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8116U - 加热器及饮水机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及饮水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28116U CN218128116U CN202222482431.9U CN202222482431U CN218128116U CN 218128116 U CN218128116 U CN 218128116U CN 202222482431 U CN202222482431 U CN 202222482431U CN 218128116 U CN218128116 U CN 2181281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assing plate
- water passing
- assembly
- he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及饮水机,加热器包括壳体组件以及设置在壳体组件构成的加热腔中的过水板组件、加热组件以及蓄热部,过水板组件包括第一过水板、第二过水板、进水管、出水管,第一过水板和第二过水板相互贴合设置,第一过水板和/或第二过水板上设置有水道槽,水道槽用于在第一过水板和第二过水板之间形成第一水道,第一水道的一端连通进水管,另一端连通出水管;加热组件用于加热第一水道内的液体;蓄热部至少设置于过水板组件与加热组件之间。本申请通过第一过水板和第二过水板之间形成水道,水道可以以一板状结构的形式设置在加热腔中,相比将水管弯曲固定设置在加热腔中形成水道,有效简化加热器内部结构,且方便加热器的装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器及饮水机。
背景技术
饮水机、咖啡机等加热水的生活电器中,一般均设置有加热器,加热器内设置有水管,水从水管的一端进入,在加热器内加热后,从水管另一端流出,完成水的加热,从而供用户使用。
现有加热器中水管一般弯曲固定设置,加热器结构复杂。因此如何体用一种结构简单的加热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器及饮水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器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
壳体组件,构成加热腔;
过水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过水板组件包括第一过水板、第二过水板、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一过水板和所述第二过水板相互贴合设置,所述第一过水板和/或所述第二过水板设置有水道槽,所述水道槽用于在所述第一过水板和所述第二过水板之间形成第一水道,所述第一水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水管,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
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用于加热所述第一水道内的液体;
蓄热部,至少填充于所述过水板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所述蓄热部用于蓄热。
其中,在所述第一过水板和所述第二过水板中,设置有所述水道槽的为钣金件,所述第一过水板和所述第二过水板之间焊接形成所述第一水道。
其中,所述第一过水板的两侧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过水板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水道槽。
其中,所述过水板组件还包括:
第三过水板,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水板背离所述第二过水板的侧面,或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水板背离所述第一过水板的侧面,所述第三过水板与所述第一过水板或所述第二过水板之间形成第二水道;所述第二水道与所述第一水道并联或串联在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之间。
其中,所述过水板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过水板组件将所述加热腔分隔成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子加热组件和第二子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子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二子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收容腔。
其中,在所述第一水道中,所述第一过水板与所述第二过水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子加热组件与所述过水板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子加热组件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子加热组件与所述过水板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子加热组件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框体结构;
第一盖板,设置在所述框体结构的一端;
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框体结构的另一端,所述框体结构、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构成所述加热腔。
其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框体和第二支撑框体,所述第一支撑框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框体嵌设于所述加热腔,所述过水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框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框体之间。
其中,所述过水板组件与所述蓄热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饮水机,所述饮水机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水源组件、饮水组件和如上所述的加热器;
所述水源组件与所述加热器的进水管连接;
所述饮水组件与所述加热器的出水管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壳体组件、过水板组件、加热组件以及蓄热部,壳体组件构成加热腔,过水板组件、加热组件以及蓄热部均设置在加热腔内,过水板组件包括第一过水板、第二过水板、进水管、出水管,第一过水板和第二过水板相互贴合设置,第一过水板和/或第二过水板之间形成第一水道,第一水道的一端连通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出水管,加热组件用于加热第一水道内的液体,蓄热部至少填充于过水板组件和加热组件之间,蓄热部用于蓄热。本申请通过在第一过水板和/或第二过水板上设置水道槽,第一过水板和第二过水板贴合设置后可以形成水道,从而水道可以以一板状结构的形式设置在加热腔中,相比将水管弯曲固定设置在加热腔中形成水道,有效简化加热器内部结构,且方便加热器的装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过水板组件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一侧的正视图;
