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2830U - 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42830U CN218142830U CN202221791657.0U CN202221791657U CN218142830U CN 218142830 U CN218142830 U CN 218142830U CN 202221791657 U CN202221791657 U CN 202221791657U CN 218142830 U CN218142830 U CN 2181428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ing plate
- aluminium alloy
- aluminum profile
- spout
- dep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包括铝型材本体,铝型材本体一侧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侧安装有U型支座,且U型支座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内部安装有深度调节板,U型支座一侧中部安装有调节螺栓,U型支座和铝型材本体内部之间安装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且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安装有第三加强板,铝型材本体设置成圆柱体状,U型支座一端与铝型材本体固定焊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铝型材本体一侧开口内安装有的U型支座和滑槽,使得便于对铝型材本体一侧进行卡设安装固定处理,而且通过滑槽内部安装有深度调节板,使得能够调节滑槽的使用深度,满足不同深度的安装定位使用处理,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型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
背景技术
铝型材镀钛金工艺,属于镀膜技术它是在常规镀钛工艺基础上增加预镀和电镀工艺步骤,预镀工艺是将活化后的镀件置于食盐和盐酸的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电镀工艺的镀液成分包括硫酸镍、氯化镍、硼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糖精、光亮剂,该工艺具有简单、实用、效果佳等优点,制得的钛金铝型材其膜层硬度HV≈1500、同等条件下比镀22K金耐磨150倍,可加工成各种形态的金色、彩色,黑色等光亮的多种系列铝型材产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
现有的滑槽型铝型材,滑槽内部的深度固定不变,难以满足不同深度的安装定位使用处理,影响了使用的灵活性,而且滑槽型铝型材内部结构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滑槽内部的深度固定不变,难以满足不同深度的安装定位使用处理,影响了使用的灵活性,而且滑槽型铝型材内部结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包括铝型材本体,所述铝型材本体一侧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侧安装有U型支座,且U型支座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安装有深度调节板,所述U型支座一侧中部安装有调节螺栓,所述U型支座和铝型材本体内部之间安装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且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安装有第三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铝型材本体设置成圆柱体状,所述U型支座一端与铝型材本体固定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深度调节板内侧固定安装有弹簧,且弹簧一端与U型支座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之间依次焊接,且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之间的夹角为六十度。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深度调节板两侧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栓与U型支座中部螺纹连接,且调节螺栓等间距设置有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铝型材本体一侧开口内安装有的U型支座和滑槽,使得便于对铝型材本体一侧进行卡设安装固定处理,而且通过滑槽内部安装有深度调节板,使得能够调节滑槽的使用深度,满足不同深度的安装定位使用处理,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
2、本实用新型而且通过U型支座和铝型材本体内部之间安装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且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之间安装有第三加强板,使得铝型材本体内部结构稳定性高,承重能力强,有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通过深度调节板内侧固定安装有弹簧,且弹簧一端与U型支座内壁固定连接,使得调节螺栓向第三加强板一侧移动调节移出滑槽时,深度调节板能够向滑槽内侧移动,从而便于调节滑槽的使用深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铝型材本体结构左视图。
图中:1、铝型材本体;2、U型支座;3、滑槽;4、深度调节板;5、限位槽;6、调节螺栓;7、弹簧;8、滑块;9、第一加强板;10、第三加强板;11、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包括铝型材本体1,铝型材本体1一侧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侧安装有U型支座2,且U型支座2一侧开设有滑槽3,使得便于对铝型材本体1一侧进行卡设安装固定处理,滑槽3内部安装有深度调节板4,使得能够调节滑槽3的使用深度,满足不同深度的安装定位使用处理,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U型支座2一侧中部安装有调节螺栓6,U型支座2和铝型材本体1内部之间安装有第一加强板9和第二加强板11,且第一加强板9和第二加强板11之间安装有第三加强板10,使得铝型材本体1内部结构稳定性高,承重能力强,有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
