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3463U -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23463U CN218123463U CN202221924320.2U CN202221924320U CN218123463U CN 218123463 U CN218123463 U CN 218123463U CN 202221924320 U CN202221924320 U CN 202221924320U CN 218123463 U CN218123463 U CN 2181234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absorbing body
- liquid heat
- electrolysis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包括电解发生槽、冷却液吸热体、循环泵和散热器,电解发生槽包括外壳和装设于外壳内腔的电解发生器,外壳内腔为横断面呈矩形的结构体;外壳内侧壁具有向外凸出的内凹腔,冷却液吸热体固定内凹腔内,内凹腔的侧壁开设有两个过孔,循环泵和散热器设于电解发生槽的外侧,散热器的进液端通过密封穿设一过孔的第一管路与冷却液吸热体的出液端连通,第一管路上装设有循环泵,散热器的进液端通过密封穿设另一过孔的第二管路与冷却液吸热体的出液端连通,冷却液吸热体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本申请可改善电池电解发生装置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解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其中,氢和氧反应是放热反应,需要及时的将热量排出,才能保证电解发生装置的温度保持在合理的温度内;
对此,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槽(申请号为2018217149229),其在反应室的外侧设有若干散热翅板,电解发生槽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翅板向外散热,对于车载电解发生槽而言,电池周围发热体较多,该排热方式的排热效果极其有限,因此,亟需对现有电解发生槽的散热方式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以改善电池电解发生装置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包括电解发生槽,所述电解发生槽包括封闭式的外壳和装设于外壳内腔的电解发生器,所述外壳内腔为横断面呈矩形的结构体,还包括冷却液吸热体、循环泵和散热器;
所述外壳的至少一内侧壁具有向外凸出的内凹腔,所述冷却液吸热体固定内凹腔内,所述内凹腔的侧壁开设有两个过孔,所述循环泵和散热器设于电解发生槽的外侧,所述散热器的进液端通过密封穿设一过孔的第一管路与冷却液吸热体的出液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装设有循环泵,所述散热器的进液端通过密封穿设另一过孔的第二管路与冷却液吸热体的出液端连通,所述冷却液吸热体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可选的,所述内凹腔远离外壳内腔的每个边角处均开设有沉孔,所述冷却液吸热体远离外壳内腔的边角处设有与沉孔一一配合的连接柱,所述冷却液吸热体通过紧贴于内凹腔外壁且与连接柱配合的密封帽固设在内凹腔内。
可选的,在所述沉孔内设有外套于连接柱且夹持于密封帽与沉孔大径端面之间的弹性密封圈。
可选的,所述冷却液吸热体包括矩形矩形吸热壳体和设于矩形矩形吸热壳体内的导热翅片,所述导热翅片呈环中环分布结构,每个环均开设有与其相邻环连通的通道,所述冷却液吸热体的进液端设有最中心的环中,所述冷却液吸热体的出液端设有最外围的环中。
可选的,所述导热翅片与矩形吸热壳体为一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外壳相对的内侧壁均设有向外凸出的内凹腔。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的旁侧设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的出风端面向散热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电解发生槽工作产生的热量被冷却液吸热体吸收,冷却液吸热体吸收的热量导热使其内的冷却液升温,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冷却液吸热体内较高温度的冷却液不断与散热器散热后较低温度的冷却液循环,使冷却液吸热体不断吸热,散热器不断散热,最终形成循环的散热回路,该散热方式相对于现有的散热方式而言,散热器释放的热量远离电池电解发生装置,不会对电池电解发生装置产生影响,另外,散热器装设在电解发生槽内,其吸热效果更好,进而提高整个装置的散热效率,最终有助于提升车载氢能源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池电解发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冷却液吸热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中冷却液吸热体与壳体的配合示意图;
电解发生槽10、外壳11、内凹腔12、沉孔121、密封帽122、冷却液吸热体200、矩形矩形吸热壳体21、导热翅片22、循环泵300、散热器400、排风扇4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公开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其包括电解发生槽10、冷却液吸热体20、循环泵30和散热器40。
如图1和图2所示,电解发生槽10包括封闭式的外壳11和装设于外壳11内腔的电解发生器,所述外壳11内腔为横断面呈矩形的结构体,所述外壳11的至少一内侧壁具有向外凸出的内凹腔12,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固定内凹腔12内,所述内凹腔12的侧壁开设有两个过孔,所述循环泵30和散热器40设于电解发生槽10的外侧,所述散热器40的进液端通过密封穿设一过孔的第一管路与冷却液吸热体20的出液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装设有循环泵30,所述散热器40的进液端通过密封穿设另一过孔的第二管路与冷却液吸热体20的出液端连通,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本申请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电解发生槽10工作产生的热量被冷却液吸热体20吸收,冷却液吸热体20吸收的热量导热使其内的冷却液升温,在循环泵30的作用下,冷却液吸热体20内较高温度的冷却液不断与散热器40散热后较低温度的冷却液循环,使冷却液吸热体20不断吸热,散热器40不断散热,最终形成循环的散热回路,该散热方式相对于现有的散热方式而言,散热器40释放的热量远离电池电解发生装置,不会对电池电解发生装置产生影响,另外,散热器40装设在电解发生槽10内,其吸热效果更好,进而提高整个装置的散热效率,最终有助于提升车载氢能源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图2和图4所示,内凹腔12远离外壳11内腔的每个边角处均开设有沉孔121,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远离外壳11内腔的边角处设有与沉孔121一一配合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自由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通过紧贴于内凹腔12外壁且与外螺纹配合的密封帽122固设在内凹腔12内,
可选的,冷却液吸热体20为矩形板状结构,冷却液吸热体20与内凹腔12的内壁紧贴合。