图5是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过水板组件中只有第一过水板具有水道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壳体组件中第一支撑框体、第二支撑框体与过水板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过水板组件中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水道槽的第一过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具有第二水道的过水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过水板组件中只有第一过水板两侧表均设置有水道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过水板组件中第三过水板一侧表面设置有水道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所提供的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3,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爆炸图,图3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剖视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加热器100包括壳体组件10、过水板组件20、加热组件30以及蓄热部40。壳体组件10形成加热腔。过水板组件20、加热组件30以及蓄热部40均设置在加热腔中。加热器100可以用于对过水板组件20中液体进行加热。蓄热部40至少填充于加热组件30和过水板组件20之间。蓄热部40用于蓄热。当给加热器100通电时,加热组件30发热,加热组件30将热量传递给蓄热部40蓄热。在加热器100断电后可以利用蓄热部40发生相变释放的热量给过水板组件20中的液体进行加热。本申请提供的加热器100可以应用于饮水机1000、咖啡机、热水器等,但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过水板组件20,只是以水为例进行命名,其通过的液体不限于水,例如,还可以为牛奶、果汁等其他液体。
请一并参阅图4-6,图4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过水板组件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一侧的正视图,图5是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过水板组件中只有第一过水板具有水道槽的结构示意图。过水板组件20包括第一过水板21、第二过水板22、进水管23以及出水管24。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相互贴合设置。第一过水板21和/或第二过水板22设置有水道槽25。水道槽25用于在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之间形成第一水道26。第一水道26的一端连通进水管23,另一端连通出水管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可以为金属板。水道槽25可以通过在金属板上冲压形成。在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中,设置有水道槽25的过水板为钣金件。在钣金件的一侧形成水道槽25时,钣金件的另一侧会外凸,通过使设置水道槽25的过水板为钣金件,当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相互贴合固定在一起形成过水板组件20后,钣金件的外凸可以增大过水板与蓄热部4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加热器100对过水板组件20内液体的加热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水板组件20与蓄热部40接触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有凸起结构,表面的凸起结构也可以增大蓄热部40与过水板组件20之间的接触面积。本申请对凸起结构的具体形状以及分布位置不做限制,例如,凸起结构可以为半球形,均匀分布于过水板组件20与蓄热部40接触的表面。
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相互贴合固定在一起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粘接或者螺钉固定,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在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中,设置有水道槽25的为钣金件,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形成第一水道26。本实施例对第一过水板21和/或第二过水板22上水道槽25的形状不做限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水道槽25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梯形或者三角形。以水道槽25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为例说明,当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上均设置有水道槽25,则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贴合设置在一起后形成的第一水道26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当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中只其中一者上设置有水道槽25,另一者为平板结构,则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贴合设置在一起后形成的第一水道26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水道槽25和第一水道26的横截面均指沿垂直于液体在水道槽25中流动方向的截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水道槽25还可以曲折延伸分布在第一过水板21和/或第二过水板22上,以延长第一水道26,从而可以延长液体在第一水道26的加热时长,进而提高加热器100对第一水道26内液体的加热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水板21和/或第二过水板22上可以设置一段水道槽25,也可以设置多段水道槽25。当第一过水板21和/或第二过水板22上设置有多段水道槽25,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贴合设置一起后,每段水道槽25对应形成一个第一水道26,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之间可以形成多个第一水道26。使第一水道26的进水端为第一端,出水端为第二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不同第一水道26的第一端连通不同的进水管23,不同水道的第二端连通不同的出水管24,这样加热器100设置一个过水板组件20就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液体进行加热,同时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液体进行单独取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不同第一水道26的第一端连通的不同的进水管23,不同第一水道26的第二端连通同一出水管24,这样一个过水板组件20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液体进行加热,然后对不同类型液体的混合液体进行取用。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不同第一水道26的第一端连通同一进水管23,不同第一水道26的第二端连通不同的出水管24,这样可以供多个用户同时取用加热后的液体。
