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35936U - 一种白车身定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车身定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35936U
CN218135936U CN202221261223.XU CN202221261223U CN218135936U CN 218135936 U CN218135936 U CN 218135936U CN 202221261223 U CN202221261223 U CN 202221261223U CN 218135936 U CN218135936 U CN 218135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positioning mechanism
fastener
positioning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12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隆仑
罗来树
曹开钱
余娟
邬艳飞
黄建伟
杨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12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35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35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35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车身定位机构,涉及汽车白车身夹具开发领域,该定位机构包括:旋转件、驱动部件和紧固组件;所述旋转件的一端通过安装块连接用于对车身进行定位的定位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气缸本体及伸缩于所述气缸本体内部的驱动杆,所述气缸本体连接于一支撑座的一侧,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气缸本体的一侧通过一连接块转动连接至所述旋转件上远离所述定位件的一端,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旋转件并通过第二紧固件进行固定,其中,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外围套设有一耐磨件,所述旋转件绕所述耐磨件进行转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夹具定位机构长期稳定和降低定位机构维护成本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白车身定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白车身夹具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车身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装备是最近迅猛发展的一个新兴行业,车型更换变化最大的就是白车身,这就要求其对应的焊装线能跟上汽车车型和种类的变换,在汽车焊接流水线上,真正用于焊接的工作量仅占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是工件的辅助和装夹工作,因为工件装夹是在焊接夹具上完成的,所以夹具在整个焊接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在白车身夹具开发过程中,常规零件的定位通常以3-2-1 规则进行定位(一个面限制3个自由度+1个主定位孔限制2个自由度+1个副定位孔限制1个自由度),以实现6个自由度的限位。定位件的稳定对能否生产出合格的零件尤为关键。
然而现有技术中,传统紧固组件应用于白车身定位机构时,旋转件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旋转件绕转轴运动,旋转件与转轴之间产生磨损,在转轴的径向和轴向不稳定,导致旋转件松动,进而产生定位件定位不准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车身定位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紧固组件长期使用发生磨损而导致的定位件松动,产生定位件定位不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白车身定位机构,包括:
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设有用于对车身进行定位的定位件;
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气缸本体及伸缩于所述气缸本体内部的驱动杆,所述气缸本体连接于一支撑座的一侧,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气缸本体的一侧通过一连接块转动连接至所述旋转件上远离所述定位件的一端;
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旋转件并通过第二紧固件进行固定,其中,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外围套设有一耐磨件,所述旋转件绕所述耐磨件进行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紧固组件应用于白车身定位机构上,紧固组件上套设有耐磨件,且在第二紧固件与耐磨件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和平垫,规避了定位机构长期使用转轴产生径向和轴向磨损,实现定位机构长期稳定使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杆部设有至少部分的螺纹部,所述螺纹部设于所述杆部上远离头部的一端,所述耐磨件套设于所述螺纹部与所述头部之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耐磨件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和平垫,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紧固件和平垫之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支撑座上靠近所述旋转件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旋转件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U型结构,在所述旋转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旋转件的中部卡入所述限位块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一紧固件贯穿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旋转件连接至所述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可拆卸连接至所述第一紧固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二紧固件将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平垫压合于连接块的端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旋转件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设有用于手持的手持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支撑座上远离所述旋转件的一端设有若干用于进行设备对接的对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与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与/或附加的方面与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与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白车身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紧固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元器件符号说明:
旋转件10,定位件11,安装块12,手持件13,驱动部件20,驱动杆21,气缸22,连接块30,紧固组件40,第一紧固件41,耐磨件42,平垫43,弹性件44,第二紧固件45,支撑座50,限位块 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与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与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与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所述白车身定位机构包括旋转件10、驱动部件20 以及紧固组件40,所述旋转件10的设有3个连接孔的一端上设有安装块12,所述安装块12上设有内螺孔,所述定位件11通过螺纹连接至所述安装块12的内螺孔,所述安装块1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旋转件10远离连接块30的另一端上的3个连接孔,所述旋转件10正上方焊接有一手持件13,所述旋转件10远离所述安装块12的一端也设有贯穿孔,该贯穿孔用于所述旋转件10与所述连接块30通过所述紧固组件40连接,所述旋转件10设有贯穿孔的一端嵌入所述连接块30的贯穿孔内,所述第一紧固件41穿过连接块30和旋转件10两者的贯穿孔,把所述旋转件10和所述连接块30串接固定,所述第二紧固件45通过螺纹部在所述连接块30的另一端将旋转件10远离安装块1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块30内。