可选的,在沉孔121内设有外套于连接柱且夹持于密封帽122与沉孔121大径端面之间的弹性密封圈,通过设置弹性密封圈可增加沉孔121处的密封性。
在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包括矩形吸热壳体21和设于矩形吸热壳体21内的导热翅片22,所述导热翅片22呈环中环分布结构,每个环均开设有与其相邻环连通的通道,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的进液端设有最中心的环中,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的出液端设有最外围的环中,其中,相邻的两个环之间的间距为5mm-10mm,矩形吸热壳体21吸收的热量通过导热翅片22快速传递给冷却液,有助于提高矩形吸热壳体21的吸热效能,而采用环中环分布结构的导热翅片22能够对冷却液的流动方向进行限定,使冷却液按照预设的方向流动吸热,进而使冷却液充分吸收热量。
可选的,所述导热翅片22与矩形吸热壳体21为一体结构,导热翅片22和矩形吸热壳体21的材料优选硬质导热硅脂,其导热效果佳、且不导电。
在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1相对的内侧壁均设有向外凸出的内凹腔12,内凹腔12为避开电解发生槽10的氢气进气端、氧气进气端、接电端的侧壁,设置的内凹腔12和冷却液吸热体20越多,其散热效果越佳。
在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40的旁侧设有排风扇41,所述排风扇41的出风端面向散热器40,设置排风扇41有助于加快散热器40的散热效果。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包括电解发生槽(10),所述电解发生槽(10)包括封闭式的外壳(11)和装设于外壳(11)内腔的电解发生器,所述外壳(11)内腔为横断面呈矩形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液吸热体(20)、循环泵(30)和散热器(40);
所述外壳(11)的至少一内侧壁具有向外凸出的内凹腔(12),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固定内凹腔(12)内,所述内凹腔(12)的侧壁开设有两个过孔,所述循环泵(30)和散热器(40)设于电解发生槽(10)的外侧,所述散热器(40)的进液端通过密封穿设一过孔的第一管路与冷却液吸热体(20)的出液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装设有循环泵(30),所述散热器(40)的进液端通过密封穿设另一过孔的第二管路与冷却液吸热体(20)的出液端连通,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腔(12)远离外壳(11)内腔的每个边角处均开设有沉孔(121),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远离外壳(11)内腔的边角处设有与沉孔(121)一一配合的连接柱,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通过紧贴于内凹腔(12)外壁且与连接柱配合的密封帽(122)固设在内凹腔(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孔(121)内设有外套于连接柱且夹持于密封帽(122)与沉孔(121)大径端面之间的弹性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包括矩形吸热壳体(21)和设于矩形吸热壳体(21)内的导热翅片(22),所述导热翅片(22)呈环中环分布结构,每个环均开设有与其相邻环连通的通道,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的进液端设有最中心的环中,所述冷却液吸热体(20)的出液端设有最外围的环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翅片(22)与矩形吸热壳体(21)为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相对的内侧壁均设有向外凸出的内凹腔(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40)的旁侧设有排风扇(41),所述排风扇(41)的出风端面向散热器(4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24320.2U CN218123463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24320.2U CN218123463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23463U true CN218123463U (zh) | 2022-12-23 |
Family
ID=8452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24320.2U Active CN218123463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23463U (zh) |
-
2022
- 2022-07-25 CN CN202221924320.2U patent/CN2181234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06103A (zh) | 一种浸没式液冷电池系统 | |
CN101398709B (zh) | 无能耗高效率笔记本电脑散热垫 | |
CN211858738U (zh) | 柱形锂电池组的双层液冷散热模组 | |
CN218123463U (zh) |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电解发生装置 | |
CN212136533U (zh) | 一种电动车电池热管理装置 | |
CN211829075U (zh) | 一种快速散热的锂电池 | |
CN219716902U (zh) | 一种具有换热结构的液流电池电解液储液罐 | |
CN210379146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箱体 | |
CN207530083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 | |
CN116154352A (zh) | 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的圆柱电池散热系统 | |
JPH01186768A (ja) | 電解液循環形二次電池の電極構造 | |
CN213042164U (zh) | 一种用于锂电的智能控温设备 | |
CN215418317U (zh) | 一种基于引流分散式流体的锂电池组冷却装置 | |
CN113178638A (zh) | 一种液冷电池包的仿生散热方法和装置 | |
CN209798118U (zh) | 一种循环水冷制氢模块 | |
CN213093262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新能源电池模组 | |
CN206893764U (zh) | 一种高安全性的蓄电池 | |
CN113488720A (zh) | 一种基于引流分散式流体的锂电池组冷却装置 | |
CN213520145U (zh) | 一种基于能源互联网的锂电池储能装置 | |
CN216928831U (zh) | 一种浸没式冷却动力电池箱体 | |
CN212751000U (zh) | 一种强度高的软包电池防护壳 | |
CN220106595U (zh) | 一种燃料电池散热外壳 | |
CN219470215U (zh) | 一种低压电解臭氧发生器 | |
CN215834596U (zh) | 一种使用安全的新能源电池箱体 | |
CN220856684U (zh) | 一种锂电池液冷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