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8977U - 触控笔 - Google Patents

触控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8977U
CN218158977U CN202222341383.1U CN202222341383U CN218158977U CN 218158977 U CN218158977 U CN 218158977U CN 202222341383 U CN202222341383 U CN 202222341383U CN 218158977 U CN218158977 U CN 218158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robe
cylinder
shell
sty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13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阙叶森颿
丁子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as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as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as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nas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413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8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8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8977U/zh
Priority to US18/239,074 priority patent/US2024007795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笔,包括:笔身外壳,所述笔身外壳中设有金属探针,并设有第一出口;笔头外壳,所述笔头外壳设有第二出口;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笔头外壳内,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出口伸出;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圆筒形电极,其内设有用于隔绝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绝缘环;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笔身外壳内,第二端从所述第一出口伸出;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电极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金属探针的夹持部内,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笔头外壳内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外观美观度和整洁度,实现了笔头外壳、第一电极的便捷更换。

Description

触控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笔。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终端的发展,许多终端设备采用触控面板作为操作接口,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了实现对这些终端设备的便捷控制,触控笔应运而生。触控笔是一种笔形工具,用户可以通过触控笔在触控面板上操作,实现对终端设备的指令输入。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多个电极的触控笔,外观不简洁、笔头更换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笔,可以解决如上所述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笔,包括:
笔身外壳,所述笔身外壳中设有金属探针,并设有第一出口;
笔头外壳,由非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笔头外壳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一出口相对;
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笔头外壳内,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出口伸出;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圆筒形电极,其内设有用于隔绝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绝缘环;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笔身外壳内,第二端从所述第一出口伸出;
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电极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金属探针的夹持部内,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笔头外壳内部。
可选地,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第二绝缘环;其中:
所述第二绝缘环套设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外周面;
所述第二绝缘环的外周面抵靠所述第一出口,以使得所述第二电极不接触所述笔身外壳。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包括:
第一圆筒,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极固定在所述笔身外壳内;
第二圆筒,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圆筒和所述第一圆筒同轴,所述第二圆筒的外周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圆筒的外周半径,从而所述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的连接处形成环形台阶,所述第二绝缘环套设在所述第二圆筒的外周面,所述第二绝缘环的第一端抵靠所述环形台阶,所述第二绝缘环的第二端的外周面抵靠所述第一出口,从而所述第二绝缘环固定在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圆筒不接触所述笔身外壳。
可选地,所述第二圆筒包括:
圆筒形导电部,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筒;
圆筒形电极头,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和所述圆筒形导电部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所述圆筒形电极头的第一端的外周半径大于其第二端的外周半径,所述圆筒形电极头的第一端的外周到其第二端的外周平滑过渡,从而形成斜坡形外周面。
