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4350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4350U
CN218154350U CN202222571173.1U CN202222571173U CN218154350U CN 218154350 U CN218154350 U CN 218154350U CN 202222571173 U CN202222571173 U CN 202222571173U CN 218154350 U CN218154350 U CN 218154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peripheral edge
cooking appliance
heating
side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711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平
沈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711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4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4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43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隔热组件和加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盘和第二隔热盘,所述第二隔热盘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热盘内,且所述第一隔热盘和所述第二隔热盘之间形成隔热腔,所述第二隔热盘的背向所述隔热腔的一侧具有容置腔;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解决烹饪器具隔热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厨房电器要求的不断提高,烹饪容器的种类越来越多,电磁加热类的烹饪器具只能配金属材质的烹饪容器来烹饪食物,食物营养流失快。近年来,采用远红外加热的方式在烹饪器具中逐渐得到应用,远红外加热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远红外热能的加热手段,不仅可以使用金属材质的烹饪容器,还可以使用陶瓷等材质的烹饪容器,受到人们的喜爱。
远红外加热的烹饪器具在使用时,随着烹饪器具内的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增多,烹饪器具内部的温度也会相应的升高。高温会影响烹饪器具内部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受高温影响,烹饪器具内部的有机绝缘材料将会变脆老化、绝缘性能下降,甚至被击穿,导致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也将缩短。
因此,亟需对烹饪器具的结构进行改进,提高其隔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用以至少解决烹饪器具隔热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盘和第二隔热盘,所述第二隔热盘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热盘内,且所述第一隔热盘和所述第二隔热盘之间形成隔热腔,所述第二隔热盘的背向所述隔热腔的一侧具有容置腔;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所述隔热组件包括所述第一隔热盘和所述第二隔热盘,实现了双层隔热,并且所述第一隔热盘和所述第二隔热盘之间形成隔热腔,可以有效提升隔热效果,减少所述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向下和向四周传导,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有助于使得所述加热组件的热量集中向上供热,提高热利用效率。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阻挡件,所述第一隔热盘包括第一盘底部和第一侧围边,所述第一侧围边沿第一盘底部的周向连接在所述第一盘底部的边缘,所述第一侧围边开设有缺口槽,所述阻挡件嵌设在所述缺口槽内。通过阻挡件,可以阻止隔热腔内的热量从缺口槽向外散出,能够防止加热组件的热量辐射到烹饪器具内部的其他部件,影响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缺口槽的面向所述阻挡件的一侧具有第一缺口,所述阻挡件的面向所述缺口槽的一侧具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互拼接形成通孔,所述加热件具有伸出所述容置腔的伸出端,所述伸出端穿设在所述通孔内。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围边的背向所述隔热腔的一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阻挡件的背向所述隔热腔的一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阻挡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侧围边连接,所述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内。便于阻挡件的固定,确保了阻挡件安装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二隔热盘包括第二盘底部和第二侧围边,所述第二侧围边沿所述第二盘底部的周向连接于所述第二盘底部的边缘,所述第二侧围边内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伸出端通过所述安装孔延伸到所述容置腔的外侧。通过第二盘底部的阻挡隔热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向下辐射散失,通过第二侧围边的阻挡隔热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向四周辐射,减少热量的散失,从而有利于向上集中供热,提高加热效率,改善加热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二侧围边和所述第一侧围边其中的一者连接有卡扣,其中的另一者连接有卡接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接槽相互扣合。实现了第一侧围边与第二侧围边稳定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围边的远离所述第一盘底部的一端具有第一外翻边,所述第二侧围边的远离所述第二盘底部的一端具有第二外翻边,所述第一外翻边和所述阻挡件均与所述第二外翻边相抵接。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第二隔热盘稳定的支撑所述第一隔热盘。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卡接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外翻边内,所述卡扣连接于所述第二外翻边的边缘;或