进水管23与第一水道26的第一端连通,出水管24与第一水道26的第二端连通。过水板组件20设置在加热腔后,进水管23和出水管24背离过水板组件20的一端均可以伸出加热腔,从而方便连接水源和液体取用装置。由于第一水道26是通过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贴合固定在一起而形成的,所以可以使进水管23和出水管24共同设置在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的其中一者上,也可以使进水管23设置在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的其中一者上,出水管24设置在其中另一者上。本申请对进水管23和出水管24在过水板上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过水板21上第一水道26的第一端位置开设第一通孔,然后将进水管2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通孔处。同样可以在第一水过水板上第一水道26的第二端位置开设第二通孔,然后将出水管24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通孔处。
请一并参阅图7,图7是图2中B处放大图。加热组件30对过水板组件20中的液体进行加热,是通过先将热量传递给蓄热部40,然后通过蓄热部40将热量传递给过水板组件20实现对过水板组件20中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30可以设置一组,设置在过水板组件20的一侧。加热组件30也可以设置两组,使过水板组件20的每一侧均设置一组加热组件3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30包括第一子加热组件31和第二子加热组件32。第一子加热组件31设置在过水板组件20的一侧,第二子加热组件32设置在过水板组件20的另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水道26中,使第一过水板21与第二过水板22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一距离,可以使第一子加热组件31与过水板组件20朝向第一子加热组件31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子加热组件32与过水板组件20朝向第二子加热组件32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一距离,这样,当加热组件30加热到预设温度后,过水板组件20中的液体流经加热组件30位置时与加热组件30的距离较近,换热充分,可以保障过水板组件20中的液体被加热至预设温度。需要说明的是,以图3所示的加热器为例进行说明,当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构成的第一水道26为六边形,第一距离为第一水道26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内壁之间的距离,第一子加热组件31与过水板组件20朝向第一子加热组件31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子加热组件31的外侧壁与过水板组件20外凸位置在水平方向的距离,第二子加热组件32与过水板组件20朝向第二子加热组件32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子加热组件32的外侧壁与过水板组件20外凸位置在水平方向的距离。
本申请对加热组件3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例如,加热组件30可以通过电阻丝311发热、陶瓷加热片发热等。当加热组件30为通过电阻丝311通电发热,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30可以包括电阻丝311、导热管312、第一接线结构313以及第二接线结构314。导热管312可以弯曲设置,使导热管312的两端朝向同一方向。电阻丝311贯穿在导热管312内部。导热管312用于将电阻丝311的热量传导出来。电阻丝311的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结构313,另一端连接第二接线结构314。第一接线结构313设置在导热管312的一端,第二接线结构314设置在导热管312的另一端。加热组件30设置在加热腔后,第一接线结构313和第二接线结构314伸出加热腔,以连接加热组件30的通电线路。
蓄热部40一般由相变材料制成,本申请对蓄热部40使用的具体相变材料不做限制,例如,相变材料可以为石蜡。蓄热部40可以为由相变材料粉末压制成的相变材料块。加热器100中蓄热部40装配时,可以以相变材料块的形式装配。蓄热部40至少填充于过水板组件20和加热组件30之间。蓄热部40还可以填充于加热组件30与壳体组件10之间,使加热腔内除加热组件30和过水板组件20之外的空间均填充有蓄热部40。
加热器100的加热腔由壳体组件10构成。本申请对壳体组件1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包括框体结构13、第一盖板11以及第二盖板12。第一盖板11设置在框体结构13一端,第二盖板12设置在框体结构13的另一端,从而框体结构13、第一盖板11以及第二盖板12形成加热腔。框体结构13的两端可以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嵌设密封圈18,以保障第一盖板11与框体结构13之间以及第二盖板12与框体结构13之间的密封性。
请一并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壳体组件中第一支撑框体、第二支撑框体与过水板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过水板组件20和加热组件30均固定设置在加热腔内。本申请对过水板组件20和加热组件30在加热腔内的固定设置方式不做限制。例如,框体结构13的一侧壁上可以设置第一安装槽131和第二安装槽132。壳体组件10还可以包括与第一安装槽131配合的第一密封件14和与第二安装槽132配合的第二密封件15。加热组件30安装时,加热组件30中导热管312的两端可以嵌设于第一安装槽131,然后通过第一密封件14将第一安装槽131处密封。过水板组件20安装时,过水板组件20中的进水管23和出水管24嵌设于第二安装槽132中,然后通过第二密封件15将第二安装槽132处密封。需要说明的是,当加热组件30包括第一子加热组件31和第二子加热组件32,第一子加热组件31和第二子加热组件32中的其中一者导热管312可以和过水板组件20中的进水管23和出水管24一起嵌设于第二安装槽132中。过水板组件20内部要通液体,过水板组件20的质量较大,框体结构13的内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支撑结构,过水板组件20的边缘搭接到支撑结构上,从而实现过水板组件20在加热腔内的安装。本申请对支撑结构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可以为设置在框体结构13内侧壁上的支撑块13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框体16和第二支撑框体17。第一支撑框体16和第二支撑框体17嵌设于加热腔内。过水板组件20设置在第一支撑框体16和第二支撑框体17之间。当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设置在框体结构13的两端后,使第一支撑框体16的一端抵在第一盖板11上,另一端抵在过水板组件20上,同时第二支撑框体17的一端抵在第二盖板12上,另一端抵在过水板组件20上,从而第一支撑框体16和第二支撑框体17可以将过水板组件20固定在加热腔内。