所述支撑座50上靠近所述旋转件10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旋转件10的限位块51,所述限位块51呈U型结构,在所述旋转件10 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旋转件10的中部卡入所述限位块51内。
所述连接块30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部件20,所述驱动部件20 包括气缸22本体及伸缩于所述气缸本体内部的驱动杆21,所述气缸 22本体连接于一支撑座的一侧,所述驱动杆21远离所述气缸本体的一侧通过连接块30转动连接至所述旋转件10上远离所述定位件11 的一端
所述定位机构工作时,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所述气缸22驱动杆 21,形成一个简易的杠杆作用,对板件进行定位,而定位件11的稳定对能否产出合格的零件尤为关键。在定位机构工作时,所述手持件 13受力向上提拉,所述旋转件10绕所述旋转件10和所述连接块30之间的紧固组件10转动,所述定位件11抬起,将白车身放于所述定位件11下方来实现定位功能。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所述紧固组件40采用带部分螺纹部的第一紧固件41、耐磨件42、平垫43、弹性件21,以及第二紧固件 45组装而成,所述第一紧固件41一端设有螺栓头部,另一端设有螺纹部,中间部分为光滑圆周表面,所述耐磨件42套设于所述第一紧固件41的光滑圆周表面,所述弹性件21设于所述平垫43与所述第二紧固件45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41设于所述旋转件10与所述连接块30贯穿孔中,所述第一紧固件41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第二紧固件45将所述弹性件44与所述平垫43压合于所述连接块30端面,所述耐磨件42的外径无限接近于所述旋转件10远离所述定位件11贯穿孔的内径,使所述耐磨件42紧贴所述旋转件10远离所述定位件 11贯穿孔内周,保证径向长期稳定。
示例而非限定,所述第二紧固件45可调节平垫43和所述连接块 30的轴向压合力度,以避免所述旋转件10和所述连接块30由于磨损而产生松动,进而影响所述定位件11定位功能,所述轴销装置通过所述弹垫23及所述第二紧固件45实现旋转点轴向的压力规避旋转轴轴向间隙,所述连接块30端面发生磨损导致所述定位件11左右方向不稳定,可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45来调节规避间隙,保证轴向长期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件10与连接块30连接处通过使用紧固组件 40使整个定位机构实现了定位准确的功能,同时还降低了定位机构的维护成本,更换零件便捷,实现夹具定位机构长期有效稳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与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与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白车身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设有用于对车身进行定位的定位件;
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气缸本体及伸缩于所述气缸本体内部的驱动杆,所述气缸本体连接于一支撑座的一侧,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气缸本体的一侧通过一连接块转动连接至所述旋转件上远离所述定位件的一端;
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旋转件并通过第二紧固件进行固定,其中,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外围套设有一耐磨件,所述旋转件绕所述耐磨件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杆部设有至少部分的螺纹部,所述螺纹部设于所述杆部上远离头部的一端,所述耐磨件套设于所述螺纹部与所述头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耐磨件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和平垫,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紧固件和平垫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靠近所述旋转件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旋转件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U型结构,在所述旋转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旋转件的中部卡入所述限位块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贯穿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旋转件连接至所述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可拆卸连接至所述第一紧固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将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平垫压合于连接块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设有用于手持的手持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远离所述旋转件的一端设有若干用于进行设备对接的对接孔。
CN202221261223.XU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白车身定位机构 Active CN218135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1223.XU CN218135936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白车身定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1223.XU CN218135936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白车身定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35936U true CN218135936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3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1223.XU Active CN218135936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白车身定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359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2629B2 (en) Swing clamp apparatus
CN101367171A (zh) 一种夹紧自动补偿的夹具结构
CN218135936U (zh) 一种白车身定位机构
CN110340803B (zh) 一种旋转调节式金相试样抛磨夹具及使用方法
US8082642B1 (en) Articulating head with linear movement assembly for computer controlled milling machines
CN2908030Y (zh) 磨床拨动夹头
CN216370943U (zh) 一种电动执行器气压装配夹具
JP2012172735A (ja) バランスウエイト貼着装置
US8894469B2 (en) Sanding machine with clamping mechanism
CN211136871U (zh) 一种自张紧机芯夹
CN211039570U (zh) 一种集成可调皮带张紧装置
CN111765100A (zh) 一种高效的轴流风机
CN217143458U (zh) 一种打磨设备的砂带纠偏机构
CN112139841A (zh) 锥齿轮差壳孔加工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5787243U (zh) 一种后桥从动锥齿轮的研齿夹具
CN214445871U (zh) 一种装具及旋转夹紧机构
CN214643348U (zh) 卡盘装拆辅助工具
CN217122768U (zh) 一种双工位打砂抛光一体机
CN208483429U (zh) 定位夹紧机构
CN220533808U (zh) 砂带抛光机
CN212770810U (zh) 一种拉紧装置
CN217143457U (zh) 一种打磨设备的砂带快拆机构
CN218614087U (zh) 零件装夹工具和打磨机器人
CN218575016U (zh) 一种凸轮轴加工用夹具
CN219131841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托架打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Huicheng

Inventor after: Yang Longlun

Inventor after: Luo Laishu

Inventor after: Cao Kaiqian

Inventor after: Yu Juan

Inventor after: Wu Yanfei

Inventor after: Huang Jianwei

Inventor before: Yang Longlun

Inventor before: Luo Laishu

Inventor before: Cao Kaiqian

Inventor before: Yu Juan

Inventor before: Wu Yanfei

Inventor before: Huang Jianwei

Inventor before: Yang 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