所述卡扣连接于所述第一外翻边的边缘,所述卡接槽开设在所述第二外翻边内。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盘底部与所述第二盘底部之间具有间距;和/或所述加热件和所述第二盘底部之间具有间距。通过避免第一盘底部与第二盘底部直接接触,可以提高隔热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加热件为远红外发热管。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热盘为金属隔热盘或陶瓷隔热盘;和/或,所述第二隔热盘为金属隔热盘。通过第二隔热盘的反射作用,将加热组件的辐射热量向上折射,提高热量利用率,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内腔,所述隔热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均位于所述内腔内,且所述第一隔热盘连接于所述内腔的底壁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通过所述隔热组件有利于使得所述加热组件的热量集中向上,减小了热量的散失,提高加热效果,可以适用于2000W以上大功率加热,防止所述加热组件的热量辐射影响到烹饪器具的壳体内的其他部件,避免造成材料老化影响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所述隔热组件可以防止所述加热组件的热量辐射到下不耐高温的零部件,例如下壳、主板等,从而避免了不耐高温的零部件材料老化损坏,确保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所述加热组件通过辐射的远红外线进行有效地加热、热传递速度极快,使食物受热均匀,可以减少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的流失,提高热利用效率,保证加热质量,并且可以使用的烹饪容器不限于金属材质的烹饪容器,还可以是陶瓷材质等。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和隔热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和隔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和隔热组件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和隔热组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和第二隔热盘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和隔热组件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第一隔热盘和阻挡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第一隔热盘和阻挡件的又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第二隔热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隔热组件;
11-第一隔热盘;
111-第一盘底部;
112-第一侧围边;
113-缺口槽;
1131-第一缺口;
114-卡接槽;
115-第一外翻边;
116-第一连接柱;
117-安装柱;
12-第二隔热盘;
121-容置腔;
122-第二盘底部;
123-第二侧围边;
124-安装孔;
125-卡扣;
126-第二外翻边;
13-隔热腔;
20-加热组件;
21-加热件;
211-伸出端;
22-连接部;
40-阻挡件;
41-第二缺口;
42-第二连接柱;
50-紧固件;
60-壳体;
61-内腔;
62-上盖;
621-手柄;
632-操作钮;
63-下壳;
631-通风孔;
70-主板;
71-电源线;
80-灯板组件;
3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远红外加热技术是利用加热组件发射出来远红外线,远红外线可以穿透烹饪容器加热食材,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食材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食材大量吸收远红外线,此时食材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并产生强烈的振动、旋转,产生热能,达到加热的目的,加热效率高。
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大功率工作时,发热量大,热量阻隔效果不好,容易引起烹饪器具内部的零部件材料变脆老化,影响使用寿命。
鉴于上述背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盘和第二隔热盘,实现了双层隔热,并且第一隔热盘和第二隔热盘之间形成隔热腔,可以有效提升隔热效果,阻隔加热组件的热量向下传导,减少热量的散失,有助于使得加热组件的热量集中向上供热,提高热利用效率,可以适用于大功率的情况,提高使用寿命。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隔热组件10和加热组件20,隔热组件10包括第一隔热盘11和第二隔热盘12,第二隔热盘12连接于第一隔热盘11内,且第一隔热盘11和第二隔热盘12之间形成隔热腔13,第二隔热盘12的背向隔热腔13的一侧具有容置腔121;加热组件20包括加热件21,加热件21设置在容置腔121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隔热组件10包括第一隔热盘11和第二隔热盘12,实现了双层隔热,并且第一隔热盘11和第二隔热盘12之间形成隔热腔13,可以有效提升隔热效果,减少加热组件20产生的热量向下和向四周传导,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加热件21设置在容置腔121内,有助于使得加热组件20的热量集中向上供热,提高热利用效率,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可以适用于大功率加热的情况,防止加热组件20的热量辐射到烹饪器具的壳体等其他部件,避免造成材料老化影响使用。