优选的,铝型材本体1设置成圆柱体状,U型支座2一端与铝型材本体1固定焊接,结构稳定性高,加工便捷。
优选的,深度调节板4内侧固定安装有弹簧7,且弹簧7一端与U型支座2内壁固定连接,使得调节螺栓6向第三加强板10一侧移动调节移出滑槽3时,深度调节板4能够向滑槽3内侧移动,从而便于调节滑槽3的使用深度。
优选的,第一加强板9、第二加强板11和第三加强板10之间依次焊接,且第一加强板9、第二加强板11和第三加强板10之间的夹角为六十度,使得第一加强板9、第二加强板11和第三加强板10之间连接支撑结构稳定性较高。
优选的,滑槽3内壁开设有限位槽5,深度调节板4两侧通过滑块8滑动设置在限位槽5内,用于对深度调节板4滑动调节时进行导向处理,有利于提高深度调节板4移动调节的稳定性。
优选的,调节螺栓6与U型支座2中部螺纹连接,且调节螺栓6等间距设置有多个,便于对深度调节板4一侧进行支撑限位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铝型材本体1一侧开口内安装有的U型支座2和滑槽3,使得便于对铝型材本体1一侧进行卡设安装固定处理,而且通过滑槽3内部安装有深度调节板4,使得能够调节滑槽3的使用深度,满足不同深度的安装定位使用处理,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而且通过U型支座2和铝型材本体1内部之间安装有第一加强板9和第二加强板11,且第一加强板9和第二加强板11之间安装有第三加强板10,使得铝型材本体1内部结构稳定性高,承重能力强,有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包括铝型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型材本体(1)一侧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侧安装有U型支座(2),且U型支座(2)一侧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内部安装有深度调节板(4),所述U型支座(2)一侧中部安装有调节螺栓(6),所述U型支座(2)和铝型材本体(1)内部之间安装有第一加强板(9)和第二加强板(11),且第一加强板(9)和第二加强板(11)之间安装有第三加强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型材本体(1)设置成圆柱体状,所述U型支座(2)一端与铝型材本体(1)固定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调节板(4)内侧固定安装有弹簧(7),且弹簧(7)一端与U型支座(2)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9)、第二加强板(11)和第三加强板(10)之间依次焊接,且第一加强板(9)、第二加强板(11)和第三加强板(10)之间的夹角为六十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内壁开设有限位槽(5),所述深度调节板(4)两侧通过滑块(8)滑动设置在限位槽(5)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6)与U型支座(2)中部螺纹连接,且调节螺栓(6)等间距设置有多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91657.0U CN218142830U (zh) | 2022-07-13 | 2022-07-13 | 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91657.0U CN218142830U (zh) | 2022-07-13 | 2022-07-13 | 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42830U true CN218142830U (zh) | 2022-12-27 |
Family
ID=84591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91657.0U Active CN218142830U (zh) | 2022-07-13 | 2022-07-13 | 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42830U (zh) |
-
2022
- 2022-07-13 CN CN202221791657.0U patent/CN2181428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56006A (zh) | 一种防腐耐磨工件的电镀方法以及电镀液 | |
CN218142830U (zh) | 一种新型滑槽型铝型材 | |
CN212577412U (zh) | 一种带有滑块调整机构的铝型材锻压模具 | |
CN217077834U (zh) | 一种适用于工件局部电镀的电镀设备 | |
CN212955426U (zh) | 一种旋转电镀挂具 | |
CN211445960U (zh) | 一种可调节液面的电镀用子槽 | |
CN205241839U (zh) | 一体化集成式制动器制动活塞镀硬铬挂具 | |
CN215628390U (zh) | 一种电镀挂具摇摆机构 | |
CN212168626U (zh) | 一种稳定性好的铝型材加工用折弯装置 | |
CN211471608U (zh) | 一种电镀工艺实验室操作平台 | |
CN219824384U (zh) | 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钛阳极网装置 | |
CN213576756U (zh) | 一种可调节的高强度铝型材 | |
CN216039896U (zh) | 一种金属加工用电镀装置 | |
CN218397144U (zh) | 一种铝型材自动切割设备 | |
CN211473044U (zh) | 一种便于装配的u型板 | |
CN221320140U (zh) | 一种垂直升降的挂镀装置 | |
CN207861311U (zh) | 一种送料线定位轮结构 | |
CN112430839A (zh) | 一种五金电镀悬架 | |
CN112176384A (zh) | 一种塑胶振子电镀设备 | |
CN218372594U (zh) | 一种用于金属制品加工的电镀装置 | |
CN221822372U (zh) | 一种金属材料电镀装置 | |
CN218147019U (zh) | 一种五金制品电镀加工用电镀槽 | |
CN215481395U (zh) | 一种新型可调节的内撑式材料电镀挂具 | |
CN213447367U (zh) | 一种阳极氧化染色挂具 | |
CN204550772U (zh) | 一种可实现循环作业的电镀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