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1124U - 触控笔 - Google Patents

触控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1124U
CN210091124U CN201922440469.8U CN201922440469U CN210091124U CN 210091124 U CN210091124 U CN 210091124U CN 201922440469 U CN201922440469 U CN 201922440469U CN 210091124 U CN210091124 U CN 210091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tylus
main boar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404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梓煜
陈良武
邓建
钟洪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fe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fe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fe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fe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404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1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1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1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笔,包括:笔壳;控制主板,设于所述笔壳的内部;笔芯,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笔壳的内部,所述笔芯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笔芯具有伸出所述笔壳的笔尖,所述笔尖用于在与触控屏幕接触时使所述触控屏幕产生电信号;以及,接收组件,设于所述笔壳的内部,所述接收组件包括接收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另一端设有环连接部,所述环连接部间隔套设于所述笔芯外;所述接收件靠近所述笔尖设置,所述接收件与所述环连接部电连接,所述接收件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组件设置在笔壳的内部,解决了传统触控笔在接收信号时易被干扰的问题。

Description

触控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笔。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诸如便携式移动设备的电子设备与人们的生活越发密切相关。这种便携式移动设备可以接收用户的输入,并根据该输入来执行用户期望的功能。作为结合搜用户输入的装置,触控笔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操作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
相关技术中,一般将环形电极设在笔筒上靠近笔尖的一端,由于用户在使用触控笔时,会不小心触碰或者握住该环形电极,给触摸面板检测环形电极的位置及倾斜角度带来很大的干扰,使得笔尖处呈现的线条的粗细与用户想要的大相径庭,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触控笔,旨在解决传统触控笔在接收信号时易被干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控笔,所述触控笔包括:
笔壳;
控制主板,设于所述笔壳的内部;
笔芯,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笔壳的内部,所述笔芯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笔芯具有伸出所述笔壳的笔尖,所述笔尖用于在与触控屏幕接触时使所述触控屏幕产生电信号;以及
接收组件,设于所述笔壳的内部,所述接收组件包括接收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另一端设有环连接部,所述环连接部间隔套设于所述笔芯外;所述接收件靠近所述笔尖设置,所述接收件与所述环连接部电连接,所述接收件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
可选地,所述接收件为环形件,所述接收件套设于所述笔芯外。
可选地,所述环连接部为线圈,所述接收件套设于所述线圈外。
可选地,所述接收件的内壁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所述线圈相匹配。
可选地,所述接收件为锥形环。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金属丝,所述环连接部由金属丝绕制形成。
可选地,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笔芯套,所述笔芯套的一端设有安装孔,以安装所述笔芯,所述笔芯套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笔芯套为导电材料;
所述笔芯远离所述笔尖的一端可拆卸套接于所述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设于所述笔壳的内部的远离所述笔芯的一端,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主板上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连接件,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组件的负极,所述笔壳包括氧化层部、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
所述第一导电部设于所述笔壳的远离所述笔尖一端的内壁,用于电连接所述电池组件的正极;
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靠近所述笔芯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负极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电部环设于所述笔壳的内壁的径向。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笔芯的笔尖部位与触控屏幕接触在所述触控屏幕与所述笔尖接触处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设置在所述笔壳内部的接收组件接收该电信号,接收组件在接收该电信号后将该电信号传递给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根据该电信号驱动笔芯执行划线粗细及长短的指令,并对所述触控屏幕画出所需的线条或点或面。整个过程由于将所述接收组件设置在所述笔壳的内部,减小了外界因素对该接收组件信息的接收。具体地,接收件通过连接件实现与控制主板的电连接,所述接收件具有环连接部,该环连接部环设于所述笔芯外周,应当理解,所述环连接部与所述笔芯不接触,所述接收件套设于所述环连接部外、并通过该环连接部实现与连接件的电连接。这样避免了将区别与笔芯的另一个电极(即接收件)设置在笔壳上靠近笔尖的一端,由于使用者在使用触控笔时,会不小心触碰或者握住该电极,给触控屏幕检测该电极的位置及倾斜程度带来很大的干扰,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笔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触控笔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笔壳 310 笔尖
200 控制主板 320 笔芯套
300 笔芯 410 接收件
500 电池组件 420 连接件
210 正极端子 421 环连接部
220 负极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笔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局部结构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控笔,所述触控笔包括:
笔壳100;
控制主板200,设于所述笔壳100的内部;
