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0810U - 一种拉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70810U CN212770810U CN202021598566.6U CN202021598566U CN212770810U CN 212770810 U CN212770810 U CN 212770810U CN 202021598566 U CN202021598566 U CN 202021598566U CN 212770810 U CN212770810 U CN 2127708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cylinder
- spring
- pressing plate
- circular guide
- circu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紧装置,包括:拉杆座;圆导筒,压紧板,丝杠,圆导筒内设有弹簧;压紧板置于圆导筒内,且与圆导筒的内壁为滑动连接,弹簧压缩于压紧板和圆导筒的右端盖之间;丝杠的左端伸入圆导筒内,且与压紧板为丝扣连接,右端穿过送风支管的支座且固定有端头。使用时,可以采用辅助工具旋转丝杠的端头以带动丝杠旋转,因丝杠与压紧板为丝扣连接,且压紧板能够沿圆导筒的内壁滑动,进而使弹簧被压缩;同时丝杠将弹簧的张力传递至送风支管的支座上,使支座受到向左的力,以达到压紧送风支管前端和风口后端的目的;拆卸时,反向转动丝杠以使弹簧伸展即可。较传统采用纯人工手动的操作方式而言,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送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拉紧装置。
背景技术
高炉生产所需要的热风是通过送风支管输送至高炉风口的,而送风支管为可拆卸更换的构件,需要使用下部拉紧装置将送风支管前端与风口后端压紧、密封,以防止漏风。在高炉日常检修过程中,需要对送风支管进行拆装,进行更换风口作业。
就现有技术而言,传统拉紧装置包括拉杆座01、内设弹簧02的圆导筒03、活动拉杆04及星形螺母05;请参见图2,拉杆座01安装在高炉炉壳上,活动拉杆04包括板部06和杆部07,其中,板部06置于圆导筒03内,杆部07伸出圆导筒03并穿过送风支管的支座08,弹簧02的一端与板部06相抵、另一端与圆导筒03的右端盖09相抵,星形螺母05与杆部07螺纹连接。更换风口作业时,操作人员需使用大锤打松星形螺母05使其松动,并旋转星形螺母05,进而使活动拉杆04沿圆导筒03内壁滑动,以使弹簧02压缩或伸长,进而实现弹簧02的弹力将送风支管前端与风口后端压紧和密封。上述过程繁琐复杂,且为纯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因此,如何对拉紧装置进行改善,以提高风口作业的工作效率,是现阶段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紧装置,该拉紧装置能够对拉紧装置进行改善,提高了风口作业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一种拉紧装置,包括:
拉杆座;
圆导筒,所述圆导筒内设有弹簧;
压紧板,所述压紧板置于所述圆导筒内,且与所述圆导筒的内壁为滑动连接,所述弹簧压缩于所述压紧板和所述圆导筒的右端盖之间;
丝杠,所述丝杠的左端伸入所述圆导筒内,且与所述压紧板为丝扣连接,右端穿过送风支管的支座且固定有端头。
优选的,所述的拉紧装置,所述压紧板为圆板,且所述圆板设有丝扣孔和与所述圆导筒外周面相匹配的圆环孔;所述压紧板通过所述丝扣孔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压紧板通过所述圆环孔套装于所述圆导筒的外周面上,且能够沿所述圆导筒内壁滑动。
优选的,所述的拉紧装置,所述端头的外周面上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的拉紧装置,所述端头为六角螺母。
优选的,所述的拉紧装置,所述六角螺母与所述丝杠通过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拉紧装置,包括:拉杆座;圆导筒,压紧板,丝杠,圆导筒内设有弹簧;压紧板置于圆导筒内,且与圆导筒的内壁为滑动连接,弹簧压缩于压紧板和圆导筒的右端盖之间;丝杠的左端伸入圆导筒内,且与压紧板为丝扣连接,右端穿过送风支管的支座且固定有端头。使用时,可以采用辅助工具旋转丝杠的端头以带动丝杠旋转,因丝杠与压紧板为丝扣连接,且压紧板能够沿圆导筒的内壁滑动,进而使弹簧被压缩;同时丝杠将弹簧的张力传递至送风支管的支座上,使支座受到向左的力,以达到压紧送风支管前端和风口后端的目的;拆卸时,反向转动丝杠以使弹簧伸展即可。较传统采用纯人工手动的操作方式而言,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拉紧装置,能够对拉紧装置进行改善,提高了风口作业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拉紧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拉紧装置的示意图。
图1-图2中:
拉杆座—1;圆导筒—2;弹簧—3;压紧板—4;右端盖—5;丝杠—6;支座—7;端头—8;拉杆座—01;弹簧—02;圆导筒—03;活动拉杆—04;星形螺母—05;板部—06;杆部—07;支座—08;右端盖—0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拉紧装置,该拉紧装置能够对拉紧装置进行改善,提高了风口作业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拉紧装置,包括:拉杆座1;圆导筒2,压紧板4,丝杠6,圆导筒2内设有弹簧3;拉杆座1安装在高炉的炉壳上,压紧板4置于圆导筒2内,且与圆导筒2的内壁为滑动连接,弹簧3压缩于压紧板4和圆导筒2的右端盖5之间;丝杠6的左端伸入圆导筒2内,且与压紧板4为丝扣连接,右端穿过送风支管的支座7且固定有端头8。
使用时,可以采用辅助工具旋转丝杠6的端头8以带动丝杠6旋转,因丝杠6与压紧板4为丝扣连接,且压紧板4能够沿圆导筒2的内壁滑动,故在丝杠6旋转的同时压紧板4会沿圆导筒2的内壁向右滑动,进而使弹簧3被压缩,进而丝杠6将弹簧3的张力传递至送风支管的支座7上,使支座7受到向左的力,以达到压紧送风支管前端和风口后端的目的;拆卸时,反向转动丝杠6以使弹簧3得到伸展即可。
上述辅助工具可以为电机或者气缸,或者其他能够直接或间接带动丝杠6旋转的器具。