第一隔热盘11不仅起到隔热的效果,还起到支撑第二隔热盘12的作用,在第一隔热盘11和第二隔热盘12之间形成隔热腔13,隔热腔13内的空气可以大大提升热阻,从而提升了隔热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加热件21为远红外发热管,远红外发热管内具有发热丝,加热件21将热能转化为远红外辐射,对电能的利用率高,而且不污染环境。当然,加热件21也可以为电热丝。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加热件21为远红外发热管,远红外发热管具有延伸到容置腔121外侧的伸出端211,且伸出端211连接有连接部22。连接部22可以是连接有引脚或导线的连接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5所示,加热件21不限于可以呈螺旋状延伸、圆弧状延伸、U形状延伸或直线延伸状,加热件2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并排排布且相互间隔开的两个或多个,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包括阻挡件40,第一隔热盘11包括第一盘底部111和第一侧围边112,第一侧围边112沿第一盘底部111的周向连接在第一盘底部111的边缘,第一侧围边112开设有缺口槽113,阻挡件40嵌设在缺口槽113内。这样通过阻挡件40,可以阻止隔热腔13内的热量从缺口槽113向外散出,能够防止加热组件20的热量辐射到烹饪器具内部的其他部件,影响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缺口槽113的面向阻挡件40的一侧具有第一缺口1131,阻挡件40的面向缺口槽113的一侧具有第二缺口41,第一缺口1131和第二缺口41相互拼接形成通孔,伸出端211穿设在通孔内,确保了加热组件20与隔热组件10稳定的连接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8所示,第一缺口1131和第二缺口41相互拼接形成的通孔的形状和尺寸与伸出端211的外周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从而避免了热量从伸出端211和通孔之间的间隙向外散出。例如,伸出端211的外周面为圆柱面,第一缺口1131和第二缺口41均呈半圆形,相互拼接形成的通孔为圆形,从而使得拼接形成的通孔的形状与伸出端211的外周面的形状相适配。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7所示,阻挡件40通过紧固件50与第一侧围边112连接。紧固件50包括但不限于是螺钉、螺柱、铆钉等。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为了方便对阻挡件40进行固定,第一侧围边112的背向隔热腔13的一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16,阻挡件40的背向隔热腔13的一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柱42,紧固件50穿设在第一连接柱116和第二连接柱42内,从而将阻挡件40和第一隔热盘11固定连接,确保了阻挡件40安装的稳定性。容易理解的是,第一连接柱116和第二连接柱42内均开设有供紧固件50连接的连接孔。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9所示,第二隔热盘12包括第二盘底部122和第二侧围边123,第二侧围边123沿第二盘底部122的周向连接于第二盘底部122的边缘,第二侧围边123内开设有安装孔124,安装孔124与通孔的位置相对应,伸出端211通过安装孔124延伸到容置腔121的外侧。
通过第一盘底部111和第二盘底部122的阻挡隔热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加热组件20产生的热量向下辐射散失,通过第一侧围边112和第二侧围边123的阻挡隔热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加热组件20产生的热量向四周辐射,减少热量的散失,从而有利于向上集中供热,提高加热效率,改善加热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安装孔124的内壁与伸出端211之间具有间隙,从而避免了伸出端211与安装孔124的内壁直接接触影响隔热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二盘底部122可以呈圆形,也可以呈矩形或多边形状,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10所示,连接部22连接于加热件21的伸出端211。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二侧围边123连接有卡扣125,第一侧围边112连接有卡接槽114,卡扣125与卡接槽114相互扣合,实现了第一隔热盘11和第二隔热盘12稳定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卡扣125连接在第二侧围边123的远离第二盘底部122的一端,卡接槽114开设在第一侧围边112的远离第一盘底部111的一端,卡扣125与卡接槽114相互扣合,实现了第一侧围边112与第二侧围边123稳定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多个卡扣125沿第二侧围边123的边缘间隔分布,多个卡接槽114沿第一侧围边112的远离第一盘底部111的一端相互间隔分布,并且卡扣125的位置与卡接槽114的位置相对应,便于将卡扣125与卡接槽114的对应扣合。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卡扣125的个数可以是3个、4个、5个或6个等,且均匀分布,卡扣125的个数越多,越有利于提高第一侧围边112与第二侧围边123连接的稳定性,但是卡扣125的个数过多,会增加装配的难度,以及使得第一侧围边112开设的卡接槽114的个数增多,会对第一侧围边112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利影响。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4所示,第一侧围边112的远离第一盘底部111的一端具有第一外翻边115,第二侧围边123的远离第二盘底部122的一端具有第二外翻边126,第一外翻边115和阻挡件40均与第二外翻边126相抵接。这样的结构,使得第二隔热盘12稳定的支撑第一隔热盘11。
