。由此,第五左滑轮510和第五右滑轮520位于第四左滑轮410和第四右滑轮420之间,第四左滑轮410的前侧向右倾斜一定角度,例如向左倾斜2°,即第四左滑轮410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第四左滑轮410与第五左滑轮510之间的钢丝绳,第四右滑轮420的前侧向左倾斜,例如向右倾斜2°,即第四右滑轮420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第四右滑轮420与第五右滑轮520之间的钢丝绳50。
如此,通过第四左滑轮410和第四右滑轮420分别与对应的钢丝绳50绳段相平行。这样,当第二卷扬机组60对钢丝绳50进行收绳或放绳时,在第四左滑轮410与第四右滑轮420处,第四左滑轮410和第四右滑轮420的绳槽侧壁与钢丝绳50之间距离均最大,从而降低钢丝绳50分别与第四左滑轮410和第四右滑轮420的绳槽侧壁发生摩擦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架梁起重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导向机构。
本实施例中的架梁起重机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导向机构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导向机构,应用于架梁起重机,所述架梁起重机包括机架(10)和吊具(2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第一卷扬机组(30)和第一动滑轮组(40),所述第一卷扬机组(30)用于设置于所述机架(10)的后端底部,所述第一动滑轮组(40)用于设置于所述吊具(20)上,所述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用于设置于所述机架(10)的立柱上横梁(11)上,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用于设置于所述机架(10)的吊点大横梁(12)的上端,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在所述机架(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用于设置于所述吊点大横梁(12)的前端,所述第一导向滑轮组(100)和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竖直设置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的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机架(10)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的所在平面,并用于平行于缠绕在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200)与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300)之间的钢丝绳(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300)的绳槽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200)的绳槽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200)朝向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300)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扬机组(30)包括用于沿所述机架(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卷扬机(31)和第二卷扬机(32),所述钢丝绳(50)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卷扬机(31)上,另一端依次经所述第一导向滑轮组(100)、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和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300)进入所述第一动滑轮组(40),并由所述第一动滑轮组(40)绕出后依次经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300)、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和所述第一导向滑轮组(100)绕回所述第二卷扬机(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滑轮组(100)包括第一左滑轮(110)和第一右滑轮(120),所述第一左滑轮(110)和所述第一右滑轮(120)用于沿所述机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滑轮组(200)包括第二上滑轮(210)和第二下滑轮(220),所述第二上滑轮(210)和所述第二下滑轮(220)同轴设置,所述第三导向滑轮组(300)包括第三左滑轮(310)和第三右滑轮(320),所述第三左滑轮(310)和所述第三右滑轮(320)用于沿所述机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左滑轮(310)的绳槽位于所述第二下滑轮(220)的绳槽的下方,所述第三右滑轮(320)的绳槽位于所述第二上滑轮(210)的绳槽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滑轮(110)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一右滑轮(120)的轴线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中桁架导向机构,所述中桁架导向机构包括第四导向滑轮组(400)、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第六导向滑轮组(600)、第二卷扬机组(60)和第二动滑轮组(70),所述第二卷扬机组(60)用于设置于所述机架(10)的后端底部,所述第二动滑轮组(70)用于设置于所述吊具(20)上,所述第四导向滑轮组(400)用于竖直设置于所述机架(10)的立柱上横梁(11)上,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用于设置于所述机架(10)的吊点小横梁(13)的上端,所述第六导向滑轮组(600)位于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在所述机架(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用于竖直设置于所述吊点小横梁(13)的前端,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500)的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六导向滑轮组(600)的所在平面,并用于平行于缠绕在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500)与所述第六导向滑轮组(600)之间的钢丝绳(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扬机组(60)包括用于沿所述机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卷扬机(61)和第四卷扬机(62),所述钢丝绳(50)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三卷扬机(61)上,另一端依次经所述第四导向滑轮组(400)、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和所述第六导向滑轮组(600),进入所述第二动滑轮组(70),并由所述第二动滑轮组(70)绕出后依次经所述第六导向滑轮组(600)、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和所述第四导向滑轮组(400)绕回所述第四卷扬机(62)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向滑轮组(400)包括第四左滑轮(410)和第四右滑轮(420),所述第四左滑轮(410)和所述第四右滑轮(420)用于沿所述机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五导向滑轮组(500)包括第五左滑轮(510)和第五右滑轮(520),所述第五左滑轮(510)和所述第五右滑轮(520)用于沿所述机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六导向滑轮组(600)包括第六左滑轮(610)和第六右滑轮(620),所述第六左滑轮(610)和所述第六右滑轮(620)位于所述第五左滑轮(510)和所述第五右滑轮(520)之间,并用于沿所述机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六左滑轮(610)的绳槽位于所述第五左滑轮(510)的绳槽的下方,所述第六右滑轮(620)的绳槽位于所述第五右滑轮(520)的绳槽的下方,所述第五左滑轮(510)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所述第五左滑轮(510)与所述第六右滑轮(620)之间的钢丝绳(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左滑轮(510)和所述第五右滑轮(520)位于所述第四左滑轮(410)和所述第四右滑轮(420)之间,且所述第四左滑轮(410)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所述第四左滑轮(410)与所述第五左滑轮(510)之间的钢丝绳,所述第四右滑轮(420)的所在平面平行于缠绕在所述第四右滑轮(420)与所述第五右滑轮(520)之间的钢丝绳(50)。
10.一种架梁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向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37807.2U CN218174440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一种导向机构及架梁起重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37807.2U CN218174440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一种导向机构及架梁起重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74440U true CN218174440U (zh) | 2022-12-30 |
Family
ID=84616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37807.2U Active CN218174440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一种导向机构及架梁起重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74440U (zh) |
-
2022
- 2022-08-15 CN CN202222137807.2U patent/CN2181744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651640U (zh) | 高承重收龙门放线架 | |
CN219546524U (zh) | 一种双梁起重机的稳定性起吊装置 | |
CN112573347B (zh) | 一种起重机上平衡梁间的连接结构 | |
CN218174440U (zh) | 一种导向机构及架梁起重机 | |
CN215756056U (zh) | 一种基于双牵引起重机构的连墙机以及双牵引起重机构 | |
CN201665490U (zh) | 一种塔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排绳装置 | |
EP3473582A1 (en) | Mobile crane | |
CN104627885A (zh) | 一种用于优化钢丝绳出绳角的导向装置 | |
CN216918423U (zh) | 一种起重机绞车用绕线装置 | |
CN202897664U (zh) | 用于绕绳器的辅助牵引装置 | |
CN210286533U (zh) | 一种液压拖曳起升式单梁钢丝绳吊机 | |
KR20140104613A (ko) | 수평 트롤리 지브를 갖는 인입 크레인 | |
CN202785327U (zh) | 一种超高扬程起重机小车 | |
CN215854816U (zh) | 一种绞车的绞盘结构 | |
CN105523494B (zh) | 一种平台摇摆牵引系统及方法 | |
JP5823450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 | |
CN205367547U (zh) | 平台摇摆牵引系统 | |
CN216918357U (zh) | 一种利用建筑内部结构的吊装装置 | |
CN102897660B (zh) | 超高扬程起重机小车 | |
CN202022657U (zh) | 一种起重机及其起吊机构 | |
CN220412682U (zh) | 起升装置及门式起重机 | |
CN214359960U (zh) | 一种高稳定性的上料卷扬机 | |
CN217264459U (zh) | 一种滑轮组起重设备 | |
CN210312967U (zh) | 一种工字轮收放线机的液压驱动升降机构 | |
CN214733677U (zh) | 一种电梯轿厢牵引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