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4077U - 输渣皮带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输渣皮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44077U
CN218144077U CN202222266711.6U CN202222266711U CN218144077U CN 218144077 U CN218144077 U CN 218144077U CN 202222266711 U CN202222266711 U CN 202222266711U CN 218144077 U CN218144077 U CN 218144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belt
cover plate
negative pressure
conveyor belt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667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恩之
苗迎彬
贺顺尧
张开禄
骆大军
彭林
石孝平
蒋存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uafeng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ONGQING HUAFON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uafeng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ONGQING HUAFO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uafeng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ONGQING HUAFON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uafeng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667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44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44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44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输渣皮带系统,包括第一、第二输送皮带,第一输送皮带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的两侧壁上设置第一胶条,与第一输送皮带贴合,第一盖板一端设置第二胶条,与第一输送皮带进料端贴合,第一盖板上设置进料口,第二输送皮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胶条,与第二输送皮带贴合,第二盖板的一端设置第四胶条,与第二输送皮带的进料端贴合,第二盖板上设置进料槽,进料槽的槽口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第一除尘机构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第二除尘机构与第二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输送炉渣的扬尘率达到5%以下,满足企业的环保要求。

Description

输渣皮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渣皮带系统。
背景技术
化工企业通常配套有热电联合装置,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随着发电规模和单机容量的增大,锅炉的输渣量也随之增加。
炉渣在进入渣库前,需要经过输送转运等过程,尤其是利用皮带系统输送炉渣,期间会产生大量粉尘,严重超标的粉尘不仅对皮带系统造成污染,也对人体和其他设备造成严重的危害。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和企业节能降耗的要求不断加强,对输渣系统粉尘有效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企业通常是直接在皮带系统的上方或下方设置负压吸尘罩或积尘槽收集炉渣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其吸尘效率较低,此外,部分炉渣粘附在皮带上,当皮带运行至皮带系统下层时,这些粘附的炉渣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导致炉渣散落,无法满足环保要求。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针对炉渣运输的输渣皮带系统,可以高效处理输渣过程产生的粉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输渣皮带系统,其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输送炉渣的扬尘率达到5%以下,满足企业的环保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渣皮带系统,包括第一输送皮带、第二输送皮带、第一除尘机构、第二除尘机构,所述第一输送皮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沿第一输送皮带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一盖板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胶条,与第一输送皮带贴合,第一盖板的一端设置第二胶条,位于两个第一胶条之间,且与第一输送皮带的进料端贴合,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进料口,位于第二胶条的下游,所述第二输送皮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沿第二输送皮带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二盖板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胶条,与第二输送皮带贴合,第二盖板的一端设置第四胶条,位于两个第三胶条之间,且与第二输送皮带的进料端贴合,第二盖板上设置进料槽,位于第四胶条的下游,所述进料槽的槽口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所述第一除尘机构包括第一刮料板、第一吹扫管、第一负压口,所述第一刮料板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下方,与第一输送皮带间隙配合,且位于进料槽的槽口上方,所述第一吹扫管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的下方,位于第一刮料板的下游,所述第一负压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输送皮带的上方、下方,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所述第二除尘机构包括第二刮料板、第二吹扫管、第二负压口,所述第二刮料板设置在第二输送皮带的出料端下方,与第二输送皮带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吹扫管设置在第二输送皮带的下方,位于第二刮料板的下游,所述第二负压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输送皮带的上方、下方,与第二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
