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5388U - 一种行吊稳定行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吊稳定行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45388U
CN218145388U CN202221280006.5U CN202221280006U CN218145388U CN 218145388 U CN218145388 U CN 218145388U CN 202221280006 U CN202221280006 U CN 202221280006U CN 218145388 U CN218145388 U CN 218145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llows
connecting rod
lifting frame
main part
cl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800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bo Landu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bo Landu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bo Landu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bo Landu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800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45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45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45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行吊稳定行走装置,属于工件起吊设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吊架(17)、夹紧装置(16)以及稳定架,行车主体(27)与起吊架(17)相连,稳定架设置在行车主体(27)与起吊架(17)之间,稳定架的顶部与行车主体(27)相连,底部与起吊架(17)相连,稳定架并排且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夹紧装置(16)安装在起吊架(17)上。本行吊稳定行走装置的行车主体与起吊架之间设置有稳定架,在吊运过程中能够保证起吊架稳定,避免由于行车主体的启停导致起吊架晃动,省去了等待起吊架稳定的时间,能够准确快速的将工件吊装到位,工件吊运更加稳定,避免了由于起吊架晃动而导致工件掉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行吊稳定行走装置
技术领域
一种行吊稳定行走装置,属于工件起吊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工件在表面衬塑后,会大大提高工件的耐腐蚀性能,以减缓工件的腐蚀,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工件的衬塑需要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再将工件放入到衬塑材料中,并使工件翻转以保证工件的每一侧都与衬塑材料接触,从而完成工件的衬塑。对于一些大型的箱体类零件,由于需要采用行吊将加热后的工件吊运至衬塑材料中,并在衬塑后将工件吊出。行吊在吊运工件时,由于工件重量大,很容易出现工件晃动的问题,需要待工件稳定后才能够将工件放置在指定位置,由于起吊的高度较高,因此工件稳定需要耗费的时间很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吊架起到稳定的作用,避免吊运过程中吊架晃动,以将工件快速准确的吊装到位的行吊稳定行走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行吊稳定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吊架、夹紧装置以及稳定架,行车主体与起吊架相连,稳定架设置在行车主体与起吊架之间,稳定架的顶部与行车主体相连,底部与起吊架相连,稳定架并排且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夹紧装置安装在起吊架上。
优选的,所述的稳定架包括下连杆以及上连杆,下连杆的下端与起吊架可转动的连接,上连杆的上端与行车主体可转动的连接,上连杆的下端与下连杆的上端可转动的连接,下连杆下端的转轴、上连杆上端的转轴以及下连杆与上连杆之间的转轴均平行于起吊架的行进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起吊架的顶部设置有对接槽,下连杆的下端设置有对接台,对接台可转动的伸入到对接槽内,并与对接槽可转动的连接。
优选的,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稳定架的下连杆的下端分别与起吊架相对的两侧相连,各上连杆的上端均位于对应的下连杆的下端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的起吊架为开口朝下的槽型,夹紧装置的上部伸入到起吊架内。