加热器100装配时,过水板组件20可以设置在加热腔靠近中间的位置,这样过水板组件20将加热腔分隔成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在加热器100过水板组件20安装后,可以再在第一收容腔安装第一子加热组件31,并将第一收容腔内填充蓄热部40,然后固定第一盖板11,之后可以将框体结构13翻转,再在第二收容腔安装第二子加热组件32,并将第二收容腔内填充蓄热部40,再固定第二盖板12,从而完成加热器100的装配。通过使第一水道26以一板状结构的形式设置在加热腔内,只需要在加热腔内设置对过水板组件20边缘支撑结构即可,使得加热器100内部结构简单,加热器100的装配操作方便。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过水板组件中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水道槽的第一过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水板21的两侧表面和/或第二过水板22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水道槽25。这样在将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贴合固定在一起形成第一水道26时,可以省去辨认第一过水板21和第二过水板22设置水道槽25的一侧的步骤,提高过水板组件20的组装效率。
请参阅图10-12,图10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具有第二水道的过水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过水板组件中只有第一过水板两侧表均设置有水道槽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器的过水板组件中第三过水板一侧表面设置有水道槽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水板组件20还可以包括第三过水板27。第三过水板27可以贴合设置在第一过水板21背离第二过水板22的侧面。或者,第三过水板27贴合设置在第二过水板22背离第一过水板21的侧面。从而第三过水板27与第一过水板21或第二过水板22之间形成第二水道28。第三过水板27可以设置有水道槽25,也可以为平板结构。当只第一过水板21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水道槽25,第三过水板27贴合设置在第一过水板21背离第二过水板22一侧的侧面。当只第二过水板22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水道槽25,第三过水板27贴合设置在第二过水板22背离第一过水板21一侧的侧面。当第一过水板21两侧表面和第二过水板22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水道槽25,第三过水板27可以贴合第一过水板21设置或者贴合第二过水板22设置。当第一过水板21一侧表面设置有水道槽25,第二过水板22为平板结构,第三过水板27贴合设置在第二过水板22背离第一过水板21一侧的侧面,且第三过水板27朝向第二过水板22的一侧设置有水道槽25。当第二过水板22板一侧表面设置有水道槽25,第一过水板21为平板结构,第三过水板27贴合设置在第一过水板21背离第二过水板22一侧的侧面,且第三过水板27朝向第一过水板21的一侧设置有水道槽25。
第一水道26和第二水道28可以并联或者串联设置在进水管23和出水管24之间。当第一水道26和第二水道28并联设置,第一水道26和第二水道28的进水端均连接进水管23,出水端均连接出水管24。第一水道26和第二水道28的进水端可以连接同一进水管23,也可以连接不同的进水管23。第一水道26和第二水道28的出水端可以连接同一出水管24,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出水管24。当第一水道26和第二水道28的进水端连接不同的进水管23,出水端连接不同的出水管24,可以使第一水道26和第二水道28加热不同的液体,并且能够对每种液体进行单独取用。通过设置第三过水板27,并使第一水道26和第二水道28并联设置,可以在不增加过水板组件20尺寸的情况下获得更多供待加热液体通过的水道。
当第一水道26和第二水道28串联设置,可以使第一水道26的进水端连接进水管23,第一水道26的出水端连接第二水道28的进水端,第二水道28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24。这样通过设置第三过水板27,并使第一水道26和第二水道28串联设置,可以在不增加过水板组件20尺寸的情况下,延长第一水道26,相当于延长液体在过水板组件20中加热时间,从而可以提高加热器100对过水板组件20中液体的加热效果。
请参阅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100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50。温度检测装置50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装置50可以用于检测加热组件30的温度。或者用于检测蓄热部40的温度。或者用于检测第一水道26内液体的温度。例如,当温度检测装置50用于检测加热组件30的温度。温度检测装置50可以与加热组件30的表面接触设置,也可以设置在加热组件30的附近。使用时,给加热组件30通电后,加热组件30发热,加热组件30的热量传递给蓄热部40,当温度检测装置50检测到加热组件30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值后,可以停止对加热组件30的加热,然后通过蓄热部40与过水板组件20的液体进行换热,实现对过水板组件20中液体的加热。
请参阅图13,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饮水机1000。饮水机1000可以包括本体400、上述实施例中的加热器100以及水源组件200和饮水组件300。加热器100、水源组件200以及饮水组件300均设置在饮水机1000的本体400内。本申请对水源组件200和饮水组件30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水源组件200与加热器100的进水管23连接。饮水组件300与加热器100的出水管24连接。从而待加热的液体可以通过水源组件200进入加热器100中加热,用户取用时,可以通过饮水组件300将加热器100中加热的液体取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1000,采用了上述加热器100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
壳体组件,构成加热腔;
过水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过水板组件包括第一过水板、第二过水板、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一过水板和所述第二过水板相互贴合设置,所述第一过水板和/或所述第二过水板设置有水道槽,所述水道槽用于在所述第一过水板和所述第二过水板之间形成第一水道,所述第一水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水管,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
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用于加热所述第一水道内的液体;