还包括第三负压口,所述第三负压口设置在第一盖板上,位于进料口的下游。
还包括第四负压口,所述第四负压口设置在第二盖板上,位于进料槽的下游。
所述第一输送皮带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两个第一胶条的下边相向弯曲,与第一输送皮带形成面接触。
所述第二胶条的下边呈V形,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形状相适应。
所述第二输送皮带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两个第三胶条的下边相向弯曲,与第二输送皮带形成面接触。
所述第四胶条的下边呈V形,与第二输送皮带的形状相适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输渣皮带系统包括第一输送皮带、第二输送皮带、第一除尘机构、第二除尘机构,其中,两个输送皮带用于输送、转移炉渣,两个除尘机构用于吸收输送、转移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所述第一输送皮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沿第一输送皮带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一盖板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胶条,与第一输送皮带贴合,第一盖板的一端设置第二胶条,位于两个第一胶条之间,且与第一输送皮带的进料端贴合,也即,通过第一盖板、两个第一胶条、一个第二胶条,与第一输送皮带配合,形成在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开口的封闭空间,不影响第一输送皮带正常进料及输料,可有效杜绝进料过程、输料过程产生扬尘的情况。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进料口,位于第二胶条的下游,冷渣机排出的炉渣经进料口排至第一输送皮带上。所述第二输送皮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沿第二输送皮带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二盖板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胶条,与第二输送皮带贴合,第二盖板的一端设置第四胶条,位于两个第三胶条之间,且与第二输送皮带的进料端贴合,也即,通过第二盖板、两个第三胶条、一个第四胶条,与第二输送皮带配合,形成在第二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开口的封闭空间,不影响第二输送皮带正常进料及输料,可有效杜绝进料过程、输料过程产生扬尘的情况。第二盖板上设置进料槽,位于第四胶条的下游,所述进料槽的槽口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用于接收第一输送皮带下料的炉渣,排至第二输送皮带上。所述第一除尘机构包括第一刮料板、第一吹扫管、第一负压口,所述第一刮料板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下方,与第一输送皮带间隙配合,且位于进料槽的槽口上方,粘附在第一输料带上的炉渣在经过第一刮料板时,经刮料板刮落,在重力作用下落入进料槽排至第二输送皮带上,避免这些炉渣散落造成环境污染,且有效提高炉渣的输送效率。所述第一吹扫管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的下方,位于第一刮料板的下游,所述第一负压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输送皮带的上方、下方,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利用吹扫管进一步吹扫第一输送皮带上粘附的炉渣,从第一输送皮带出料端落料过程、刮料过程、吹扫过程产生的粉尘由两个第一负压口吸附排出,可有效避免扬尘。所述第二除尘机构包括第二刮料板、第二吹扫管、第二负压口,所述第二刮料板设置在第二输送皮带的出料端下方,与第二输送皮带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吹扫管设置在第二输送皮带的下方,位于第二刮料板的下游,粘附在第二输送皮带上的炉渣在经过第二刮料板时,经刮料板刮落,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二输料皮带的出料端落入对应的接料结构,如斗提机,避免这些炉渣散落造成环境污染,且有效提高炉渣的输送效率。所述第二负压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输送皮带的上方、下方,与第二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从第二输送皮带出料端落料过程、刮料过程、吹扫过程产生的粉尘由两个第二负压口吸附排出,可有效避免扬尘。
2、还包括第三负压口,所述第三负压口设置在第一盖板上,位于进料口的下游,第一输送皮带进料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由第三负压口吸附排出,对这些扬尘进行综合利用,且减少在第一输送皮带出料端(开口端)生成的扬尘量。还包括第四负压口,所述第四负压口设置在第二盖板上,位于进料槽的下游,第二输送皮带进料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由第四负压口吸附排出,对这些扬尘进行综合利用,且减少在第一输送皮带出料端(开口端)生成的扬尘量。
3、第一输送皮带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两个第一胶条的下边相向弯曲,与第一输送皮带形成面接触,提高第一胶条与第一输送皮带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密封效果,可有效降低扬尘率。所述第二胶条的下边呈V形,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形状相适应,提高第二胶条与第一输送皮带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密封效果,可有效降低扬尘率。