可选地,所述笔头外壳内设有锥形容纳部;其中:
所述锥形容纳部的顶点处,用于包裹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
所述锥形容纳部中沿轴线方向的中段所对应的内壁面,用于和所述圆筒形电极头的斜坡形外周面贴合。
可选地,所述圆筒形电极头的头部和所述锥形容纳部之间定义有第一间隙;
相应的,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定义有第二间隙。
可选地,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由非金属材质制成的笔身内壳;
所述笔身内壳固定于所述笔身外壳内,所述笔身内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筒连接以固定所述第二电极;
所述笔身内壳用于内置电路板、探针固定部、所述金属探针;其中: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连接,为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提供不同的发射信号;
所述探针固定部,朝向所述笔头外壳的一端设有探针容纳部;
所述金属探针,其第一端可滑动地位于所述探针容纳部内,第二端用于夹持所述第一电极。
可选地,所述探针固定部包括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其中:
所述探针固定部的主体部分的一端设有所述探针容纳部,所述探针容纳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笔头外壳;
所述探针固定部的延伸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固定部主体的两侧,用于和所述笔身内壳中的卡扣结构配合,从而将所述探针固定部配置在所述笔身内壳中的预设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探针容纳部的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金属探针包括:
第一探针部分,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探针固定部的弹簧容纳部,且其外壁上设有卡块;
第二探针部分,被配置为所述金属探针的所述夹持部,其中,所述第二探针部分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探针部分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凹环,所述凹环用于与卡环配合;
第一弹簧,一端抵靠在所述弹簧容纳部的底部,另一端通过滑块抵靠所述压力传感器;
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探针部分的外周面,用于抵靠在所述卡块和所述探针固定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弹簧还设有第一导电延长线,用于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探针部分的外周面,用于抵靠在所述卡块和所述卡环之间;
其中所述卡环的一面抵靠所述第三弹簧,所述卡环的另一面抵靠所述笔身内壳的内壁台阶。
可选地,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第四弹簧;其中:
所述第四弹簧设有第二导电延长线;
所述第四弹簧物理接触所述第一圆筒,并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延长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笔身内壳的第二端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的相邻区域形成外壁台阶;
所述第一圆筒设有内螺纹;
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所述笔身内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筒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弹簧套设在所述笔身内壳的外周面,抵靠在所述第一圆筒和外壁台阶之间。
可选地,所述笔身外壳由金属材质制成。
可选地,所述笔身外壳电连接其内电路板的接地端。
可选地,所述笔身外壳中还设有振动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笔,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隐藏于笔头外壳的内部,笔身外壳和笔头外壳构成触控笔的整体外观,不仅提高了具有多个电极的触控笔的外观美观度和整洁度,还提高了第二电极的使用寿命。第一电极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安装在金属探针的夹持部内,第二电极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安装在笔头外壳内部。在外力作用下,第二电极从夹持部脱离,继而从笔身外壳中脱离。第二电极可以与笔头外壳脱离。可知,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实现笔头外壳、第一电极的便捷更换。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的另一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的另一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的另一局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没有特殊含义。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专利保护的触控笔进行示例性描述。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的触控笔可应用于具有触控屏或触控板的电子设备,从而可实现在触控屏或触控板上操作(例如书写),以实现信号交互。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手机或者是笔记本电脑等。该触控屏或触控板可为普通的平板电脑的触控屏或触控板,也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柔性屏。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多个电极的触控笔外观美观简洁、手感好、笔头更换便捷、使用寿命长。
如图1-7所示,所述触控笔可以包括:笔身外壳D、笔头外壳6、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7。所述笔身外壳D中设有金属探针2,并设有第一出口。笔头外壳6由非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笔头外壳6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一出口相对。所述第一电极1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笔头外壳6内,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出口伸出。所述第二电极7为圆筒形电极,其内设有用于隔绝所述第一电极1的第一绝缘环73;所述第二电极7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笔身外壳D内,第二端从所述第一出口伸出。其中,所述第一绝缘环73被套设在第二电极7内,可以供第一电极1通过。