第一外翻边115向远离隔热腔13的方向延伸,第一外翻边115为平面,第二外翻边126向远离容置腔121的方向延伸,第二外翻边126为平面,从而使得第二隔热盘12给第一隔热盘11提供稳定的支撑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卡接槽114开设在第一外翻边115内,卡扣125连接于第二外翻边126的边缘。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盘底部111与第二盘底部122之间的间距H1大于0。通过避免第一盘底部111与第二盘底部122直接接触,可以提高隔热效果。间距内是空气,因为空气的传热系数相对较小,经过隔热腔13内空气的阻隔,加热件21所辐射的热量难以向下传递,确保了隔热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4所示,第一盘底部111与第二盘底部122之间的间距H1可以是7mm~10mm,例如间距H1可以是7mm、8mm、9mm或10mm。容易理解的是,第一盘底部111与第二盘底部122之间的间距过小,会降低隔热效果,第一盘底部111与第二盘底部122之间的间距过大,会导致烹饪器具的厚度增加。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加热件21为圆弧状延伸时,第二盘底部122的中心位置可以是向远离第一盘底部111的方向凸起,增大第一盘底部111与第二盘底部122之间的间距,提高隔热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加热件21与第二盘底部122之间具有间距H2,间距H2可以是4mm~8mm,例如,间距H2可以是4mm、5mm、6mm或8mm。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隔热盘11为金属隔热盘或陶瓷隔热盘。第二隔热盘12为金属隔热盘。例如第一隔热盘11和第二隔热盘12可以是具有镀层的不锈钢或者铁合金等。通过第二隔热盘12的反射作用,将加热组件20的辐射热量向上折射,提高热量利用率,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参考图7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还包括壳体60,壳体60内具有内腔61,隔热组件10和加热组件20均位于内腔61内,且第一隔热盘11连接于内腔61的底壁面。
为了便于第一隔热盘11与内腔61的底壁面连接,可以是在第一盘底部111内设置安装柱117,安装柱117内具有螺纹孔,方便通过螺钉等将第一隔热盘11连接于内腔61的底壁面,从而提高了隔热组件10安装的稳定性,使得隔热组件10将加热组件20与内腔61的底壁面有效的隔开。
在加热组件20安装时,先将加热件21的伸出端211插入到第二隔热盘12的安装孔124内,再将第二隔热盘12装配到第一隔热盘11内,卡扣125卡入到卡接槽114内,最后将阻挡件40嵌入到缺口槽113内,采用紧固件50将阻挡件40与第一隔热盘11连接,加热组件20和隔热组件10连接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但不限于是远红外加热炉、远红外烤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为远红外加热炉时,壳体60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62和下壳63,上盖62的背向下壳63的一面通过胶体连接有面板,上盖62与下壳63共同围成内腔61,内腔61内还设置有主板70、灯板组件80和风机30,加热组件20、风机30和灯板组件80均与主板70电连接,其中连接部22通过导线与主板70电连接,主板70连接有电源线71,电源线71用于连接外界电源,通过主板70控制加热组件20工作,实现烹饪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下壳63的侧壁和底壁开设有通风孔631,加热组件20位于内腔61的中部,风机30和主板70分别位于靠近内腔61的相对的两侧内壁的位置,风机30和主板70可以是通过螺丝与下壳63固定连接,且加热组件20位于风机30与下壳63的侧壁开设的通风孔16之间,从而在风机30工作时,将冷风从下壳63的底壁吹入内腔61内,再从下壳63的侧壁送出,有利于更好的散热。
为了方便对烹饪器具拿取,在上盖62的相对两个外侧壁设置有手柄621,手柄621可以是通过螺丝与上盖62连接。为了方便对烹饪器具进行控制,在上盖62的外侧壁还设置有操作钮632,通过操作钮632实现调整烹饪器具的工作状态。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操作钮632可以是旋钮也可以是按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通过隔热组件10有利于使得加热组件20提供的热量集中向上,减小热量的散失,提高加热效果,可以适用于2000W以上大功率加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隔热组件10可以防止加热组件20的热量辐射到不耐高温的零部件,例如下壳63、主板70等,从而避免了不耐高温的零部件材料老化损坏,确保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加热组件20通过辐射的远红外线进行有效地加热、热传递速度极快,使食物受热均匀,提高热利用效率,还可激发食物的香气,保证加热质量,并且适用的烹饪容器不限于金属材质的烹饪容器,还可以是陶瓷材质的烹饪容器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侧围边112连接有卡扣125,第二侧围边123连接有卡接槽114,卡扣125与卡接槽114相互扣合,实现了第一隔热盘11和第二隔热盘12稳定的连接,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二,卡扣125向上延伸,卡扣125的延伸方向与实施例一中的卡扣125的延伸方向相反。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卡扣125连接于第一外翻边115的边缘,卡接槽114开设在第二外翻边126内。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多个卡扣125沿第一外翻边115的边缘间隔分布,多个卡接槽114沿第二侧围边123相互间隔分布,并且卡扣125的位置与卡接槽114的位置相对应,便于将卡扣125与卡接槽114的对应扣合。
本实施例二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形同,此处不再赘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热组件(10),所述隔热组件(10)包括第一隔热盘(11)和第二隔热盘(12),所述第二隔热盘(12)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热盘(11)内,且所述第一隔热盘(11)和所述第二隔热盘(12)之间形成隔热腔(13),所述第二隔热盘(12)的背向所述隔热腔(13)的一侧具有容置腔(121);