4、第二输送皮带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两个第三胶条的下边相向弯曲,与第二输送皮带形成面接触,提高第三胶条与第二输送皮带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密封效果,可有效降低扬尘率。所述第四胶条的下边呈V形,与第二输送皮带的形状相适应,提高第四胶条与第二输送皮带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密封效果,可有效降低扬尘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盖板、第一胶条和第一输送皮带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中,1为第一输送皮带,2为第二输送皮带,3为第一除尘机构,4为第二除尘机构,5为第一盖板,6为第一胶条,7为第二胶条,8为进料口,9为第二盖板,10为第三胶条,11为第四胶条,12为进料槽,13为第一刮料板,14为第一吹扫管,15为第一负压口,16为第二刮料板,17为第二吹扫管,18为第二负压口,19为第三负压口,20为第四负压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为一种输渣皮带系统的具体实施例。输渣皮带系统包括第一输送皮带1、第二输送皮带2、第一除尘机构3、第二除尘机构4。所述第一输送皮带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5,第一盖板5沿第一输送皮带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一盖板5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胶条6,与第一输送皮带1贴合,通常的,第一胶条采用与输送皮带相同的材质,且第一胶条的高度可调节,以满足实际需求。第一盖板5的一端设置第二胶条7,位于两个第一胶条6之间,且与第一输送皮带1的进料端贴合,通常的,第二胶条采用与输送皮带相同的材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的密封效果,第一输送皮带1的横截面设计呈V形结构,两个第一胶条6的下边相向弯曲,与第一输送皮带1形成面接触,第二胶条7的下边呈V形,与第一输送皮带1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一盖板5上设置进料口8,位于第二胶条7的下游,该进料口用于与冷渣机的排料口相连,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上还设置有第三负压口19,位于进料口8的下游。所述第二输送皮带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9,第二盖板9沿第二输送皮带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二盖板9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胶条10,与第二输送皮带2贴合,通常的,第三胶条采用与输送皮带相同的材质,且第三胶条的高度可调节,以满足实际需求。第二盖板9的一端设置第四胶条11,位于两个第三胶条10之间,且与第二输送皮带2的进料端贴合,通常的,第四胶条采用与输送皮带相同的材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三胶条、第四胶条的密封效果,第二输送皮带2的横截面设计呈V形结构,两个第三胶条10的下边相向弯曲,与第二输送皮带2形成面接触,第四胶条11的下边呈V形,与第二输送皮带2的形状相适应。第二盖板9上设置进料槽12,位于第四胶条11的下游,所述进料槽12的槽口与第一输送皮带1的出料端对应,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盖板上还设置有第四负压口20,位于进料槽12的下游。所述第一除尘机构3包括第一刮料板13、第一吹扫管14、第一负压口15,所述第一刮料板13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1的出料端下方,与第一输送皮带1间隙配合,且位于进料槽12的槽口上方,通常的,第一刮料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通常的,第一刮料板的高度可调节,使得第一刮料板与第一输送皮带之间的间隔可调节。所述第一吹扫管14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1的下方,位于第一刮料板13的下游,所述第一负压口1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输送皮带1的上方、下方,与第一输送皮带1的出料端对应。所述第二除尘机构4包括第二刮料板16、第二吹扫管17、第二负压口18,所述第二刮料板16设置在第二输送皮带2的出料端下方,与第二输送皮带2间隙配合,且通常的,第二刮料板的高度可调节,使得第二刮料板与第二输送皮带之间的间隔可调节。所述第二吹扫管17设置在第二输送皮带2的下方,位于第二刮料板16的下游,所述第二负压口18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输送皮带2的上方、下方,与第二输送皮带2的出料端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冷渣机排出的渣料经进料口排至第一输送皮带的进料端,且朝向出料端输送,期间产生的扬尘由第三负压口吸附排出。这些渣料至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经进料槽排至第二输送皮带的进料端,且朝向出料端输送,期间产生的扬尘由第四负压口吸附排出。粘附在第一输送皮带上的少量炉渣经第一刮料板刮落,且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进料槽,排至第二输送皮带的进料端,同时,第一吹扫管对刮料完毕的第一输送皮带进行吹扫,期间落料产生的扬尘、刮料产生的扬尘、吹扫产生的扬尘由两个第一负压口吸附排出。这些渣料至第二输送皮带的出料端排出至斗提机,送至渣料堆场。粘附在第二输送皮带上的少量炉渣经第二刮料板刮料,且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斗提机,同时,第二吹扫管对刮料完毕的第二输送皮带进行吹扫,期间落料产生的扬尘、刮料产生的扬尘、吹扫产生的扬尘由两个第二负压口吸附排出。

Claims (7)

1.一种输渣皮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皮带(1)、第二输送皮带(2)、第一除尘机构(3)、第二除尘机构(4),
所述第一输送皮带(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5),第一盖板(5)沿第一输送皮带(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一盖板(5)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胶条(6),与第一输送皮带(1)贴合,第一盖板(5)的一端设置第二胶条(7),位于两个第一胶条(6)之间,且与第一输送皮带(1)的进料端贴合,所述第一盖板(5)上设置进料口(8),位于第二胶条(7)的下游,