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1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电极7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金属探针2的夹持部21内,所述第二电极7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笔头外壳6内部。
如图1所示,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二电极7的第二端隐藏于所述笔头外壳6的内部,所述笔身外壳D和笔头外壳6构成所述触控笔的整体外观,不仅提高了具有多个电极的触控笔的外观美观度和简洁度,且由于所述第二电极7未裸露在外面(暴露在空气中),因此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所述第二电极7的使用寿命。
第一电极1、笔头外壳6长期承压或与外界物理摩擦,容易损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金属探针2的夹持部21内,所述第二电极7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笔头外壳6内部。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电极7从夹持部21脱离,继而从笔身外壳D中脱离。同理,所述第二电极7可以与所述笔头外壳6脱离。可知本实施例还可以实现笔头外壳6、第一电极1的便捷更换。
如图1所示,笔身外壳D分为中空直筒部分和中空圆椎体部分。中空圆椎体部分朝所述笔头外壳6方向收缩,并在远离所述中空直筒部分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笔头外壳6的外壁亦为圆锥形结构,并在圆锥形结构的底部形成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相对并相适配。在所述装配状态下,所述笔头外壳6和所述中空圆椎体部分形成一个更大的圆椎体结构,以形成整洁的笔形外观。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用于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二电极7用于发送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的频率和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率不同。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电子设备可以判断出所述触控笔的位置、倾斜角度,以及其他各类信息。
当然,所述第一电极1发送什么信号、如何发送信号以及什么时候发送信息,由所述触控笔的其他部件(如电路板)所控制。同理,所述第二电极7也由电路板控制。
其中,所述笔头外壳6可以由软质绝缘材质制成,如可采用硅胶或橡胶,从而在书写时可以避免划伤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另外,由于所述笔头外壳6采用非导电材质制成,从而不会对所述第一电极1和所述第二电极7的信号发射造成影响。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第二绝缘环72;其中:
所述第二绝缘环72套设在所述第二电极7的外周面。
所述第二绝缘环72的外周面抵靠所述第一出口,以使得所述第二电极7不接触所述笔身外壳D。
所述第二绝缘环72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二绝缘环72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出口的内壁相适配,从而可以防止所述第二电极7的摆动,及防止所述第二电极7与所述笔身外壳D接触。若接触到金属材质的所述笔身外壳D,会导致所述第二电极7的电信号经过所述笔身外壳D、人体,最终流向地,影响信号的正常发射。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环73和第二绝缘环72可以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二电极7的壁面开孔,使得注塑时液态绝缘材料可以同时流向所述第二电极7的外周面和内壁。一体成型可以使得所述第一绝缘环73和第二绝缘环72更牢固地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极7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绝缘环73和第二绝缘环72也可以分开制作。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7包括第一圆筒71a、第二圆筒71b。
第一圆筒71a,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极7的第一端,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极7固定在所述笔身外壳D内。
第二圆筒71b,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极7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圆筒71b和所述第一圆筒71a同轴,所述第二圆筒71b的外周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圆筒71a的外周半径,从而所述第一圆筒71a和第二圆筒71b的连接处形成环形台阶,所述第二绝缘环72套设在所述第二圆筒71b的外周面71b2,所述第二绝缘环72的第一端抵靠所述环形台阶,所述第二绝缘环72的第二端的外周面抵靠所述第一出口,从而所述第二绝缘环72固定在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圆筒71a不接触所述笔身外壳。
其中,请参考图7,所述第二圆筒71b的内壁面71b1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环73的外周面。所述第二圆筒71b的内周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圆筒71a的内周半径。
在上述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以位一部分位于笔身外壳D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笔头外壳6内,并与所述笔身外壳D、所述第一电极1均物理隔绝的第二电极7。另外,由于所述第二绝缘环72固定在所述第一出口,且所述第二绝缘环72抵靠所述环形台阶,从而可以防止所述第二电极7向所述笔头外壳6的方向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筒71b包括圆筒形电极头715和圆筒形导电部716。
圆筒形导电部716,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筒71a。
圆筒形电极头715,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和所述圆筒形导电部716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所述圆筒形电极头715的第一端的外周半径大于其第二端的外周半径,所述圆筒形电极头715的第一端的外周到其第二端的外周平滑过渡,从而形成斜坡形外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笔头外壳6内设有锥形容纳部61;其中:
所述锥形容纳部61的顶点处,用于包裹所述第一电极1的第一端;
所述锥形容纳部61中沿轴线方向的中段所对应的内壁面,用于和所述圆筒形电极头715的斜坡形外周面贴合。
在上述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将圆筒形电极头715的外周面设为所述斜坡形外周面,可以提升所述第二电极7的信号有效发送。另外采用斜坡形外周面和所述锥形容纳部61的内壁面贴合,既可以精确地将所述圆筒形电极头715固定在所述笔头外壳6内的预定位置,又可以进一步稳固所述笔头外壳6,防止所述笔头外壳6往所述触控笔的轴线外摆动。所述锥形容纳部61为圆锥形容纳部,以实现最大贴合度。
其中,如图3、4、6所示,所述第一电极1的第一端为箭头结构12,箭头结构12的设置利于电信号的有效发送,还可以提升所述第一电极1在所述笔头外壳6中的稳固性。所述第二电极7的第二端为圆柱形结构11,被夹持在所述夹持部21中。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圆筒形电极头715的头部和所述锥形容纳部61之间定义有第一间隙。相应的,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定义有第二间隙。使用时,所述触控笔有时会掉落到地上,且通常为笔尖先触碰到地面上。在本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间隙提供缓冲空间,降低对笔身的损害。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由非金属材质制成的笔身内壳9。
所述笔身内壳9固定于所述笔身外壳D内,所述笔身内壳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筒71a连接以固定所述第二电极7。所述笔身内壳9用于内置电路板(M、F)、探针固定部S、所述金属探针2。其中:所述电路板M,与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7电连接,为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7提供不同的发射信号。所述探针固定部S,朝向所述笔头外壳6的一端设有探针容纳部。所述金属探针2,其第一端可滑动地位于所述探针容纳部内,第二端用于夹持所述第一电极1。
提供由非金属材质制成的笔身内壳9,可以将笔身中的大部分部件(尤其是导电部件)与笔身外壳D进行物理隔离。为提升所述触控笔的质感,所述笔身外壳D优选为金属壳体,其金属材质可以为铜、铝、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等。
进一步地,所述探针固定部S包括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其中:
所述探针固定部S的主体部分的一端设有所述探针容纳部,所述探针容纳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笔头外壳6;
所述探针固定部S的延伸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固定部主体的两侧,用于和所述笔身内壳中的卡扣结构配合,从而将所述探针固定部S配置在所述笔身内壳9中的预设位置处。
通过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可以有效固定所述探针固定部S,进而通过所述探针容纳部限定所述金属探针2的位置,使所述金属探针2仅能沿所述触控笔的轴向微调。
进一步地,所述探针容纳部的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S1。当所述笔头外壳6被按压时,将使得所述第一电极1沿所述触控笔的轴向方向相对移动,继而带动所述金属探针2沿所述触控笔的轴向方向相对移动,最终对所述压力传感器S1产生按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S1可以检测到该按压力,并将检测结果显示到显示屏上。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探针2包括:第一探针部分22、第二探针部分21、第一弹簧(未标识)、第二弹簧3、第三弹簧5。第一探针部分22,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探针固定部S的弹簧容纳部,且其外壁上设有卡块(凸环)23。第二探针部分21,被配置为所述金属探针2的所述夹持部21,其中,所述第二探针部分21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探针部分2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凹环24,所述凹环24用于与卡环4配合。第一弹簧,一端抵靠在所述弹簧容纳部的底部,另一端通过滑块221抵靠所述压力传感器S1。第二弹簧3,套设在所述第一探针部分22的外周面,用于抵靠在所述卡块23和所述探针固定部S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弹簧3还设有第一导电延长线,用于电连接所述电路板M。第三弹簧5,套设在所述第一探针部分22的外周面,用于抵靠在所述卡块23和所述卡环4之间。其中所述卡环4的一面抵靠所述第三弹簧5,所述卡环4的另一面抵靠所述笔身内壳9的内壁台阶92。
在所述触控笔处于未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不向所述压力传感器S1传导压力。处于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1在按压力下的相对移动、带动第二探针部分21、第一探针部分22沿所述触控笔的轴向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从而通过滑块221向压力传感器S1传导压力。所述第二弹簧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确保所述第二弹簧3与所述卡块23保障物理接触。所述第二弹簧3始终处于预设范围内的压缩状态,使所述滑块221和压力传感器S1保持接触或接近。通过上述可选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金属探针2,可以保证压力传感器S1能够有效地检测用户在书写时的按压力,并且确保可以接收到电路板M提供的电信号。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第四弹簧8。其中:
所述第四弹簧8设有第二导电延长线。