加热组件(20),所述加热组件(20)包括加热件(21),所述加热件(21)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2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挡件(40),所述第一隔热盘(11)包括第一盘底部(111)和第一侧围边(112),所述第一侧围边(112)沿第一盘底部(111)的周向连接在所述第一盘底部(111)的边缘,所述第一侧围边(112)开设有缺口槽(113),所述阻挡件(40)嵌设在所述缺口槽(1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槽(113)的面向所述阻挡件(40)的一侧具有第一缺口(1131),所述阻挡件(40)的面向所述缺口槽(113)的一侧具有第二缺口(41),所述第一缺口(1131)和所述第二缺口(41)相互拼接形成通孔,所述加热件(21)具有伸出所述容置腔(121)的伸出端(211),所述伸出端(211)穿设在所述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围边(112)的背向所述隔热腔(13)的一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16),所述阻挡件(40)的背向所述隔热腔(13)的一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柱(42),所述阻挡件(40)通过紧固件(50)与所述第一侧围边(112)连接,所述紧固件(50)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柱(116)和所述第二连接柱(42)内。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盘(12)包括第二盘底部(122)和第二侧围边(123),所述第二侧围边(123)沿所述第二盘底部(122)的周向连接于所述第二盘底部(122)的边缘,所述第二侧围边(123)内开设有安装孔(124),所述安装孔(124)与所述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伸出端(211)通过所述安装孔(124)延伸到所述容置腔(12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围边(123)和所述第一侧围边(112)其中的一者连接有卡扣(125),其中的另一者连接有卡接槽(114),所述卡扣(125)与所述卡接槽(114)相互扣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围边(112)的远离所述第一盘底部(111)的一端具有第一外翻边(115),所述第二侧围边(123)的远离所述第二盘底部(122)的一端具有第二外翻边(126),所述第一外翻边(115)和所述阻挡件(40)均与所述第二外翻边(126)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114)开设在所述第一外翻边(115)内,所述卡扣(125)连接于所述第二外翻边(126)的边缘;或
所述卡扣(125)连接于所述第一外翻边(115)的边缘,所述卡接槽(114)开设在所述第二外翻边(126)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底部(111)与所述第二盘底部(122)之间具有间距;和/或
所述加热件(21)和所述第二盘底部(122)之间具有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21)为远红外发热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盘(11)为金属隔热盘或陶瓷隔热盘;和/或,所述第二隔热盘(12)为金属隔热盘。
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60),所述壳体(60)内具有内腔(61),所述隔热组件(10)和所述加热组件(20)均位于所述内腔(61)内,且所述第一隔热盘(11)连接于所述内腔(61)的底壁面。
CN202222571173.1U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154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1173.1U CN218154350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1173.1U CN218154350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4350U true CN218154350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63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1173.1U Active CN218154350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43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54350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5723408U (zh) 烹饪器具
CN210381360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器具
CN206094198U (zh)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1815435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0951418U (zh) 电磁炉
CN210951425U (zh) 电磁炉
CN215937081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951417U (zh) 具有立体加热功能的电磁炉
CN219742545U (zh) 料理杯组件及料理机
CN210624611U (zh) 电陶炉
CN212912922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8846213U (zh) 烹调器
CN211432215U (zh) 烹饪器具及控制板组件
CN209996060U (zh) 电烤机
CN220493179U (zh) 一种线圈盘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16744489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6822958U (zh) 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CN217109674U (zh) 一种电磁炉
CN216897411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9761297U (zh) 手表喇叭散热结构和手表
CN210179700U (zh) 烹饪器具
CN216960240U (zh) 电磁烹饪装置
CN218154357U (zh)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6364834U (zh) 把手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