蓄热部,至少填充于所述过水板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所述蓄热部用于蓄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过水板和所述第二过水板中,设置有所述水道槽的为钣金件,所述第一过水板和所述第二过水板之间通过焊接形成所述第一水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板的两侧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过水板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水道槽。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板组件还包括:
第三过水板,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水板背离所述第二过水板的侧面,或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水板背离所述第一过水板的侧面,所述第三过水板与所述第一过水板或所述第二过水板之间形成第二水道;所述第二水道与所述第一水道并联或串联在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板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过水板组件将所述加热腔分隔成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子加热组件和第二子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子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二子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收容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水道中,所述第一过水板与所述第二过水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子加热组件与所述过水板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子加热组件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子加热组件与所述过水板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子加热组件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框体结构;
第一盖板,设置在所述框体结构的一端;
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框体结构的另一端,所述框体结构、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构成所述加热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框体和第二支撑框体,所述第一支撑框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框体嵌设于所述加热腔,所述过水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框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框体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板组件与所述蓄热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
10.一种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机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水源组件、饮水组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
所述水源组件与所述加热器的进水管连接;
所述饮水组件与所述加热器的出水管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82431.9U CN218128116U (zh) | 2022-09-19 | 2022-09-19 | 加热器及饮水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82431.9U CN218128116U (zh) | 2022-09-19 | 2022-09-19 | 加热器及饮水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28116U true CN218128116U (zh) | 2022-12-27 |
Family
ID=84563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82431.9U Active CN218128116U (zh) | 2022-09-19 | 2022-09-19 | 加热器及饮水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28116U (zh) |
-
2022
- 2022-09-19 CN CN202222482431.9U patent/CN2181281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20803B (zh) | 用于在咖啡机中对水进行加热的煮器 | |
US4343988A (en) | Electrical resistance water heat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beverage preparation machines | |
US4334141A (en) | Combined electric water heating and vessel support plate for a beverage preparation device | |
US10088248B2 (en) | Fluid circulation conduit | |
US20090060481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heating liquids | |
CN218128116U (zh) | 加热器及饮水机 | |
US20110068096A1 (en) | Heater | |
CN201045531Y (zh) | 加热液体的设备 | |
KR20120057007A (ko) | 소형 온수보일러의 온수 가열장치 | |
CN215777438U (zh) | 一种发热盘焊接改良结构 | |
US20080212954A1 (en) | Flow-through heater | |
CN113503639A (zh) | 即热储水式热水器 | |
CN116696833B (zh) | 一种刀片加热式的加热泵盖及加热泵 | |
CN216876009U (zh) | 一种饮水机用高效加热结构 | |
CN218217708U (zh) | 厚膜发热体及加热装置 | |
CN215930631U (zh) | 饮水装置、换热器及其换热壳组件 | |
CN215650532U (zh) | 饮水机 | |
CN215676583U (zh) | 饮水机、换热器及换热壳组件 | |
CN220601850U (zh) | 管板粘结式蒸发器 | |
CN219550815U (zh) | 加热模组及即热式加热设备 | |
CN218821836U (zh) | 蓄能换热装置以及家用电器 | |
CN219177990U (zh) | 一种热水器 | |
CN210984893U (zh) | 一种方块电芯一体化高效散热模组 | |
CN216552854U (zh) | 一种快速导热的地暖管道安装用地暖板 | |
CN213810565U (zh) |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