所述第四弹簧8物理接触所述第一圆筒71a,并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延长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M。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笔身内壳9的第二端设有外螺纹91,该外螺纹91与所述外螺纹91的相邻区域形成外壁台阶。所述第一圆筒71a设有内螺纹711。通过所述外螺纹91和所述内螺纹711,所述笔身内壳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筒71a螺纹连接。其中所述第四弹簧8套设在所述笔身内壳9的外周面,抵靠在所述第一圆筒71a和外壁台阶之间。所述第四弹簧8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确保所述第四弹簧8与所述第二圆筒71b保障物理接触,从而确保可以接收到电路板M的电信号。该可选的实施例通过所述笔身内壳9以及螺纹结构,可以有效固定所述第二电极7。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笔身外壳D由金属材质制成,可以提高质感和屏蔽信号。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笔身外壳D电连接其内电路板的接地端,以形成环路。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笔身外壳D中还设有振动器,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加使用乐趣。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控笔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如电池、磁铁、按键、指示灯等。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提供所述触控笔的工作原理。
(1)所述电路板M生成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经由所述第二弹簧3、所述金属探针2,进入所述第一电极1,最终由所述第一电极1的第一端(箭头结构12)发射出去。
(2)所述电路板M生成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经由所述第四弹簧8,进入所述第二电极7,最终由所述第二电极7的第二端(圆筒形电极头715)发射出去。
用于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经过和发射的部件,均包含有导电材质,如金属材质。
所述笔头外壳6,由非导电材质(如绝缘材质)制成。
所述笔身外壳D,由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笔身内壳9,由非金属(绝缘)材质制成。
所述探针固定部S由非金属(绝缘)材质制成。
电路板(M、F)的接地端连接所述笔身外壳。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
笔身外壳,所述笔身外壳中设有金属探针,并设有第一出口;
笔头外壳,由非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笔头外壳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一出口相对;
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笔头外壳内,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出口伸出;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圆筒形电极,其内设有用于隔绝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绝缘环;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笔身外壳内,第二端从所述第一出口伸出;
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电极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金属探针的夹持部内,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笔头外壳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绝缘环;其中:
所述第二绝缘环套设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外周面;
所述第二绝缘环的外周面抵靠所述第一出口,以使得所述第二电极不接触所述笔身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
第一圆筒,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极固定在所述笔身外壳内;
第二圆筒,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圆筒和所述第一圆筒同轴,所述第二圆筒的外周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圆筒的外周半径,从而所述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的连接处形成环形台阶,所述第二绝缘环套设在所述第二圆筒的外周面,所述第二绝缘环的第一端抵靠所述环形台阶,所述第二绝缘环的第二端的外周面抵靠所述第一出口,从而所述第二绝缘环固定在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圆筒不接触所述笔身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筒包括:
圆筒形导电部,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筒;
圆筒形电极头,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和所述圆筒形导电部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所述圆筒形电极头的第一端的外周半径大于其第二端的外周半径,所述圆筒形电极头的第一端的外周到其第二端的外周平滑过渡,从而形成斜坡形外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头外壳内设有锥形容纳部;其中:
所述锥形容纳部的顶点处,用于包裹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
所述锥形容纳部中沿轴线方向的中段所对应的内壁面,用于和所述圆筒形电极头的斜坡形外周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形电极头的头部和所述锥形容纳部之间定义有第一间隙;
相应的,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定义有第二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非金属材质制成的笔身内壳;
所述笔身内壳固定于所述笔身外壳内,所述笔身内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筒连接以固定所述第二电极;
所述笔身内壳用于内置电路板、探针固定部、所述金属探针;其中: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连接,为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提供不同的发射信号;
所述探针固定部,朝向所述笔头外壳的一端设有探针容纳部;
所述金属探针,其第一端可滑动地位于所述探针容纳部内,第二端用于夹持所述第一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固定部包括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其中:
所述探针固定部的主体部分的一端设有所述探针容纳部,所述探针容纳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笔头外壳;
所述探针固定部的延伸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固定部主体的两侧,用于和所述笔身内壳中的卡扣结构配合,从而将所述探针固定部配置在所述笔身内壳中的预设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容纳部的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探针包括:
第一探针部分,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探针固定部的弹簧容纳部,且其外壁上设有卡块;
第二探针部分,被配置为所述金属探针的所述夹持部,其中,所述第二探针部分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探针部分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凹环,所述凹环用于与卡环配合;
第一弹簧,一端抵靠在所述弹簧容纳部的底部,另一端通过滑块抵靠所述压力传感器;
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探针部分的外周面,用于抵靠在所述卡块和所述探针固定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弹簧还设有第一导电延长线,用于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探针部分的外周面,用于抵靠在所述卡块和所述卡环之间;
其中所述卡环的一面抵靠所述第三弹簧,所述卡环的另一面抵靠所述笔身内壳的内壁台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弹簧;其中:
所述第四弹簧设有第二导电延长线;
所述第四弹簧物理接触所述第一圆筒,并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延长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身内壳的第二端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的相邻区域形成外壁台阶;
所述第一圆筒设有内螺纹;
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所述笔身内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筒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弹簧套设在所述笔身内壳的外周面,抵靠在所述第一圆筒和外壁台阶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身外壳由金属材质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身外壳电连接其内电路板的接地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身外壳中还设有振动器。
CN202222341383.1U 2022-09-01 2022-09-01 触控笔 Active CN218158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1383.1U CN218158977U (zh) 2022-09-01 2022-09-01 触控笔
US18/239,074 US20240077959A1 (en) 2022-09-01 2023-08-28 Active stylus having dual electrod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1383.1U CN218158977U (zh) 2022-09-01 2022-09-01 触控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8977U true CN218158977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5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1383.1U Active CN218158977U (zh) 2022-09-01 2022-09-01 触控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7959A1 (zh)
CN (1) CN2181589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33895A (zh) * 2023-03-02 2023-04-07 苏州方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触控笔恒压裹排线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33895A (zh) * 2023-03-02 2023-04-07 苏州方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触控笔恒压裹排线机构
CN115933895B (zh) * 2023-03-02 2023-05-30 苏州方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触控笔恒压裹排线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77959A1 (en)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2902B1 (ko) 코드리스형의 위치지시기
US970340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iniaturization rechargeable capacitive stylus thereof
US5633471A (en) Pressure sensitive element and a stylus pen with pressure sensitive function
JP2767098B2 (ja) 位置指示ユニット及びスタイラスペン
CN218158977U (zh) 触控笔
EP3106966A1 (en) Position indicator
US960664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iniaturization rechargeable capacitive stylus thereof
CN104571640A (zh) 一种用于精确输入的电容笔和电容触控件
EP2187289A1 (en)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position indicator and variable capacitor
CN218158978U (zh) 可书写触控笔
KR101200971B1 (ko) 터치스크린용 터치부재
TWM636463U (zh) 複數電極觸控筆
CN210091124U (zh) 触控笔
CN113176832A (zh) 主动式触控笔、触控系统及交互方法
KR101260904B1 (ko) 터치 스크린용 스타일러스 펜의 기능을 갖는 필기구
CN112236656B (zh) 压力检测元件
TWM636525U (zh) 可書寫觸控筆
CN112698738A (zh) 触控笔结构
CN215932588U (zh) 触控笔
CN115494969A (zh) 触控笔装置及笔芯结构
JP2015212906A (ja) 位置指示器
JP2015125744A (ja) 位置指示器
CN114253406B (zh) 触控笔结构以及触发模块
JP2009130135A (ja) 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位置指示器及び座標入力装置
KR20110062967A (ko) 정전용량 방식의 스타일러스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