优选的,还包括翻转装置,夹紧装置可转动的与起吊架相连接,翻转装置与夹紧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翻转装置包括电机以及链条,电机安装在起吊架的顶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主动链轮,夹紧装置上安装有被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被动链轮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挂接板,挂接板有对称设置在起吊架两侧的两块,行车主体通过钢丝绳与两挂接板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行吊稳定行走装置的行车主体通过起吊架对夹紧装置进行起吊,以实现工件的吊运,行车主体与起吊架之间设置有稳定架,在吊运过程中能够保证起吊架稳定,避免由于行车主体的启停导致起吊架晃动,省去了等待起吊架稳定的时间,能够准确快速的将工件吊装到位,工件吊运更加稳定,避免了由于起吊架晃动而导致工件掉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行吊稳定行走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行吊稳定行走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夹紧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夹紧装置的右视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箱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9为箱体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1、底板 2、支撑板 3、立板 4、压板 401、侧齿 5、锁止板 501、锁止口 6、安装轴 7、安装座 8、导轨 9、连接板 10、复位弹簧 11、滑座 12、安装套 13、夹紧杆 14、操纵杆 15、箱体 1501、起吊板 1502、防滑齿 1503、起吊孔 16、夹紧装置 17、起吊架 18、链条19、传动轴 20、挂接板 21、减速机 22、电机 23、下安装杆 2301、对接槽 24、下连杆 2401、对接台 25、上连杆 26、上安装杆 27、行车主体 28、钢丝绳 29、主动链轮 30、被动链轮31、稳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行吊稳定行走装置,包括起吊架17、夹紧装置16以及稳定架,行车主体27与起吊架17相连,稳定架设置在行车主体27与起吊架17之间,稳定架的顶部与行车主体27相连,底部与起吊架17相连,稳定架并排且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夹紧装置16安装在起吊架17上。本行吊稳定行走装置的行车主体27通过起吊架17对夹紧装置16进行起吊,以实现工件的吊运,行车主体27与起吊架17之间设置有稳定架,在吊运过程中能够保证起吊架17稳定,避免由于行车主体27的启停导致起吊架17晃动,省去了等待起吊架17稳定的时间,能够准确快速的将工件吊装到位,工件吊运更加稳定,避免了由于起吊架17晃动而导致工件掉落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本行吊稳定行走装置还包括翻转装置,起吊架17为开口朝下的槽型,夹紧装置16的上部伸入到起吊架17内,夹紧装置16与起吊架17可转动的连接,夹紧装置16可绕水平的轴线转动,翻转装置安装在起吊架17上,翻转装置与起吊架17相连,并带动其翻转,进而带动夹紧装置16上的工件自动翻转。
翻转装置包括电机22、链条18以及传动轴19,传动轴19有对称设置在起吊架17两侧的两根,传动轴19可转动的安装在起吊架17的顶部,起吊架17的顶部还安装有减速机21,减速机2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两根输出轴,各输出轴均通过联轴器与对应侧的传动轴19相连,并带动其转动,电机22安装在起吊架17上,电机22的输出轴与减速机21的输入轴相连,电机22通过减速机21带动两侧的传动轴19同步转动。各传动轴19上均同轴安装有主动链轮29,夹紧装置16的两侧均安装有被动链轮30,各主动链轮29与对应侧的被动链轮30通过链条18相连,进而带动夹紧装置16翻转。
起吊架17的顶部安装有挂接板20,挂接板20有对称设置在减速机21两侧的两块,挂接板20的底部与起吊架17固定连接,挂接板20上设置有挂接孔,行车主体27通过钢丝绳28与挂接板20相连。各挂接板20均通过钢丝绳28与行车主体27的卷扬筒相连,进而实现了起吊架17的起吊。
在本实施例中,行车主体27仅仅对工件完成一个方向的吊运,即行车主体27起吊工件后,并带动工件沿一个方向直线往复运动后,将工件释放。
稳定架与行车主体27的行走部分,即行走架相连,稳定架的顶部与行走架连接,底部与起吊架17的顶部连接,稳定架沿起吊架17的运动方向并排设置有若干个,在本实施例中,稳定架有对称设置在减速机21两侧的两个。
稳定架包括下连杆24以及上连杆25,行车主体27的行走架的底部安装有向下凸出的上安装杆26,起吊架17的顶部安装有向上凸出的下安装杆23,下安装杆23设置在上安装杆26的正下方,上连杆25和下连杆24设置在上安装杆26和下安装杆23之间。下连杆24的下端与下安装杆23的顶部可转动的连接,且转轴平行于起吊架17的行进方向,下连杆24为由下至上逐渐靠近电机22的倾斜状,上连杆25的上端与上安装杆26的底部可转动的连接,且转轴平行于起吊架17的行进方向,上连杆25为由上至下逐渐靠近电机22的倾斜状,上连杆25的下端与下连杆24的上端可转动的连接,且转轴平行与起吊架17的行进方向。
两个稳定架的下连杆24的下端分别设置在起吊架17相对的两侧,各上连杆25的上端均设置在对应的下连杆24的下端的正上方。且两下连杆24的倾斜方向相反,两上连杆25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保证对起吊架17的稳定效果好。
如图3所示:下连杆24与下安装杆23的连接结构、下连杆24与上连杆25的连接结构以及上连杆25与上安装杆26的连接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以下连杆24与下安装杆23的连接结构的结构为例,来对下连杆24与下安装杆23的连接结构、下连杆24与上连杆25的连接结构以及上连杆25与上安装杆26的连接结构进行阐述。
上安装杆23的顶部设置有对接槽2301,下连杆24的底部设置有对接台2401,对接台2401可滑动的伸入到对接槽2301内,并与对接槽2301可转动的连接。对接槽2301对对接台2401进行限位,使对接台2401只能够沿垂直于起吊架17行进的方向运动,以保证对起吊架17的稳定效果好。
两上安装杆26之间通过稳定杆31相连,稳定杆31增加了两上安装杆26的抗变形强度,进一步保证了对起吊架17的稳定效果好。