笔芯30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笔壳100的内部,所述笔芯300与所述控制主板200电连接,所述笔芯300具有伸出所述笔壳100的笔尖310,所述笔尖310用于在与触控屏幕接触时使所述触控屏幕产生电信号;以及
接收组件,设于所述笔壳100的内部,所述接收组件包括接收件410和连接件420,所述连接件42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200,另一端设有环连接部421,所述环连接部421间隔套设于所述笔芯300外;所述接收件410靠近所述笔尖310设置,所述接收件410与所述环连接部421电连接,所述接收件410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触控笔内部工作部件的保护,设置了笔壳100。所述笔壳100具有容置腔体。应当理解,所述笔壳100包括笔筒和笔头,所述容置空间由所述笔筒和所述笔头围合形成。控制主板200为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且位于所述笔筒的内部;所述笔芯300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以与所述控制主板200电连接;所述笔芯300另一部分伸出所述容置空间(即伸出所述笔头)形成笔尖310,以与触控屏幕接触产生电信号。同时,为了实现触控笔对触控屏幕传来的信号的接收,设置了接收组件。为了减少外界因素对触控笔接收信号的影响,将所述接收组件设置在所述笔壳100的内部。这样避免了将区别与所述笔芯300的另一个电极(接收件410)设置在所述笔壳100上靠近所述笔尖310的一端,由于用户在使用触控笔时,会不小心触碰或者握住该电极(接收件410),给触控屏幕检测该电极(接收件410)的位置及倾斜程度带来很大的干扰,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具体地,所述接收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主板200电连接的连接件420,以及用于接收从所述触控屏幕处传来的电信号的接收件410。所述连接件420远离所述控制主板200一端设有环连接部421,所述接收件410通过所述环连接部421实现与所述控制主板200的电连接。所述环连接部421间隔环设于所述笔芯300,可选地,所述接收件410套设于所述环连接部421外。
由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笔的电信号传播路径如下:当用户使用所述触控笔时,由于所述笔尖310为导电材料,所述触控笔通过所述笔尖310与触控屏幕接触,从而通过电容耦合进行信息交互,所述笔尖310与所述触控屏幕接触产生电容耦合引起电流,进而使得所述触控屏幕获得接触点的位置信息。然后所述触控屏幕将获取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接收件410与所述触控屏幕之间的距离、所述触控笔在使用时的倾斜角度等电信号发送给所述触控笔,所述触控笔设于所述笔壳100内部的接收件410实现对所述电信号的接收、并进一步地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主板200;然后所述控制主板200将接收的所述电信号处理后传递给所述笔芯300,所述笔芯300接收从所述控制主板200处传递过来的处理后的电信号、并执行处理后的所述电信号所携带的指令,在所述触控屏幕的指定位置上划出用户所需的粗细、长短等的点或线条或面。当用户结束对所述触控笔的使用时,直接断开所述笔芯300与所述触控屏幕之间的接触即可。
可选地,所述接收件410为环形件,所述接收件410套设于所述笔芯300外。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从所述触控屏幕处传递来的电信号的接收,将所述接收件410设置为环形件。这样,无论所述触控笔的那一个面均可实现对所述电信号的接收,使得电信号的传递更加准确。
可选地,所述环连接部421为线圈,所述接收件410套设于所述线圈外。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外界干扰信息对所述触控笔的影响,将所述环连接部421设置为线圈。应当理解,所述笔芯300为导电体、且带有弱电流,所述线圈带有弱电流,当所述笔芯300由于用户在使用时会不可避免地在所述线圈中运动时,会产生磁感应现象,从而减小外界信号的干扰。
可选地,所述接收件410的内壁设有螺纹槽(图中未画出),所述螺纹槽与所述线圈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强所述接收件410与所述线圈之间的连接,使得所述接收件410即使在没有外界支撑力的作用下依然不会掉落,在所述接收件410的内壁上设置了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所述线圈相匹配,这样所述接收件410与所述线圈之间的连接更紧固。
可选地,所述接收件410为铜环。
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约原材料,所述接收件410采用铜环。
可选地,所述接收件410为锥形环。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贴合所述触控笔的笔头处的设计,将所述接收件410设置为锥形环。例如但不限于,所述锥形环远离所述控制主板200的一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锥形环靠近所述控制主板200的一端的截面积。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420为金属丝,所述环连接部421由金属丝绕制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约装配成本,所述连接件420一体成型。具体地,所述连接件420为金属丝,且所述金属丝的一端绕制成螺旋形以形成环连接部421。应当理解,所述连接件420还可以为由其他导电材料制成,如导电橡胶。
可选地,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笔芯套320,所述笔芯套320的一端设有安装孔,以安装所述笔芯,所述笔芯套320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主板200电连接,所述笔芯套320为导电材料;
所述笔芯300远离所述笔尖310的一端可拆卸套接于所述安装孔。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后期用户更换笔芯300,设置了笔芯套320。所述笔芯套320为导电材料,且所述笔芯套320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200与所述笔芯300。具体的,所述笔芯套320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以供所述笔芯300的插入,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笔芯300的相适配;所述笔芯套320的另一端通过电连接件实现与所述控制主板200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电池组件500,所述电池组件500设于所述笔壳100的内部的远离所述笔芯300的一端,所述电池组件500与所述控制主板200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给所述触控笔提供电源,设置了电池组件500。所述电池组件500设于所述笔壳100的容置空间中。所述电池组件500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200,且所述电池组件500设于所述控制主板200远离所述笔头的一端;所述控制主板200靠近所述笔头的一端设置有作为信号接收电极的接收组件,和作为信号产生和执行电极的笔芯300;所述接收组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200,所述笔芯300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200;且所述接收组件间隔环设于所述笔芯300,且所述接收组件不与所述笔芯300电接触。
可选地,所述控制主板200上设有正极端子210和负极连接件220,所述正极端子210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组件500的负极,所述笔壳100包括氧化层部、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
所述第一导电部设于所述笔壳100的远离所述笔尖310一端的内壁,用于电连接所述电池组件500的正极;