所述第二输送皮带(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9),第二盖板(9)沿第二输送皮带(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二盖板(9)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胶条(10),与第二输送皮带(2)贴合,第二盖板(9)的一端设置第四胶条(11),位于两个第三胶条(10)之间,且与第二输送皮带(2)的进料端贴合,第二盖板(9)上设置进料槽(12),位于第四胶条(11)的下游,所述进料槽(12)的槽口与第一输送皮带(1)的出料端对应,
所述第一除尘机构(3)包括第一刮料板(13)、第一吹扫管(14)、第一负压口(15),
所述第一刮料板(13)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1)的出料端下方,与第一输送皮带(1)间隙配合,且位于进料槽(12)的槽口上方,所述第一吹扫管(14)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1)的下方,位于第一刮料板(13)的下游,所述第一负压口(1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输送皮带(1)的上方、下方,与第一输送皮带(1)的出料端对应,
所述第二除尘机构(4)包括第二刮料板(16)、第二吹扫管(17)、第二负压口(18),
所述第二刮料板(16)设置在第二输送皮带(2)的出料端下方,与第二输送皮带(2)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吹扫管(17)设置在第二输送皮带(2)的下方,位于第二刮料板(16)的下游,所述第二负压口(18)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输送皮带(2)的上方、下方,与第二输送皮带(2)的出料端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渣皮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负压口(19),所述第三负压口(19)设置在第一盖板(5)上,位于进料口(8)的下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渣皮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负压口(20),所述第四负压口(20)设置在第二盖板(9)上,位于进料槽(12)的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渣皮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皮带(1)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两个第一胶条(6)的下边相向弯曲,与第一输送皮带(1)形成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渣皮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条(7)的下边呈V形,与第一输送皮带(1)的形状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渣皮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皮带(2)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两个第三胶条(10)的下边相向弯曲,与第二输送皮带(2)形成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渣皮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胶条(11)的下边呈V形,与第二输送皮带(2)的形状相适应。
CN202222266711.6U 2022-08-26 2022-08-26 输渣皮带系统 Active CN218144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66711.6U CN218144077U (zh) 2022-08-26 2022-08-26 输渣皮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66711.6U CN218144077U (zh) 2022-08-26 2022-08-26 输渣皮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44077U true CN218144077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55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66711.6U Active CN218144077U (zh) 2022-08-26 2022-08-26 输渣皮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44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18020U (zh) 一种碳素生产用刮板输送机
CN218144077U (zh) 输渣皮带系统
CN209871537U (zh) 一种无动力自降尘导料槽
CN204057107U (zh) 皮带机落料回收装置
CN210883880U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提升机
CN203064735U (zh) 输煤系统粉尘沉降箱
CN210914249U (zh) 一种用于不同楼层散状物料输送的连接装置
CN214732282U (zh) 一种输煤皮带用水洗清扫装置
CN112809565A (zh) 一种复合式颗粒料回收装置
CN202156753U (zh) 一种大倾角皮带机的除尘捕集器
CN220825299U (zh) 一种原料厂房狭隘空间烟尘收集装置
CN201261646Y (zh) 皮带转运自动消尘装置
CN203172050U (zh) 残钞碎片回收装置及含该回收装置的残钞碎片压块系统
CN110628971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水冲渣方法及装置
CN209291588U (zh) 一种输煤皮带机尾部滚筒自流式降尘装置
CN219566928U (zh) 一种火电厂粉煤灰自动化运输装置
CN211134912U (zh) 机制砂风力除尘装置
CN216154828U (zh) 带式输送机用具有集尘功能的清洁装置
CN215401935U (zh) 输煤系统的除尘器
CN220950320U (zh) 一种可广泛适用于散料输送的导料槽内部降尘装置
CN217625969U (zh) 一种矿石运输皮带清洗装置
CN218114080U (zh) 一种输送带表面浮煤持续清理装置
CN218174012U (zh) 一种防尘式煤矿输送装置
CN215539146U (zh) 一种除尘系统中溜煤槽排风除尘装置
CN217626501U (zh) 一种除尘效果好的矿山用传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