如图4~7所示:夹紧装置16包括主体、压紧装置以及夹紧杆13,主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2,支撑板2并排设置有若干块,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压紧装置,夹紧杆13间隔设置在支撑板2的上侧,并在夹紧杆13与支撑板2之间形成夹紧工件的空间,夹紧杆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压紧装置相连,主体相对的两侧均可转动的连接有安装座7,且两侧的安装座7正对设置。夹紧装置16主体的两侧均可转动的连接有安装座7,通过安装座7可以将主体直接安装在行吊上,主体可以直接带动工件翻转,以保证工件的每一侧都能够与衬塑材料接触,并完成衬塑工艺,压紧装置通过夹紧杆13将工件压紧在支撑板2上,夹紧杆13穿过工件的起吊孔1503即可实现工件的夹紧,支撑板2和夹紧杆13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小,不会对工件的衬塑造成影响,使用本夹紧装置16在衬塑过程中不需要松开工件,提高了工件衬塑转运的速度。
主体包括底板1以及立板3,立板3竖向设置在底板1的上侧,立板3有对称设置在底板1两侧的两块,立板3的底部与底板1的对应的一端固定连接,两立板3与底板1合围成开口朝上的槽型,以方便工件放入到主体内。
底板1由并排且间隔设置的若干块钢板拼接而成,从而能够避免底板1对工件底部的衬塑造成妨碍,保证工件底部与衬塑材料接触。
支撑板2竖向设置在底板1的上侧,支撑板2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的若干块,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有对称设置在底板1两端的两块,支撑板2设置在两立板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工件为箱体15,箱体15的底部设置有防滑齿1502,通过防滑齿1502支撑在支撑板2上,既能够减小箱体15与支撑板2的接触面积,避免对箱体15的衬塑造成妨碍,又能够避免箱体15与支撑板2之间发生打滑。
各立板3的外侧均设置有安装轴6以及安装座7,各立板3的外侧均连接有安装轴6,安装轴6水平设置,安装轴6的一端与立板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7可转动的连接。两侧的安装轴6同轴设置,安装座7用于安装在行吊上,从而使立板3能够绕安装轴6转动,以实现箱体15的翻转。被动链轮30安装在安装轴6上,并通过安装轴6带动夹紧装置16翻转。
压紧装置包括压板4、操纵杆14以及滑座11,立板3的内侧安装有导轨8,导轨8竖向设置,导轨8并排且间隔设置有两根,并在两导轨8之间形成导向槽,在本实施例中,导轨8为角钢,使形成的导向槽为T形槽,滑座11靠近对应侧的立板3的一侧可滑动的安装在导向槽内,导向槽能够对滑座11进行导向,保证滑座11直线升降。操纵杆14设置在滑座11的下侧,操纵杆14的一端与对应侧的立板3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为操纵部,滑座11的底部与操纵杆14的中部可转动的连接,压板4安装在滑座11上。通过操纵部可以使操纵杆14摆动,进而通过滑座11带动压板4升降,以实现对夹紧杆13的压紧和松开。
立板3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板9,连接板9设置在滑座11的正上方,在连接板9与滑座1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处于拉伸状态,复位弹簧10的上端与连接板11相连,下端与滑座11相连,并带动滑座11复位,以解除通过夹紧杆13对箱体15的夹紧。
滑座11上设置有水平的安装套12,安装套12由上至下并排设置有若干个,压板4的中部可滑动的设置在对应的安装套12内,压板4的两端均向外伸出安装套12,并在压板4的两端均形成压紧部,各压紧部均对应设置有夹紧杆13,即本夹紧装置16可同时夹紧两个箱体15。由于压板4与安装套12之间可滑动的连接,因此方便调节压板4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箱体15的夹紧。
各立板3的下部均安装有锁止装置,锁止装置包括锁止板5,锁止板5的上部可转动的安装在立板3上,锁止板5靠近操纵杆14的一端设置有锁止口501,锁止口501由下至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各锁止口501的顶部均为沿远离操纵杆14的方向逐渐向上的倾斜状,避免与操纵杆14之间发生打滑,保证对箱体15的压紧可靠。
压板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侧齿401,压板4通过侧齿压紧夹紧杆13,避免压板4与夹紧杆13之间发生打滑。压板4的压紧部为沿远离安装套12的方向逐渐向上的倾斜状,以方便夹紧杆13的拆装。
如图8~9所示:箱体15为顶部敞口的长方体箱体,箱体15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起吊板1501,各起吊板1501上均设置有起吊孔1503。箱体15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防滑齿1502。
本夹紧装置16在夹紧箱体15时,首先将箱体15放置在支撑板2上,两支撑板2通过防滑齿1502对箱体15进行支撑。箱体15沿支撑板2并排且间隔设置两个。
将夹紧杆13穿过箱体15的起吊孔1503,并使夹紧杆13的两端分别设置对应侧的压板4的压紧部下侧,待两箱体15的夹紧杆13均伸至压板4下侧时,向下按压操纵杆14的操纵部,直至将箱体15压紧在支撑板2上,此时推动锁止板5摆动,并使操纵杆14的操纵部伸入到对应的锁止口501内,使箱体15维持夹紧状态。此时可转动立板3,即可带动箱体15翻转,以完成箱体15的衬塑。在衬塑过程中,电机22可通过夹紧装置16带动箱体15翻转。