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靠近所述笔芯300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负极连接件220。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所述控制主板200与所述电池组件500的电连接,在所述控制主板200上设置了正极端子210和负极连接件220。所述正极端子210设置在所述控制主板200远离所述笔头的一端,所述负极端子设置在所述控制主板200靠近所述笔头的一端。具体地,所述正极端子210与所述电池组件500的负极电连接,所述负极连接件220通过导电笔壳100实现与所述电池组件500的正极电连接。为了减小所述笔壳100在通电时对用户的触点风险,在所述笔壳100上涂覆了一层氧化层,以实现所述笔壳100的绝缘性能。为了实现所述电池组件500通过所述笔壳100实现与所述负极连接件220的电连接,在所述笔壳100的内壁相应位置处打磨出导电部,包括设于所述笔筒底部的内壁上的第一导电部,以及设于所述笔筒靠近所述笔头一端的内壁上的第二导电部。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所述负极连接件220与所述笔筒的内壁的电接触,所述负极导电件具有导电位点凸部,所述导电位点凸部凸向所述笔壳100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电部环设于所述笔壳100的内壁的径向。
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大所述负极连接件220与所述笔壳100之间的接触面积,将所述第二导电部设置为环形状,且所述第二导电部沿所述笔壳100的径向环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笔包括:
笔壳;
控制主板,设于所述笔壳的内部;
笔芯,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笔壳的内部,所述笔芯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笔芯具有伸出所述笔壳的笔尖,所述笔尖用于在与触控屏幕接触时使所述触控屏幕产生电信号;以及
接收组件,设于所述笔壳的内部,所述接收组件包括接收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另一端设有环连接部,所述环连接部间隔套设于所述笔芯外;所述接收件靠近所述笔尖设置,所述接收件与所述环连接部电连接,所述接收件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件为环形件,所述接收件套设于所述笔芯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连接部为线圈,所述接收件套设于所述线圈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件的内壁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所述线圈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件为锥形环。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金属丝,所述环连接部由金属丝绕制形成。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笔芯套,所述笔芯套的一端设有安装孔,以安装所述笔芯,所述笔芯套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笔芯套为导电材料;
所述笔芯远离所述笔尖的一端可拆卸套接于所述安装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笔还包括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设于所述笔壳的内部远离所述笔芯的一端,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板上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连接件,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组件的负极,所述笔壳包括氧化层部、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
所述第一导电部设于所述笔壳的远离所述笔尖一端的内壁,用于电连接所述电池组件的正极;
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靠近所述笔芯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负极连接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环设于所述笔壳的内壁的径向。
CN201922440469.8U 2019-12-30 2019-12-30 触控笔 Active CN210091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0469.8U CN210091124U (zh) 2019-12-30 2019-12-30 触控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0469.8U CN210091124U (zh) 2019-12-30 2019-12-30 触控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1124U true CN210091124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86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40469.8U Active CN210091124U (zh) 2019-12-30 2019-12-30 触控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11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6832A (zh) * 2021-04-23 2021-07-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主动式触控笔、触控系统及交互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6832A (zh) * 2021-04-23 2021-07-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主动式触控笔、触控系统及交互方法
WO2022222664A1 (zh) * 2021-04-23 2022-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主动式触控笔、触控系统及交互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4365B2 (en) Electronic pen and electronic pen main body
CN113268148B (zh) 触控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KR102414059B1 (ko) 필기구 및 전자 펜 본체부
US10642379B2 (en) Stylus with function modularization
CN106201023B (zh) 位置指示器
TWI736580B (zh) 電子筆及電子筆本體部
JP7053920B2 (ja) 位置指示器
KR20190024558A (ko) 실제 필기 스타일러스와 터치 장치
US20220334660A1 (en) Electronic pen of capacitive system, electronic pen cartridge of capacitive system, charging tray for electronic pen, and charging tray for electronic pen cartridge
CN210091124U (zh) 触控笔
TW201512906A (zh) 磁容式指標裝置
CN106325554B (zh) 电容笔及制造方法、笔尖组件和触控装置
US20190278389A1 (en) Capacitive Touch Pen
CN110816124A (zh) 电容铅笔及其智能配件
US11614808B2 (en) Electronic pen
CN211375567U (zh) 手写板及其手写笔
CN210091125U (zh) 触控笔
CN205992213U (zh) 主动式电容触控笔
US11893173B2 (en) Electronic pen
CN214011952U (zh) 磁性触控笔
KR20140035054A (ko) 터치패드용 터치펜
CN218273341U (zh) 用于触控笔的笔头模组、触控笔及触控设备
CN206236030U (zh) 一种主动式电容触控笔
CN111373351A (zh) 触控笔、终端保护套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