上述拉紧装置的操作过程较传统采用纯人工手动的操作方式而言,可以采用辅助电动工具进行操作,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了工作时长,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拉紧装置,能够对拉紧装置进行改善,提高了风口作业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具体请参见图1-图2。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拉紧装置,压紧板4可以为圆板,且圆板可以设有丝扣孔和与圆导筒2外周面相匹配的圆环孔。
其中,压紧板4可以通过丝扣孔与丝杠6实现螺纹连接;压紧板4可以通过圆环孔套装于圆导筒2的外周面上,且压紧板4能够沿圆导筒2内壁实现左右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左和右均以图1-2所示的方位为基准。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拉紧装置,端头8的外周面上可以设有防滑纹,进而避免在旋转端头8时出现打滑等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拉紧装置,端头8可以为六角螺母,该六角螺母固定在丝杠6的端部,且市面上有与六角螺母相匹配的辅助工具,进一步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
其中,六角螺母与丝杠6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卡接,或者其他能够起到同等作用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六角螺母与丝杠6之间可以通过满焊实现固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拉杆座(1);
圆导筒(2),所述圆导筒(2)内设有弹簧(3);
压紧板(4),所述压紧板(4)置于所述圆导筒(2)内,且与所述圆导筒(2)的内壁为滑动连接,所述弹簧(3)压缩于所述压紧板(4)和所述圆导筒(2)的右端盖(5)之间;
丝杠(6),所述丝杠(6)的左端伸入所述圆导筒(2)内,且与所述压紧板(4)为丝扣连接,右端穿过送风支管的支座(7)且固定有端头(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板(4)为圆板,且所述圆板设有丝扣孔和与所述圆导筒(2)外周面相匹配的圆环孔;所述压紧板(4)通过所述丝扣孔与所述丝杠(6)连接,所述压紧板(4)通过所述圆环孔套装于所述圆导筒(2)的外周面上,且能够沿所述圆导筒(2)内壁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8)的外周面上设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8)为六角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角螺母与所述丝杠(6)通过焊接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98566.6U CN212770810U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一种拉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98566.6U CN212770810U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一种拉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70810U true CN212770810U (zh) | 2021-03-23 |
Family
ID=75040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98566.6U Active CN212770810U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一种拉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70810U (zh) |
-
2020
- 2020-08-04 CN CN202021598566.6U patent/CN2127708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77569B (zh) | 一种用于数控加工的快速换刀机构 | |
CN212770810U (zh) | 一种拉紧装置 | |
CN206795686U (zh) | 可自由调节的快速扳手 | |
CN212527540U (zh) | 一种用于螺纹套筒的扳手 | |
CN109048753B (zh) | 一种高锁螺母的风动快速拆卸装置和拆卸方法 | |
CN217512753U (zh) | 一种金属丝退火校直一体机 | |
CN210968513U (zh) | 一种机电设备维修用夹持装置 | |
CN215173091U (zh) | 一种胶管卡子 | |
CN110774213A (zh) | 一种磁堵用拆装工具 | |
CN212601532U (zh) | 多功能扳手装置 | |
CN208342282U (zh) | 一种方便电机转轴打孔的夹具 | |
CN211073352U (zh) | 一种省力扳手 | |
CN210756454U (zh) | 一种手动夹具 | |
CN208132840U (zh) | 一种拔销器 | |
CN113211059A (zh) | 一种单向阀气动辅助拧紧装置 | |
CN111730531A (zh) | 一种钢筋连接套筒用扳手 | |
CN220857199U (zh) | 一种导线连接件的专用线卸线套筒 | |
CN214837702U (zh) | 一种可拖起扳手的压板螺栓 | |
CN202656143U (zh) | 导链式转轮松紧器 | |
CN219582271U (zh) | 一种工件切割设备 | |
CN218137692U (zh) | 一种增加夹持力的柔性扳手 | |
CN220162318U (zh) | 一种螺丝扳手 | |
CN204487500U (zh) | 多功能拆装工具 | |
CN215318451U (zh) | 用于特殊工装位置的零件拆卸工具 | |
CN103639953A (zh) | 可调节拉绳扳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