衬塑完成后,将操纵杆14的操作部由锁止孔501内移出,复位弹簧10带动滑座11向上运动并复位,即可解除对箱体15的夹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行吊稳定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吊架(17)、夹紧装置(16)以及稳定架,行车主体(27)与起吊架(17)相连,稳定架设置在行车主体(27)与起吊架(17)之间,稳定架的顶部与行车主体(27)相连,底部与起吊架(17)相连,稳定架并排且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夹紧装置(16)安装在起吊架(1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吊稳定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架包括下连杆(24)以及上连杆(25),下连杆(24)的下端与起吊架(17)可转动的连接,上连杆(25)的上端与行车主体(27)可转动的连接,上连杆(25)的下端与下连杆(24)的上端可转动的连接,下连杆(24)下端的转轴、上连杆(25)上端的转轴以及下连杆(24)与上连杆(25)之间的转轴均平行于起吊架(17)的行进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吊稳定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吊架(17)的顶部设置有对接槽(2301),下连杆(24)的下端设置有对接台(2401),对接台(2401)可转动的伸入到对接槽(2301)内,并与对接槽(2301)可转动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吊稳定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稳定架的下连杆(24)的下端分别与起吊架(17)相对的两侧相连,各上连杆(25)的上端均位于对应的下连杆(24)的下端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吊稳定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吊架(17)为开口朝下的槽型,夹紧装置(16)的上部伸入到起吊架(17)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行吊稳定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转装置,夹紧装置(16)可转动的与起吊架(17)相连接,翻转装置与夹紧装置(16)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吊稳定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装置包括电机(22)以及链条(18),电机(22)安装在起吊架(17)的顶部,电机(22)的输出轴连接有主动链轮(29),夹紧装置(16)上安装有被动链轮(30),主动链轮(29)通过链条(18)与被动链轮(30)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吊稳定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挂接板(20),挂接板(20)有对称设置在起吊架(17)两侧的两块,行车主体(27)通过钢丝绳与两挂接板(20)相连。
CN202221280006.5U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行吊稳定行走装置 Active CN218145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0006.5U CN218145388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行吊稳定行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0006.5U CN218145388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行吊稳定行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45388U true CN218145388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5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80006.5U Active CN218145388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行吊稳定行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45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0146B (zh) 铝长件和普通件复合电镀生产线
CN203766045U (zh) 工程轮胎成型机卸胎器
CN113371616A (zh) 一种大跨度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18145388U (zh) 一种行吊稳定行走装置
CN110745554A (zh) 一种砖块抓取装置
CN108792999A (zh) 自动化上模抓取装置
CN203546191U (zh) 铝长件和普通件复合电镀生产线
CN207827762U (zh) 一种吊具倾斜浸入的升降机
CN215615041U (zh) 一种自动化铸造浇注线
CN211813146U (zh) 一种链式翻转机
CN104325541A (zh) 一种卧式自动注浆装置
CN105689695B (zh) 一种安装有斜面轨道的钢包加揭盖装置
CN213111562U (zh) 一种转运系统
CN209953786U (zh) 一种铸造砂箱转移装置
CN112811145A (zh) 翻转移载机和基于多锅翻转破碎的翻转出料设备
CN211004305U (zh) 一种免周转提升装置
CN207329503U (zh) 一种提升机链条装置
CN210943945U (zh) 一种物料提升机
CN204149294U (zh) 一种卧式自动注浆装置
CN209957292U (zh) 一种辊道窑托盘提升装置
CN217615785U (zh) 一种衬塑工件固定旋转装置
JPH0826420A (ja) スタッカークレーンの昇降台駆動装置
CN108892078A (zh) 用于陶瓷坐便生产的取坯装置
CN111715870A (zh) 一种铸造砂箱转移装置
CN213112167U (zh) 扇形轨道专用水平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